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186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为木匠,27岁才开始学书画篆刻。为了加强艺术素养,他在自己家住宅四周种植花木,养虫养鸟,以便于仔细观察其生长习性。40岁后他5次出游,7年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得益于名山大川的写生。1919年,齐白石定居北京。齐白石改变画风,在题材上面对自然,力求真实。在笔墨上开创了气势雄伟的大写意派。60岁后,齐白石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名声大振。
齐白石的水墨虾是他画中“三绝”(虾、蟹、鸡)中最妙的一绝。齐白石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对学生说:“我画的虾和平常看的虾不一样,我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所以画出虾来是活的。”他在82岁时题画诗:
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叶底戏东西。
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名声到老低。
齐白石作画非常勤奋,天天手不离笔。早年,他曾刻“天道酬勤”印章自勉。他还有一块印章为“痴思长绳系日”。画家忽发奇想,要用长绳把太阳拴住,不让它下山,可见他当年用功的心境。85岁曾题画:“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叫一日闲过也。”他总结自己长寿的经验:戒酒烟、狂喜、悲愤、空思、懒惰和空度。晚年他题诗自嘲:
何用高官为世豪,雕虫垂老不辞劳。
夜长镌印忘迟睡,晨起临池当早朝。
啮到齿摇非禄俸,力能自食匪民膏。
眼昏未瞎手犹在,自笑长安作老饕。
直到90高龄,白石老人仍每天作画不止,平均每天至少画5幅,除了生病,从不间断。有人曾作过统计,齐白石一生作画4万多幅,诗1000余首,治印3000多方。
齐白石为人重气节。卢沟桥事变后,他大义凛然,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他辞去北平艺专教授职务,隐居谢客。生活窘迫,只好再卖画糊口,但他不将画卖给敌伪。他在门口贴出一张告白:“画不卖给官家,窃恐不祥。”他拒领“配给煤”,并赋诗明志:
寿高未死羞为贼,不辞长安作饿饕。
另一首诗则抒发了心头的悲愤:
对君斯册感当年,撞破金瓯国可怜。
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
他以画笔发泄对敌伪的愤恨,他画了幅《螃蟹》,上题“看你横行到几时”!
他还画了一个涂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题诗道: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是泥半团。
将汝忽然来打碎,通身何处有心肝!
对于无道权贵,齐白石也不愿逢迎。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为庆祝蒋介石60大寿,时任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的张道藩决定为蒋介石画一大幅寿桃中堂。但张是学油画的,用传统国画画寿桃中堂,他却是门外汉。张道藩想到齐白石。但他知道齐白石的脾气,能否听他摆布,没有把握。左思右想,竟想出了拜师作画的点子来。1946年冬,拜师礼在香铺营文化会堂举行。酒宴后,张道藩扶齐白石走到里间,桌上铺陈大幅宣纸,张请齐先生赐寿桃一幅,并婉言说明此画的去处。只见齐白石弓背蹙额,凝视桌上的台灯,似乎在进行艺术构思。尔后,他顿有所悟地转过身来,说:“我只会画花鸟鱼虫,不会画桃子中堂!”张道藩闻听此言,大失所望,径自甩手离去。
对于师友和平民百姓,齐白石却很重友情。齐白石年轻时多得家乡胡沁园先生的栽培关照,1914年胡沁园病逝,为了表示对恩师的敬意,他挑选了20多幅胡沁园赞赏过的画,装在一只纸箱里,虔诚地置放在恩师的灵前焚化,并书挽联遥祭哀思。联为:
衣钵信真传,三绝不愁知己少;
功名应无分,一生长笑折腰卑。
对于平民百姓,齐白石同样以诚相待。有一天,一位制作刻刀的工人为齐白石把30来把刻刀磨得又快又利,齐白石很满意。但那个工人怎么也不肯收他的钱。齐白石展开宣纸,作了一幅画,对那工人说:“你不要我的钱,我送你这幅画。”那位工人受宠若惊,连忙说:“这怎么敢当!”齐白石却说:“你的劳动,比我花得更多呀!”
一天早晨,齐白石提着菜篮子去市场买菜。他看到一个小伙子的白菜挺新鲜,就问:“你这白菜多少钱一个哪?”小伙子认出了齐白石,就笑着说:“您老买菜啊,不卖!得用画换。”
齐白石爽朗地说:“用画换?可以呀,只是不知怎么个换法?”小伙子回答:“您画一棵白菜,我就把一车白菜给您。”齐白石不由笑出了声:“小伙子,你可吃大亏了!”“不亏,不亏。”“行!”齐白石也来了兴致,“快拿笔墨来”!小伙子高兴地买来宣纸和笔墨,又借来一张桌子。齐白石提笔运腕,当众作起画来。
不一会儿,一幅淡雅清素的水墨白菜图便画成了,看者齐声称赞。齐白石望望满车的白菜说:“小伙子,这么多菜让我怎么拿呀?”小伙子想了想说:“哎,这样吧,您在这画上再添一只蚱蜢,我连车都给您!”齐白石拿起笔,又在白菜上画了一只大蚱蜢。小伙子收了画,拉起车要给齐白石送菜。齐白石连忙拦住他,从车上拿了一棵白菜放在篮子里,对他说:“小伙子,白菜还是一棵换一棵,剩下的你还是留着自己卖吧!”小伙子一听就急了:“这不行,咱们讲好了的,菜和车都是您的。”齐白石执意不肯收。
两人争执不下,小伙子心生一计,从车上抱起一棵棵白菜向围观的众人的菜篮里放,边放边喊:“齐老先生今天请大家吃新鲜的大白菜了!”不一会儿,一车白菜就剩下了不多几棵,小伙子笑着对齐白石说:“现在该不多了吧?我给您送去吧!”齐白石望着小伙子憨厚的面容,呵呵地笑了,带他向家里走去。
北平解放后,齐白石将一封湘潭老乡的信转给毛泽东,没想到毛泽东很快派人送来问候他的复信。齐白石十分感动,便把陆游“已卜余年见太平”的诗句书成条幅,并精心镌刻了朱、白两方毛泽东的名章,用宣纸包好,托诗人艾青送给毛泽东。
毛泽东收到齐白石赠送的两枚印章,深为喜爱。他发现包印章的宣纸是一幅画,便让秘书裱好保存起来。
为了答谢齐白石,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请郭沫若作陪。酒席间,三人谈诗论画,不亦乐乎。毛泽东端起酒杯,向齐白石敬酒,感谢他赠送印章和国画。齐白石为之一怔,问毛泽东:“我什么时候为主席作过画?”毛泽东笑着对秘书说:“把画拿来,请画家亲自验证。”
这是一幅国画,上面画着一棵郁郁葱葱的李子树,树上有一群毛绒绒的小鸟,树下有一头憨厚的老牛侧着脑袋望着小鸟出神,颇有意境。齐白石见画后恍然大悟,这是他练笔的“废品”,没注意用来给毛主席包印章了。
齐白石不好意思地说:“主席,都怪我疏忽大意,这废作说什么也不能给您,您若喜欢这种笔墨,我回去马上画。”
“我喜欢的就是这一幅嘛!”毛泽东固执地说。
齐白石听罢站起身来,一甩长髯,说:“主席再不允许,我可要抢了!”
郭沫若见势忙走过来,用身体挡住画说:“这件墨宝是送给郭沫若的,要想带走,应当问我!”
齐白石听得有些莫名其妙。
“这不,画上标着我的名字嘛!”郭沫若解释说。
齐白石看看画,画上没有一个字。摇摇头,猜不透其中的含意。
郭沫若笑了起来,他指着画说:“这树上画了几只鸟?”
“五只。”
“树上五只鸟,这不是我的名字吗?”郭沫若把“上五”两个字的语气说得很重。
齐白石手捋长髯大笑起来:“好!郭老大号正是‘尚武’,您真是诗人的头脑哇!”
“快快与我松手,没看见画上标有本人的名字吗?”毛泽东说。
“您的名字?”郭沫若和齐白石都愣了。
看着两个人发愣的样子,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怡然自得地说:“请问,白老画的是什么树?”
“李子树。”
“画得茂盛吗?”
“茂盛。”
“李树画得很茂盛——这不是敝人之名讳吗?”
“李得盛”与毛泽东转战陕北时的代号“李得胜”同音,所以毛泽东说此画是赠给他的。
齐白石乐了:“如此说来,拙画还有点意思,那么,劳驾两位在卷上赏赐几个字,如何?”
二人欣然应允,毛泽东挥笔题书“丹青意造本无法”,郭沫若接着对以“画圣胸中常有诗”。
齐白石喜出望外:“两位这样夸奖白石,我可把它带走啦。”
就这样,这幅画上留下了两位大名家的墨宝。齐白石也与毛泽东结下了联墨缘。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4岁。中国美协致联挽道:
抱松乔习性,守金石行操,峥嵘九四春秋,不愧劳动人民本色;
抒稻黍风情,写鱼虫生趣,灼烁新鲜时代,平添和平事业光辉。
196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齐白石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