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国
沿黄河顺流而下,我们的视野也随之开阔了许多。此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黄河已没有一点狂暴的痕迹。它平缓地流着,耐心地滋润着两岸干渴的土地。然而,对于如今生活在两岸的农民来说,并不满足大自然带来的福音,黄河也不再是束缚他们手脚的绳索,他们开始逐渐地掸去身上的黄土,擦净眼中的尘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创新的致富门路。
仁存乡是黄河进入永宁县境内的第一站。或许是占了黄河第一站的地利,它的乡镇企业在全县独树一帜。全乡目前有企业7个,年产值虽居全县第三,而年利润却是全县各乡之冠。最让乡经委主任李连山津津乐道的还是宝宁羊毛衫厂。这位30出头,身高有1郾80米左右的汉子,在他的办公室里向我们数落起来:1984年,我们与上海宝山羊毛衫厂联合,投资40万元,办起了羊毛衫厂,建厂前,在双方协商时上海方面满口应诺,定大力支持;但当我们把资金投入后,却受到冷落甚至刁难。真是哑巴吃黄连。我们在上海软磨硬泡,呆了半个月,才请来几位技术人员。1985年8月厂子正式投产,谁知投产后,产品却无销路。1986年,产品积压两万多件,价值50万元。这时,有些人说开了风凉话:“这个厂办砸了,”“乡下人还想靠服装挣钱?”等等。银行也找上门来催还贷款,并且还列我们为“不信任单位”。这些也不能全怪人家,谁叫咱不争气呢?难道乡下人一辈子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吗?我们不信这个邪,就派人从北京买回别人的同类商品与我们的对比找差距。认为我们只有在价格上实行优惠,用微利去竞争,才能敲开市场的大门。这一招果然奏效,1987年上半年,局面有所好转;下半年,我们的商品就供不应求,推销员也由原来的10名改为3人。当年,企业不但扭亏,而且盈利6万多元。今年,厂里的日子好过多了,预计年底可实现利润10万元。
李连山讲起来如数家珍,我们无从插口。接着,他又向我们谈起了一个人,一个地地道道握锹把子出身的企业领导人。此人就是宝宁羊毛衫厂的一厂之主———王铎。
如今已进入不惑之年的王铎,自幼生长在农村。先后担任过仁存乡友爱村支书,乡建筑公司书记。论种庄稼,搞农业他是行家里手,而搞工业,他却是门外汉。王铎真正搞工业是从1984年被调到宝宁羊毛衫厂开始的。刚当厂长时,由于没有经验,加上只有初小文化程度,他工作起来力不从心。在一份生产报表中,他竟将产值的“值”,写成了“直”字,闹出个不大不小的笑话。这样一个人能把企业搞好吗?人们心中起了疑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王铎的长处就在于他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和长期积累的管理人方面的经验。让他当厂长,也正是这些原因。
“世上一切都是人干出来的。”王铎抱着这样一个信条面对眼前的困难。商品滞销,他亲自背上去外地推销。现实似乎尽跟他作对,当他背着羊毛衫来到内蒙古乌海市一家百货大楼推销时,售货员听他说是来自乡镇企业的,竟连正眼也懒得瞧他便转过身去,背对着他嗑起了瓜子。此情此景,深深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这位倔强的西北农民眼圈里差点流出了泪水。但为了企业,他极耐心地掏出了商品,周围有几名顾客,看到他手中的羊毛背心,争先抢购,使那位原来对他不屑一顾的售货员一下订了400件。
企业,尤其是技术力量薄弱的乡镇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闯出一条生路,必须要有质量过硬的商品。做到这一步,就要求企业领导、技术人员以及工人有较好的素质。碰壁、失败和成功的交错,使王铎的头脑逐渐清醒过来。从此,他的床头、办公桌上出现了《政治经济学》《企业大全》等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现在,王铎不仅可以熟练地完成各种生产报表,而且在管理企业方面积累总结了一套独特的办法。
目前,这家只有150名工人的乡办小厂,在王铎及其他领导的配合管理下,各方面井然有序。产品品种由原来的一种增加到现在的80多种,并且远销北京、河北、河南等五个省市、自治区。在1987年自治区轻纺厅举办的17个厂家200多个品种的产品评比会上,他们生产的产品有6种被评为第一。
王铎这位企业的带头人并无特殊之处,黝黑的脸膛和发旧的深蓝色中山装使他显得有点土气,站在我们面前的仍是个农民。他领我们去车间察看。纺织车间里十几台编织机整齐地排列成两行,彩线在十位姑娘头顶不停地飞舞。我们还不敢说这些姑娘与城市姑娘毫无差别,但她们毕竟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天地。看着她们认真地工作神态,我们无意去打搅,老李只拿出相机,将镜头对向了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