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70岁生日时,撰了一副对联自寿:
七旬天子古六帝,
五代孙曾予一人。
作为康乾盛世的一代帝王,乾隆的自寿联没有像他在《古稀说》中那样自诩其功,仅从高寿、子孙兴旺着笔,这有点出乎意料。但纵览历史,长寿帝王确实极少。开国帝王因征战过劳,太平帝王因奢淫过度,多与高寿无缘。历代几百位帝王中,“七旬天子”总共只有6人。他们是: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寿71岁;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寿86岁;唐高祖李渊在位9年,寿71岁;唐明皇李隆基在位43年,寿79岁;清康熙帝玄烨在位61年,寿70岁;乾隆皇帝倒是空前绝后,在位60年,活到88岁。至于五代同堂的帝王只有他一人。怪不得乾隆对此洋洋自得,自诩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福寿双修的帝王了。
乾隆爱好诗文书画,又生性风流,向来以“风流皇帝”名世。他自称政务之外,用诗“托兴寄情,朝吟夕讽”是他的最大乐趣。乾隆一生诗作之多,令人咋舌。有人统计,他在位60年,有《御制诗》五集,共434卷,41800首,加上24岁登基前的《乐善堂集》、退位后当太上皇所作的《御制诗余集》,再加上全韵诗《圆明园诗集》,大约有5万首之多。宋代大诗人陆游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高产诗人,其《剑南诗稿》85卷,但只有9000余首。而《全唐诗》900卷中,诗人2200余家,也仅收诗48900余首。乾隆以一人之力,诗作数量盖全唐,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话要说回来,诗歌创作须精雕细琢,倘若篇篇都是出口成章,难免流于粗制滥造。乾隆数万诗篇,却没有一首名作传世,这毕竟是乾隆作为诗人的悲哀。看来,名人之作不等于名作,自古如此!有一则寓言说得很地道:狐狸对狮子夸耀:“我一次可以生十几只小狐狸!”狮子回答说:“我每次只生一只,可他是只狮子!”乾隆之诗,无疑是狐子也!
乾隆不仅好作诗,也好题联。紫禁城内的百余副对联,大多出自乾隆御笔;京城近百处名胜,他的题书比比皆是;乾隆经常出京巡游,各地都留下他的墨宝。他题写的对联,大概比历代皇帝留下的总数还多。然而与他的诗作稍有不同,乾隆的对联倒不乏佳作。除前面提到的70岁自寿联外,他为故宫三希堂的题联也是深得后人好评。联为:
怀抱观古今,
深心托豪素。
“三希堂”原名养心殿温室,是清代皇帝读书之所。内藏王羲之、王献之、王殉三位书法家的法帖,皆稀世之珍,乾隆易其名为“三希堂”(“希”同“稀”)。联中,“深心托豪素”出自南朝诗人颜延之《五君咏》诗“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豪素”,同“毫素”,代指纸笔。该联的意思是:其志趣在于纵观古今,其心思尽可寄托纸笔。此联不仅抒发了作者寄情翰墨、俯仰古今的情怀,而且切合三希堂的环境特点,典雅可诵。
另一副题北京颐和园涵远堂联则显豪放,联为:
西岭烟霞生袖底,
东洲云海落樽前。
涵远堂为颐和园谐趣园之正殿。该联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西岭烟霞”和“东洲云海”像小玩物似的置于袖底樽前,胸襟开阔,气势不凡。同时又隐切“涵远”堂名,耐人寻味。从修辞角度而言,“夸张”手法有“夸大”和“缩小”两种形式。联中,“烟霞”和“云海”都被微缩。“西岭烟霞生袖底”是对极大事物空间的缩小,“东洲云海落樽前”是对极远事物距离的缩小,从而达到了夸张的效果。
乾隆题镇江甘露寺联也很有气势,联为:
地窄天宽,江山雄楚越;
沤浮浪卷,栋宇自东吴。
镇江东北部有北固山,因其北临江一侧山壁陡峭,形势险峻,故名。甘露寺位于后峰,始建于三国东吴孙皓甘露元年,后几废几修。相传为刘备过江招亲处。
乾隆富有才情。相传有一年,乾隆出游十三陵,看到陵道两旁依次而立的石人,便问身边的随从:“这叫什么?”随从中有位翰林答道:“石人仲翁。”乾隆眉头一皱,满脸不高兴。原来石人应叫“翁仲”。翁仲是古代秦国一位将军的名字,他身长一丈三尺,气宇轩昂,秦始皇命他出征凶奴,戍边有功。翁仲死后,秦始皇铸其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来人们就称铜像、石像为翁仲。其实,乾隆皇帝何尝不懂得石人称翁仲,只不过想考考别人罢了。不知那位翰林是学识不精,还是慌中出差,一开口竟答反了。乾隆嘿嘿一笑,挥笔咸诗一首:
翁仲缘何作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功。
从今不许为林翰,去到江南作判通。
这么一来,堂堂翰林学士,一下子被赶出京城。乾隆揪住那个翰林把翁仲说颠倒了的错误,故意将错就错,在诗中把“功夫”颠倒为“夫功”、“翰林”颠倒为“林翰”、“通判”颠倒为“判通”,不但以谬攻谬,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而且把那个翰林贬为不伦不类的“判通”,使他品尝了“伴君如伴虎”的滋味。而这个乾隆,在诗中采用“飞白”手法,也确实把他风流天子的才华漂亮地露了一手。
至于民间传说,乾隆的诗联故事就更多了。京剧有出《游龙戏凤》,演的是明朝正德皇帝的风流故事。后传乾隆与梅凤姐也有一段“游龙戏凤”情缘。
话说风流天子乾隆游江南,一天来到江边的梅龙镇,见一家厅堂上有副对联:
潜心读诗书,一轮明月眼前亮;
冷眼观世界,两袖清风心底宽。
乾隆信步上前观赏。屋内一年轻女子忙起身让座敬茶。乾隆见这女子甚为清秀,便接过茶来吟道:
盏中香茗清汤,难压空腹虚火;
女子见客人有求食之意,便诚恳地答道:
厨下淡饭粗茶,聊添曲道生机。
乾隆见这女子应对得体,不觉心头一动。不一会,女子端上几道小菜,其中有豆渣拌蒜叶一碟。乾隆问是何菜名?女子答:“此菜名‘雪花裹翡翠’。”乾隆见此菜尚冒热气,便戏问:
热雪怎裹粒粒翠玉?
出句用的全是仄声字。不料女子指着冻鱼羹答道:
冷冰能封根根银针。
对句基本都用平声字。乾隆一惊,揣思此女才学不凡,便问起女子芳名。女子手指壁上一幅画,嫣然一笑,说:“把奴名姓问,尽在画图中。”乾隆抬头见画中一只彩凤立于梅树上,画旁题有一联:
凤不凌云去,
梅将傲雪开。
乾隆悟得此女名字定是“梅凤”,就有意挑逗,便借题投石试水,问道:
何曾寒梅栖彩凤?
女子见此客器宇轩昂,出口不凡,早已知不是寻常客人;又听闻乾隆帝近日在此城微服巡行,不由得含羞答道:
会由浅水引游龙。
乾隆见梅凤慧眼识破他的身份,不禁大惊,便问起女子的身世。原来这女子家几代清官,至她父亲时被奸臣谗害,罢官归乡,去年不幸去世,只剩得母女相依为命。乾隆见梅凤才貌双全,早已龙心荡漾,得知她的身世后更加怜惜,随即安慰道:
但求彩凤迎红日,
说着探手怀中,露出龙袍一角。梅凤眼明心灵,连忙跪伏答道:
只盼金龙降祥云。
乾隆赐给金丝玉带一条,搀起她来,说道:“暂且保重,后会有期。”说罢,恋恋不舍而去。
乾隆一生6次巡游江南,一次驾幸扬州,每次都奢华之极。南巡时,除皇太后、皇后、嫔妃外,随从的王公大臣和侍卫多达2500人。行进中,陆路用马五六千匹,大车400余辆;水路则用船1000多艘,首尾衔接,旌旗蔽日,声势浩大。沿途的官员和富商也挖空心思讨乾隆欢心。
相传乾隆驾幸扬州时,扬州大街小巷都铺满棉毡,道路两旁挂着绸帐,装饰得富丽堂皇。大盐商江春主动承当接待,乾隆在扬州所有开销都由他担当。这一天,乾隆游览扬州瘦西湖,站在钓鱼台上向西眺望,随口对身边的人说:“这里的景色真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少了一座喇嘛塔。”这句话被江春听到后,便悄悄用重金贿赂乾隆身边的太监,请他画了一幅白塔的草图,连夜用盐堆建了一座塔。第二天,乾隆再次来到瘦西湖,抬头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不禁大吃一惊。问明缘由后,不由得感叹道:“盐商之财力伟哉!”游罢瘦西湖,乾隆龙颜大悦,特赐给众卿顶戴一顶,江春造塔有功,特加顶戴一级。
乾隆南巡,除享尽天下之富贵欢乐之外,自然少不了题留墨宝。题留多了,不免也有失手之时。在游苏州怡信园时,信手题了“真有趣”三个字。众臣都觉得这三个字太俗,但谁也不敢道破,只得暗中皱眉而已。苏州知府为官多年,乖巧而善于逢迎,忙趋前一步,奏请乾隆把“有”字赏给他。乾隆明白了他的用意,令人挖去“有”字,剩下“真趣”二字,题词顿时化俗为雅,传为佳话。
还有一次,乾隆游杭州西湖得句:
烟锁池塘柳。
句中5字,含“金木水火土”五行偏旁。时值举行科举考试,有两位考生名列前茅,主考官难分上下,便将两卷呈皇上定夺。乾隆帝命召两考生,就以“烟锁池塘柳”命题续对。甲考生见题大惊失色,惶然而退;乙考生苦思冥想,良久无对,怏怏离去。结果,甲考生被钦点为本科状元。众皆不解,问其故。乾隆帝得意地说:“朕所出题乃绝对,谁人能续?能在瞬间断定者,其才必高!”
当然,这仅是民间传说,其实,该联早在明代就已经有人对出,且有三个对句。晚明陈子升在所著的《中洲草堂遗集》的《柳波曲》中对以:
灯垂锦槛波。
后自似觉欠工,又于《续作锁柳销鸿之曲》中对以“烽销极塞鸿”,后又于《烟锁沉灯引》中对以“钟沉台榭灯”。
后人也有不少佳对,其中流传最广的一副为: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此联传为广东虎门绝对。虎门以林则徐销烟抗英闻名,该联扣合虎门炮台,颇有气势,故声名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