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勤动脑,多写作:人的大脑“用进废退”,大脑越用越灵,多讲则进,思维敏捷,少用则退,思维迟钝。
(3)勤动腿多锻炼: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健康,老人锻炼注意腿脚,出外办事,探视访友,凡在2~3千米范围内坚持步行,不坐车,晴天到户外散步,广场休闲,雨天在阳台做健身操,活动筋骨,长期坚持,食欲强,睡得香,解便畅,精神旺。
七、延年益寿五字经
世上没有长生不老之药,却有延年益寿秘诀:聊、放、跳、笑、俏,若能经常运用,定会健康长寿。
1.聊:聊天可宣泄情感,互通信息。多讲话有益大脑功能,使人更聪明,还能改善血压、脉搏,对身心健康有益。
2.放:人生在世,不可能万事如意,需要拿得起,放得下,做到“升降不惊,荣辱坦然,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永葆乐观态度。
3.跳:是良好运动方式,可使氧需要量增加,从而增加肺活量,可使骨骼血循环改善,肌肉发达,富有弹性,防止脱肛、关节炎等,心脏病应少跳多散步。
4.笑:是七情中最积极、最美好的情绪,是精神营养的滋补剂,笑可促进机体功能平衡,有益安神,可解除厌烦、抑郁、自卑等情绪。
5.俏:健美之俏,反映人的健康心理状态,给人以活力和朝气,俏的打扮人时,合理,新潮,散发青春活力,大方整洁的着装,自身美之外,也是尊重别人。
八、自我调控能长寿
老人健康长寿与否,主要由自己掌握,自我调控能力强者均能长寿,主要在饮食,生活习惯,思想行为等。
1.节制饮食: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每日半两为宜,蔬菜水果8两,适当增加禽、肉、鱼类,以谷类为主食,粗细粮搭配,增加豆类制品,少吃糖果、糕点及刺激性食物如生冷油腻辣味食品。
2.情绪乐观:长寿与乐观情绪分不开,忧郁烦恼者总是同疾病相随,经调查分析,门诊病人因情绪不好得病的占71%,癔症病人,病前有精神创伤者占63%。
3.社会健身:因广泛社交对人生不幸遭遇和不良情绪起到缓冲作用,相反会变得孤僻,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对生活容易失去信心。
4.睡眠充足:平均每晚睡眠7~8小时的人寿命最长,不足4小时的人寿命较短,良好午休习惯,半到1小时,人体免疫力比不午休者为强。
5.重视防病:重视日常自我保健和疾病预防者,常能延年益寿,即使体强少病,不重视防病保健者,不一定能够长寿。
九、老人健康教育
老人死于心脑血管病是第一位,2001年全世界因此病死亡153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4,是头号疾病。预防可减少一半,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1.科学家提出三个半分钟,减少心脑缺血不致猝死和中风,即醒来床上躺半分钟,起床坐半分钟,两腿下垂在床沿等半分钟,心脑缺血可以防止。一天三个半小时,早上运动半小时,中午睡觉半小时,晚饭后漫步半小时。
2.抗衰老做到平衡饮食,有氧运动,心理状态良好。做到①老不衰。②节房事。③调情态。④勤运动。⑤慎起床(三个半分钟)。⑥忌烟酒。⑦少生气。⑧药用宜。达到活血调气,阴阳平衡,延缓衰老。唾液有延年益寿功效,因含有大量钙、荷尔蒙对人体有益,缺乏人易老化。
3.老人保健秘诀:常扣牙,勤提肛,合理饮食保健康。
(1)注意衣食住行,衣要春捂秋冻。根据天气变化及自身素质及时增减。食要荤素搭配,瘦肉、禽蛋、鱼、豆类食品,水果梨、苹果、香蕉,天冷常喝姜枣汤,暖身抗寒,口干舌燥可用枸杞、蜂蜜、核桃仁共食。住要室内适当通风,睡前温水洗脚,双手按摩双足,重点按摩涌泉穴,感到暖和舒适,睡得安稳。行,老人要动静结合,适当锻炼,出门带拐杖,免滑倒骨折,不宜穿平底鞋,因稳定性差,鞋后跟高1.5~2厘米为宜。要用鞋垫,减少脚掌滑动扭伤。
(2)夏季由于天气炎热,身体代谢、生理功能衰退,体质虚弱,易患中暑、感冒。情绪莫冲动,心静人自凉,静其心安其神,养成心平气和的性格和习惯,遇不如意之事,当避则避,宽容面对,避暑莫贪凉,防止感冒,衣着莫束身,可选用吸汗的棉、麻、丝织品,饮食莫过饱,口味莫太成,适当吃些新鲜蔬菜,鱼虾瘦肉,豆制品,水果、西瓜、番茄,定时定量七分饱,最好少食多餐。啤酒莫常喝,睡眠不在长,晚餐莫饮酒、咖啡、浓茶等,常食养胃补药粥,绿豆粥,米仁粥,百合粥,山药粥,鲫鱼冬瓜汤,清炖甲鱼,黄芪煲仔鸡等,选择消暑益气的豆芽、豆腐、蘑菇、木耳、海带、绿叶蔬菜等。辣椒少食。温水淋浴擦身等。
(3)秋天进补可以为冬天到来打下基础,调节脏腑功能,适应严冬,达到健身防病目的。可选用性味平和滋补品,山药、大枣、莲子、龙眼、核桃、芡实、木耳、百合、杏仁等均有补益气血,健脾补肾作用。酌服西洋参,补气生津,健脾安神,山药煮粥食用,补益肺、脾、肾三脏,也可用芡实、花生仁、大枣加红糖炖服,伴口干舌燥可用枸杞、蜂蜜、核桃仁煮食。咳嗽服杏仁、萝卜、猪肺汤有止咳平喘功效。吃核桃又能降血脂,预防血栓形成,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营养价值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维生素E等,可预防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维生素E有提高免疫力,抗动脉硬化,防癌,保护视力,消除老年斑作用,是老年人营养佳品。
(4)冬季保健:耐寒锻炼从秋天做起,对老人健康大有益处,方法很多,冷水洗脸、洗手、冷水擦身、洗澡等,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科学锻炼才行。相反有害无益。冬季食品温补食羊肉,为温补阳气之佳品。2两羊肉热量为307千卡,有促进血液循环,增温御寒,防病强身健体之功效。人参是补药中的圣药,切勿错补、误补、急补。甲鱼大补但对脾胃虚弱肿瘤病人不宜过多进补。冬季黄酒最养生,黄酒能将药物有效成分溶解出来,易于吸收。鹿茸、鹿角胶、龟板胶、党参、蚂蚁、当归、枸杞、首乌都是酒中常用药材,饮酒不宜太多太急,忌空腹饮,及多种酒混杂饮,能新生有害成分而致头痛等。豆腐是老人最好食品,大豆中含有皂角苷能预防动脉硬化,又能促进人体内碘排泄,食过度引起碘缺乏,又阻碍人体铁的吸收,不宜天天食,痛风病人应少食。
总之,无病养身的滋补应根据体质,年龄,性别,生活环境,气候选择合适补品。春天气候转暖,宜用平补,协助人体正气生发,可选用红参、生晒参、太子参、党参等补益元气,用量不宜太大。夏季气候炎热,宜用清补,可选用玉竹、绿豆、百合、莲子等。秋季干燥宜滋润,滋养为主,可选用党参、茯苓、生地、天冬、麦冬、沙参、莲藕、香蕉、银耳等。冬天寒冷,人体热量消耗大,宜用温补,可选用人参、西洋参、枸杞子、何首乌、大云、冬虫夏草、核桃、龙眼、大枣、银耳、狗肉、羊肉等,补药不是食物,不能常吃,补药补品要有的放矢,对症服药,才能有效。
十、穿戴篇
因一年四季而异,根据年龄和气候冷热,随时调整,要美观大方合体,穿用方便,身体舒适为前提,要适应社会潮流,不搞特殊。
特别是冬天,寒冬不是穿的越多越暖和,因为衣物本身不发热,只是起隔离作用,缓冲外界冷气和体表热气对流,人体热量得以保存而感到温暖,当衣服厚度超过1.5厘米时,空气对流反而加大,保暖下降,从生理角度看,穿衣过厚,会抵制体温调节机能,减弱御寒能力,选用轻质保暖羽绒及冷空气不易透过之皮衣为宜。戴口罩御寒反会降低御寒能力,因鼻腔黏膜有丰富毛细血管,对进入人体冷空气加热加温,戴口罩时间过长,鼻黏膜得不到锻炼,反而更容易感冒。
十一、居住篇
居住条件要以经济为基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当然厅室美观大方,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水电气暖齐全,生活方便为前提。不同年龄爱好和季节,合理装饰和配置,达到生活实用,美观,使人心情舒畅为目的,有利于生活,有利于健康长寿为目标。
冬季,特别是老年人,门窗紧闭,减少空气对流保暖,由此带来空气不流通危害更大,空气中含有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对呼吸道有损无益,反易感冒咳嗽咽炎。冬季每天开窗2~4次,每次10分钟,尤其对病人住所更是如此,使用空调温度高易患空调综合症,室内外温差25℃以上,更易发生心梗,中风危险,空调保持15℃~18℃为宜。
总之,健康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大作风,八项注意。两个基本点是叫糊涂一点,活的潇洒一点。要度量大,风格高,站得高,望得远。小事糊涂,大事明白,是真聪明。小事认真,整天计较鸡毛蒜皮小事的人才是笨蛋。三大作风是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永葆快乐。八项注意是四大基石,四个最好。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最好是,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健康享受每一天,健康使人幸福,家庭幸福美满,人活百年成为现实。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对个人家庭都是好事,人们健康长寿,国家兴旺发达。
十二、抓重点,促理解,名句格言做指南
1.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对健康至关重要。
2.注意老人心理健康,用十条心理健康标准和延年益寿五字经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3.根据年龄和体力,适度锻炼,贵在坚持是关键。世界上最好运动是步行,每天坚持半小时,又能预防老年病。
4.老人要根据体能量力而行,做到十项基本要求,注意冬季保健和老人过冬十项注意,穿、居适宜,心脑开阔,七情稳定,保持心态,做到养心,八项措施,健康长寿才有保障。
5.人生做到健康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大作风,八项注意,人活百岁成为现实。
6.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间。
——歌德
7.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居里夫人
8.坚强者能在命运风暴中奋斗。——爱迪生
9.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身体,健康正常的身体是一个人的有力保证。——苏格拉底
10.散步能促进思想,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力才会开动起来。——卢梭
11.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标志。
——(美)爱迪生
12.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要素。
——(古希腊)米南德
13.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
——(英)洛克
14.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英)约翰雷
15.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16.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战国)荀子
17.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李白
18.鸟有巢,蛛需网,人需友情。——布莱克
19.好书愈读味愈浓,良友愈交情愈深。——瓦鲁瓦尔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
——(英)约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