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干工作不能越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该放手的要放手,该放权的要放权,弱化自己才能让整个组织充满活力。
邓超是一家单位才上任的领导,少年得志,意气风发,想干出一番事业来,所以工作起来总是那样卖力。下属人人都知道自己能决断某些事情,但因为新老板喜欢插手工作,所以他们都要等待邓超的明确指令后才能放开手脚干事。邓超每天只要一进办公室,请示的、汇报的下属就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好不热闹。他每天要应付上百份的文件,处理几十起大大小小的事务,他经常抱怨说自己要有分身术,或者再多一双手多一个脑袋就好了。
有一天,邓超终于忍不住了,他把所有的人关在办公室外面,把所有无意义的文件抛出窗外,尽量让下属自己拿主意,不要来烦自己。他还给秘书做了硬性规定,所有递交上来的文件必须筛选后再送交,每天不能超过十份。刚开始,秘书和下属都不习惯,他们已养成了奉命行事的习惯,而今却要自己对许多事拿主意,他们真的有点不知所措。但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单位就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下属的决定是那样的及时和准确无误,单位的整个工作状况甚至比之前还好很多。邓超自己也有了看报、品茶的时间。他这时候才明白,之前自己只是一个事无巨细凡事都包揽的老妈子,现在才是一个真正的领导。
领导帮下属的忙只能是越帮越忙。邓超一开始的瞎忙完全是咎由自取,他没弄明白这个道理:既然是一个单位的领导,那么其职责只应限于有关单位全局的工作,下属各部门本来就是各司其职,以便给领导留下足够的时间去想大计、干大事,何必非得包办代替呢?一个干工作喜欢越位的领导,决不是什么好领导,甚至连称职都算不上。
陈平是汉高祖刘邦的军事参谋长,此人韬略满腹,足智多谋,跟随刘邦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想出了许多好的计谋,对刘邦夺得天下有很大的贡献,很受刘邦赏识。后来陈平被汉文帝封为宰相,辅佐文帝治理朝政,管理天下大事。
与陈平同座的还有一个宰相周勃,汉朝吏制设两个宰相,共为国政服。务。
有一次,文帝在朝会上问右相周勃:全国一年审决了多少案件,全国一的财政收支多少,周勃支支吾吾,一问三不知。刘恒很不高兴,就转问陈平相同的问题。陈平不慌不忙答到:"陛下要了解刑狱问题,可以问管司法的官员;陛下要了解财政收支,应该问管财政的官员。"文帝笑了笑问:
"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如果问司法大臣、财政大臣,那么你们宰相又干嘛呢?"陈平不紧不慢地回答文帝:"陛下,臣斗胆犯言,身为宰相当使百姓安居乐业,各得其所。对外须抚镇四方,使各地蛮族诸侯服从中央,不敢稍有叛乱之举,对内则要督促所有官吏尽职尽责,搞好分内之事,却不必自己去过问一些琐碎之事。"汉文帝听后连连点头,重赏陈平。
没过多久,自知领导能力不如陈平的周勃辞去宰相之职,陈平一人独担宰相重任。他量才为用,视人而定,针对每一个人的才能确定各自应做的事,让手下人各得其所、各司其职,使得天下太平,国泰民安。陈平因领导有方,受到皇帝的倚重、众臣的敬佩、百姓的爱戴,成为一代名相。
从陈平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领导者干工作不能越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只做该做的事情,没有必要事无巨细样样过问。该放手的要放手,该放权的要放权,弱化自己才能让整个组织充满活力。
领导者到底该干什么,举个很形象的例子来说,领导就是船长,一艘船上还有大副、二副、水手、工人、厨师等,船长的职责就是领导好这一帮人,让他们各司其职,以保证船舶顺利航行,安全地完成客货运输任务,不能出现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状况。不仅船长自己不能越位去当水手,也不能让下属在工作上越位,比如安排厨师去做大副。
在这一点上,战国时候的韩昭侯做得很好。有一次,他酒醉后睡着了。管理帽子的手下担心昭侯受凉,便给他盖上一件衣服。但昭侯醒过来之后,不仅没有对手下的这份爱心表示感谢,反而将他连同管理衣裳的手下一起加以处罚。处罚管理衣服的手下是因为他不尽责,而处罚管理帽子的手下,是因为他逾越了自己的职责范围,他本来只能管帽子现在却管起衣服来了。
下属之间,侵犯他人工作职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远远超过了替人工作所产生的业绩。"管理衣服"与"管理冠冕"的手下互相越权,就好比组织部长与宣传部长之间的越权。即使越权之后能胜任工作,坏处还是多多的,一是让令出多门,手下的人不知道听谁的;二是一旦工作失误,不知道该追究谁的责任,下属往往也会互相推诿;三是内部管理陷入混乱,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在尧的时代,舜作司徒,契作司马,禹作司空,后稷管农业,费管礼乐,垂管工匠,伯夷管祭祀,皋陶判案,益专门负责驯练用于作战的野兽。这些具体的事尧一件也不做,但尧仍是一个成功的帝王,因为尧懂得这九个人各自都有什么才能,然后用其所长,让他们各负责某方面的事情,这样不仅这九个人个个都成就了一番事业,尧也凭此成就了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