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身处其中的人们永远也看不清它的真实走向。杰克对于惠特尼的冷漠或者说痛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他看来,这桩丑闻带给华尔街的伤害,不仅仅是颜面扫地那么简单。丑闻让道格拉斯和他的证券交易委员会步步为营,而华尔街则理屈词穷、节节败退。新政的势力进一步延伸,SEC与股票交易所之间原有的力量均衡则被彻底打破了。不久,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纽约股票交易所被迫开始执行一部新的章程,道格拉斯大笔一挥,过去旨在为自己的会员服务的交易所摇身一变,成了一家“为人民服务”的机构。烦琐而严苛的条款,给交易所每一家会员的脖子上套上了绳索。例如,从此以后,对会员保证金的限制将不再需要交易所插手,而是由SEC直接规定;会员公司的债务被严格限定在其运营资本的15倍以内;经纪业务与承销业务必须分离,客户的账户也必须与公司自营账户分离……尽管有一万个不愿意,华尔街这匹烈马仍然在“缰绳”的牵引下慢慢步入了正轨。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改革的成功,华尔街即将迎来史无前例的黄金时代,而这是杰克等人无论如何也不曾预料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惠特尼丑闻带给华尔街的不仅不是伤害,还算得上是一剂苦口良药,至于惠特尼本人,权且当他是牺牲我一个,幸福了千万人吧。历史的吊诡之处还在于它总是在被不断地重复着,仿佛一幕活剧在不同的时空中同时上演。2008年6月,一个叫麦道夫的老头儿因为证券欺诈、洗钱、伪证等多项罪名被判处150年监禁,然后就被丢进北卡罗来纳州的一所监狱,和狱警一起慢慢变老去了。而他曾经的身份,正是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董事会主席。据说,在20年里,这位彪悍的老大爷制造了美国史上最牛“庞氏骗局”,持之以恒地诈骗到超过50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数以千计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被他骗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当听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尽管相隔遥远,人们还是瞬间就把思绪拉回到了上世纪30年代。俗话说得好,一个人做一回骗子不难,难的是天天骗,月月骗,几十年如一日地骗下去。
麦道夫做到了!显然,大家觉得他如此卖力,极有可能是要向70多年前的两位前辈致敬:一位正是本篇的主人公,麦道夫的老领导,曾经的纽约股票交易所总裁惠特尼同志;另一位的名头更加如雷贯耳,麦道夫所从事的“庞氏骗局”的开创者——查尔斯·庞齐是也。话说这位传奇骗子骗美国人民的美元骗爽了,被关了好几次监狱都矢志不渝,大有生命不息、骗人不止的劲头。终于,1934年,就在惠特尼为了他的烧酒股票大开偷戒的同时,忍无可忍的美国政府把旁齐托运回了他的老家意大利,叫他祸害自己人去了。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真是一个人才辈出、百花争艳的时代……麦道夫一边怀旧,一边身体力行,他要用实际行动让惠特尼等前辈们放心:江山代有才人出。不过,狱中的麦道夫多少有些郁闷。人家惠特尼坐牢的时候,享受的可是伟人的待遇,再瞧瞧自己,不仅要跟一个毒贩挤在一间小屋里,还得时不时忍受狱友的挑衅。没办法,物以稀为贵。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达官显贵们由于经济问题锒铛入狱,囚犯们见大人物见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麦道夫哀叹一声,然后抓紧锻炼起自己的老胳膊、老腿来,免得日后在那群毒贩们跟前吃亏。好在,时间有的是。第十七章洪流像所有骨子里多情、内心敏感而又自我封闭的老人一样,随着年纪的增长,杰克变得越来越脾气古怪、抗拒任何改变。他一直活在杰西离去的阴影里,没有再娶,家具还按照杰西设计的样式摆放,花园里种着杰西喜欢的花,照料花草的还是那个老花匠,厨房里忙活早餐的也还是杰西当初选定的那个厨娘……杰克喜欢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仿佛杰西从来没有离开,而不过是坐在某间房间的沙发上读书,会在他需要时随时把双手温柔地搭在他的肩膀上。
这样物是人非的氛围愈发显出了杰克的日渐苍老、茕茕孑立,但是他固执地坚持着,就像一座上好发条的老座钟。杰克·摩根只想要按部就班地生活——早晨七点钟起床,七点半坐在餐桌前吃早餐,牛奶杯旁是叠好的报纸,《纽约时报》照例摆在头一份;上午去“街角”报道,下午去摩根家的图书馆读书;春天在安卡斯营或者干诺奇山庄打松鸡,夏天乘着海盗号去欧洲拜访朋友;每年按时出席耶鲁大学对哈佛大学的划船比赛,就连每次观赛时头上戴着的那顶硬壳草帽都是从同一家帽子店定制的……这是杰克所能够完全掌控的世界,只有在这里,他才觉得安全、满足,而外面的那个世界,唉,简直一团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