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矿物质
人体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组成。其中矿物质必须随食物输入,它们不能被机体合成。体内矿物质总重量仅占体重的4%,但种类达50余种。含量较多的钾、钠、钙、镁、氯、磷、硫等,称为常量元素。含量极少的必需元素有铁、铜、锌、钴、锰、铬、硒、碘、氟等16种,称为必需微量元素。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并不是机体必需的,如金、银、铝、钡、铂、钛等。有时体内出现的一些微量元素对机体有毒,如砷、镉、汞、铅等,它们称为有毒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与健康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微,有数十种之多,总重量不足体重的万分之五。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16种必需微量元素是:铁、铜、锌、钻、锰、铬、硒、碘、镍、氟、铜、钒、锡、硅、锶、硼。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重要的新陈代谢都是十分必要的。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是:运载常量元素,如钾、钠、氯、钙等,把大量元素带到各组织中去;充当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中心,促进新陈代谢;参与体内各种激素的作用,如铬可促进胰岛素作用,锌可促进性激素作用。
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和长寿的新领域。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但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也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怪病和中毒,也会危及生命。如缺铁容易患缺铁性贫血,而长期大量服用铁剂,又可引起慢性中毒和罹患班图铁质沉着症;缺铬易发生糖尿病和动脉硬化,但长期摄入铬酸盐粉,则可诱发肺癌;铜缺乏是造成食道癌多发的原因,而摄入过多又被认为是痛风病率增高的原因;氟缺乏使龋齿发病率显著增高,但摄入过多又可致氟中毒、氟斑釉、氟骨症等。
微量元素与其他有机营养素不同,它们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取,也不能在代谢过程中消失,除非排出体外(随尿粪排出)。一般成人对其摄入与排出的量是相对平衡的。因此,就提出了一个如何科学合理服用微量元素的问题。首先,要遵循缺什么补什么、宁少勿多的原则。最好进行血液或头发元素含量检测,根据检测情况对症下药。其次,纠正微量元素缺乏症,应从日常饮食着手,避免偏食,提倡混合食,粗细粮搭配。因为精制食品在加工时往往使微量元素损失较多,如精白米比标准米的铁、锰含量多损失55%~86%;精白粉中铬含量仅为粗制面粉的1/9。另外,目前许多微量元素还处在探索研究中,使用时必须格外谨慎;对各种强化微量元素和保健食品也要慎食,非必要者不可乱用,确需进补者应严格遵医嘱服用。
钙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化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健康。
骨质疏松是如何发生的呢?骨的生长完成以后,仍然继续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人到中年后,由于各脏器功能的减退,食欲下降等,从饮食中摄取的钙质远远不够。要维持血钙的正常值2.1mmol/L一2.55mmol/L(8.4mg/dl~10.2mg/dl),只能靠分解骨钙来补充。50岁时,骨钙减少30%;70岁时,骨钙减少50%。可见,骨的脱钙导致了骨质疏松症。
钙离子在人体内是最活跃的元素,成年人总量达1000克,其中99%在骨骼,当人们进入更年期出现缺钙时,就会腰酸背痛、骨质增生、全身骨软化等,影响活动,威胁健康。因此,中老年人补充钙是相当重要的。
补钙不外乎有两种途经,一是口服钙制剂,二是从食物中补充。补充钙剂的时间最好是晚上,因为晚上不进食,不能从食物中获得钙,要维持血钙水平,就要从骨中脱钙来补充到血液中,如果晚上口服钙剂,就可防止骨钙丢失。在日常生活中,从食物中补钙更易办到,如多食含钙丰富的牛奶、小鱼(连骨)、虾皮、海带、瓜子、芝麻酱、豆制品、肉骨头、黑木耳、核桃仁以及水果、绿叶蔬菜等,同时可补充一些钙剂、鱼肝油、维生素D等。另外,还需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使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到皮肤上,合成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贮存。
补钙可降胆固醇
人进入中年以后,特别是一些高脂血症的患者,适当地增加摄取含钙丰富的食物,对健康大有好处。这是因为钙能防止和减少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利用,降低血胆固醇含量,有效地减轻动脉硬化,保护血管,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含钙丰富的食物很多,如奶制品、鱼虾类、贝壳类、海产品、骨头汤、大豆制品等。建议中老年人,特别是高脂血症患者,要多食上述食品。最好每晚喝l杯牛奶,必要时加服钙剂,提高人体血钙浓度,降低血胆固醇含量。
钙的吸收离不开谁
维生素D是调整人体钙磷代谢的物质。钙在人体中的吸收离不开维生素D,维生素D的特点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外界摄取,来源有三:由猪肝、鱼肝油、蛋黄中直接摄取,这种来源较少;由脂肪性食物中的去氢胆固醇而来;由植物性食物中的麦角甾醇而来。其中由去氢胆固醇和麦角甾醇而来的,都还不是维生素D,必须经过紫外线照射后,才能转变成维生素D,转变后维生素D必须经过肝脏变成25羟维生素D3,再经过肾脏变成1·25一二羟维生素D3。而在体内能促进钙质吸收的正是1·25一二羟维生素D3。因为有了1.25一二羟维生素D3,肠壁细胞才能产生运钙蛋白,促使钙质吸收。否则钙只能穿肠而过,不被吸收。运钙蛋白是钙质吸收的载体,只有通过它运载,钙才能顺利吸收,发挥其生理功能。
肿瘤病人勿食高钙食物
中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患者日益增多,所以,人们普遍采取补钙来防治这类疾病发生。但肿瘤病人应控制高钙食物的摄入。这是因为肿瘤病人常伴有高钙血症,无需额外补充钙质。若过多摄入高钙食物,血浓度过高,可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引起食欲不振、呕吐、记忆障碍,严重的呈睡眠状态,甚至昏迷,会加速肿瘤病人的死亡。为延长肿瘤病人的寿命,应按期测定血钙、血磷的水平,并咨询医生,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
哪些人群需要补钙
钙的营养状况对人类健康极为重要。我国正常总体人群钙供情况普遍不足,这是由于膳食以谷类为主,蔬菜供应量较大,所含植酸、草酸及植物纤维素高,会影响钙的吸收等情况,所以应当补充钙质。儿童、老年人、孕妇缺钙情况更为严重,尤需补钙。
哪些疾病需要补钙
许多常见病与缺钙有关,补充钙可起到治疗及辅助治疗作用。
与缺钙有关的疾病,如内科范围的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尿毒症、甲状腺机能减退、糖尿病、成人钙磷代谢紊乱症等,外科的烧伤、运动创伤、骨质疏松症;妇产科的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儿科的佝偻病、手足搐搦症、小儿肾病综合症、先天性幽门狭窄等。
钙剂在保护肌肉、减少损伤和加快肌肉内损伤的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运动损伤在治疗中应适量补充钙剂。
补钙误区
在补钙的问题上,有些人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现简述如下:
有的人认为,能从日常膳食中获得足够钙,不需补钙。其实不然,我国的食物结构多为谷类膳食结构,而谷类食物的钙含量不高,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含量也很少。另外,食品中由于草酸、磷酸及植酸的干扰,使钙吸收率降低。因此,仅从日常膳食中摄取钙是远远不够的。
有些中年以上的人认为,自己没有缺钙的感觉,无需补钙。他们不知道人体有一套惊人的“抗缺钙”本领,当钙摄入不足时,人体的血钙自稳系统便会立即增加一种溶解骨钙的激素——甲状旁腺素来溶解骨钙,补充血钙。这自动补偿过程在一瞬间即可完成,使血钙达到一定水平,不产生缺钙症状。但实际上这些人已经出现骨钙减少,天长日久会导致骨质疏松,甚至骨折。此时再补钙,不如早补钙。
某些人认为,按补钙药品的说明书服用钙剂,即可达到规定的钙素供给量,人体就不会缺钙。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因为有的补钙药品有明显缺陷,按说明书补钙并不能达到所标的钙素含量。因为补钙药物混淆了钙盐含量及钙含量的概念。例如,葡萄糖酸钙,每片1克的钙盐中钙的含量仅为0.09克;乳酸钙,每片1克,钙含量仅为0.12克。可见,光靠补钙药品难以达到补钙的目的,还必须多吃含钙的食物。
综上所述,补钙有食补和药补,食补是最佳途径,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少用药补,以避免药物产生副作用。
人体保健不可缺镁
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镁与保健的关系十分密切。
镁具有保护心血管,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等中老年常见疾病的作用。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与心脏中镁的含量成反比。镁还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形成,对防治高血压也有一定作用。另外,镁可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抗癌能力,可起到预防恶性肿瘤的作用。镁还能够增强白细胞的抗感染能力,促进伤口的愈合。正常人服用镁制剂后,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容光焕发,面色红润,如坚持服用可长寿。
为使人体内保持正常血清镁含量0.8mmol//L~1.2mmol/L(1.6mg/dl~2.4mg/dl),应多选用含镁丰富的食物:谷类、豆类、蔬菜、蛋黄、肉、鱼、海产品、花生、香蕉等,必要时也可选用一些镁制剂。但服用含镁的化合物,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需要适当选用。
友情提示:要想身体好,经常洗洗澡。
缺什么易患心肌梗塞
镁对心肌梗塞的发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常人血清镁含量应为0.8mmol/L一1.2mmol/L(1.6mg/dl~2.4mg/dl),成年人每日大约需镁2.5mg一5mg。人体若缺镁,容易出现心律紊乱,并可能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减少,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如果心绞痛反复发作,会发生心肌缺血、坏死,出现急性心肌梗塞,故补镁有益于预防心肌梗塞。
镁存在于各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中,如肉类、奶类、谷类、蔬菜和水果类食品。心肌梗塞发病的高峰期,正是菠菜、油菜、芹菜上市季节,多吃这些蔬菜,再加上含镁较多的坚果类、豆类、粮谷类食品,就可以供给人体必需的镁。
缺什么可致高血压
当人体内血清镁降低时,会使血小板聚集过多,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管张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即人体内缺乏镁易患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不应单纯使用降压药物,应重视镁的补充,多食含镁较为丰富的食物,但要少食脂肪和甜食。这是因为动物性脂肪会抑制人体对镁的吸收,甜食可增加人体对镁的排泄,从而影响人体中镁的含量。
缺什么易患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也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疾病。由于镁的摄入、吸收及镁的正常丢失主要在胃肠道,而消化液中含镁量较高,故镁缺乏可以发生多种消化系统疾病。镁缺乏不仅可以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还可引起严重的心律紊乱,故对消化系统疾病补充镁格外重要。
常见导致镁丢失的疾病有:
·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腹泻、呕吐,如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等。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腹泻、吸收不良综合症,如慢性结肠炎、阿米巴结肠炎、脂肪泻等。
·炎性肠病的急性发作期,肠外营养时出现并发症者,如假性肠梗阻、空回肠切除或改道术后。
·鼻胃吸引管行胃肠减压或胆道瘘管丢失大量溶液。
·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腹水,尤其是酒精性肝硬化、肝性脑病抽搐。
如果因疾病致镁丢失,就应尽快补充镁。补充镁的方法为进食含镁丰富的食物(蔬菜、水果、豆类、海藻等),遵医嘱口服或静脉补充镁制剂。丢失镁的同时也丢失钾。故治疗一些疾病如肝病时,在补镁的同时,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考虑是否补钾。
每天吃多少盐合适
盐的作用尽人皆知,吃得太咸会引起多种疾病,最常见为高血压、脑出血、胃癌等。一天食多少盐合适呢?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日均食盐摄入量为6克(相当于成人拇指盖大小的小汤勺一平勺)。
目前市场上盐的种类很多,如含碘盐、平衡健身盐、核黄素强化营养盐、钙型多元素低钠盐、锌强化营养盐、防龋盐、补血盐、低钠盐等,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还是含碘食盐。为保障身体健康,尤其中老年人不要吃得太咸。
糖尿病人少吃盐
糖尿病人在治疗中除了限食外,还应限制盐的摄入。这是因为过多的盐可增强淀粉酶活性,促进淀粉消化和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的作用,使血糖浓度增高,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另外,吃盐过多还会间接使胰岛素不起作用,能量代谢失衡,使患者更易饥饿,增加食量,使血糖升高。这样对疾病的恢复是不利的。中老年糖尿病人还常会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更不宜食盐过多。
怎样正确使用碘盐
碘遇热蒸发,会失去它的功效。因此使用加碘食盐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使用碘盐时,必须加盖密贮,随用、随取、随盖,切忌散放、敞盖,以防碘挥发。
·盛碘盐的器皿,不要接近火源,以减少碘的损失。
·对焖、煮、煨、炖的食物,应在快熟烂时放盐,放盐过早会使碘大量挥发、丢失,同时还会使豆类、肉类食物难以酥烂。
·每餐烹制菜肴时,做到现烹现吃,以免剩菜反复回锅加热,使碘盐中碘全部挥发掉,而失去碘作用。
·使用碘盐不能先用盐爆锅,这是因为用盐爆锅不仅会使碘大量损失,而且还会使食油变焦,产生致癌的有毒物质,影响人体健康。
钾的高低影响健康
钾是细胞内主要的阳离子之一。钾对肌肉的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酶的效应和细胞膜的功能有重要的作用。成人血清钾的正常值为4.1mmol/L一5.6mmol/L(16mg/dl一22mg/dl)。血清钾低于或高于正常值都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临床上,常见急性胃肠炎(频繁呕吐,腹泻)、肝硬化腹水(抽腹水,服利尿剂等)、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糖尿病酮症、周期性麻痹等病人,血清钾明显低于正常值,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肠麻痹、心悸、血压下降、心律紊乱(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甚至四肢瘫痪,呼吸肌麻痹昏迷,导致死亡。
同样,一些尿毒症、烧伤、挤压伤、严重感染等病人,可出现细胞内钾异常释放,或治疗中钾盐使用过量而致高血钾。病人可出现精神淡漠、肌肉无力、动作迟钝、说话费力、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因心脏停搏而死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血清钾的高低是不少疾病的并发症,因此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注意使血清钾的含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除药物控制外,低血钾者要多食含钾丰富的蔬菜、水果(尤其是鲜橘汁)、肉类、鱼类、豆类等;高血钾者要控制高钾饮食,停用一切含钾药物,口服利尿剂加速排钾,严重肾功能衰竭者,可做透析疗法,有条件者可用人工肾。
什么可致老年性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