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雷州歌还是记载雷州人民生存、劳动和生活的斗争史。雷州歌的基本内容就是表现雷州半岛的地理风貌和雷州人民的生存环境、劳动生产、家庭生活、爱情婚恋、历史人文、伦理道德、风土习俗、娱乐戏谑、丧白喜庆、政治时事等等。从而反映出了雷州的整体风貌和劳动生产内容,是雷州歌的主要题材。到了20世纪90年代,湛江市雷歌研究会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要求,将雷州歌的韵音全按雷州方言划分。不同的韵音具有表达不同内容的功能。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雷州歌的主题思想也得到了不断的升华。另外,蕴藏在雷州半岛的民歌资源也十分丰富,因此,雷州歌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雷州半岛上,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乡村野夫,不管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妇孺幼童,人人都喜欢唱雷州歌。雷州歌的出现也一直紧随和记载这雷州的历史,简直可以说是雷州人诞生、迁徙、劳动、生活等一部口口相传的历史。雷州歌的对唱歌衍生了“姑娘”歌,“姑娘”歌中的劝世歌又衍生出了雷剧,由此可见,雷州歌在雷州文化中占据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雷州歌是雷州人民智慧的结晶。要想进一步了解雷州的历史,想要熟悉雷州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环境,那么在雷州歌中都可以找到充分的体现。雷州歌中大量的作品是研究和认识雷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珍贵资料。
壮族嘹歌
壮族嘹歌是我国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是经过历代的口头传诵之后,再由壮族文人的进一步加工和删改,并用古壮字记录,然后在格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歌谣集。壮族嘹歌和其他口头传唱的民歌有所区别的是,它的内容相对固定,并且全部采用古壮字传抄流行,是一首反映壮族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历史等方面内容的传统民歌。
有关壮族嘹歌,还流传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姆娘原是一位十分美丽的姑娘,人们都称呼她为仙姑,方圆数百里慕名前来提亲的人们都要踏破了仙姑家的门槛,可是却都被仙姑婉言谢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仙姑早就和隆安县的一名名叫三偶的小伙子相爱,三偶不仅长相英俊,而且为人还十分勤劳勇敢。仙姑和三偶两人选好了结婚的日期,就是在农历的七月十四日,这一天三偶带着他的迎亲队伍前来迎接仙姑过门拜堂成亲。不料当地的恶霸岜华早就对仙姑的美貌垂涎三尺,多次找人去仙姑家说媒,都被仙姑回绝,因而一直怀恨在心。
当岜华看到三偶已经接到仙姑并准备上路的时候,就赶忙带领着一帮家丁前去拦劫仙姑。仙姑和三偶拼尽所有力气反抗岜华,岜华对此愤怒不已,随手就拉出身上的弓箭朝仙姑射去,岂料弓箭穿过了仙姑的头顶,将仙姑的头发花冠给分成两半。仙姑恨透了岜华的所作所为,就向附近的九龙山借来了一把大斧,和三偶一起同这些人搏斗。在搏斗的当中,岜华的头颅被砍落下来然后变成了一座小山,三偶的头颅也被砍掉踢到了右江河对岸。仙姑失去了心爱的三偶,悲痛不已,毅然决然地变成一座孤山守节终身。后来,人们就称这座山为姆娘山。
人们为了纪念仙姑的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精神,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七月十四至十八日,四面八方的青年男女都会自发地汇集到姆娘山东边的一片相思林下面对歌谈情,因而这个地方也就成为了平果遐迩驰名的歌圩之一。
壮族嘹歌的曲调比较丰富多彩,除了《船歌》拥有固定的曲调以外,一般都不会固定哪些歌词采用那些曲调,有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曲调去演唱同一首歌,嘹歌在经过千百年的传唱以后,和当地的方言(壮语)相互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哈嘹、嘶咯嘹、的客嘹、那海嘹、长嘹、酒嘹等各具特色的曲调。其中这些各具特色的曲调包含了其特别的含义:
1.哈嘹。这个曲调主要传唱于太平、城关、果化三个乡镇的平原、土坡地区。主要由于每个乐段的尾音都延音唱“哈嘹”这个衬词而得名。
2.嘶咯嘹。这个曲调是“欢橹”(即船歌)的专用曲调。以唱舟船和过河为内容的歌词都要用这个曲调来唱,主要传唱于太平、城关、果化三个乡镇的平原、土坡地区。因每个乐段都反复唱出“嘶咯”这个衬词而得名。
3.的客嘹。这个曲调主要传唱于平果县耶圩、同老两个乡和田东县思林镇的半石山、半土坡地区。因引(领)歌句带唱“的客”而得名。
4.那海嘹。这个曲调主要传唱于平果县海城乡石山区那海街一带而得名。由于此曲富于抒发情感,旋律悠扬动听,从而被专家们赞誉为“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歌”、“天籁之音”。
5.长嘹。也就是“欢弄”的意思。这个曲调的主要特点是把“啊”、“嘻”、“哎”等衬词进行自由的延唱,其尾音“嘹”也因为要比其他曲种延长而著称。长嘹主要传唱于平果县太平、旧城、耶圩三个乡镇部分石山区。
6.喝酒嘹。主要传唱于平果县新安镇西兰、都先村一带山区。喝酒嘹的唱法是每乐句都会配唱一句歌词,并在每句歌词之中和之后都带唱“嘻”、“哈”、“好友好友”这几个衬词。喝酒嘹因为是喝酒的时候演唱而得名。这个曲调由于传唱区域在右江南岸,受南路山歌“诗”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有着明显的“喃诗”和“文歌”的影子。
嘹歌不仅仅是某一个历史时期的作品,同时也是壮族古代民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嘹歌已经深深地影响到壮族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以及他们的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甚至还影响到壮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进步发展等等。在嘹歌进行传播的地方,壮民族的每一个人,在他们的一生当中几乎都参加过嘹歌的活动,其中也包括掌握汉文化的壮族知识分子在内的壮族各个阶层人民,都曾关注并参与到嘹歌的活动中来。
嘹歌所拥有的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在我国各个民族的长诗当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嘹歌的主要特点在于采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在抒情的气氛中展开故事情节。有的时候虽然也在描写景物,可却是为了抒情的需要而演唱出来的,这种表达方式非常符合壮族人民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民族性格特征。同时,这种抒情还赋予了壮族长诗情真意切、缠绵悱恻的特殊艺术格调,从而让嘹歌成为了壮族文学上的一个瑰宝。不仅如此,壮族嘹歌还给后人学习、研究和借鉴壮族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季生产调
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主要广泛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建水等县的哈尼族聚居区,并且最初起源的时间不会晚于唐代时期。作为山区梯田生产技术及其礼仪禁忌的一本百科大典,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主要内容包括了引子、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五大单元的内容。其中引子部分主要强调祖先传承下来的四季生产调对哈尼族的生存生活所具备的重要意义,其余部分则是按照季节的顺序分别讲述了梯田耕作的主要程序、技术要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天文历法知识、自然物候变化规律、节庆祭典知识和人生礼节规范等一系列的知识。
四季生产调虽然存在多种不同的版本,但是每个版本的主要内容都是一致的。目前红河州所收集到的歌谣大约有1670多行,里面的内容就分为引子、冬季三月、春季三月、夏季三月、秋季三月5个部分,完整再现了哈尼族的劳动生产程序和生活风俗场景,传授系统的哈尼族梯田农耕生产技术和独特生活习俗,是一部完整的哈尼族生产生活百科教科书。其中引子部分就有41行,并且全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强调了传承古歌、传授传统知识的重要性,其余几个部分则是按照季节的顺序分别讲述或介绍梯田农耕的程序,包括泡田、打埂、育种、撒秧、插秧、拔秧、栽秧、薅秧、打谷子、背谷子、入仓等一系列的过程以及相关的民俗活动。这里面也同样包括了与农耕活动相对应的天文历法和自然物候变化的规律,并且还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详细描绘了哈尼族祭寨神、六月年、十月年这三个祈祷祭奠和庆丰收的节日,并对青年男女们进行着人生礼仪的教育。
四季生产调的整个体系十分严整,通俗易懂,既可以吟诵也可以歌唱,语言形象生动,贴近日常的生产、生活,而且传承的历史悠久,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四季生产调不仅仅是梯田生产技术的全面总结,同时也是哈尼族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重要作品。
通常四季生产调在演唱的时候,没有任何的表演动作和乐器伴奏,音调非常古朴、庄严、平缓、稳健。在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的哈尼族直到今天都在传唱着这首古老的歌谣。因此,四季生产调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除此之外,四季生产调还见证了哈尼族梯田稻作文明的变迁历程,对研究人类梯田稻作文明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四季生产调直白、朴素、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述风格给人亲切感,从而产生一种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四季生产调都在哈尼族社会的生产、生活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元化的文化艺术的强烈冲击,如今的哈尼族年轻人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哈尼族四季生产调的传承也面临着断层的问题。时至今日目,能够系统完整地传唱四季生产调的老艺人和祭师已经寥寥无几,因而,对四季生产调的抢救、保护工作便迫在眉睫。
布依族盘歌
云雾缭绕,山明水秀之间,晨起的第一缕阳光投进了吊脚楼里,就像是一束打在舞台上的灯光,悬挂在火焰上的茶壶,正向外“突突”地冒着水蒸气。古朴的桌子上正摆着香味四溢的三角耙、竹筒饭,热气腾腾的渣肉汤,还有香浓欲醉的糯米酒。吊脚楼旁边的竹林中、小溪里,鸟儿正欢快歌唱着,微风轻轻地抚摸着美丽勤劳的布依族姑娘们,有的在飞针走线,有的卷起裤脚在清澈见底的河水里洗衣服,安宁、自然、恬静。
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民族,这也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这里就是中国布依盘歌第一乡——六盘水市盘县羊场乡,居住在这里的布依族同胞,用盘歌抒发内心的情感,用盘歌记录日常的生活,用盘歌记载历代的历史,用盘歌传承这里的文明。
布依族盘歌伴随着布依族的形成而产生,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广泛流传于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村寨中,传承的历史十分悠久、由于布依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依靠歌声来承载社会文明,传承文化,而布依族盘歌就是布依族记载历史、表达内心情感、教育子女、评判社会、记载日常生活的重要的工具之一。
布依族盘歌不仅仅记录了布依族的起源,同时还记载了布依族的历史。不仅如此,布依族盘歌还是布依族青年男女见面相会的时候相互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在布依族盘歌中就有一首叫《纷懂端》的歌曲,里面的歌词就唱道:
过了大年是正月,过了正月是二月,这是艮古不变的真理。正如在春光明媚的正二月,到处都欢唱着能歌善舞的布依族青年男女。
你看,正月的风飘来,二月的风吹起,今天,姻缘之风连着我和你,让我们有机会相会在这里。此时,我们能够相互倾言,相互倾语,如果我有情来你有意,希望你能以心相许。
曾几何时,我们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相隔千万里,要见上一面实在是困难无比,只有这姻缘之风才让我们走在一起。
从今往后,我会天天都想你。可在今后的某一天,你是否会让我只能遥想你绰约的身姿而泪流如雨;你是否会让我举头望山,还能见青草静静相倚;低头看地,还能见那稻谷依慰在田里,而孤独的我无论往哪都遇不上你。
你让我的心是那样的纠结杂乱,就像天上的浮云交织在一起。天上的浮云还会有飘散的一天,可对你的思念却一直藏在我心里,哪怕有一天我头断腰折,我也还会深深地想你、想你。
有关这一类的布依族盘歌充分体现了布依族人民崇尚恋爱婚姻自由、追求男女平等、遵循伦理道德的优良传统和憧憬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布依族盘歌是采用原生态的布依语创作并进行广泛传唱的一种民间文学作品,是布依族人民的口传史诗。布依族盘歌依照布依族的民族起源、发展、变更和迁徙等为线索,详细记录了布依族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还仔细描述布依族人民聚居地区的自然生态、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介绍布依族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传统文化,劝导布依族同胞助人为乐,发展生产,激发布依族人民同胞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信心。
采用布依语传唱,是布依族盘歌进行传承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叙事长诗,布依族盘歌本该更多地采用朗读的形式,可是实际上大部分的时候都是采取演唱的方式。用于演唱布依族盘歌的曲调有很多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区域的人在演唱不同段落的时候各自都会选用相应的曲调。布依族盘歌既可以独唱,也可以相互对唱,同时还可以一个人领唱众人一起合唱,领唱者主要演唱诗词的内容,众人则是演唱衬词的部分。并且大多都是采用“喜调”、“老人调”、“悲调”等叙事调进行传唱。
布依族盘歌主要流传于贵州省境内广大布依族地区,以盘县羊场乡境内的布依族盘歌最具有代表性。布依族盘歌通常在不固定的时间、不固定的场合进行演唱,有的时候是一个人独唱,有的时候是两个人对唱,也有的时候是一个人领唱众人合唱。布依族的人民只要高兴,随时随地就可以演唱布依族盘歌,姑娘们在绣花的时候可以唱,人们在劳动的时候可以唱,男女青年在相会的时候可以唱,老人在喝酒的时候也可以唱。然而,布依族盘歌最为盛行和最为传统的演唱还是在婚礼上面,男方家所邀请的迎亲男歌师“报松”和女歌师“亚松”,要和女方家所请的男女歌师展开布依族盘歌的对唱,歌声婉转动听,悦耳动人,给一对新人的婚礼增添了无限的喜庆和欢乐。
时至今日,布依族盘歌不论是在内容、形式、谱调等方面都已经较为完整。如果从内容上划分的话,布依族盘歌就包括了劳作、时政、仪式、爱情、生活环境、历史传说等各个方面;如果从演唱场合划分的话,布依族盘歌包括室内演唱和野外演唱两种形式;如果从演唱曲调划分的话,布依族盘歌包括了情歌调、礼教调、婚庆调、丧葬调等。除此之外,布依族盘歌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伦理道德、宗教等多个领域,甚至对布依人民特有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倾向都有形象生动描述。因此,布依族盘歌是布依族人民记载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布依人的一部无字百科全书,有着十分珍贵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