3.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技术引进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许可证贸易
许可证贸易是将制造技术和“工业产权”作为商品,实行标价交易的技术转让。它与一般的商品交易不同,转让的一般不是技术输出方(卖方)拥有的“工业产权”和技术知识的所有权,而是使技术输入方(买方)获得技术的使用权。许可证贸易的核心是技术使用权、产品制造权和销售权的许可。许可证贸易的对象大致是专利、专有技术知识和商标三项。许可证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技术转让的内容和范围。
(2)价格及支付方式。
(3)保证与索赔。
(4)仲裁与法律适用。
2.咨询与服务
咨询、服务是输入方把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向输出方提出咨询,输出方向输入方只是提供经验和技术服务的一种引进方式。这种引进方式不是为了获得某种产品的专利或特有的专有技术,仅仅是以某种服务方式的技术转移。如委托完成一个可行性研究,委托完成工程设计、资源勘察、分析化验以及现场指导、人员培训等。
3.来料加工
来料加工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简称甲方)的商人或企业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简称乙方)的外贸部门或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以及有关的机器、仪器、工具、模具等,按照双方合同商定的方法,由乙方负责加工生产后出口,甲方按照来料的多少和加工程度向乙方支付加工费用及有关费用。加工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般由甲方包销。
4.合作生产
合作生产即与国外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分工合作共同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这种方式带有对等交换技术、取长补短、互惠互利的性质,尤其对那些结构复杂、技术密集的产品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尽快生产出产品和顺利地逐步掌握所引进的技术。合作生产方式常与许可证贸易相结合,也可单独采用。
5.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就是买方向卖方购买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在双方商定的时间内,买方用购买的技术和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分期偿付一切购买费用(包括利息)或用双方协商的其他商品来偿付。它是技术引进和商品贸易相结合的一种方式,简单易行,买方不必支付现汇,出口产品比较稳定。
6.“成套设备”项目
“成套设备”项目是指输出方不仅提供技术,还需要承包几乎全部的工程,包括拟订建设方案、厂址选择、工程设计、选购设备、指导施工与安装、调试、培训人员等。这是一种一揽子的技术转让,亦称“交钥匙”项目。这种方式主要是引进生产力,对于迅速克服生产技术中的薄弱环节和填补空白有显着效果,但要花费大量外汇,不利于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而增加了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性。一般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的国家,初期主要是通过成套项目引进的。
四、技术引进的程序
一项技术的引进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磋商,在双方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才能达成交易,签订合同。双方磋商的一般程序是:询价、报价、还价、接受、签约。
1.询价
询价又叫询盘,是指交易的一方向另一方向询问购买某种商品或转让某项技术的价格和交易的条件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的表示。
技术引进一般采用直接询价或经过中间商询价的方式。受方在项目建议书得到批准后,通过对可能的技术来源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几家作为询价的对象。通过询价信或询价电传等方式,将希望得到的技术内容、要求、范围、规模明确地告诉对方,请对方报价和提出建议。一般不但要求对方报总价,而且要求对方分项目报价。
2.报价
报价亦称报盘,是指技术供方根据受方询价要求,提出的转让该项技术的交易条件和价格。技术交易的报价比一般商品的报价要复杂得多,需要拟定一个合同草案详细规定技术交易的条件和双方的权利、义务。
3.还价
还价是受价人接到报价后,对于发价人的交易条件和价格提出修改意见。还价可以用书面答复,也可以邀请对方面谈。受价人的还价,一般是在对发价人的报价进行技术比较和价格比较的基础上做出的抉择。
4.接受
接受是受价人无条件地同意发价人提出的交易条件和价格,并同意按此条件和价格签订合同的一种表示。双方对交易的条件、权利、义务及合同款达成一致意见。
5.签约
达成一致意见后,由当事人一方将交易内容写成合同,经双方共同签署,即为签约。技术交易合同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五、技术引进的组织管理
技术引进工作是一项既涉及技术经济又涉及国际贸易的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此,必须加强技术引进工作的组织管理。
1.做好技术引进的可行性研究
技术引进可行性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引进的项目和内容,从技术、经济、社会、法律等有关方面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预测,反复地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引进的项目,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提出具体意见,为领导进行择优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而可行性研究的关键是经济效益的分析。
2.做好引进设备的验收检查和施工管理
在技术引进的合同中,都应有技术验收条款,包括技术资料的验收和产品考核验收两个方面的内容。技术资料的验收是指对技术输出方提供的技术资料的数量、质量进行认真检查,看其是否符合合同的有关规定。产品考核验收是指引进方对按技术输出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制造的产品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产品技术性能指标进行考核、检验,如不符合要求,可以提出补救办法或索赔。产品考核验收条款,是技能引进合同中保护引进方利益的重要条款,一般合同中,都有一个附件,详细规定考核验收的办法。
对于外商负责的项目,要做到边施工、边检查、边验收。对因不符合合同中所规定的质量要求而造成损失时,有权要求赔偿。
3.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引进的项目中,设备的结构、操作、维护等一系列技术工作往往比较复杂,甚至有些是高科技领域的问题。所以,对于引进项目能否取得成功,技术培训往往起着关键作用,要保证引进项目的顺利完成和投产,没有一批真正掌握了该项技术的骨干力量是不行的。因而,技术培训是技术引进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技术培训的内容包含在引进协议中,也可以以特定项目单独签订合同。
技术培训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引进方派出技术人员和工人,到技术输出方培训实习,另一种是聘请技术输出方的专家、技术人员来引进方讲授技术、调试设备、指导生产。
4.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与提高工作
对技术引进项目能否消化、吸收,是衡量技术引进成败的尺度,如果不能够消化新引进的技术或设备,就不可能达到引进的全部目的。另外,更重要的是,对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提高,这才是技术引进的基本着眼点。因为,技术引进对于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科学技术发展,只能起一种促进、借鉴作用,而不是决定因素,只有创新与提高,才是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因素。
第三节 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不仅是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需要,也是企业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的需要。
一、技术改造及其意义
1.技术改造
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就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企业的各个生产领域(产品、设备、工艺、原材料、能源等),用先进的技术改造落后的技术,用先进的工艺装备代替落后的工艺装备,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全面提高社会综合经济效益目的的一项技术措施。
2.企业技术改造的意义
(1)技术改造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对策。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生产增长只满足于简单的数量增长型模式,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的结构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十分注重对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2)技术改造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客观要求。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一些企业已经把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如果企业不改进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就没有竞争优势,就不能占领国际市场,也不可能提高创汇能力。技术改造可以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技术上的条件。
(3)企业的技术改造可以迅速改变我国国民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由于过去我国在生产建设中偏于建设新企业,忽视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所以造成现有工业企业中,产品落后、设备老化、技术陈旧等相当严重的情况。这种落后的情况亟待改变,而改变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技术改造,这是既适合国情又符合现状的现实选择。
(4)技术改造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为扩大再生产提供积累的战略性措施。
技术改造与新建同等生产规模企业相比,其优越性十分显着。技术改造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物质技术基础,如辅助生产部门和共同福利设施,节省了费用,加快了生产速度,从而带来更多的利润和税金。
(5)技术改造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技术改造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成果,可以改进企业中落后的生产环节,增强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推广使用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改进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二、技术改造的原则
1.必须贯彻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的方针
内涵型扩大再生产同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相比,具有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贯彻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方针,首先要端正对技术改造的思想认识,要从长期以来注重量的扩大转向质的提高;从注重简单“外延”转向打基础、上水平方面来。
2.必须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相结合
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国情和市情。国情包括国家的经济政策、方针及法令、指示、规定等;市情包括市场需求情况和竞争者情况等。企业内部条件主要包括:企业原有的技术设备状况、厂房条件、员工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等。正确认识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对企业技术改造的影响十分重要。选用的技术是否符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实际,是决定企业技术改造成败的关键。
3.必须以技术进步为前提
企业的技术改造,必须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进行,着眼于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在同一水平上简单地以新换旧原样照搬,延续落后的生产技术。因此,企业要积极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
4.必须讲究经济效益
只有技术上的先进性,而无经济上的合理性,就失去了采用先进技术的意义。因此,要做好技术改造工作,一定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把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讲究技术改造的经济效益。
三、技术改造的内容
企业技术改造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的改造
在工业生产中,是产品决定工艺,工艺决定技术装备。因此,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应从市场需要出发,从产品改革入手,在大力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改造老产品,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主攻方向应为:合理简化产品结构,减轻重量,缩小体积,提高性能和质量,使产品能适应多种用途,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合理使用材料,节约能源和贵重材料,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以达到逐步改进和淘汰那些能耗高、性能差、市场寿命短的产品。
2.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更新改造
机器设备和工具是企业的生产手段。对现有设备和工具进行更新改造,是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环节。这包括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计量测试手段的更新改造。设备更新要尽可能用先进设备代替落后设备。设备改造是对现有设备进行局部更新,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延长工具设备的使用寿命,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工艺的改造
工艺是先进还是落后,往往是影响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高低的重要原因。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流程显得特别重要。
4.降低能源与原材料的消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化学工业的发展,为原材料、燃料等的综合利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只有开展综合利用,才能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5.厂房设施的改造与劳动保护环境改善
这要求从有利于生产合理布局、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改善劳动条件与劳动环境、有利于员工身体健康出发,来改造厂房设施、劳动保护设施及综合治理“三废”污染的设施。
四、技术改造决策的程序
技术改造决策,必须对技术、生产、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其程序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调查技术现状,提出改造目标
为了做出有科学依据的决策,首先必须对本行业国内外的技术现状、科技新成果的使用及其发展趋势等作系统的调查。通过调查资料,对比本企业生产技术上的差距,发现薄弱环节和需要改造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按照需要和可能,提出本企业技术改造的方向和具体目标。
2.制订改造方案
通过对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预定目标三者所做的全面分析和综合平衡,从实际出发,提出改造所采用的技术方式、改造内容、步骤安排、资金来源、进度要求等,拟订出几个可供选择的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