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对于摩根银行而言,最教人难以容忍的打击恐怕还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银行圈子内部,来自华尔街。在“永恒的朋友”和“永恒的利益”这道选择题面前,并不是只有摩根合伙人会选择后者。危机之下,大通银行这样选了,随后,花旗银行也这样选了。艾伯特·威金的继任者,大通银行的新掌舵人温斯罗普·奥尔德里奇是个铁腕人物。他出人意料地支持分割银行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并且亲历亲为。1933年3月,他果断采取措施收回大通在其证券子公司——大通—哈里斯·福布斯的全部股本,使它彻底脱离了大通银行。一切准备工作都是在暗中进行的,等华尔街收到消息,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还没等又惊又怒的银行家们缓过神儿来,奥尔德里奇的声援者出现了,詹姆斯·铂金斯,接替米切尔的花旗银行新领袖。他当众发表言论,痛陈利弊,举起了支持分离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大旗。华尔街上举足轻重的两大银行临阵倒戈,无异于宣告了在整个20年代精诚团结的“银行家大联盟”的分裂。讨伐这对华尔街“叛徒”的阵营迅速形成。最先跳出来打抱不平的,是担保信托公司的威廉·波特。
对于奥尔德里奇的言论,他抨击说“这是有史以来从金融界成员那里听到的最具灾难性的”。随后,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混战。挑起事端的奥尔德里奇和铂金斯毫不示弱,振振有词,声称自己支持把投资银行分离出去完全是为了整肃银行业的纪律,重振银行家的声望。听着似乎满是那么一回事,可是细想起来总是有些什么地方不太对头——归根结底,这两个闹事者也是银行家,银行家的天职就是逐利,不是打击不公更不是除暴安良,那么,他们不踏踏实实赚钱,偏要跳出来讨人嫌,图个什么呢?思来想去,恐怕还是那句老话,所谓无利不起早。可是,“利”又在哪里呢?让我们拨开那团乱麻,抽丝剥茧,顺藤摸瓜。奥尔德里奇何许人也?此人绝不是横空出世、愤世嫉俗的“凤凰男”,更不会还没掂量好自己的分量就出面与摩根唱起了对台戏。正相反,他的来头那是相当地大呀。首先,他是小约翰·洛克菲勒的老婆的弟弟。
其次,他家世显赫,就算是小洛本人,也要让这位小舅子三分(事实上,奥尔德里奇这个姓氏在当时美国的影响力绝不在摩根或者洛克菲勒之下,该奥尔德里奇的父亲,正是前面提到过的有着“国家的总经理”之称的美国现代金融体系奠基人——内尔森·奥尔德里奇参议员)。现在让我们把思路再转回到大通和花旗银行“叛变”这件事上来,应该说,洛克菲勒这个名字的出现,让事情朝着真相大白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如果你仅仅将洛克菲勒与石油联系在一起,那不免太小瞧这个美国历史上最强悍的家族了。20世纪初,老约翰·洛克菲勒就通过一系列兼并把自己的地盘延伸进了华尔街。到30年代,跻身于美国最重要的八大金融资本集团行列,洛克菲勒家族在银行界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不过,要撼动“老大”摩根的地位,还需要等待时机。而机会说来就来了。于是,洛克菲勒的“家族银行”大通和花旗,立刻跳了出来兴风作浪。为什么说这两家银行是洛氏“家族银行”呢?为了各位读者看得更加明白,让我们再简单地梳理一遍这个主要由古老的“和亲”方式编织而成的密实的家族关系网:先看大通这一头。
小约翰·洛克菲勒娶了奥尔德里奇家的二姑娘,姑娘的弟弟,也就是小洛的小舅子不久做了洛克菲勒家族产业——公平信托银行的老大。1930年,公平信托银行与原本属于摩根势力范围的大通银行合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银行,由大通方面的艾伯特·威金出任董事长,小舅子奥尔德里奇任总裁。1933年,监守自盗的艾伯特·威金被佩科拉抓了个现行,身败名裂,小洛趁机将他扫地出门。从此,奥尔德里奇独揽大通银行大权。再看花旗这一方面。小洛的叔叔威廉·洛克菲勒,在20世纪初成了花旗银行的董事。随后他的两个儿子,也就是小洛的两个表兄弟,分别娶了花旗银行总裁詹姆斯·斯蒂尔曼的两个女儿,也就是传说中的“亲上加亲”。他们的联姻万众瞩目,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斯蒂尔曼—洛克菲勒家族的诞生”,洛家势力就此进驻花旗。
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链下,你还相信奥尔德里奇和铂金斯的所作所为仅仅是“路见不平、挺身而出”吗?还相信他们支持分离证券业务,完全是出于高风亮节、痛改前非吗?真相远非那么简单。原本凭借着花旗和大通这两大筹码,小洛认为自己还有机会跟杰克在华尔街一较高下,谁知手下人不争气,两家银行先后成了华尔街上的反面典型,眼看花旗和大通旗下深陷丑闻的证券业务都已经保不住,小洛把心一横,干脆主动放弃证券部门,迎合银行分割法案。自断一臂,这是一着狠棋,可也达到了既定的目的——摩根被彻底拖下了水。失去证券业务,估计洛家也不是完全无动于衷。不过,用自己这条已经“残疾”的胳膊,换摩根一根健壮的好臂膀,值了。
当然,摩根也不是省油的灯,华尔街第一个跳出来应战奥尔德里奇和铂金斯的,是担保信托公司的威廉·伯特,而担保信托公司完全受控于摩根财团这一点,是尽人皆知的“秘密”……表面平静、一团和气的银行界早已是暗流涌动,一场看似纷乱的群架背后,死掐的是美国最富盛名的两大家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华尔街这一场内讧的结果是,让华盛顿的政客们捡了个大便宜——银行界的分裂加速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通过。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此,华尔街 “老大”摩根所能做的,恐怕也只有一声叹息:“唉!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每每回顾华尔街内讧这段历史,我的脑海中总是会闪现出国内三流武侠剧中某人遭到暗算后的经典场景:杰克和拉蒙特等人就好像是背后中剑(也可能是中匕首、飞刀、毒镖等)的那个倒霉蛋,此刻正艰难地转过身面向镜头,死不瞑目地伸手指着前方,嘴角带血,口中一字一顿地蹦出四个字:“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