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已被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并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
晏婴惜贤
◎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治天下者必赖于群才。——余继登
越石父(生卒年不详),春秋时贤人。为生计所迫,越石父原在晋国中牟为人做奴仆,后遇晏婴,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杰出的政治家,拥有极高的声望,司马迁就曾十分崇拜他,表示愿“为之执鞭”。作为一代贤相,晏婴对人才极为爱惜。
有一次,晏婴在出使外国回来的路上,看见一人戴着破旧的帽子,翻穿着皮衣,背着一捆柴草在路边休息。晏婴见那人神色不凡,气宇轩昂,像是很有修养,就下车好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
“我叫越石父,是给人家做奴仆的。”那人不卑不亢,语调沉稳地说。
原来,他是一个刚刚被买来的奴仆。晏婴对这样一个气度不凡的人被沦为奴隶而感到惋惜,便向买主说明了自己打算赎买越石父的意思。正好,那家的主人也感觉这个奴仆生来就不像个奴才,心想为了防止赔本,卖了也无妨,于是就欣然应允。晏婴随即命人将驾车的左侧马送予那主人,赎出了越石父。就这样,越石父与晏婴一同回到了国都。
晏婴久别归故里,所以这次回来格外思念亲人,到家门口后自己便迫不及待地进了大门,已经完全忘了越石父的存在。越石父自从被赎回来以后,心中对晏婴一直充满了感激,觉得自己终于能够被人赏识,可以一展自己的才华了。可是这一路上,他见晏婴总是自己先上车,然后才让他上车,到家后也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只顾自己先进屋,根本就没想到还有个越石父在身边。越石父心想,这与我在别人家做奴仆时不是一样的吗?我还有什么前途呢?
不久以后,晏婴做了齐国的宰相,国事非常繁忙,来往和应酬也特别多。越石父根本就见不到晏婴的面,晏婴甚至都没有派人来问过他的情况。越石父心中那种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心情更加无法排遣,于是就托人转告晏婴说:“从即日起,我越石父与你晏婴绝交,还是到有人赏识我的地方去吧!”
晏婴听了手下人的报告,才回想起自己当初赎回越石父的情景,然后命手下人告诉越石父说:“从前你是奴隶,我把你赎了出来,这有什么不对吗?我们并没有私人交情,或者说还没有深交,你为什么这么匆匆地就要与我断交呢?”
越石父说:“我从前是个奴仆,但自从你赎出了我,我以为自己遇到了知己,认为你可以了解我,可是,我见你上车自己先上,到家也不打招呼,自己就先进去了,根本没问过我的情况,也没有理睬过我,这与我过去的主人有什么两样吗?常言道:‘为人君子,不能因为对人有一点好处就举止轻率。’而你这样对待我,令我很伤心,因此我决定离开这里。”
晏婴听到这一番话后,马上来到越石父跟前诚恳地道歉,说:“从前,我只看到先生的外貌举止,而现在更加了解先生的志气和品格,令人佩服,实在是我晏婴失礼。我衷心地向您道歉,还望先生能留下来。日后晏婴有什么不对之处,请先生多多指教。”
越石父见晏婴诚心实意地接受了意见,深感此人胸怀大度,将来必成大业,又经晏婴一再挽留,便留了下来,不久便成了晏婴治理国事的左膀右臂。
◎故事感悟
一匹马只是赎出了越石父的身,恭谦的礼遇才赢得了贤士的心。晏婴之所以能成为一代贤相,无疑是得益于他那恢宏大度的气量与对待贤才谦和有礼的作风。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诚心诚意地尊重别人,才能获得他人的真心。
◎史海撷英
晏婴倡“仁”
“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主要内容。晏子很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也认为:“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因此遇有灾荒时,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故而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讨伐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于是景公“乃不伐鲁”。
◎文苑拾萃
闲 昧
(南宋)陆游
身似枯禅谢世尘,岂容收敛强冠巾。
庾郎三韭不妨饱,晏子一裘何恨贫?
栖冷每怜鸡唱早,云开初见月痕新。
闲中有味君知否,熊掌驼峰未是珍。
邹忌荐才兴国
◎文武之功,未有不以得人而成者也。——苏轼
邹忌(约公元前385—前319年),战国时齐国政治家。他曾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称成侯。他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他在帮助齐威王广开言路并积极纳谏以后,又考虑到要想富国强兵并使齐国再度称雄于诸侯,关键在善于选拔官吏、任用人才,并建立对各级官吏的奖惩制度,因此,他建议齐威王做好整治和选拔官吏的工作。
齐威王即位之初,由于不理政事,把大权交给卿大夫,结果一些地方官吏为所欲为,压榨百姓。他们还收买威王身边的人为他们说话,使齐威王得不到真实情况。齐威王在邹忌的辅佐下,对地方官的政绩优劣进行调查,并以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大夫和阿(今山东阳谷县)大夫作为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进行了认真的处理,在齐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事情是这样的。即墨大夫是一个勤于政事的正直官吏,但因为他不善于贿赂齐威王左右的人,所以齐威王左右的人经常在威王面前说即墨大夫的坏话,对他进行诋毁。与此相反,阿大夫是个贪官污吏,但他善于贿赂齐威王左右的人,所以齐威王整天听到的都是颂扬阿大夫的话。齐威王为了证实情况的真伪,派人到这两个地方去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情况完全相反。即墨这个地方田野越开垦越广,人民丰衣足食,官吏勤于政事,奉公守法。阿地的情况却十分糟糕,田野里到处长满了杂草,老百姓贫困不堪,军事防务也很松懈。赵国攻打甄城,阿大夫不能抵御,败阵而回。卫国攻占了薛陵,阿大夫竟然不知道。
当使者向齐威王汇报了真实情况以后,齐威王对这两地的大夫进行了认真的奖惩。他当即把即墨大夫和阿大夫召来,当众赏赐给即墨大夫一万户的封邑。与此同时,把阿大夫和被阿大夫收买、经常在自己面前称誉阿大夫的官吏都烹杀了。这件事情在齐国引起了极大震动,从此以后,官吏不敢再说假话了。
邹忌还帮助齐威王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并委以重任。
一个叫田居子的人,既能体恤下情,又能审时度势,善于处理各种复杂关系。邹忌就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派他负责河西地区的军政事务。这个地方与秦国和魏国版图相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田居子上任以后,果然不负众望,认真治理河西,并使长期以来河西地区的紧张局势得到了缓和。
当时一个叫田解子的人,他平时留心于各国的风俗习惯,特别对楚国的民风民俗非常熟悉。这个人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擅长交易盈利。邹忌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派他出使楚国,结果使得齐、楚两国的贸易往来不断发展。
还有一个叫黔涿子的人,出生于燕国。这个人智术不凡,邹忌推荐他到与燕国、赵国相望的冥州为官。黔涿子在冥州改变过去单纯防御的做法,积极开展边境交往,使邻国间互通有无,生产和贸易都得到发展。
邹忌还把一个叫子勃子的人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任命子勃子做宫中的官吏。子勃子学术渊博,熟悉各家著作。他做官以后,制定了一套新的礼仪制度,使齐国贵族的行为举止受到一定的约束。从此之后,这些贵族们的行迹大为收敛,不敢越规行事、为非作歹了。
由于齐威王在邹忌的辅佐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选拔和任用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使得齐国逐渐强大起来,多次打败中原强国魏国和赵国,成为东方最强大的国家,使其他诸侯国“莫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
◎故事感悟
邹忌为了国家的富强,大力荐举有一技之长的贤才,终于换来了国家形势的好转和国力的强盛。在邹忌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贤者一心为国的高风亮节。
◎史海撷英
国之重宝
有一次,魏王和齐威王一起外出打猎。魏王夸耀说:“我们魏国虽然是个小国,但还有10颗宝珠,每颗宝珠的直径有一寸长。它的光亮程度足以照亮前后12辆车那么远。齐国是个大国,请问是否也有这样的宝物呢?”齐威王回答说:“我看做宝贝的东西与您有所不同。我有个名叫芸子的大夫,让他守卫南城时,楚人不敢来犯,泗上地方的12诸侯都来朝拜。我还有个名叫盼子的大夫,让他守卫高唐时,赵人不敢来侵。我有个官吏名叫黔夫,让他守卫徐州,燕人和赵人都感到十分害怕。我还有个大臣名叫种首,让他负责维持治安、防备盗贼的工作,结果齐国道不拾遗。这些就是我用以照耀千里的宝物,哪里只是照亮12辆车呀!”魏王听罢,惭愧地离去了。
◎文苑拾萃
一鸣惊人
成语“一鸣惊人”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故事的原文是:“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72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36年。”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说: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各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即位初期时喜欢躲藏起来,彻夜陶醉于酒宴,不理政事,将国事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身边近臣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劝谏说:“国中有大鸟,落在大王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猜这是什么鸟?”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马上诏令全国72县长官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在齐威王的领导下声威竟维持36年之久。
萧何月下追韩信
◎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
萧何(?—前193年),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九章律》,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他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公元前206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凉意袭人。银盘似的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向大地洒下一片银辉。
南郑郊外崎岖的山道上,一位年过半百的长髯老者在扬鞭策马。
“韩都尉!韩都尉!”老者边策马赶路,边高声呼唤。原来他就是刘邦的著名助手萧何,此时他正在追赶一位名叫韩信的青年军官。
韩信早先投奔了项梁的起义队伍,项梁死后,他又追随了项羽。项羽让他当了一名小小的郎中。韩信几次向项羽献计,项羽根本不予采纳,于是韩信弃楚投汉,刘邦也只是让他做了个小官。韩信见自己不被重用,不免有点牢骚。
一天,他和13个伙伴一起喝酒,酒后失言,有人报告了刘邦。刘邦怀疑他们谋反,便把他们全部逮捕下狱,判了死罪。
行刑那天,刽子手手起刀落,刑场上已有13颗脑袋滚落地上。轮到韩信了,他面不改色,大声呼喊道:“汉王不是要争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
监斩官夏侯婴吃了一惊,他见韩信状貌奇伟,便动了怜才之心。他和韩信一番交谈后,对韩信的才干大为赏识,便说服汉王,赦免了韩信,并提升他为治粟都尉。都尉虽比原来的官职高一级,但韩信仍无法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
萧何一贯是个爱才之人,他听说后,便把韩信请去谈话。韩信果然谈得头头是道,见解独特。萧何非常高兴,称赞他是个将才,并保证向刘邦推荐。
谁知刘邦并不认为韩信有什么大才能,迟迟不予重用。这使韩信心灰意冷,决心离开刘邦,另谋出路。
一日晚饭后,韩信悄悄地打点好行装,骑上马偷偷地逃出了军营。
“韩都尉单骑逃出东门!”城门官急忙报告萧何。
萧何一听,如失至宝。他来不及报告刘邦,便跳上一匹快马追去。一直追到天黑,追得精疲力尽时,方见前面的小河边一人正牵马饮水。萧何喜出望外,赶上去一看,正是韩信。
萧何翻身下马,拉住韩信,让他跟自己回去。韩信不肯,萧何极力劝说,并说因自己尚未向汉王保荐,才致使都尉受委屈。韩信见萧何言辞恳切,方跟他一起回到南郑。
韩信回来后,刘邦终于被萧何说服,筑坛拜韩信做了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