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的习惯。运动不仅可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快感。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
4.保持心理状态的良好
当前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变数大,选择余地大,成败是非接踵而来,很容易让人紧张焦虑。这种紧张焦虑使人处于一种持续的应激状态,有可能使体内的升血糖、升血压的激素过度分泌,导致血糖升、血压高,甚至得上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糖尿病患者子女如何预防糖尿病
健康提示:糖尿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导致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已知的,只要想法避免,糖尿病患者的子女还是可以预防糖尿病的。
目前,糖尿病的病因还不明确,但可以肯定该病有遗传因素的参与,比如,正常人患糖尿病的概率为1%~5%,而糖尿病患者子女的患病概率则为8%~10%。同时,糖尿病又与后天因素有关。
所以,糖尿病不同于别的遗传病,它遗传的是易感性,也就是说,被遗传者后天不注意才可能得糖尿病。
因此,即使父母患有糖尿病,如果子女注意预防,那么患糖尿病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子女也不必过于担心。同样,即使父母没有糖尿病,但如果不注意预防的话,子女照样会患糖尿病。
那么,糖尿病患者子女具体应当如何正确预防该病的发生呢?
1.合理饮食:清淡为宜
要做到合理饮食,保持粗杂粮、细粮以及荤素的合理搭配,少吃过咸、高热量的食物以及零食,饮食以清淡为宜。且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清淡”的饮食原则。
2.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要保持适量的运动,以利于消耗热量,调整血脂紊乱,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还要做到戒烟限酒。每个星期至少运动2.3次。
3.减肥
可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来实现。
4.保持良好的心态
虽然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性,但因心理因素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占60%以上。暴怒、焦虑、恐惧、悲伤等情绪变化均可导致精神紧张和剧烈的心理冲突,其中尤以暴怒对糖尿病患者影响最大。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对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四、控制肥胖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健康提示: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易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病,所以,控制肥胖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积极开展糖尿病的预防,让全民了解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提高群众的自觉防治意识,及时控制发病因素,可大大降低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预防措施如下。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
五、糖尿病预防的三道防线
健康提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对此,医生设置三道“防线”,运用得当的话,可以预防或控制大部分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应构筑三道“防线”,医学上称为三级预防。如果“防线”布设、构筑得及时、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预防或控制的。
1.一级预防
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原因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关键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定期监测体重,将其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
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还要注意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
此外,双亲中有糖尿病患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
2.二级预防
定期监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
中老年人则更应该把监测血糖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
凡有糖尿病的征兆,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
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应在每升6.1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宜在每升9.44mmol/L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
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3.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
糖尿病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可能会危及生命。
要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人们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道防线。
糖尿病患者长期有效的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六、“老来瘦”别忘了提防糖尿病
健康提示:老年人适度变瘦是正常的,但是快速变瘦的话,就要警惕是否是糖尿病造成的了。
在当今社会,瘦,似乎是美丽的代名词。对老年人,更有“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
其实,进入老年,肌肉中的水分减少,皮下脂肪萎缩,体重自然会比青壮年时期轻些。老人变瘦是正常的生理变化。但是,变瘦也要有度,应以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为衡量标准。BMI值若在20.40范围内波动,就是基本正常的。
更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如果老人一个月内瘦了5.10斤,就要警惕是否患病。如果腰带松了或鞋子大了,都不能大意。
因为,引起老人快速变瘦的疾病,第一种可能是恶性肿瘤。癌细胞恶性繁殖,会消耗体内大量营养物质,导致体重下降。第二种就是糖尿病,糖尿病的症状“三多一少”中的“一少”就是体重减轻。另外还有甲亢或营养不良这些可能。
当然,有些变瘦不是疾病造成的,但也不可大意。因为体重下降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抵抗力下降,发生急、慢性疾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在摔倒时缺乏脂肪保护,易骨折,也缺乏御寒能力,禁不住疾病的消耗。
因此,老人要把健康放在第一,营养均衡,不盲目限食。如果已经因营养不良变瘦,可以适当服用营养补剂。
七、“学历高”要注意预防糖尿病
健康提示:糖尿病近来有追求“高学历”的趋势,其原因在于教师等知识分子的生活、工作方式。
目前,知识分子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发病危险性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专家指出,心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应为特定人群量身定做,直至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
调查显示,有近50%的教师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在糖尿病患者群中约有近六成的患者学历在大专以上,而且40岁之前得心肌梗死的“白领”比例日趋增长。
专家认为,教师通常工作压力较大,精神紧张,体力活动较少。平时又疏于关心个人健康,极易发生与超重和肥胖相关的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要从注重大众宣教的“面”,进入到强调个性化咨询的“点”,对人群进行多点、及时和一对一的宣教,以提高效果和力度。
大多数心血管病人只有在出现症状或是查体时才知道得病,特别是由糖尿病合并的冠心病,因为没有明显痛感而不易被发现。同时,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因为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到心内科求医,但这些冠心病高危人群对该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直接影响到病人早日接受诊断和自觉治疗。
八、量腰围——轻松预防糖尿病
健康提示:在2型糖尿病里面80%都是肥胖患者,这说明糖尿病和肥胖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肥胖是产生糖尿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要量腰围,预防糖尿病就应该从现在做起。
美国某大学的科学家对27270个男子进行了13年的追踪测试,这期间有884人患有糖尿病,科学家按其腰围把所有人分成5组。与腰围最小(73.85厘米)一组相比,其他组(85.90厘米,90.94.5厘米,94.5.100厘米,100.155厘米)患糖尿病的概率分别是它的2倍、3倍、5倍和12倍。其结果显示腰围粗的男子容易患2型糖尿病。
研究人员按照体重指数或腰臀比例指数将这些男子重新分组之后,风险程度就没有这么精确了。他们认为,腰围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远比身体其他指数和糖尿病之间的联系紧密。这项研究的主要参与人员指出,不论其他指数是否显示一个人超重或者肥胖,腰围可以更明确地显示一个人患糖尿病的风险。
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普遍认为,以前预示糖尿病危险的100厘米腰围标准应该降低,而具体降低多少,还无定论。不过这项研究结果支持了以前的论断,即腰部的脂肪比其他部位的脂肪更威胁健康。研究人员分析,腰部的脂肪细胞可能以特殊的方式影响肝脏,或者在那种脂肪细胞中存在着具有预警作用的物质。
腰围主要是反应肥胖的程度,尤其是腹型肥胖,是一种疾病的状态。
那么糖尿病与肥胖有什么关系?肥胖的致病原理是什么?肥胖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消除肥胖呢?这一系列的问题专家已一一解答。
1.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肥胖处在健康和糖尿病的中间。是糖尿病致病的一个交叉点,也是病的一个根源,必须引起注意。
2.肥胖给糖尿病带来的危害
糖尿病分成两种类型,一是瘦型二是胖型。胖型的占绝大多数,胖型糖尿病最初可能就是由肥胖而来的,出现代谢紊乱,比如说糖代谢紊乱出现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出现血脂的异常,或者出现高血压,嘌呤代谢的紊乱出现痛风等,所以肥胖可能是产生这些疾病的一个共同的土壤。
3.肥胖的致病原理
肥胖之所以给人体带来这么多的疾病,是因为肥胖病患者多赘肉,用中医的话叫膏,就是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危害性更大。
这些脂肪都是人体内代谢不掉的,堆积起来的东西,形成膏,然后膏再变成浊,浊再变成痰淤毒。浊可以理解为在血管里有很多的血脂、尿酸过多的一些蛋白等,混在血液里面,就是浊,沉积到血管壁里面,就变成痰和瘀了。这些东西将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另外,专家研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时,对一些肥胖或者超重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检查,查血管的弹性,发现在206例的病人里面,30%已经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这说明动脉硬化是从很早就开始的,不是到了冠心病、脑中风才开始,而是在之前的肥胖阶段就已经有动脉硬化的迹象。
4.肥胖的类型
肥胖病在现代社会非常常见,产生的原因是只有少部分与遗传有关,而现代大部分的原因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很多人大吃大喝而不知节制,结果使摄入的东西堆积起来,人体代谢产生紊乱,从而导致肥胖的发生。通常,肥胖类型有两种分法。
(1)虚胖与实胖。虚胖指那些实际上吃得不多,但身体还照样长肉的情况。这主要反映的是他整个代谢功能是低下的,吃的虽正常,但脂肪清除不掉,照样还是堆积起来。
实胖,在现代生活最常见的类型,主要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喝不节制,使人体代谢异常,脂肪堆积,形成肥胖。
(2)膏人、肉人和脂人
①膏人就是指腹型肥胖,肚子很大。
②肉人就是肌肉很多,这种类型可能体重指数非常高,对于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病危害就会小得多。
③脂人就是皮下脂肪很多,但是内脏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可能并不是特别多,这种类型比起膏人来说,危害性还是相对小一点。
5.针对不同类型的肥胖患者的治疗
中医观点,治疗肥胖病首先应节制饮食,增强运动。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肥胖特别严重还需要配合一些药物来调理,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那么,不同类型的肥胖在平时的运动与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呢?
(1)虚胖人群的调理
①饮食调理。这种胖不需要过分的节制饮食,因为他们饮食本来就不多,主要是增强自身代谢功能,对于热量的摄取则不需要严格限制,关键问题是吃什么和怎么吃。
营养专家建议,适合这类患者的食物有:主食有小米、大麦、山药;肉食有牛肉、兔肉、狗肉;蔬菜有胡萝卜、香菇等。
②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因为虚胖人群体质比较虚,一动就全身是汗,散步是首选。另外有些患者性格比较慢,适合于有一些刺激性的活动让自己兴奋起来。
③药物。药物治疗要选用益气健脾类的,把虚补起来,使代谢功能加强。
(2)实胖人群的调理
①饮食调理。实胖患者就是吃起来的,主要是增强自我意识,认识到肥胖的危害,从而在各方面都加以注意。
关于饮食,患者首先要限制热量的总摄取量,不过要适量地摄取肉类,因为丰富的蛋白对人体免疫系统有利;二是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多样化搭配,使营养均衡;三是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三餐中,早餐时人体处于代谢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摄入营养物质能够被体内充分地吸收和利用,而且废弃物很快就会被排掉,而晚餐摄入的食物容易变成负担。
对于实胖患者,推荐多吃一些木耳、蘑菇。木耳不易消化,可减轻患者饿的感觉。另外,山楂本身是可以消除脂肪的,取30克山楂去核,熬成非常浓的山楂羹,每天晚上吃一小碗,长期坚持可以消除肥胖,对血脂紊乱也有辅助作用。
②夜宵吃什么。为预防肥胖病,原则上还是不提倡吃夜宵,可是经常加夜班的人,在工作的时候会感觉到饥饿,不可避免地吃些东西,为预防肥胖,在加班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食物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