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的孙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中进士。元和八年,他曾请求柳宗元做他的老师。[2]白:陈述,答复。[3]辱:谦词,表示对方给自己写信,使他受到了屈辱。[4]仆:谦词,柳宗元自称。道:即柳宗元一再强调的“大中之道”,即他理想中的政治标准和道德规范。笃:深厚。[5]业:学业,学识。[6]甚不自是:很不敢自以为是。[7]吾子:对韦中立的尊称。京师:指京城长安。蛮夷: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轻蔑称呼。蛮夷间:指永州。当时作者谪居永州,韦中立从长安来找他,所以说“自京城来蛮夷间”。[8]见取:被(你)取法,就是说韦中立要拜柳宗元为师。[9]自卜:自己估量。无取:没有可取之处。[10]众人:指普通的人。[11]孟子:即孟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12]魏:三国时的国名。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历史上又称曹魏。晋:朝代名。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316年,西晋为匈奴所灭。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13]事:侍奉,尊奉。[14]辄:总是。[15]韩愈:字退之,生于公元763年,卒于公元824年,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流俗:一般的风俗习惯(含有贬意)。[16]《师说》:韩愈写的一篇文章,专论从师之道。[17]抗颜:毫不客气的样子。[18]指目:手指而目视的意思。牵引:拉拉扯扯。这话是说,众人看到韩愈,便指手画脚,递眼色,并互相拉扯示意,以表示对他的轻视。[19]增与为言词:增添一些言词来毁谤韩愈。[20]以是:因此。[21]炊不暇熟:饭都来不及煮熟。[22]挈(qiè)挈:孤独的样子。[23]数:多次。[24]屈子:即屈原,战国时楚国文学家、思想家。此处所引的话,见《楚辞·九章·怀沙》,原文作“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邑:城镇。吠:狗叫。[25]往:从前。庸:古国名,曾随周武王灭商。今湖北省竹山县有上庸故城,曾一度为其国都。蜀:古国名、族名。蜀国相当于今四川省西部一带地区。[26]恒雨少日:经常下雨很少晴天。[27]过言:过分夸张的说法。[28]仆来南: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中途,再贬为永州司马。“来南”,讲的就是这件事。[29]二年冬:指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冬。[30]逾:越过。岭:指五岭。岭南一般是不下雪的。[31]被:覆盖。南越:广东、广西一带,古代称为南越。[32]苍黄:同“仓皇”,张皇失措的样子。噬:咬。累日:连日。[33]以:同“已”,太甚。病:有毛病,不妥。[34]过:错误。[35]顾:但,只是。表示原因。[36]度(duó):揣度,推想。[37]衒(xuàn):同“炫”,炫耀、自夸。[38]谪过:谪降,贬官。[39]虑:打算。[40]南中:泛指南方。[41]呶(náo)呶:喧闹不休。咈(fú):拂逆。这里指聒噪。[42]骚:扰乱。[43]僵仆:僵硬地倒下。此处指躯干活动不灵便。烦愦(kuì):心烦意乱。[44]不可过:不能过下去。[45]望外:意外。[46]齿舌:口舌。[47]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唐代已不流行。[48]责:要求。成人之道:成年人的行为标准。[49]尤:最。[50]孙昌胤:人名。[51]造朝:到朝廷去。[52]外廷:皇宫中群臣等待上朝和办公议事的地方。[53]荐:插。笏(hù):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所拿的手板。荐笏:把笏插在衣带中。[54]某:孙昌胤的自称。[55]怃然:莫名其妙的样子。[56]京兆尹:官名。汉以来,历代以京城所在州为京兆。京兆尹是其行政长官。唐时以雍州(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一带)为京兆。郑叔则:人名。怫然:不高兴的样子。曳:拖。曳笏:拿笏板的手垂下来。却:退。[57]何预我耶:与我何干?[58]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不因此认为郑叔则的行为不对,而去赞许孙昌胤的做法。[59]为所不为:做别人所不做的事。[60]命:取名。[61]行厚而辞深:品行敦厚而言辞高深。[62]恢恢然:宽广的样子,这里指气魄宏大。[63]悉:全部。陈:陈述。中:胸中。[64]择:选择。[65]耀:炫耀,夸耀。[66]气色:脸色。[67]大过:夸奖太过分。[68]佞誉诬谀:随意称赞、奉承。[69]直:只不过。[70]辞:文辞。工:工巧,优美。[71]固:通“故”。炳炳烺(lǎng)烺:很有光采的样子。[72]务采色:致力于文章的辞藻、文采。[73]夸声音:夸耀文章声韵的和谐。[74]自谓近道:自以为接近圣人之道。[75]可:许可,赞许。[76]以轻心掉之:意同“掉以轻心”,即以轻率的态度从事写作。[77]剽:快速。这里指浮滑。剽而不留:浮滑而不深刻。[78]以怠心易之:以懈怠的态度写作。[79]弛而不严:松散而不严谨。[80]昏气:昏沉之气。[81]昧没:隐蔽不明。这里指晦涩。[82]矜气:骄矜之气。这里指骄傲的心理。[83]偃蹇:高傲的样子。这里指盛气凌人。[84]抑:抑制,指不尽情发挥。奥:深奥,这里指含蓄。[85]扬:发扬,这里指发挥。明:明朗。[86]疏:疏通。通:通畅。[87]廉:廉洁、节俭。节:节制,简约。[88]激:水势腾涌,这里有涤荡的意思。激而发之:意思是去掉冗言滥调。清:洁净。[89]固:凝聚。存:保存。[90]羽翼:辅助。道:圣人之道。[91]《书》:《书经》。即《尚书》,我国古代的历史文献。质:朴实。[92]《诗》:《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恒:常、久,这里指《诗经》中表达的永恒长存的情理。[93]《礼》:指《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宜:合理。[94]《春秋》: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史,相传曾经孔子编纂修改。断:决断,指或褒或贬判断是非的能力。[95]《易》:《周易》。动:变动,变化。[96]取道之原:吸取“道”的本源。[97]谷梁氏:即谷梁子所写的《春秋谷梁传》。厉:磨炼。气:文气。[98]《孟》、《荀》:即《孟子》《荀子》。支:同“枝”,这里指文章的条理。[99]《庄》、《老》:即《庄子》《老子》。肆:放纵。端:端绪,头绪。[100]《国语》:我国第一部分国记事的史书。博:广博。这里指扩大。趣:奇趣,意趣。[101]《离骚》:屈原的著作。致:穷尽,使达到。幽:深奥。[102]太史公:指司马迁著的《史记》。著:显著。这里是“使其显著”的意思。洁:洁净。这里指语言精炼。[103]旁推交通:指吸取各家之长使其融会贯通。[104]有余:有余暇。[105]亟:屡次。亟来:常来。[106]幸:幸运。
【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复。
承蒙您来信说想拜我为老师。我对“道”的修养不深,学识也很浅薄。从各方面看,都看不出有值得您学习的地方。虽然我爱发议论、喜欢写点文章,但都不敢自以为是。想不到您会从遥远的京城来到偏僻的永州,竟然要拜我为师。我自己明白我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即使有可取之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都不敢,更何况要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所易犯的毛病就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越来越不尊奉老师。在现今世上,没听说有被称做老师的。如果有,人们就会起哄嘲笑他,认为他是狂妄的人。惟独韩愈奋然不顾世人的习俗如何,冒着别人的讥笑和侮辱,不仅公开招收学生,而且还写了一篇《师说》,毫不客气地做起老师来。社会上一些人果真感到奇怪,立即群起而攻之,他们指手画脚,互递眼色,彼此拉扯做怪相,而且不惜添油加醋用最难听的话来诽谤他。韩愈因此有了狂妄的名声。他居住在长安,连饭都来不及烧熟,又被外放孤零零地去到东边。像这样的情形已经有过好几次了。
屈原在《九章·怀沙》中说:“城镇中的狗之所以会群起乱叫,是因为它们发现了奇怪的东西。”我从前听说庸地、蜀地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有晴天,太阳一出来狗就会叫。我还以为这是过分夸张的说法。前六七年,我来到南方的永州。元和二年的冬天,碰到岭南下大雪,覆盖了南越的好几个州。几个州的狗都仓皇失措地乱叫乱咬,疯狂地奔去跑来,一连闹了好几天,直到雪化了才安静下来。从这以后我才相信以前听到的话不是过分夸张。现今韩愈已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这不是很不妥当吗?这样不仅会使我招到辱骂而且也会连累到您。越地的雪与蜀地的太阳难道有什么过错吗?没有。只不过是那些狗在狂叫罢了。试想现今世上不像狗那样叫的人有几个?而谁还敢在众目睽睽之下炫耀自己独特的地方,来招惹人们的喧扰和辱骂呢?
我自从遭到贬谪以来,意志已很消沉。居住永州九年,添了脚气病,渐渐地不喜欢喧闹,岂可让那些喧闹不休的人早晨晚上在我耳边聒噪,扰乱我的心情呢?本来我就身衰力竭,心烦意乱,那样就更加过不下去了!我平素遭到意外的攻击不少,惟独没有好为人师这一条。
我又曾听说过,古代的人看重成人加冠的礼仪。用这来要求成年的男子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是圣人之所以特别重视的原因。几百年来,人们已不再举行这种礼仪了。近来有个叫孙昌胤的人,独自下决心要恢复这种礼仪。他为儿子完成了加冠礼后,第二天上朝到了外廷,把笏板插在衣带上,对大臣们说:“我儿子已经行过冠礼了。”在场的人都莫名其妙。京兆尹郑叔则变了脸色,拿着笏板退了一步站着,说:“这与我们有什么相干!”廷中的大臣们都大笑起来。天下的人不因此去责怪京兆尹郑叔则而嘲笑恢复冠礼的孙昌胤,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孙昌胤做了别人都不做的事。现今被称做老师的人,与孙昌胤的情况十分相似。
您的品行敦厚,在写作上造诣很深,凡是您写的文章,都气势宏大,具有古代大家的风貌。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又能给您增加什么益处呢?假如是因为我年纪比您大,学习圣人之道和写作文章的时间不比您晚,您真想与我往来交换彼此的学习体会,那么我会毫无保留地把我胸中的见解都说出来,然后由您去选择,哪些应吸取,哪些要舍弃,这样做就对了。如果要让我判定了是非曲直之后再来教导您,我的才能不够,而且顾虑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不敢做您的老师是肯定的了。您前些时候想看我的文章,我已经全部让您看了。我并不是要用这些东西来炫耀我自己,只不过想从您脸色的变化中来揣测我文章的好坏罢了。如今收到您的来信。您在信中写的夸奖我的话太过分了。我知道您不是那种花言巧语谄媚别人、借以讨好的人,恐怕是过于喜爱我的文章才这样说的吧。
当初我年轻的时候,写起文章来,总以为辞藻华美就算好。到了年纪大点以后,才懂得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因此不再随随便便写那种只图光彩灿烂、追求华丽的辞藻、夸耀声韵和谐的文章来显示自己的才能。凡是我送给您看的文章,自以为都是接近“道”的。但不知道它们是真的接近呢,还是离“道”很远?您崇尚“道”而又这样肯定我的文章,也许它们离“道”不远了吧。我每写一篇文章,从来不敢以轻率之心卖弄文笔,惟恐文章写得浮泛而不深刻;从来不敢以不严肃的态度潦草为文,惟恐文章写得松散而不严谨;从来不敢以充满昏庸之气的头脑来写作,惟恐文章写得晦暗而内容杂乱;从来不敢以骄矜之气来写作,惟恐文章盛气凌人而显得狂妄。要善于抑制汹涌而来的文思,使文章含蓄而深刻;要尽情发挥,使文章明快而不晦涩;要疏通文意,使文章气势通达顺畅;要删削繁冗,使文章言词简约精炼。要像阻遏水势而除去污秽那样使文章音韵清越,又要集聚和保留文气使文章声调凝重。这就是我在文章中用来帮助阐明“道”的方法。以《尚书》为本,使文章写得朴质;以《诗经》为本,使文章具有永恒的情理;以《三礼》为本,使文章的理论讲得合理;以《春秋》为本,使文章对是非褒贬分明;以《周易》为本,使文章适应时势的变化。这就是我吸取“道”的本源的方法。借鉴《春秋谷梁传》,使文气得到磨砺;借鉴《孟子》《荀子》,使文章条理清晰;借鉴《庄子》《老子》,使文思恣肆奔放;借鉴《国语》,使文章富有情趣;借鉴《离骚》,使文章含义幽深;借鉴《史记》,使文章语言简洁。所有这些就是我用来广泛推求、融会贯通而写成文章的方法。
上面说的这些,究竟是对呢,还是不对呢?有可取之处呢,还是没有可取之处呢?希望您看一看、鉴别一下,有空请写信告诉我。如果我们能经常探讨一下写作文章之“道”,即使您没有收获,我也会有收获的,又何必一定要称呼什么老师呢?注重实质而去掉虚名,不要招致像越地和蜀地的狗那样看到雪和太阳就狂叫,或不像孙昌胤那样遭受人们的讥笑,那就很幸运了。宗元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