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双燃烧着复仇欲望的眼睛,一直在暗处注意着惠勒委员会的一举一动。当杜鲁门的激进举动将委员会和摩根银行间的矛盾推升至白热化时,这双眼睛的主人得意地舔了舔嘴角,阴险地意识到:算账的时刻到了。这个处心积虑的家伙叫做罗伯特·扬,是一个活跃在华尔街的精明投机客,有关他的样貌、爱好、婚丧嫁娶,几乎没有什么历史资料可以参考,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想到这个名字,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鬣狗的样子。鬣狗,一种与狮子、猎豹等强者共同在非洲大草原上讨生活的家伙。它们狡诈,它们猥琐,它们残忍,它们食腐,它们会乖乖地把到嘴的肉让给闻声而来的狮群,也会在一只年老体弱的狮子落单时一击而中。它们懂得忍辱偷生,它们也会在捕杀猎物后发出人类才有的那种近乎疯狂的笑声。在华尔街这块大草原上,罗伯特·扬显然不属于狮群,而更像一条鬣狗。他疯狂地寻求出人头地的机会,从20年如一日地为通用公司做牛做马,到1929年股灾后大搞卖空投机,再到自立门户专为自己以及各大公司总裁们买卖股票。忍辱负重的日子不好过,但扬凭借着自己的精明,硬是攀住了一根向上爬的绳索。
一切还算顺利,直到他遇到了摩根财团和拉蒙特。扬在斯韦林根兄弟俩死后,跟别人合伙成功“抄底”破产的阿利甘尼公司,并且为这个已然破败的帝国准备了复兴的蓝图。这位头脑活络的商人这一回决定走捷径:把掌管生意和捞取政治资本一锅烩。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他一面兴冲冲地准备着手实施恢复阿利甘尼公司的计划,一面大拍新政的马屁——不仅全力配合惠勒委员会对华尔街银行的调查,并且祭起“从资本家手中挽救资本主义”的大旗,号称要把摩根银行及其同伙的权力从阿利甘尼铁路中驱逐出去。“‘挽救资本主义’,他倒不怕风大闪了舌头。”拉蒙特不乐意了。摩根财团再不济,也不能容忍这样一个跳梁小丑骑到自己脖子上。更何况,尽管摩根银行通过拍卖的方式甩掉了斯韦林根兄弟公司这个烂摊子,但那兄弟俩死后,公司仍有大量资产抵押在摩根银行。在阿利甘尼,摩根说话还是顶用的,阿利甘尼的前途,还没轮到一个外人来大呼小叫。于是,一个阴云密布的午后,在华尔街23号的大办公室里,拉蒙特屈尊召见了罗伯特·扬,而后者则经受了他这辈子最大的耻辱:拉:恕我直言,我对您近来的言行非常失望。
扬:(咳嗽)其实……那个……关于恢复阿利甘尼公司的计划,我原本也是要跟您……拉:汇报是吗?问题是,您可能没有搞清楚状况,根本谈不上什么汇不汇报的问题,您在没有我们指导的情况下鼓捣出个什么计划来,这本身就不成体统。扬:(剧烈地咳嗽)……扬在一瞬间听到了拉蒙特还算客气的言辞下的潜台词:你配在我们面前谈计划吗?那一刻,他无地自容。巨大的羞辱感像无数条虫子在啃噬着扬的内心,他决心报复!但他还需要忍耐,因为这头侮辱了他的狮子,眼下虽然不怎么走运,但还没到老弱病残的地步,他得等待机会。一直到1937年惠勒听证会易主之后,强势的杜鲁门登台,太平洋铁路丑闻曝光,公众对银行家控制铁路强烈不满的情绪甚嚣尘上。他觉得,机会来了。1938年11月,复仇好戏上演。扬和他银行界的两个朋友哈罗德·斯图尔特(芝加哥市哈尔西—斯图尔特银行代表)以及塞勒斯·伊顿(克利夫兰市奥蒂斯银行代表)在克利夫兰市设下圈套,只等摩根来钻。这一天,扬陪着摩根斯坦利的哈罗德·斯坦利和库恩—洛布银行的伊莱沙·沃克来到克利夫兰,参加斯萨佩克和俄亥俄铁路董事会(这段铁路是阿利甘尼铁路的一部分)的融资会议。
照老规矩,对于普通的发债买卖,斯坦利只需要端坐在自己华尔街2号的办公室里,矜持地跟找上门来的客户谈妥条件,然后大笔一挥,就OK了。更何况俄亥俄铁路是老客户了,所谓的发债合同只是个程序问题。可这次整桩事情透着诡异,发债方居然像模像样地要求摩根斯坦利提供密封的发债的投标书。没办法,斯坦利只好长途跋涉地来了克利夫兰,不过,他还不知道等待着他的将是什么。鉴于当时惠勒调查闹得正欢,铁路方面这一回的举动也有些不同寻常。斯坦利斟酌再三,主动在融资会议上做了让步,表示此番摩根斯坦利将允许库恩—洛布银行作为联合主发行方,并列登在发债公告上。搁在以往,摩根人是不屑于这么做的,无论是JP摩根还是摩根斯坦利,都不需要跟别人合作,更不习惯平起平坐。不料,这时,一个阴森森的声音在房间的角落里响了起来:“放谁的名字、怎么排放我们都不关心,只关心斯萨佩克和俄亥俄发了债以后得到什么。”说这话的正是罗伯特·扬。
还没等斯坦利反应过来这句阴阳怪气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扬又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他已经从他的朋友哈罗德·斯图尔特和塞勒斯·伊顿那里得到了他们所代表的两家银行的竞争性投标,“人家开出的条件,可比你们净省350万美元。”竞争性投标……摩根人已经快忘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毫无防备的斯坦利愣在当场。此时融资委员会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绝大多数铁路董事会的成员都是因循守旧的爵士乐时代的遗老,比起更优惠的价格,他们更愿意选择传统,而在他们的词典里,“摩根”就是“传统”的代名词。
扬对此早有防备,他冷冷地告诫这些老古董们,他们首先得对公司负责、对铁路负责,如果他们胆敢放弃便宜的竞标价格而选择摩根的价格,就统统等着吃官司好了。晕头转向的董事们在咨询了一圈律师的意见后,最终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选择:接受低价竞标。这确实是一个历史性的选择,从此以后,公开竞争性招标的发债方式登堂入室,而传统的由少数华尔街绅士银行家垄断市场,并与客户私下谈妥价格的格局被彻底打破。这一次,罗伯特·扬取得了完胜,既泄了私愤,削弱了摩根财团的势力,又赢得了在阿利甘尼公司的地位。在此后的两年中,扬和他的那两位银行界朋友一搭一唱,先后搅乱了摩根的几单发债生意,同时把更多的铁路募资推入了竞争性招标的时代。此一役,扬的经验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摩根的教训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