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新
我们这个具有数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那旧的观念,陈腐的意识和习俗,在人们的心海里积淀了多么深厚的污垢!将我们许多人的思想深囚在不见日月的峡谷之中,这对我们今天的改革起着多么大的阻碍作用!沿黄河两岸采访中,我们有时也会感到笼罩在一种莫可名状的神秘气氛中,使人感到压抑。但当我们行至河南岸东华乡时,心境蓦地明朗起来,情绪格外振奋。这里全乡上下都在积极清除着历史遗留下的积垢,作着向峡谷外走去的努力。
位于黄河岸边的中宁县东华乡,曾深深浸泡在华夏古文化的“圣水”中。改革开放的政策搅动了这潭“圣水”,于是怀疑、惶惑的心理及种种奇谈怪论随之而生。有人认为不剥削就不能致富,共产党人支持发家致富就是支持人们捞取不义之财,“为富不仁”嘛;有的党员怕政策变,怕人们说三道四而不敢富,不敢带头办企业;还有人说把企业承包给私人,就是搞资本主义;等等……
要想发展经济,就得砸碎枷锁。东华乡党委、政府于去年首先在乡、村两级干部中多次开展关于生产力标准的讨论,并在各村树立发展生产、带头致富的典型;党委还号召每个党员必须种1亩经济作物,养3头猪、5只羊、10只鸡,作致富的表率。去年8月乡党委还召开了全乡“转变观念改革民俗”大会,让一些在致富路上捷足先登的代表人物和敢于破除旧习俗的农民介绍经验。乡负责人旗帜鲜明地宣布:今后凡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想法和做法,乡里都全力支持。通过这一切努力,大多数干部和群众已认识到,衡量是非的标准,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乡主要负责同志在统一认识后,于今年1月将乡造纸厂承包给个人,去年上半年该厂无利润,而今年同期已完成15郾7万元的全年利润计划。洼路村28岁的青年顾永山很有些经营头脑,搞流通很快致富。乡领导同志去年就看准了他,想让他当村干部。但不少人认为他穿皮鞋,打领带,留分头,“不安心农业生产”,当村干部不合适。通过转变观念,大家认识到,农村现在所需要的正是他这样具有改革和竞争意识、会经营的干部,一致推举他为村长。如今洼路村的工作颇有起色。南桥村回族妇女蒋秀花,在丈夫去世后,不愿坐享国家救济,毅然走上街头摆小摊,还承包了县影剧院食堂,使有6个孩子的一家人未接受国家一分钱,却生活得美满幸福。
在青年人的婚恋方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城市仍未失去效力,在农村就更有市场。而在东华乡,开始发生变化。一位村干部的女儿,因私自选中了如意郎君,遭到父母强烈反对,并被捆打四次,因而产生了轻生念头。全乡民俗改革大会后,这位村干部逐渐转变了认识,去年底他为女儿热热闹闹地办了婚事。过去,这里给青年人介绍对象,先要看爹妈是否同意,而现在却首先得问儿女的意思如何。
在东华乡采访,我们一直感到有一股清新的风在身边劲吹。我们想,这股转变观念的清新之风定能冲出封闭的峡谷,吹遍黄河沿岸,吹遍塞上江南,使我们的改革由荆棘丛生的羊肠小路跃上花团锦簇的平坦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