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在美国新奥尔良举办的一次世界棉花展览会上,有人把水葫芦的种子作为花籽赠送给参观者,十多年后,佛罗里达州,路易斯安娜州的湖泊、河流被它覆盖,不仅堵塞了河道,也阻碍了排灌水泵的运转。引起了水灾。接着,巴拿马运河的工程师也发出了警报,倘若不迅速控制水葫芦的繁殖,运河不久将无法通行。
在亚洲,20世纪30年代,水葫芦迁至印度,拉贾斯大沙漠的巨型灌溉水渠被毁坏,引起干旱,粮食颗粒无收,3万儿童被夺去了生命。10余万农民挣扎在生命线上。刹那间,委内瑞拉的野生水草——水葫芦仿佛成了灾星,到处带来灾害。
为了清除水葫芦带来的灾害,许多国家出动了飞机、船艇,撒下价值百万美元的除莠剂,企图一举消灭。可是,好景不长,水葫芦又顽强地卷土重来。
对此,研制除莠剂的农药家们伤透了脑筋。然后,试验意外发现,水葫芦的根茎能吸收和分散除莠剂中的铅、镉、汞、镍,为其他植物所望尘莫及。有人计算,种植1公项水面的水葫芦,每年能净化4吨有机氮和1吨磷农药,这样的净水能力足以处理2000个居民的生活用水。
据美国核处理专家的研究,水葫芦膨大呈球形的叶柄是一个绝妙的净化装置,球形叶柄的纤维网能吸附核电厂排放的放射性废水,污水流经水葫芦的“过滤器”,放射性污染物的强度大幅度削减,因此,在美国三哩乌的核电厂区,修建一个大型的蓄水池,蓄养着水葫芦,用以净化放射性核废水。
随着核电的广泛开发和利用,水葫芦将是最忠诚的伙伴。
水葫芦不但能净化污水,而且它还含有比青菜、萝卜、菠菜等传统蔬菜更高的蛋白质、脂肪和纤维,是优良的粗饲料。
我国南方各省的水域,年亩产水葫芦可达2.5~4万公斤,可供30~40头猪的青饲料之用。马来西亚等地的土著居民,常以水葫芦的嫩叶和花作为蔬菜,供食用,其味清香爽口,并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和作用。
近年研究表明,水葫芦还是一种很好的造纸原料,因为水葫芦的资源丰富,生长迅速,采收容易,价格低廉,用它造纸可以降低成本。
伦敦英联邦科学
研究委员会于1978年提出一项国际性利用水葫芦的计划,并邀请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和马来西亚等国参加,印度要求主动承担造纸的研究。据1996年5月报道,印度海得拉巴地区研究所,已用水葫芦的叶片生产出写字纸、广告纸和卡片纸。据调查,印度至少有400万公顷水面生产着水葫芦,以平均每公顷产50吨计,则为造纸工业提供了2亿吨造纸的原料,若这2亿吨原料用上一半,成品率按10%计算,则可生产1000万吨纸。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六大危机之一,“绿色能源”的利用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主攻方向,水葫芦宽大的绿叶,活像一个硕大的太阳灶。
据测定,1公顷的水面的水葫芦,每天能生产1.8吨干物质,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能产生660立方米的沼气,相当于250公斤的原油。苏丹政府已开始这方面的试验,他们在白尼罗河上,收割南美的乔迁者、数以千吨的水葫芦投入消化器,发挥潜在能源的作用。
水葫芦阻塞航道,破坏灌溉,引起水灾,迫使人们背井离乡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一个开发、利用和研究这种南美野生水草——水葫芦的崭新时代已经来到了。
水果又添新兄弟——基维果
1991年,美国珀杜大学园艺系教授杰尼克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学术报告中说:“20世纪前,农业的发展是朝着作物生产的中心地带远离该种的原产地,典型的大豆的生产在南北美洲迅速发展起来,而它的原产地在中国。”事实上,杰尼克教授的观点在栽培植物中到处可以见到。
例如,橡胶树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现在已在热带亚洲,特别是印度尼西亚等地大量栽培,产量占世界首位;被誉为“水果之王”、“维生素C之冠”的新兴水果——基维果,即原产我国的中华猕猴桃,于20世纪初引种新西兰,70年代起已成为新兴水果,深受世界各地的欢迎,引起人们的赞誉和喜爱。
原产于我国的中华猕猴桃,广布于长江流域16个省区,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湖南等地。据我国植物分类学家梁畴芬教授的研究,和中华猕猴桃同属的植物全世界有60种,我国有57种。
猕猴桃是一种落叶、半落叶攀援本质藤本;单叶互生,叶脱落后,节上留有明显的叶枕;雌雄异株,春季开放,秋季果熟;果为浆果,卵圆形至长圆形;种子多数、细小。猕猴桃栽种后一般4~5年开始结果,7~8年后进入盛果期,单株产量达10~15公斤,最高可达百余公斤。
中华猕猴桃的果实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含有100~170毫克维生素C,比梨、苹果、香蕉、葡萄高20~80倍,比柑桔、山楂高5~10倍,且吸收率高,临床试验达94%,是潜水艇等特种兵的重要营养品。此外,还含有糖类、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12种氨基酸及钙、磷、钾、铁等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水果之一。
猕猴桃果味酸甜可口,别具风味,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罐头、果酱、果脯、果酒等。猕猴桃用途广泛,种子含油脂约35.6%,榨油供食用或工业用;茎、叶纤维作造纸原料;花可提取香精,供食品工业用;根入药,可治高血压、肝炎等。
据近期报道,猕猴桃汁能阻断体内外致癌物质——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从而防止引起癌变,是防癌的重要保健食品。
猕猴桃在我国发现和利用很早,早在两三千年前的《尔雅》《诗经》里就有关于猕猴桃的记载。
我国民间对猕猴桃的栽培和利用至少也有1200年的历史,唐朝岑参写有“中庭并阑上,一架猕猴桃”的诗句,说明唐代猕猴桃已移植庭园棚架栽培。另外《本草拾遗》《升宝》《本草纲目》等著作中,都有关于猕猴桃生长习性、形态和食用、药用等情况的记载。
国外猕猴桃都是从我国引进的。早在1847年和1890年,英国从我国最早收集猕猴桃;1904年美国引去栽种;1906年新西兰从我国宜昌引入种子,并从这批种子中培育出幼苗,从中选出优良的栽培品种,1940年起开始商品栽培,数年后,一个商品名为“中国鹅莓”,后来改名为基维果的新鲜水果进入国际果品市场,1976年新西兰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730公顷,总产量达7600吨,净得外汇600多万美元。
随着人们对猕猴桃生长习性的了解,高产优质的猕猴桃品种——海沃德·阿利森等培育成功,新西兰猕猴桃生产进一步扩大,并垄断了当今世界的市场,至1981年赚取外汇增至6500万美元。
当猕猴桃成为一种新兴水果后,很多国家纷纷引种栽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急剧上升。截至1990年统计,世界猕猴桃种植面积达6万余公顷,产量达70余万吨,其中意大利有2万公顷,产量30万吨;新西兰1.8万公顷,产量25万吨,加拿大、美国、日本均有栽培。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超过新西兰,智利的发展趋势也使新西兰担忧。
作为一种新兴水果,猕猴桃在我国已慢慢被人们所接受,1978年以来,我国已有十多个省区开展猕猴桃普查、栽培、育种等试验,并取得不少成绩。
据调查,我国中华猕猴桃的自然蕴藏量达15万吨,栽培面积已达4000公顷,1990年年产量达5000吨,并已筛选1400余个优良单株,其中32个已通过鉴定,培育出东山峰79—09、庐山香(原名庐山79—2)等优良品种。前者平均果重80克,最大重157克,是一种理想的大果鲜食类型;后者平均果重67.5克,最大果重175克,栽培后平均果重114.5克,最重达226.3克。目前已在10余个省区推广种植,是我国各地公认的鲜食或加工的大果型优良品种。
1986年4月,农业部和湖北省农业厅批准在蒲圻市国营十里坪果园建立猕猴桃良种繁育中心,这个中心每年能提供优良猕猴桃品种海沃德和授粉品种汤丹尼50万株,接穗30万个,为发展我国的猕猴桃生产作出了贡献。但作为中华猕猴桃的原产地和种质资源量在世界上独占鳌头的我国,在猕猴桃事业上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的猕猴桃生产国家,需要我们奋起直追,加快发展猕猴桃生产。
海藻之王
在过去的远航船员中,曾经有过大海蛇的传说。不少人说,亲眼看到了大海蛇,那海蛇身长1公里,浑身褐绿,昂首挺身,在海中不停地游动,很吓人。可是,从来也没有人捉到或打死过它。
经过人们反复观察,终于查清楚了,这传说中的大海蛇,原来是一种海洋中的巨大藻类,名叫巨藻。
形似海带的巨藻和海带是同宗兄弟,都属于藻类中的褐藻。但它比海带大得多,一般长达100米,大的可达300~400米,甚至500米以上。
巨藻身
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有类似根、茎、叶的结构。它的根,有不少分枝,称作假根。假根不是用来吸收水分和养分,而只是用它固着在海底的岩石上,因此又叫固着器。一棵大的巨藻,假根的直径可达1米左右。
在假根
上长着又粗又长的柄,这就是巨藻的“茎”。柄上每隔10~15厘米,生着一张扁平的假叶,假叶的基部宽,先端窄,长可达1米左右,宽可达10厘米,在每片假叶的基部都有1个气囊,气囊的直径约有3厘米,里面充满空气,活像打足气的小皮球,巨藻依仗成千上万个这样的气囊,漂浮在海面上。
巨藻的柄,开始的部分是直立的,从假叶着生的地方,直到柄的末尾全都漂浮在海面,弯弯曲曲,随浪摆动,活像一条凶恶的海蛇。难怪有人将它误认为是大海蛇了。
巨藻用孢子繁殖后代,它的假叶上,可以生出许许多多的孢子。别看巨藻身体硕大无比,孢子却小得可怜,直径只有几个微米,肉眼根本看不见它。
每个孢子都长着两根鞭毛,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在它尽情邀游之后,就萌发成丝状体。丝状体有雌雄之分,雄的丝状体产生精子,雌的丝状体产生卵。
精子也有两根鞭毛,靠鞭毛游近卵,与卵融合成合子。合子萌发后渐渐长成一棵新的巨藻。
巨藻是一种多年生的冷水性藻类,每年老叶死去,新叶重生。寿命可达12年之久。在太平洋东部和大洋洲附近的浅海里,巨藻常常在海底形成一片气势磅礴的“海底森林”,这些“海底森林”为鱼类和各种海洋动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场所。而且,一片片巨藻就像一道道天然的防波堤,护卫着海岸、码头和船只。
巨藻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据人们分析,巨藻体内含有9.2%的蛋白质、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还有不少含钾化合物和微量元素,是家畜和鱼类的良好饲料。
从巨藻体中可以提取褐藻胶和碘甘露醇等工业原料。其中的褐藻胶,主要用于造纸、纺织和金属加工等方面,价值很高。
巨藻还有一项重要用途,就是能产生沼气。人们把巨藻磨碎,经过细菌发酵,沼气就能产生出来。用巨藻提取沼气,成本低而污染少,因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有人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巨藻可能和煤、石油并肩媲美,成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
现在,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利用巨藻。墨西哥的巨藻资源很丰富,年产量为2万吨,最高时曾达到2万9千吨。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每年可收割10万吨。
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每年收获量有35万吨之多。人们利用巨藻时,常常是每隔2~3个月收割一次,由于巨藻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每天可长2~3米,再生能力又特别强。所以割去一茬后,又可迅速长出,一年可收割多次,不需要再种植,产量极高。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从墨西哥引进巨藻幼苗,把它们定植在北方的浅海里。
如今已经长成为一片海底森林。
神奇的何首乌
很多人并不陌生何首乌这种植物的名字,因为在中学语文里有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文中提到:“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关于何首乌这个植物名称的来历,据说唐代农民何顺儿三代吃这种药而使白发变黑,他给孙子取名为“何首乌”。也有说一位姓何的老头入山修行,在山里天天挖这种植物的块根吃,使进山前的满头白发变黑了,因而管这种植物叫“何首乌”。当然这些传说不一定靠得住。
何首乌是蓼科蓼属植物的块根,它的茎藤叫夜交藤。何首乌为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肥大,呈不整齐的块状,晴褐色,质坚硬而重。叶卵状心形,圆锥花序分枝极多,开小白花,瘦果具3棱。分布于全国各地,常生于山坡石缝间或路旁土坎上。
何首乌的块根的确有像人形的,但是很稀少,即使吃了这样的块根也成不了仙。但是何首乌能治人须发早白是确定无疑的。这是因为在何首乌的块根里含有卵磷脂,这种成分是构成神经组织,特别是脑脊髓的主要成分,同时为血球及其他细胞膜的重要原料,并能促进血细胞的新生及发育。这样能改善毛发的营养,促进新陈代谢,因而能防止人须发早白。何首乌能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养心安神。它还能治神经衰弱,贫血,头晕,腰膝酸痛等病,夜交藤入药,能安神、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