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对联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时期,这和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鼎力倡导有极大的关系。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寒,大半辈子戎马倥偬,却勤奋好学,尤其于对联情有独钟,留下了许多佳话。
相传朱元璋举兵起事前,有一天冒雪外出,遇见一位叫葛恩的人,言谈起来很是投机,便出下联求对:
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水。
出句用的是拆字手法。葛恩见朱元璋眉间有帝王之气,欣然对出上联:
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做主?
对句用的也是拆字法,鼓动朱元璋起兵。朱元璋听罢大喜,即相邀共举大事。
后来,朱元璋投奔到起义军郭子兴部,他作战机智勇敢,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而深得郭子兴赏识,将养女马氏许配给朱元璋为妻,这就是后来的马皇后。郭子兴死后,朱元璋逐步掌握了起义军的领导权。1358年,朱元璋建立了浙东行省。那天,他在两面大营旗上各题一联:
九天日月开黄道,
大宋江山复宝图。
山河奄有中华地,
日月重开大宋天。
表明了他推翻元朝统治,统一中华的雄心壮志。
朱元璋乘胜进军,于次年攻占集庆(今南京),并将其改名应天。此后,他接受了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屯田垦荒,兴修水利,以恢复农业生产。并大力招罗人才,建立了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先后剿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割据势力。
朱元璋的军队势如破竹,攻进姑苏。朱元璋回顾三国时司马氏灭蜀吞吴之举,慨然吟道: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这也是拆字句,“天下口”合为“吞”,“天上口”合为“吴”,道出了他平定江南的决心。身旁的军师刘伯温接口对道: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人中王”为“全”,“人边王”为“任”,意在恭维朱元璋将来定成帝王大业。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朱元璋即为明太祖。同一年,明军北伐,攻克大都,元朝灭亡,遂定都金陵(南京)。
朱元璋虽然少年失学,先天不足,但后来刻苦学习,居然也打下了不错的文字功底。相传他登基后,曾带领文武百官夜游长江畔的胜地燕子矶。朱元璋即兴赋诗:
燕子矾兮一秤砣,
开始,众臣听了面面相觑,都觉得俗不可耐。朱元璋察得众臣的心思,不紧不慢地问大臣们:
长江作杆又如何?
大臣们不知朱元璋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不敢吱声。这时,朱元璋一指天边的弯月,继续吟道:
天边弯月是挂钩,
到第三句,诗味初现;但前几句气派已够大,如果第四句虎头蛇尾,那就要贻笑大方了。正当众臣为之捏一把汗时,朱元璋胸有成竹,高声吟道:
称我江山有几多!
此句一出,尽显帝王气派,百官皆赞叹不绝。
又有一日,朱元璋微服游杭州灵隐寺,进入大殿,老方丈合掌问道:“敢问施主尊姓?”朱元璋笑了笑,也不答话,命随从取来笔砚,在殿墙题诗一首: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夫不识真明主,兀自滔滔问姓名。
方丈一听,方知是皇上驾到,连忙合掌谢罪。朱元璋年轻时也曾削发为僧,对沙门感情犹存,也没有责怪方丈。
朱元璋离去后,小沙弥打扫殿堂。他一字不识,见有人在墙上胡乱涂写,便拿起抹布,将诗一抹而尽。岂料几日后,朱元璋复游灵隐寺,不见那日的题诗,顿时勃然大怒,众僧吓得浑身发抖。这时,只见老方丈款步走向前来,神情肃穆,合掌吟诗一首:
圣主诗句不敢留,惹得庙内鬼神愁。
今将泉水轻轻洗,存得丈光射斗牛。
朱元璋听罢转怒为喜,不仅没有怪罪寺僧,反而拨给大笔钱款重修殿宇。
朱元璋有“对联天子”之称。据清人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朱元璋并微服私访,检查落实。他偶然看见一户人家没有贴春联,查问后得知是户阉猪人家,自己不识字,正为贴春联的事发愁呢。朱元璋于是挥笔为这户人家题写一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这副对联既切合阉猪户的身份,又写得充满豪气,语意双关,很有艺术性。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正由于身为皇帝的朱元璋大力倡导,在明代,过年贴春联便成为一种民间习俗广泛流行,一直延续至今。
朱元璋不仅倡导春联,而且还常用出对的方式考核官员,识别人才。有一次他微服出行,在街市遇见一位国子监生谈吐不凡,得知其为重庆人士,便出句一试其才: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
国子监生应声对道;
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朱元璋听了不禁暗暗称奇,又以地上一堆小木头为题,命他题诗。国子监生信步吟道;
寸木无从斧削成,每于低处立功名。
他时若得台端用,要向人间治太平。
朱元璋听了甚为欣赏,对国子监生说:“先生既有大志,定有机会报效朝廷。”第二天,宫廷下诏,封国子监生为按察史。他十分惊讶,待到皇帝召见时,看到坐在龙椅上的就是昨天的出句人,方才恍然大悟,连忙叩头谢恩。
有一次,朱元璋携四子朱棣、长孙朱允炆看赛马,朱元璋出句要他们应对:
风吹马尾千条线,
允炆对道:
雨打羊毛一片毡。
朱元璋听了很不满意。朱棣对道:
日照龙鳞万点金。
朱元璋大为赞赏。两人才识高下之分,由此可见。后来,朱棣果然从侄子手中夺得皇位,成为明成祖。
朱元璋常常书联赐给功臣。他赐给中山王徐达的联为:
破虏平蛮,功冠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徐达是明朝开国元勋,为朱元璋屡建战功。朱元璋在应天即位,委任他为大将军率兵北伐,直捣元都,生擒元顺帝妥欢帖木耳。灭元兴明,徐达当为首功。朱元璋曾赞道:“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此联夸他“功冠古今人第一”、“才兼文武世无双”,可以说是名副其实。
朱元璋另有一联赐给翰林学士陶安: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陶安是翰林院首席学士,又是替朱元璋代笔的“文胆”,他有谋略、善文章,但若夸他“谋略无双”、“文章第一”则言过其实。陶安自己就曾对朱元璋说过:“臣谋略不如基(刘伯温),学问不如濂(宋濂)。”这并非陶安自谦。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军师,朱元璋曾以诸葛亮与之相比;学士宋濂著作甚多,文名也在陶安之上。
朱元璋何尝不知刘基、宋濂的本领在陶安之上,但偏偏把盛誉给了陶安。原来朱元璋有块心病:即帝位后,颇忌功臣。他设立了特务组织锦衣卫,暗地监视官员们的活动,制造了许多冤案。大将蓝玉被告发谋反,审讯结果,连坐被诛杀者有1500多人。为朱元璋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军师刘基因为丞相胡维庸所谮,受朱元璋猜忌,忧愤而死。胡维庸后来也因谋反罪被朱元璋处死。宋濂因他的长孙宋慎列入胡维庸党,全家贬谪茂州,中途病死。
最可悲的是大将军徐达,他在朱元璋面前一贯谨小慎微,朱元璋一直没能找到借口除掉他。徐达不但英勇善战,而且棋艺高超,可是与朱元璋对弈总是每局必败。朱元璋认为徐达没有亮出真本领,有一次在莫愁湖畔下棋,朱元璋许诺说,如果徐达能胜,便把莫愁湖赏给他。这局棋从早晨下到红日西沉,依然未分胜负。最后,朱元璋好不容易将徐达的棋子围死。朱元璋高兴得大笑道:“这一回我可是真的胜了。”徐达谦恭地说:“还请主公细看这盘棋!”朱元璋听得徐达话中有话,便举灯照棋,发现徐达的百余颗棋子俨然排出“万岁”二字,朱元璋顿时惊叹不已,于是将莫愁湖赏给了徐达。后人在湖畔建“胜棋楼”,楼上悬挂一联:
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
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枰。
尽管徐达事事谨慎,但朱元璋还是没有放过他。有一年,徐达背上生了坏疽,得这种病忌吃蒸鹅,朱元璋看到机会来了,便派人送去一只蒸鹅,逼着徐达当面吃下去。徐达无奈,只得强忍悲痛,将鹅吃了。不久,徐达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