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膀右臂两贤相
◎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韩婴
百里奚(生卒年不详),春秋时著名政治家,秦穆公的贤臣。姜姓,百里氏,名奚,也称百里傒、百里子,世人称其为五羖大夫,名将孟明视之父。百里奚是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一说楚国宛城(今河南南阳)人,姜姓井伯之后。《东周列国志》、《左传》、《史记》等著作中都有大量关于他的记载。
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百里奚曾经沦为奴隶,秦穆公赎回百里奚只用了五张羊皮,所以人们称百里奚为“五羖大夫”。(“羖”本意为黑色公羊,在这里指羊皮)
百里奚原是虞国人,家境贫寒,虽然学识渊博,志向宏大,却一直没有机会施展才智。在长期的流浪生活中,他增长了才干,磨砺了意志,结识了一些朋友。其中有一个朋友名叫蹇叔,是个贤人,两人很谈得来,经常在一起谈论时局大事。经虞国大夫宫之奇的介绍,百里奚做了虞国的大夫。
但蹇叔认为虞国国君难成大器,劝百里奚不要留在虞国,可百里奚不听。后来虞国果然被晋国灭掉,百里奚也成了晋国的阶下囚。晋国国君献公本想重用百里奚,但百里奚宁可做奴仆也不愿做晋国的官。适逢秦晋结亲,秦穆公娶了晋献公的女儿,晋献公就把百里奚作为女儿的陪嫁奴仆送给了秦穆公。可是,百里奚半路逃走了,但却被楚国边民抓住,让他干养牛、喂马等杂活。
秦穆公发现陪嫁礼单上有百里奚的名字,却没见着人,就向公子絷问百里奚的为人,公子絷说:“他是虞国人,一个不肯做晋国官的亡国大夫。”
秦穆公又转过头去问公子枝,公子枝说:“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可惜怀才不遇,无用武之地。”
秦穆公得知百里奚是个人才后,就命人寻找他的下落。得知他在楚国,就准备用贵重的礼物送给楚王,换回百里奚。他和公子枝等人商量,公子枝急忙阻止说:“千万使不得,现在楚国还不知道百里奚是什么样的人。您这样做正说明他很重要,楚王就不会放他回来了。”
“那你们看怎么办好呢?”秦穆公着急地问。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他们决定按当时一般奴隶的身价,用五张羊皮去换百里奚。楚国人不知底细,就爽快地把百里奚装进囚车,送给了秦国。
百里奚的囚车到达秦国时,秦穆公和公子枝等早已在途中迎候。秦穆公亲自打开囚车,扶他下来,又请他上了自己的马车,坐到正位,一同回到都城。秦穆公把百里奚奉为上宾,摆宴为他接风洗尘,请教其治国之策。百里奚谦逊地说:“卑臣只是一个亡国的奴才,不懂什么道理,不值得您这样器重。”
秦穆公和颜悦色地说:“这都是虞君的过错。他既不能让你发挥才能,又不听你的劝告,所以才落得亡国的下场。你是一位贤人,不要过于谦虚。”
这一番话感动得百里奚老泪纵横。他说:“我七十多岁了,是老了点,不过,那要看做什么事了。如果让我去追赶飞鸟,或者捕捉猛兽,那确实是老了;如果让我为国出谋划策,那还正是时候呢!”他滔滔不绝地与秦穆公讲起了治国安邦的道理,一连讲了三天,使秦穆公心悦诚服。秦穆公懂得了许多道理,觉得遇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就想拜百里奚为相国。但百里奚坚决不肯接受,他说:“我算不了什么,真正能治国的人是我的老朋友蹇叔,我的本事和才华远远比不上他。他的才能你们都还不知道,他曾多次使我免除灾祸,像他那样有远见和才能的人,真的是不可多得的,您还是请他来吧!如果他不来,我也不愿一个人留在这里。”
秦穆公听说还有比百里奚更高明的人才,急忙派公子絷去蹇叔隐居的地方,请他出山。
公子絷找到了蹇叔,蹇叔却认为,要是秦穆公真能任用贤人的话,一个百里奚已足够了,于是竭力举荐百里奚。公子絷忙说:“百里奚大夫说过,如果您不去秦国,他也不愿一个人留在那里。”蹇叔听了,只好跟着公子絷到秦国。
到了秦国,秦穆公向蹇叔请教治国图霸业的良计。听着蹇叔侃侃而谈,秦穆公觉得有理极了,真是相见恨晚,不由得连声道:“我得百里奚和蹇叔,如同又增左右臂。”第二天,他就拜百里奚为左相,蹇叔为右相。在他们的辅佐下,秦穆公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吞并了周围的小国,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奠定了秦国统一中国的基础。百里奚和蹇叔两人互相谦让、推荐让贤的事迹也传颂开来,成为千古美谈。
◎故事感悟
尚贤任能是所有明主的特点。在故事中,秦穆公以人才为重,从善如流,得到了贤士百里奚。而百里奚受到重用后不沾沾自喜,虚心推荐了朋友蹇叔。几位主人公以国事为重、为国选贤的美德令人赞叹。
◎史海撷英
泛舟之役
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曾发生矛盾。公元前648年,晋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百里奚说:“我们应该借粮给晋国。福祸各有轮替,再说,我国借粮给晋国,也不是给晋国国君一个人,而是为了晋国的黎民。”于是,秦穆公同意通过水道运了大量粟米给晋国。这次人道主义的义举征服了晋国的人心,史称“泛舟之役”。
◎文苑拾萃
鞠歌行
(唐)李白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伍子胥七荐孙武
◎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邵谒
伍子胥(?—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伍子胥本为楚国人,因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楚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与孙武等辅佐阖闾统领大军沿淮水西进,由楚国防备薄弱的东北部实施大纵深战略突袭,直捣楚国腹地,以灵活机动的战法,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并展开追击,长驱攻入楚都郢(今江陵西北),终成破楚之功。后吴越争霸,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灭越之谏,反逼伍子胥自杀,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得罪了楚平王,惨遭灭门之祸。伍奢与大儿子伍尚被楚平王杀死,伍子胥侥幸逃了出来。他先是去了宋国,后来又逃到郑国。吴王僚五年(公元前522年),他几经辗转跋涉,终于来到吴国。不久,他被吴王僚的堂兄、已逝国君吴王诸樊的公子光(即阖闾)发现,投到公子光门下。就在伍子胥退耕于野、为公子光寻找勇士谋夺王位的日子里,结识了孙武。
孙武出生于齐国,后来也来到吴国。
孙武和伍子胥都来自异国他乡,共同的理想和抱负令他们很快就成了知心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或谈论天下大事,或切磋武艺,或饮酒对弈。在坦诚的交谈中,伍子胥发现孙武是一位兵学造诣很深的人,是一位可以帮助他报仇雪恨和成就吴国霸业的将才;孙武也觉得伍子胥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是一位值得信赖、可以合作共事的兄长。两人的友谊越来越深厚了。
吴王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在伍子胥的帮助下,经过精心策划,趁吴王僚的两个兄弟掩馀、烛庸率军在外的机会,设下圈套,诱骗吴王僚到自己家中,派专诸刺死了吴王僚。公子光登临王位,就是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即位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接受伍子胥“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的建议,修筑阖闾大城(即今苏州城),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加强军备。他还礼贤下士,体恤百姓,不贪美味,不听淫乐,因而大得民心,吴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吴国国内稳定,仓廪充足,军队精悍,吴王阖闾心中涌动着向西攻伐楚国进而称霸天下的打算,但一时又拿不定主意。伍子胥因急于要报楚平王诛杀父兄之仇,所以他多次毛遂自荐,表示可以担当伐楚重任。而阖闾担心伍子胥积极主张伐楚是出于个人动机,这样难免会坏事。
伍子胥明白阖闾的心思后,想到此时此刻正是荐引好朋友孙武的机会呀!于是,伍子胥趁与吴王阖闾谈论用兵之道的机会,向阖闾推荐了孙武。
起初,阖闾并不在意,也没有表态,因为在此之前他还从来没听人说起过孙武这个人。伍子胥坚持不懈,瞧准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阖闾推荐孙武。他向阖闾介绍孙武的家世、人品和才干,称赞孙武是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盖世奇才。伍子胥反复推荐了七次,阖闾得知孙武精通兵法,不禁动了心,决定与孙武会面。
当伍子胥骑着高头大马,身着朝服,来到穹窿山茅蓬坞请孙武出山时,已在吴国隐居多年的孙武知道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于是,他带上自己多年来心血和汗水的结晶——《孙子兵法》13篇,欣然跟随伍子胥出山。
阖闾在伍子胥的陪同下,亲自到孙武下榻歇息的馆舍登门造访,表现出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不凡气度。
阖闾是一位立志图霸、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君主。孙武对时局的剖析,正好说到他的心里。孙武郑重地向吴王阖闾献上了自己的兵法13篇。阖闾读罢,暗自惊叹:孙武的确是一位难得的贤士良将,吴国有此人为将,图强争霸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吴王阖闾连夜召伍子胥商定,明日早朝约见孙武。伍子胥受命后,赶紧赴孙武下榻歇息的馆舍,向孙武祝贺,并宣读了吴王的圣旨。
第二天,吴王阖闾早朝,正式召见孙武。阖闾对孙武的兵法大加赞扬,又说:“不知先生可不可以试试练兵呢?”
孙武说:“可以。”
阖闾有意给孙武出了一道难题。他问:“可不可以用妇人女子来试试呢?”
孙武非常肯定地回答:“完全可以。”
于是,阖闾下令将180名宫中宫女交给孙武去演练。孙武把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让她们带领宫女进行操练。
这班宫女,特别是吴王的两名宠姬,平日里在宫中撒娇嘻笑惯了,根本不把孙武放在眼里。尽管孙武三令五申,她们不但不听号令,不按规定的动作去做,相反却捧腹大笑,顿时队形大乱。
孙武又把规定的动作和号令高声宣读了一遍。然后,孙武亲自操槌击鼓,重新发令。两名宠姬和这班宫女依然把孙武的话当做耳边风,掩口嘻笑不止。这时,只见孙武双目忽张,怒发冲冠,大声呵斥:“号令不遵,罪在队长!来人,把左、右两队的队长拿下,就地斩首示众!”
阖闾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令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将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
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
接着,孙武下令杀掉了吴王的两名宠姬,任命左、右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
新任队长和两队宫女目睹刚才发生的一切,吓得面如土色,个个变得神情严肃,口不出声,目不斜视,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操练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
然而,阖闾却一时难以接受两名宠姬被斩的事实,一连六天,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脑海中浮现的全是两位宠姬的音容笑貌。阖闾心中甚至一度萌生了不用孙武的念头。
伍子胥看出了吴王阖闾的心思,他便伺机向阖闾进谏说:“臣闻自古以来,用兵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依法治军,军令才能畅通。大王久欲征伐强楚而争霸天下,日夜思念能得良将辅佐,如果大王因为失去两名爱妾而不起用孙武,那么,还有谁能帮助大王兴兵伐楚、争霸天下呢?美色易得,良将难求,若大王因两个宠姬违法遭诛而放弃一名贤将,何异于农耕时保护莠草而锄去禾苗。再说,这样做也与大王您虚怀若谷、任贤使能的盛名相悖呀!请大王权衡斟酌。”
阖闾毕竟是一位胸怀大志的明君,听了伍子胥的话后,他恍然大悟。经过权衡利弊得失,他决定抛却杀姬之恨,重新重用孙武。
阖闾派人在吴宫筑起高高的拜将台,选择良辰吉日,正式拜请孙武为将军,尊为国师,参与朝政。自此,孙武全身心地辅佐阖闾强国治军,谋划争霸大业。
◎故事感悟
阖闾虽是一代枭雄,但身上也有骄傲自大、刚愎自用的毛病,起先对名声不大的孙武并不重视,所以伍子胥的大力举荐才更显得有意义。即使是在阖闾因失去爱姬而怨恨孙武的时候,伍子胥仍然不顾个人得失劝谏阖闾。伍子胥的数次举荐成就了一代伟大的军事家,充分说明了惜才、举才的重要意义。
◎史海撷英
专诸刺王僚
公元前515年,为了解决王位的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为名设宴招待。公子光安排了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的故事。此后,公子光夺得了吴国的王位,史称“吴王阖闾”。
◎文苑拾萃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作者为孙武。《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