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3年3月,王羲之来到了会稽山,之后,王羲之流连于会稽山水,十分的惬意。
有一次,顾恺之来会稽山去看望王羲之,王羲之便约了几个好友一起准备泛舟海上,前行的除了顾恺之还有孙绰、谢安等人。
孙绰和孙盛都是孙楚的孙子,孙绰,定居于会稽,自从年少时,就结识了当时的不少名士。当时很多名士喜欢与他结交,都是他的好友。孙绰崇尚老庄,信奉老庄的清静寡欲思想,仰慕隐士生活。在会稽的十多年间,孙绰在清谈闲适中渡过。《天台山赋》是孙绰的佳作,对山水景物的刻画生动形象,后人读起来如临其境,并伴有浓厚的仙心佛意,表现了他隐逸山林甚至有皈依佛道的意向,也充分显示了孙绰在文学方面的才华。据说,此赋初成时,孙绰十分得意,曾对友人夸耀说:“你试试将其放在地上,可用作金石之声!”友人打开文稿一读,果然清辞丽句,不禁击节称妙。
顾恺之,晋陵无锡人,前面已经提到,桓温带兵灭蜀国的时候,孙盛为了救下无辜的晋兵,骗桓温说附近有‘八阵图’,桓温信以为真,要求顾恺之带几个人,找到熟悉这个地方的百姓,把这里的图形画出来,以便他回去后研究。”于是,顾恺之按照桓温的纷纷,对此处的地形研究了一番,并且画成图形,栩栩如生,桓温十分欣赏,虽然‘八阵图’是假,但是桓温凭借自己的智慧再加上自己的耐心研究,后来的确研究出了一种排兵布阵的法子,桓温一直把顾恺之所画的图形视为宝贝,收藏着。
顾恺之多才多艺,擅长于诗赋、书法,尤其精于绘画,世间称其为“三绝”,也就是才绝、画绝、痴绝。顾恺之因在桓温灭蜀国后被朝廷任命为散骑常侍,王羲之被免官后,顾恺之经常来会稽来看望王羲之,和王羲之一起游山玩水,渐渐也有了归隐之意。顾恺之一生写有很多的文章,如《水赞》、《四时诗》、《风赋》、《雷电赋》及《筝赋》等。曾经有一这样一个传说:顾恺之刚到建康时,晋国的朝廷刚刚建立了一个新的寺庙,名为瓦官寺,朝廷知道顾恺之的名气,就下诏让顾恺之画维摩诘像,顾恺之让大家捐款十万钱,大家都笑了,说道:“如今天下官员们捐款从来没有超过十万钱的,你是不是开玩笑啊?”顾恺之对于别人的取笑置之不理,认认真真地准备为寺庙画像,几个月之后,还差最后一个点睛之笔,顾恺之说道:“第一天来看我如何点睛的要捐款十万钱,第二天来看的要捐款五万钱,第三天来看的随便捐。”结果,顾恺之完成点睛之笔之后,寺庙金光闪闪,如临仙境,维摩诘像跃然墙上,顾恺之为寺庙得到捐款几百万钱,从此名声大震。
谢安,字安石,东晋陈郡人。陈郡谢氏家族是东晋四大家族之一。谢安的伯父谢鲲在西晋曾是东海王司马越的相府参军,渡江后做豫章太守,谢安的父亲谢幼儒,做过东晋的太常卿。谢氏的地位因此不断提升,但真正为谢家创造更加辉煌成就的却是谢安。谢安在谢氏兄弟中排行老三,从小就聪明伶俐,谢安四岁的时候,就被桓温的父亲桓彝称赞道:“生子当如谢安石。”谢安随父亲渡江后,住在会稽山上,与孙绰等好友在会稽山上游山玩水,吟诗作对甚是得意,谢安还经常收养一些孤儿,对优秀的孩子进行重点培养,王羲之免职后二人更是相见恨晚。
这一天,谢安在路边捡到一个婴儿,谢安把孩子抱起来,发现他大概一周岁左右,一双明目,两弯深眉,甚是可爱。谢安心想:“又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啊,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父母把他丢在这里呢?”
谢安把孩子抱回家之后,恰好王羲之来拜访,问道:“你抱的婴儿是?”
谢安说道:“刚刚在路边捡的。”
王羲之问道:“那他有名字吗?”
谢安心想:“对啊,我以前收养的孤儿至少自己知道姓名,现在这个刚出生的婴儿连姓什么都不知道,我应当给他起个名字。”谢安摇摇头说道:“我正准备请你给他起个名字呢。”
这时,王羲之和谢安走到琴棋书画面前,婴儿在一把抚琴面前啊啊地叫了两声,眼睛望着抚琴,王羲之笑道:“既然他那么喜欢琴那就取琴的谐音为姓吧。”
谢安点点头,说道:“那就姓秦明朗吧。”
王羲之点头道:“这个名字不错。我今天来是想告诉你,顾恺之明天就要来会稽了,正好这几天春光明媚,不如我们一起去去海上泛舟游玩。”
谢安说道:“这个主意不错,那我们就等顾恺之明天来了之后休息一天,后天去吧。”
这一天,果然是春光明媚,空气清新,王羲之、顾恺之、孙绰和谢安等人一起泛舟海上,几个人划了一会,孙绰说道:“今天风浪有点大,过一会,会不会出事?”
谢安笑道:“你不要乌鸦嘴了好不好?这么小的风浪你就怕了?”众人哈哈大笑,孙绰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过了一会,风浪更大了,其他人也有点害怕了,孙绰不好意思开口了,顾恺之担心地说道:“我们还是回去吧,这边的风浪的确太大了。”这时其他人都说要回去。
这个时候,谢安的游玩的兴致正浓,说道:“没事,大家不要担心,过会风就应该停了,我们出来玩一次,怎么能不尽兴就回去呢?”
大家在谢安的号召之下继续划船,结果,风浪越来越大,小船像大海中的一片树叶,大家感觉到船马上就要翻了,一个个都惊慌失措,有的大声喊叫,有的死死抓住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