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富士康的业务员要做个有心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总结销售经验。每天都要对自己的工作检讨一遍,看看那些地方做得好,为什么?做得不好,为什么?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才能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只有提升能力,才可抓住机会。郭台铭就对员工这样说过:“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是有心人,就一定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王永庆刚开始经营自己的米店时,就记录客户每次买米的时间,记住家里有几口人,这样,他算出人家米能吃几天,快到吃完时,就给客户送过去。正是王永庆的这种细心,才使自己的事业发展壮大。我自己跑业务的时候,也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客户,分析客户的。你们做业务的,对于客户的每一点变化,都要去了解,努力把握每一个细节,做个有心人,不断地提高自己。”
第四,富士康的业务员要充满韧性。
销售工作实际是很辛苦的,销售工作的一半是用脚跑出来的,要不断地去拜访客户,去协调客户,甚至跟踪客户提供服务,销售工作绝不是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要求业务代表要具有吃苦、坚持不懈的韧性。“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有解决的耐心,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第五,富士康的业务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面对挫折、不气馁。每一个客户都有不同的背景,也有不同的性格、处世方法,自己受到打击要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要多分析客户,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改进工作方法,使自己能够去面对一切责难。只有这样,才能够克服困难。同时,也不能因一时的顺利而得意忘形,须知“乐极生悲”,只有这样,才能够胜不骄,败不馁。
第六,富士康的业务员要有出众的交际能力。
每一个人都有长处,不一定要求每一个销售代表都八面玲珑、能说会道,但一定要多和别人交流,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尽可能的多交朋友,这样就多了机会,要知道,朋友多了路才好走。另外,朋友也是资源,要知道,拥有资源不会成功,善用资源才会成功。为了让业务员具备这一重要的能力。在富士康业务员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里,都有一份“秘密联络图”,也就是客户姓名的名单。包括关键人物的职务、履历、年龄、学历、家庭状况等,有几个小孩,什么爱好都清清楚楚。不仅如此,富士康还要求自己的业务员要能够画好“客户权力组织图”。如果有人没有清楚地画好“客户权力组织图”,那么他肯定是要被领导骂的。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报的收集工作,要清楚这些关键人物的职责范围。互相之间的关系、内部的权利结构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当然,业务员还要尽量接触那些关键人员,上、中、下都得建立良好的关系。业务员还要广布眼线,对一些关键人物的行踪有所掌握。
郭台铭相信,只要拥有以上六点,再辅以积极的态度就一定能够将业务工作做好。
代工者的王冠
1974年,郭台铭在台北建设部门登记注册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只有30万元。此时的富士康只不过是一家零件小厂,只是做做电视的零件和连接器。然而从1986年到1990年,也就是富士康上市前的五年时间里,富士康就由13亿元人民币成长到了44亿元人民币,短短五年的时间就成长了3倍。
1991年6月18日富士康挂牌上市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台湾地区第一、亚洲第六的连接器公司。到2009年富士康已经拥有200亿美元的资产,成为世界最大的代工工厂。
为什么富士康会在短短的35年里从一家作坊小厂变为世界第一呢?
富土康集团的事业群大多是以产品的名称命名的,然而却有一个事业群的名字非常奇怪,叫做“竞争产品事业群”。在富士康人看来,富士康能够从小厂变成台湾地区第一、亚洲第一,最后乃至世界第一,这就是竞争获胜的例证。所谓的竞争,不是挂在嘴上的挑战和竞争,而是切切实实地付出艰苦努力和代价。
2001年,整个世界的电子制造业都哀号遍地,时任“竞争产品事业群”的老总这样对手下人讲:“你们现在来竞争上班,订单就有了吗?不容易,对不对?你们能上班,订单是靠争取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台湾地区正在面临不景气,很多公司都深具实力,但就是少了订单。台湾地区要争取订单,要用策略,怎样服务好客户,怎样培养好自己的技术能力,用怎样的策略拿下这个订单,这些都是各公司面临的挑战。富士康在2001年这样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要繁荣成长,这可大不一样啊!这还是体现了竞争的精神与挑战的斗志。”
不得不承认这个事业群的行动力是相当高效的。
1997年开始,富士康就从韩国LG集团手上抢下苹果电脑订单。
1999年,富士康成为思科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供应商。
2001年,富土康拿到了日本索尼公司的游戏机PlayStation的订单。日本公司一向不把订单交给境外公司制造,但是为了节省成本,只能求助富士康。
2002年,富士康争取到英特尔的P4连接器订单。
2003年,富士康更同时拿下两家手机市场死对头的订单: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两家在市场上拼杀得你死我活的死对头,竟都放心同时把产品订单交给富士康。
现在苹果公司更是将它的王牌产品iPhone手机交由富士康生产。
郭台铭也坦承,有些订单是从客户手里抢来的。“部分你所开发的产品,必须跟客户争夺市场”,但是世界是公平的,商界是不相信眼泪的。对于一些人指责富士康抢别人的订单时,郭台铭就觉得非常委屈。
有记者问他:“富士康进军笔记本电脑市场,就抢了别的企业的订单,让别人变得无法生存,您对这种对同行进行绞杀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郭台铭当时说:“我没有抢别人的订单,反而给他们介绍了很多订单。笔记本电脑不是富士康的重点。我们公司有游戏、伺服器、无线产品、网络、光电、半导体等,忙都忙不过来。对富士康来说,更重要的是维持住台式电脑,以发展其他的产品。笔记本是没有意愿、更没有力气玩下去的。”
郭台铭又说:“有人说我抢人家主机板的订单。以华硕为例,是我先做惠普、戴尔的主机板OEM订单之后,华硕才来接的;索尼的PS2也是我先做,它才进来的。我做机壳、连接器,过去都是不起眼的,我做起来了,大家都做了,就成了台湾地区的大产业。大家都说我抢别人的订单,照这个情形来说,应该是别人抢我的订单才对啊!”
“广达接苹果、康柏的订单,英达接康柏的订单,都是我介绍的。大众、神达的康柏订单,也都是我介绍的。怎么会变成是我去抢它们的了?”
其实富士康是不是靠抢别人订单发家并不重要,因为竞争本来就是市场的常态。客户的订单也不是指定给特定人选,想给谁就给谁,也不存在什么原本属于谁,后来被谁抢的说法。不过,即使是富士康抢订单,那么多企业愿意把订单下给富士康也说明其必有过人之处。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靠的就是价廉、质优和高速。
价廉的问题,本书的第七章第1节《永远的低成本》会有详细的阐释,在此不再赘言。我们详细来谈谈富士康的质优和高速。
富士康在质量上的要求可以说是非常苛刻。郭台铭经常讲“9999”哲学,就是质量要精确、精确、再精确。要像黄金的纯度一样,即使达不到100%,也必须达到9999%。
郭台铭曾经这样说:“我手里拿的是日本松下公司生产的白板笔,做得很精致,手感也很好,写出来的字非常流畅,假如富士康也要做白板笔,做到松下白板笔90%的精密度,可能只需要1年时间,但要做到其9999%,就要付出比一年长得多的时间。又比如中国制造的录像机、照相机与日本制造的相比,外观上相差不多,但功能上却相差很远,但要从90%提升到99%,就可能要5年的时间,从99%提升到999%,可能需要10年,从999%提升到9999%,则需要再加一个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郭台铭的弟弟郭台强也说:“‘4个9’讲的就是‘精密’。精密工业就是1个9,2个9,3个9,4个9……比方说,当夏天这个房间外面的温度是40℃的时候,里面坐了2000人在开会,里面的室温就一定要控制在25℃以下,这是第一个9的观念,给房子装上空调,就可以做到;第二个9的观念,在这2000人的房间里,空气中灰尘的粒度必须要控制在每立方米0001克的范围里面,所以必须从空调的进气口到整个的周边窗台到地面的设施,包括你进来时脚底的灰尘,都要去设计,把灰尘拦在外面;第三个9的观念,规格更加严格,希望空气中没有任何的杂质,不管是头发里掉出来的,还是嘴巴、鼻孔里呼出来的,因此我们开始要求每一个人都要穿半导体制造专用的真空服装;第四个9的观念,你现在所设计的环境,必须是要完全没有细菌,没有病毒,所以,不论是盖一座房子、做一个空调设备,还是设计一件衣服,你都要有‘4个9’的观念,精密工业适合什么样的产品?适合所有的产品,主要看你的规格怎么定。因此要做精密工业,首先一定要先改变观念,观念改了以后,你就要自己去寻找方法。”
在富士康的培训课上,有这样一道案例,非常能够说明问题。
如果每道工序,每个零件的合格率都是99%,那么10道工序,10种零部件组成的产品,其合格率约为904%。黄金纯度没有100%,产品质量必须是100%。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波音飞机,每架都有上万个零部件,哪个零部件的合格率都不允许是9999%,人命关天,只能是100%。简单地讲,如果三条生产线上的零件合格率都是80%,那么80%×80%×80%=512%。那么其组成的产品不良率竟达50%,若一条生产线有故障,就会有更高的不良率。古人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也就是这个意思。
制造出品质优良的产品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打造出一个能时时刻刻保持产品品质企业文化,并让这种企业文化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血液中去,融入到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环节中去。
为了打造富士康的制造品质体系,郭台铭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并且还在持续不断地打造。可以说现在富士康的高品质,就是用许多年品质栽培的心血换来的成果。
到中国大陆投资开始的那些年,规模不是太大,人员不是太多,对质量,郭台铭可谓是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以后,则是质量意识时时讲、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随时随地讲质量;每天的早班会首先讲质量,月度总结首先总结质量;年终大会,质量是最重要的议题。
质量在富士康的文化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1998年富士康的内部刊物上,关于质量的文章,可以说是期期都有。
1998年初,郭台铭发表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错》的演讲,号召大家在质量方面勇于认错、知错、改错。
1998年6月26日,富士康提案改善发表大会,主要是揭露质量中存在的问题,集中提出改善意见。郭台铭发表《走向成功的不归路》的演讲,提出“质量是企业的尊严之本,生命之潭”。
1998年7月19日,郭台铭在竞争塑件“品质改造”专题训练班上发表《傻瓜、精密、智慧》的讲话,讲话以质量为主线,提出具体要求。
1998年9月4日,台北总部9月动员月会上,郭台铭发表《与变动的世界共舞》的演讲,提出“品质是生命和尊严,但它不讲人情”。
1998年9月10日,深圳集团扩大动员月会上,郭台铭发表《走出知易行难的怪圈》的演讲,指出“头顶是天,脚下是地,品质与安全,是全局的责任”。
1998年9月14日,在PCE品质再教育动员大会上,郭台铭讲话《不流血的革命》,指出“品质,是一墙不流血的革命,它静悄悄地没有硝烟”。
1998年10月16日,在富士康公司扩大动员月会上,郭台铭发表《告别健忘和盲目,做全新的3C人》的演讲。
郭台铭有一次讲话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以后,战胜国要求它只能保留3万人的军队,德国让士兵都退伍回家,只留下了3万名连级以上的军官。从量上看,德国军队是减少了,但是质的损失并不大,因为它保留了军队的精华和骨干。因此,21年后,德国再次军事崛起,有能力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它留下的3万人,每一个人至少能立即带起一个连队,百万大军迅速成军。留下的每一个人,至少可以带150人,3万人就能带450万人。当初战胜国规定德国军队只能保留3万人,但只有量的要求,而没有质的限制。
富士康是用10年的时间培养了自己的干部队伍,在以后的发展中,能够迅速扩张,几年内扩张到几十万人,那些骨干就发挥了中坚力量,起到带兵的作用,公司的品质意识,就是由这些骨干向员工灌输教育,融入正常的工作中的。因此,虽然人员增加了许多倍,反而不用集团高层天天去讲品质了。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知易行难”,虽然富士康很强调品质,但是实际做出来,还是不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郭台铭认为只能在学习上找原因。他在企业的会议上曾这样讲品质与学习的关系。
“第一,品质与安全只停留在口号、标语上,只知道一点皮毛就以为自己全知道了,这叫做‘知之不深’。小时候,我左眼患病,医生拿起药水非要滴我右眼不可,我说医生您搞错了,是我左眼患病,不是右眼,但医生还是滴了我的右眼。医生这样医治我的眼疾,是因为他知道眼疾有传染性,只治左眼是没有用的,必须预防右眼,才能做到深度治疗。一个‘知之不深’的医生就不会这样做。”
“第二,设计,制造和品质管理,只知自己单干,无暇他顾,顾此失彼、全盘皆输。这叫做‘知之不全’。我们人的身体构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品质系统’,每一个器官都是一个最好的传感器,假如你用吸管喝开水,开水刚一沾上舌头你就会哇哇大叫,再不敢喝。其实,开水只要烫到身体任何部位,都会马上警示:开水碰不得!每一个部位都是身体这个‘品质系统’的品检员。所以在品质与安全的学习方面,应该把每一名员工都造就成品检员和安全稽查员。在工作中,做一件事要了解它的整个过程与目的,不能孤立地做事。比如你擦拭冲件的油污,你只知道‘擦’是你的任务,‘擦三次’是你的目标,这还不够。你应该了解:擦三次能不能擦干净?如果擦一次能干净为什么还要擦三次?有没有比擦拭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