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抽烟、喝酒太多: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可抑制内分泌激素的分泌。而钙的代谢、骨的再建,都要受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等的影响。吸烟伤骨,应正确对待;体内太多的酒精会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加速骨的异化。大量的酒精分解会加速镁的排泄。肝细胞大量分解酒精,会降低维生素D的加工与生成。适度饮酒有益健康,但过多饮酒的做法还是应该纠正。
2运动太少:肌肉牵拉骨骼适度的、经常的、规律性的运动,会挽留钙、锰等矿物质,减少丢失,增加骨密度;运动还会增加骨小梁的数量,促使骨小梁的应力性排列。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大等原因不得不拼命工作,长时间的久坐,使得更容易犯懒。
3吃盐太多:我国居民,尤其是北方人,多有吃咸的习惯。然而吃盐越多,钙的排出就越多。少盐等于补钙,是一种“不补之补”的最好的补钙方法。
4谷食单一:全麦、燕麦、莜麦等谷食里含有大量植酸,这是一种在小肠里就会与钙结合的化合物。单一谷食中大量的不溶性纤维还可干扰锌、锰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5咖啡浓茶过量:咖啡可与钙结合形成难溶性物质,还可以提高甲状旁腺激素的浓度。浓茶中的氟可减少羟基磷灰石的形成,影响骨钙化。
6蛋白质偏多:摄入蛋白质过多,会促进钙的排出。研究表明,每日进食超过蛋白质需要量的100克,钙的排出会增加一倍。太多的油脂会抑制钙的吸收和利用。
7偏食草酸类蔬菜:菠菜、青菜、芦笋等蔬菜里含有大量草酸,不可偏食。这是因为草酸与钙离子极易结合成草酸钙,不仅不能吸收,积累过多,就成结石。
8心态失衡:精神受刺激、抑郁症患者,甚至亚健康人群免疫系统中的白细胞介素和压力激素等增加,而过多的白细胞介素会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干扰肿瘤因子的骨吸收作用。
9碳酸饮料代替水:大多数罐装的甜饮料里都含有防腐磷酸等添加剂。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磷和钙的浓度保持着动态平衡;磷多,钙就会减少。此外,碳酸饮料中的碳酸基会与体内的钙离子直接结合排出体外。
上述不良习惯是影响骨骼亚健康的原因,要想远离骨骼亚健康,就需及时纠正这些坏习惯。及时加强钙剂摄入、增加光照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特效的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等都可以延缓骨骼亚健康者的骨量丢失,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生。
七招预防骨关节炎
人一旦过了30岁,关节都会发生退行性变,即老化现象。尤其是负重或活动频繁的颈、腰、髋、膝等关节。俗话说,人老先老腿,防老先护膝。为了防止或推迟步履蹒跚那一天的到来,预防骨关节炎必须从年轻时做起,以下七招可以帮助您。
第一招:早诊断,早治疗
对任何疾病而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都是重中之重。早期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医药费用,而且可以早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钙可帮助和控制骨关节炎的恶化,但高蛋白质饮食、绿叶蔬菜、铁和多种维生素对骨关节炎患者可以说好处多多,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补充钙质食品。
第三招:正确的关节运动,有利骨关节炎的恢复
通常,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与肥胖者更多见。因此,正确的关节锻炼尤为重要,我们积极提倡骨关节炎病人应做一些肢体运动或关节操,保持关节活动度和增加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力量,但必须在无负重的情况下完成。如仰卧在床上“空蹬自行车法”。适当的散步、游泳等户外运动也是可以的,但不要进行过度的剧烈运动,如长跑、打网球、羽毛球等。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些较为适用的运动器材,如拐杖、特殊鞋垫的鞋、膑骨固定带、护膝、磁疗等,均可减轻关节的负荷。
第五招:控制体重,减轻“负担”
肥胖会加速骨关节退变,所以对于肥胖、体重超标、下肢骨关节炎的患者,建议减肥。科学研究显示,在10年之内体重减轻5公斤即可使有症状的膝关节炎的危险性下降50%。因此,超重者要注意减肥。
骨关节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退变过程。在治疗上要引起高度重视,排除思想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能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千万不要轻信一些不专业医生所谓的“立竿见影”的特效疗法。“专病专方专科”才是你明智的选择。
第七招:骨关节炎患者应注意保温
可以根据个人的条件选择适宜的保温方法,如热疗、理疗、按摩以及护膝等。
青年更要慎防“老寒腿”
一提到“老寒腿”,大家就会想到,那是老年人才会有的病,它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特点。天气的寒冷和潮湿是老寒腿最关键的致病诱因。老寒腿患者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气温一旦骤降,很多患者马上就有反应,比天气预报还准。
“老寒腿”在医学上被称为膝关节退变性关节炎或膝关节骨关节病,常见症状为下肢及关节发凉、酸胀麻木、疼痛和行动不便,天气阴寒湿冷时会复发或加重症状,严重时会致关节畸形,以中老年人多发且随年龄增长病情越发严重。老寒腿是一种慢性病。患者两侧或一侧膝关节经常隐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好转。阴天下雨、气候变凉时症状加重。有时急性疼痛发作,关节僵硬,活动时会有弹响声,久坐后关节僵硬加重,活动后稍有好转。晚期关节肿胀、活动受限。
然而调查显示,老寒腿虽带着“老”字,但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该病已经开始“瞄上”了年轻人,尤其是一些爱在冬天穿裙子、薄袜的年轻女性,腿部长期受冷空气侵袭,容易造成承重关节特别是暴露的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软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长期以往“老寒腿”就会找上门来。
老寒腿的发生,多是受风寒湿侵袭,所以在天气变化时,特别在冬季,要及时增加衣物,避免风寒湿的侵袭,这是预防老寒腿的关键。因此,不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膝关节的保暖防寒,及时增添衣裤,必要时戴上护膝;居室保持温暖、空气流通,衣物被褥要常晒防潮;要避免过度疲劳,坚持每天用热水泡脚,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在加强保暖的同时,要坚持适度合理的体育锻炼。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还可以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但注意要尽量少做些会加重关节负荷的运动。打太极拳、各种体操等小运动量的活动,可提高关节灵活性,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出汗为度。也可以每天行走半小时,注意要快慢结合,前进后退交替走。游泳、高抬腿等运动也对增加肌力、稳定关节有好处。平常饮食可进行一些平补或温补,牛奶和萝卜汤都是不错的选择。要注意补钙但不要盲目,过量补钙也会造成关节疼痛。
提醒:关节退变虽是人体新陈代谢不可避免的过程,但膝关节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因此,必须加强预防,采取各种措施,推迟发生时间,减轻程度,延缓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年轻女性在爱美之余,更要提高健康意识,最好加穿厚棉袜等衣物,爱美的同时也要注意腿部保暖,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美丽惹来一世的疾患。体弱早起者早晨骑车时也应注意膝盖及腿脚保暖,警惕“老寒腿”提前找上门。
一旦出现老寒腿的症状,如疼痛、酸胀、关节活动不灵等,应立即到医院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关节炎不宜吹空调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的着装往往多裸露肩部和颈部,空调制冷会引起人体毛细血管收缩、肌肉痉挛,给颈椎造成很大压力,出现肩、颈疼痛,严重者甚至双手发麻,如果自身不注意继续任其发展,就会患上慢性关节疾病。以前,关节炎大都在秋冬季节复发或加重,可现在夏天也如此。这与患者贪冷吹空调以及不注意保养有关。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长期吹空调造成的危害,觉得可能最严重的也就是得个感冒、头晕头疼而已,尤其是年轻人更不在意。殊不知,冷空气对关节的损害是很大的,如果不注意保暖,上了年纪很容易患上关节炎。
当人体遇冷时,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液中输送的人体所需的各种养料和氧气就会减少,而膝关节支撑人的身体,本身周围血管少,血流就差,若穿着短裤、短裙则会使膝关节暴露在低温环境,膝关节长时间受寒凉刺激,血液循环更慢,更易出现水肿和炎症改变,导致滑囊炎、滑膜炎等关节性疾病。
关节炎怕冷,更怕风,如果长时间吹空调,“风邪”势必侵袭人体。同时,相比中老年人,年轻人往往容易忽略吹空调引起的关节疼痛,而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病,通常在35~50岁之间为发病高峰。有调查研究显示,有颈椎病、关节炎等骨关节病的人吹空调可能导致骨关节病情加重,因此最好不要使用。已经患有骨关节病的患者在夏季一定要注意不贪凉,不让空调或风扇直吹身体,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睡觉时要穿上长裤或戴上护膝保暖,别让膝部裸露着凉。
另外,已经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人,要尽量避免停留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也不宜紧张劳累。每天早起后最好充分活动关节,避免关节畸形、僵硬,可以尽量转动腕关节、膝关节,手可以试着使劲伸直再握拳。中老年女性、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精神压力大的人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高危人群。医生建议人们在上述天气条件和环境中,一旦关节肿胀而且持续几天,就提示关节有炎症了,最好尽快到医院检查。
夏季天气炎热,是吹空调或电扇的季节,如果一味贪凉,吹空调或电扇,或是下雨时着凉甚至感冒,不适应气温的高低变化,再加上身体劳累等因素,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类风湿关节炎,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困难甚至乏力、胃口差、晨起关节僵硬等情况。因此,人们在这段时间尤其要注意预防类风湿关节炎,不要受凉,下雨时不要淋雨,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不要长时间停留在潮湿的环境中。
夏季也要用温水洗脚
炎炎夏日,酷暑难当,人们常常大汗淋漓,尤其是在锻炼过后,全身上下就像洗了桑拿澡,这个时候,人们恨不得钻进冰箱里去。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冷饮、冰镇饮料、凉开水……这些带“凉”或“冷”的东西,成了夏季人们的最爱。
由于天气原因,夏季人们甚至喜欢用冷水洗脚,觉得这样既省事又凉爽。然而有关调查研究显示,经常用冷水洗脚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危害。即使是天气比较热的夏天,最好也要用温水洗脚,这样才有益于身体健康。
这是因为,炎热的夏季,出汗会比较多,尤其是在锻炼之后。这时用凉水洗脚,虽然会觉得全身凉爽,却会使已扩张的毛孔骤然关闭,甚至会造成阻塞。加之锻炼之后,肌肉的疲劳、紧张程度增加,在受到冷水刺激后,会引发抽筋等症状。夏季如经常用凉水洗脚,不仅会使脚受凉遇寒,长期以往还会导致身体的排汗技能障碍。此外,脚突然被凉水刺激,使正常输送血液的血管剧烈收缩,可能会导致血管扩张功能失调,引发关节炎及风湿病等症状,女性还会引发妇科疾病。
因此,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应该保护双脚,不让其受凉。用温水洗脚可以对脚部起到保暖作用,对于预防感冒、鼻炎、哮喘、心绞痛等都有良好的防病效果。
另外,夏季用温水洗完脚后,还可以对自己的脚底进行简单的按摩。很多人都知道足底是“反映身体状况的镜子”,经常按摩足底反射区,可以消除身体的不适症状。每天为足底进行按摩,选择专用的足部按摩霜,不仅可以舒缓足部的疲乏,还可以使身体更加健康。
姿势不对腰才痛
很多人都曾出现过这样的症状:腰酸不适或胀痛,去医院检查却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其实,这都是不良姿势惹的“祸”。姿势性腰痛给人们造成了诸多不便,要避免它、消除它,首先就要从改变自己的不良姿势入手。
腰背部是人体用力最多的部位,为人体提供支持并保护脊柱,对长期在办公室久坐而缺少运动的人,或是因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或姿势太久,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并引发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也有的是在重复性损伤后积累发病。很多慢性腰痛病人与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有关,原因可能是骨筋膜间隔内压升高导致腰背筋膜下间隙消失,肌肉血流量下降,疏松脂肪组织变性。由于这种损害,造成了患者无论是多走、多坐还是多卧,都会腰疼,即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发生腰疼。
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行相,睡有卧相。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能保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符合力学原理,对预防腰痛非常重要。
1坐姿:人的坐姿可谓五花八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坐姿是不正确的。坐姿不好容易使脊柱生理曲线破坏变形,造成腰部软组织慢性劳损,而发生腰痛。同时还会造成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的紧张,使肌肉僵硬,人就会显得老态龙钟。正确的坐姿应该是坐时脊柱尽可能符合生理弧度、力学原理,头颈不觉吃力、双腿适当放松;要做到坐时上身挺直,小腹内收,下颌微收,双下肢并拢,双手放在膝盖上,不要经常变换体位,这就是古人提倡的“坐如钟”的保健坐姿。
2站姿:站立姿势不良,易使脊柱不正,它是造成腰痛的隐伏根源。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略内收,挺胸,腰背平直,收腿,双下肢直立,两足距离与双肩同宽。这样的立姿可以使全身的重力均匀的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站立时双下肢应自然,避免肌肉过度紧张、发僵、疲劳及膝、髋姿势不正。如果要长时间站立可采用稍休息一下的方法,即一侧下肢向前跨小半步,重心前移,两下肢交替承重、休息。
3行姿:行走应是一种自然、节律性、轻松不费力的活动。人在行走时有下肢、骨盆、腰椎的参与。行走中腰椎应保持相对的中立位,否则容易导致腰部负担过重失去稳定,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正确的行走姿势应是头处于正位,双目平视,下颌微收,挺胸收腹,臀部肌肉用力,产生一种类似收缩肛门的感觉,全身的重量落在双脚的拇指上;伸直下肢迈步时有稍大一点的摆幅,一前一后的自然摆动;行走时步速适中,每一步的行走间距基本一致。
4卧姿:人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觉姿势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睡眠的质量,而且关系到腰部的保健和全身的健康。理想的卧姿应尽量使腰部保持自然的生理弧度,仰卧时通常应在双下肢下方垫一软枕,以使双髋及双膝呈屈曲状。这种体位的卧姿可以使全身的肌肉放松,并使腰椎间隙压力明显降低,减轻椎间盘后突,降低髂腰部肌肉及坐骨神经的张力。
这种卧姿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或伴有坐骨神经痛症状的其他下腰部疼痛的人最为适合。侧卧位时应将双髋双膝关节屈曲起来,古人说“卧如弓”就是这种睡姿,它可以消除腰部的后伸,减少腰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