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我觉得那车造型挺酷的,而且后备厢大,出去旅游的时候能放不少东西。
销售顾问:呵呵,真是太巧了,那车的造型我也特喜欢!尤其是车头,造型像个鲶鱼头,怪怪的特有个性!
顾客:可不是,我也是被那个鲶鱼头造型吸引了,觉得挺特别的。
销售顾问:那车确实不错,您确实有眼光!我身边的朋友都是车迷,他们也都说特喜欢那款车!
顾客:呵呵,多谢了。我买东西也是凭感觉,感觉好,看着顺眼,就立马拿下,没那么多犹豫。
销售顾问:是吗?那可真是太帅了,我就欣赏您这样的顾客!
不像我,买个什么东西都左挑右选,迟迟拿不定主意。其实有时候相信直觉挺好的,还是直觉最靠谱,挑来挑去倒容易挑花眼,把自己挑晕了!
顾客:呵呵,言之有理!我就是这么想的!
销售顾问:这就是我佩服您的原因,看来我得向您多多学习!
对了,您今儿到我们这儿来是——(在一通奉承之后,销售顾问话锋一转,又一次打探顾客来店的目的。)顾客:哦,随便看看……我想看看你们的B车。
(顾客吞吞吐吐,欲语还休,说明他是带着心事而来的。)销售顾问:没问题,那您是先看看展车呢,还是先看看资料?
(利用“二选一提问法”再一次试探顾客。)顾客:我想试驾一下行吗?
(没想到,顾客竟然直接要求试驾——心事已经若隐若现、呼之欲出。)销售顾问:太没问题了!我这就给您办手续!您主要想试试哪方面的功能呢?
(既然机会主动找上了门,敏感的销售顾问当然不会轻易放过。)顾客:我想试试你们的刹车系统。
(此时,顾客的心事已经基本暴露了。)销售顾问:呵呵,您真有眼光,我们B车的刹车系统确实特别给力,脚尖轻轻一点就能刹住。哦对了,我忽然想起来了……好像一个朋友跟我说过A车的刹车系统有些软,没有30米刹不住。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您刚订了一辆A车,想必对A车很熟悉,那车的刹车系统真有这么夸张吗?
(尽管销售顾问已然成竹在胸,但他并没有直接挑明,而是再一次借“朋友的话”这个小道具,采取迂回战术诱使顾客自己说出来。)顾客:怎么说呢,当然不至于那么夸张,可确实不太给力……(顾客果然中招,终于将心事和盘托出。)销售顾问:咳,天底下哪儿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东西啊,A车确实不错……不过,刹车不灵确实是个问题,毕竟和安全有关……不过您放心,我们B车的刹车系统绝对让您满意。另外,您还可以顺便看看我们B车的后备厢,一点儿不比A车逊色!
(销售顾问心中狂喜,却依然不露声色,一边小心翼翼地避免踩同行,一边将顾客的注意力引向自己的商品。)顾客:是,是这样,我也是挑了许多车型,觉得只有你们B车能和A车比一比,再加上听朋友说你们B车的刹车不错,所以特意过来看看。
(事已至此,顾客只能实话实说,不再与销售顾问兜圈子了。)销售顾问:那您真是找对了!现在市场上能和A车相提并论的,还真是只有我们B车,好多顾客都有这种反映。还是您厉害,看问题一下就能看到本质!
(适时奉承一下,让顾客有个好心情,后面的事情就更好办了。)顾客:呵呵,您过奖了,还是试驾一下再说吧!
销售顾问:没错,是这样,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还是先试驾一下再说!
(一切如行云流水、瓜熟蒂落。既然顾客已经上钩,一场好戏就要开场了。)小结:天底下有一种最愚蠢的销售方式,就是“踩同行”。
所以,你需要掌握的第32个心理学妙招就是:尽量避免踩同行,妙用迂回战术拿下顾客。
(第四节)顾客的不满,就是你的机会!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但永远有喜新厌旧的人。
问你一个问题:你现在拥有的一切物品当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答案可能五花八门——也许是一部苹果手机,也许是一台平板电脑,也许是一把高档吉他……那么,你对自己最喜欢的这件物品,是否感到百分之百的满意?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相信不会有任何悬念:
苹果手机哪儿都挺好,可就是受到的制约太多,和许多软件都不能兼容。
平板电脑虽然又酷又方便,可就是办公系统不如笔记本和台式电脑好用。
高档吉他虽然音质出众,可就是调音和保养太麻烦,稍有闪失就会走调。
…………总之,往往你越爱的东西,就越会有一些缺点乃至致命的缺点令你头疼不已。所谓“痛并快乐着”,估计是你最真实也最深刻的感受。
其实这很好理解,世界上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
当然,这一点对于汽车这种价格高昂的商品也不例外,甚至更为突出。
每一个拥有私家车的人都会对自己的爱车有一样或一大堆不满。而这些不满就是你的机会,千万不要放过。
无论顾客有没有换车的念头,只要他来到了你的店里,那就至少证明了以下两件事:
一、对于现在的爱车,他产生了不满。
二、这种“不满”有两个不同的表现方式:
1.现在的爱车存在的某个缺陷已经让他忍无可忍。
2.即便对现在的爱车基本满意,但总觉得别的车也许会更好更让人满意——其实,这依然是对现在的爱车存在不满的表现。
甭管是哪种情况,只要顾客开着他的爱车来到了你的店,那就证明了一件事——他在寻找一辆让自己更满意的车,来解决自己的不满。
所以,只要你能牢牢地抓住顾客的这种心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一举强化顾客心中的不满,成功地唤醒他喜新厌旧的本能,那么顺利拿下顾客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一般来说,顾客的不满无非是以下几种情况:
1.内部空间狭窄,坐着比较憋屈,想换一辆大一点儿、舒服一点儿的车。
2.车渐渐显得陈旧,觉得没面子,刚好同事买了一辆漂亮的新车,让自己很受刺激。
3.年纪逐渐大了,视力也不行了,车体太大开着不方便,想换一辆小点儿的车。
4.渐渐有钱了,想把现在开的国产车换成洋品牌。
5.开了好多年,车的很多功能已经不灵光了,每次加速的时候车体都有令人不悦的震动感。
6.刚得了个大胖儿子,想换一辆宽敞点儿的车。
7.故障率实在是太高,这两年修车的钱足够买一辆新车了。
当然,还会有一些其他的理由。但大体上无非是面子问题、舒适度问题、老旧不堪、故障多、操控性变差,等等。
这些不满往往都藏在顾客的心里,而不是写在顾客的脸上,需要我们的销售顾问施展自己的话术技巧,成功地把它们勾出来。
请看下面的例子。
销售顾问:您今儿是开××车过来的吧?我刚才在停车场看见您的车了。
顾客:是,是这样。我是开××车过来的。
销售顾问:真是太巧了,我爸开的就是这款车!
顾客:是吗?那可真是太巧了。
销售顾问:不过他那车和您的可没法儿比,他那车已经开了快十年了,都成老爷车了!您这车什么时候买的?
顾客:前年,还新着呢!
(关于上面的对话中,销售顾问的话术技巧到底妙在哪里,我们前面已经有过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销售顾问:是吗?那就肯定没问题了。我爸那车可能是开得太久的缘故吧,现在操控性什么的都不行了,油门特软,踩到底了速度也起不来,您的车肯定没这问题吧?
(注意,在这段话中销售顾问预设了一个机关:“我爸那车”的状况十有八九是虚构的。产品知识丰富的销售顾问不可能不知道竞争车型的缺点,所以,这是一种典型的明知故问、套顾客话的招数。
但是通过拿“我爸那车”说事儿,一来可以拉近与顾客的心理距离,起到“套近乎”的效果;二来也巧妙地回避了直接踩同行,这种举动反而能赢得顾客的好感和信赖,极大地消除了顾客的戒心。)顾客:唉,咋没问题呢!我这车也是油门软,提速不给力啊!在高速上回回让别人超车,好几回还差点儿熄了火,这心里真是憋屈啊!
(顾客果然上钩,说出了已然郁积心中许久的不满。)销售顾问:是吗?我爸那车也有这些毛病,我本来还以为是车太老了,功能失灵了呢!可照您的说法,这些毛病闹不好是先天的,不是后天的。
(又是一个“装傻战术”。但销售顾问巧妙地通过这种战术指出了竞争车型的一个先天性缺点,同时不露声色地迎合了顾客的不满心理。这就等于给竞争车型定了性,并将顾客拉到了自己的阵营。
事情到了这份儿上,这笔买卖应该已然没跑了。)顾客:一准儿是先天的。我问过好几个开这种车的朋友,他们都说有这方面的毛病。
(果然,顾客迎合了销售顾问的“定性行为”,这说明他已经下意识地在心理上开始与销售顾问趋同,认同了“难兄难弟”,即“同一阵营的人”这个最新心理定位。既然已经成了自己人,顾客对销售顾问就完全不会设防了。)销售顾问:是吗?那可是真够呛,难怪您会心里憋屈了。不过没关系,我们店的车没这些问题,油门绝对好使,特给力!
(销售顾问又一次用“装傻战术”及时地迎合了这种趋同心理,然后借势话锋一转,水到渠成地端出了自己的商品。)顾客:是,我也是听说你们的车不错,才特意跑来看看……(这个时候,顾客只能表示认可,不会再有第二种可能。)销售顾问:那可真是太谢谢了!那您是先看看展车呢,还是先看看资料?
(标准的“二选一提问法”。)顾客:还是先看看展车吧!你们这儿能试驾一下吗?
(顾客的迫不及待,已经很明显了。)销售顾问:太没问题了!这样,咱干脆直接试驾得了,您一边开,我一边给您介绍!
(销售顾问及时迎合顾客的迫切心理,抓住时机直接把商谈引向一个较深的层次。)顾客:那太好了,真是太谢谢了!
(向着成功,销售顾问迈出了稳健的第一步。)小结:“利用不满”不等于乘人之危,而是替人解困。
所以,你需要掌握的第33个心理学妙招就是:挖掘乃至放大顾客的不满,从而为你的生意打开一个窗口。
(第五节)学会提问既然你不是顾客肚子里的蛔虫,那么多提问肯定没有坏处。
这一节,我们稍微放慢一下节奏,进行一次小小的复习。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明白了两个要点:
要点一:你的车有多棒,顾客并不感兴趣,顾客感兴趣的是他们的需求;要点二:顾客的核心需求不会写在脑门上,需要你通过提问来发掘。
举几个例子。
案例一:
销售顾问甲:我们这车是最新款,和老款相比至少省10%的油!
案例二:
销售顾问乙:我们这车底盘高、轮胎大、马力足,最适合走山路!
案例三:
销售顾问丙:我们这车是七人座,平时坐五个成人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特宽敞!
很显然,如果销售顾问甲面对的顾客是一个大款,根本不在乎油耗,这个关于油耗的“产品特长介绍”就完全是无用功,没有任何意义;同理,如果销售顾问乙面对的顾客是一个城市里的上班族,根本不会开车去爬山,那么他的“产品特长介绍”也完全是无用功,纯属白费唾沫;至于销售顾问丙,如果他所面对的顾客是个年轻女性,只想买一辆小型车,平时上下班开,那么他所进行的“产品特长介绍”也纯粹是对牛弹琴,瞎耽误工夫。
所以,问题的关键永远不在于你的产品,而在于顾客的需求。甭管你的产品有多棒,只要无法有效满足顾客的需求,它就只能是一堆废铁;反之,甭管你的产品有多寒碜,只要能满足顾客的需求,那它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宝贝。
许多产品知识丰富的老手,却往往成不了真正的销售高手,问题就出在这里——对于产品,他们实在是太熟悉了;但对于顾客的需求,他们永远是“状况外”。
同时,你的身边永远会有这样一类销售顾问,他们在产品知识方面是不折不扣的菜鸟,却总能取得不错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特别善于和顾客打交道,能够相对准确和充分地挖掘出顾客的核心需求。
这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太多的销售顾问都有着严重的“偏科”现象,正在做着“一招半式闯江湖”的事情。
所以,那些既精通产品知识又精通顾客核心需求的人,永远是销售领域的“王”——他们鹤立鸡群,傲视众生,打遍天下无敌手。
那位说了:我也知道必须挖掘顾客的核心需求,却总是不得法。这里面是否有什么窍门呢?
当然有。而且这个窍门还巨简单,就是一个字——问,或者是两个字——多问。
既然你不是顾客肚子里的蛔虫,那么多提问总没有坏处。
只不过,这里面有一个要点需要引起你高度注意:你的提问,一定要放在产品介绍之前,而不是之后。也就是说,一定要将顾客的核心需求挖掘出来之后再有的放矢地进行产品介绍,而不是相反。
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那样,许多销售顾问都容易在商谈的过程中犯这样的毛病:他们总是过于急切地向顾客介绍产品知识,传递商品信息,好像生怕晚说一分钟,抑或漏掉一点儿就会损失一个销售机会似的。即便他们能把对顾客的提问放在产品介绍之前,也总是缺乏耐心,进行得不充分,仅仅是蜻蜓点水般地涉及一下便迅速将话题引到产品介绍上面去。
总之,这些销售顾问好像都犯了强迫症,似乎不将产品的所有优点一股脑地端出来就对不起谁似的。
这个毛病一定要改,原因如下:
第一,顾客的需求往往没有那么复杂,只有一两点而已,根本用不着你如此详尽地向他介绍产品知识;第二,过于详尽的产品介绍往往会把顾客说晕,让他更找不到北,反而不知道如何向你诉说核心需求了;第三,就像我们在前面所说的,如果你的介绍和顾客的核心需求背道而驰,就会让顾客感到意兴阑珊,失去了继续与你打交道的兴趣。
所以,无论你的口才有多好,“炫技”的愿望有多强烈,你都要暂时忍一忍,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问上比较好。
你只负责提问题,让顾客多说话。他们说得越多,你就越主动。千万别怕没有你发挥特长的机会。只要你把顾客的情况和心事彻底摸清,后面就全是你的戏了。
但是,提问这件事看似简单,其实却大有讲究。我将在后面对这一点进行详细说明。
小结:对于一个销售顾问而言,商品知识很重要,但刺探顾客需求的能力更重要。
所以,你需要掌握的第34个心理学妙招就是:对于初次谋面的顾客,一定要先提问,后介绍商品。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弹无虚发。
(第六节)有劲的提问,没劲的提问商谈是否有劲,和提问方式有关。
信不信由你,区区一个提问方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与顾客之间的商谈到底有劲还是没劲。
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案例一:
销售顾问甲:您买车主要是上下班开吧?
顾客:是,是这样。
销售顾问甲:您今儿单位休息是吧?
顾客:是,是这样。
销售顾问甲:您夫人也开车是吧?
顾客:是,是这样。
销售顾问甲:听说您是一家三口,家里还有个上小学的女儿是吧?
顾客:是,是这样……案例二:
销售顾问乙:您买车主要是上下班开吧?
顾客:是,是这样。
销售顾问乙:单位离家远吗?
顾客:不远,往返也就半个小时左右!
销售顾问乙:是吗?往返就半个小时?呵呵,那可是够近的,估计顶多也就开个30公里左右,费不了多少油。
顾客:那是,和公司里的同事相比,我整个儿等于住单位边儿上了。呵呵,他们私下里都特羡慕我!
销售顾问乙:那可不,甭说您的同事,即便是我都特羡慕您!
我家离公司远不说,一路上还净是红绿灯,从家到公司单程就得花半个多小时!
顾客:呵呵,也不能这么说,你们这行收入高啊,大家各有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