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打独斗,绝对成不了大气候。在人生的道路上,必要的时候应该懂得“借力”。当你真正地懂得“借力”的巨大作用时,你便能够节省很多时间与气力。当你悟透了“借力”的真谛时,你会发现:原来,小人物也可以办成大事。不起眼的朋友,有时候能帮你大忙。借力,真的很重要,真的很有必要。花点心思为自己寻找一个靠山,找一个贵人,你更容易取得成功。适时地、大度地运用一些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你的事业便会有很大的起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借力只是借,千万别把自己也赔进去了。同时,借力也得看对象,并不是谁的力都可以借。借对了力,便为将来铺下了光明大道。倘若借错了,可能就会有不必要的麻烦了。
1.借他人之力省时又不费力气
曾子说:“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大凡想有一番作为的人,都不是孤军奋战者,因为他非常清楚,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微弱的,“好汉也要三个帮”,众木成林,众志成城。三国中的刘备就是一个善于借力的人。
刘备原来只是一个编席卖鞋的小贩,靠的就是借人之力,而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功就是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诸葛亮号称“卧龙”,文韬武略,是荆襄一带的士族首领。得到诸葛亮,刘备等于得到一大批文臣武将,实力因而大增。正是在这些高级人才的帮助下,他才确立了自己的战略方针,继而一步步走向胜利,最后终于在大西南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通用汽车总经理斯隆曾说:“把我的财产拿走,但只要把我的人才留下,5年以后,我将使被拿走的东西失而复得。”这句话极其深刻地表明了借用他人之力的重要性。一个人是否有实力并不要紧,只要他善于用人,照样能干成一番大事业。
华兹华斯曾经是一个代客运送货物的小商人。后来,他开起一家杂货店来,专做邮购业务,即顾客通过邮件订货,他通过邮寄的方式发货。由于没有雄厚的资金,只能提供有限的几种商品。他做了5年,生意仍无起色,每年只能做三四万美元的业务。于是,他便想着借助别人的力量把生意做大。
说来凑巧,当他萌发出合作的念头后,不久就遇到了一个理想的合伙人。那是一个月色皎洁的晚上,华兹华斯到郊外散步,突然远处传来了马蹄声。不一会儿,一个骑马赶夜路的人来到华兹华斯跟前,向他问路。此人名叫罗拜克,想到圣·保罗去买东西,不料途中迷了路,此时已是人困马乏。
华兹华斯将罗拜克请到他的小店中住宿。当晚,两人谈得很投机,遂决定合伙做生意,并成立一家以他们两人的名字命名的公司,即华兹华斯·罗拜克公司。华兹华斯有5年经验,罗拜克实力雄厚。两人联手,可谓相得益彰。合作第一年,公司的营业额达到40万美元,比华兹华斯搞单干时增长了10倍。
华兹华斯和罗拜克都不懂经营管理,做点小生意还能凑合,生意大了就难以招架,常常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他们决定寻找一个总经理,代替他们进行管理。
他们费心搜寻人才,终于找到了一个合格的总经理人选。此人名叫周树喻,在经营管理方面很有一套。他们把公司大权全部授予周树喻,自己则退居幕后。
周树喻接受任命后,果然不负重托,兢兢业业地为公司效劳。他发现,做邮购业务与传统生意不同,一旦顾客对购买的商品不满意,调换很困难。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很多顾客就会放弃邮购这种方式,公司的发展将受到很大阻碍。为此,周树喻严把进货质量关,决不让劣质品混进公司的仓库,以保证卖给顾客的每一件商品都“货真价实”。
那些厂商认为周树喻对质量的要求过于苛刻,竟联合起来,拒绝向华兹华斯·罗拜克公司供货。
这是一个决定公司前途命运的大事,周树喻拿不定主意,赶紧去找两位老板商量。华兹华斯从内心深处赞赏周树喻的做法,给他打气说:“你这些日子太辛苦了,如果能少卖几样东西,不是可以轻松一下吗?”
周树喻受到鼓舞,更加坚定了严把质量关的决心。那些厂商见抵制无效,担心生意被别的供货商抢走,最终也不得不接受周树喻的质量标准。
周树喻刻意追求质量的经营策略,使华兹华斯·罗拜克公司因此声誉日隆。10年之中,它的营业额增长了600多倍,高达数亿美元。
华兹华斯作为一个外行,能够在短短十几年间,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商人,变成一个全美国知名的大富豪,得益于他善于用人、擅长借力。他的成功之道其实很简单:找到一个值得信赖的人,然后授予全权。这正是借力获得成功的唯一诀窍。搞好人际关系,是借别人力量的关键。只要双方投缘,哪怕非亲非故,也能走得很亲近,对方也很乐意帮忙。
北洋政府时期,前后有7个总统及执政首脑。他们中有6个是行伍出身,唯有徐世昌是无一兵一卒的文人。徐世昌以翰林起家,攀附袁世凯,投其所好,因缘际会,扶摇直上,最终跻身总统宝座。他是凭什么飞黄腾达的呢?应该说他不是个傻瓜,真才实学是有的。但是,他之所以能够发迹,还是因为他得到了贵人的真心相助。
徐世昌特别善于“做缘分”。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想结交,总能找出双方的共同点。比如,他出生在河南开封,城内的双龙巷是他出生地和少年时代活动的地方,算是他的第一个籍贯。据徐氏家谱考证,徐世昌的远祖于明朝末年居住在浙江勤县,这算是他的第二个籍贯。乾隆年间,徐家又从北京大兴移居天津。徐认为大兴是他的第三个籍贯,天津是他的第四个籍贯。
别人也许会觉得有这么多籍贯是个麻烦,而徐世昌却巧妙利用这多处籍贯大做文章:他跟袁世凯论河南同乡,跟冯国璋、曹辊论直隶同乡,与钱能训、孙宝琦论浙江同乡。这些有权有势的同乡,都帮过他不少的忙。
你跟任何一个人都有潜在的缘分,只要你想跟对方走近,就能造出缘分来。一旦你掌握了借力这项本领,何愁得不到他人的帮助呢?会借力,擅借力,能让你成功来得又早又容易。
2.借贵人之力让小人物也能办大事
人生在世,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如果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仅靠个人微薄的力量是不足以支撑起整个天空的。一个人的成功就是人际关系的成功,人际关系也被冠以“人脉”。要成功,就要打造自己的人脉,更离不开“贵人”的帮助。人脉资源越丰富,贵人出现的几率也就越大,可以“借”的力量也就越雄厚。
有时候,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会让你处于一种挣扎的困境中,也许贵人的些许援助就会使你脱离困境,重返坦途,前途一片大好。
最近,公司有一个大型招标项目,小戴被选进了项目的技术评标组。“评标组”的要求非常严格:项目不仅要经过预审、复审等审查阶段,还要接受技术评标会、商务评标会的层层考验。要想搞定所有环节是不可能的。这给投标方出一个了大难题。
这次招标,呼声最高的是A公司。小戴在心里算了算,A公司的嫡系在技术评标组的13人中占了6人,另外7人有4个与自己关系不错。
B公司的销售经理小孙和自己关系不错,对这个项目极为投入。小戴给他打了个电话,问他有什么打算。小孙一听小戴的话,马上带着自己公司的方案去见小戴。
小戴先是让他和大家开一个推介会,算是大家认识,然后进入招标程序。接着,小戴去说服与自己关系不错的4个人与自己结成同盟,小孙自己去与另外3位技术评标员沟通。同时,再看一看倾向A公司的不坚定分子。
两个月后,小戴与小孙在电话里分享了技术评标的胜利果实:与A关系不错的6个人全部对A公司给了绿灯。按照对方的布局,如果剩下的7人意见不统一,这个标就是A公司的了。可是,由于小戴的周旋,另外7个人全部支持B公司,局势就完全扭转了。
由此可见,贵人并不一定都是职位很高的那个人。有时候,小人物也能办大事。这就需要我们在找系铃之人时,准确判断,正确决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黄华是中文系毕业的才子,性格热情大方,文笔非常好。毕业后,他找到一家报社工作。工作之余,他发挥自己的爱好,时常在其他杂志报纸上发表诗歌散文,为报社争得了不少荣誉。
一晃几年就过去了,报社要进行职称评定。结果,黄华和另外两个年轻人入选在职称评定的范围内。黄华生性淡泊,他一寻思,另外两个人的父母一个是市里的高官,一个是有背景的富商,心中断定自己没多少希望,也就没把评定职称这回事放在心中,仍像往常一样写自己的诗歌,发表自己的文章。
而另外两个年轻人多方活动,上下疏通,着实费了不少力气。过了两个月,评选活动结束,果然这两个年轻人获得了高度的肯定,被送到社长那里做最后的评定。黄华心里虽然不是很在意,但他却暗地里感叹世道的不公正。
一个星期以后,社长作了最后的评定。结果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黄华获得了社长的充分的肯定,获得了职称的晋升。
原来,社长在其他媒体上经常看到黄华的作品。通过作品,他认为黄华是一个工作积极、为人热心、能力突出的青年,便有了提升黄华的念头。
社长没有顾及另外两个人的影响,尤其是他们父母的影响,而把晋升的权利给了黄华,这着实让原本无望的黄华大为惊喜。由此可见,得到贵人的欣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撇开世俗的障碍,以一种超凡脱俗的胸怀帮助你完成原本不易企及的事业。如果没有社长这个贵人的话,黄华怎么可能压倒有着权力和金钱背景的那两个年轻人呢?
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得借助贵人的帮助。作为个体的自我在打造自己的人脉的时候,一定要留心可能成为自己的贵人的那个人。他们的特征也许很不明显,但不要因为这样就忽视了贵人的存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许多贵人出现,有的能帮助你解决那个疑难,有的能帮助你化解这个困境。只有全都把握好了,全都借上劲了,你的事业才会有转机,才会有提升。
3.30岁创业,借力是必需的
创业不是引“无源之水”,栽“无本之木”。每一个人在创业的时候,必然有其凭依的条件,也就是其拥有的资源。创业者的资源可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两种。内部资源主要是创业者个人的能力,其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及知识技能,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只不过这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属于个人罢了。创业者的家族资源也可以看作创业者内部资源的一部分。拥有良好的内部资源,对创业者个人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但因为其中大部分不是通过创业者个人努力获取,而是自然存在的,具有天然属性,我们在此不作重点讨论。
创业者怎样才能拥有更多的外部资源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人脉资源的创业,即创业者构建其人际网络或社会网络的能力。一个创业者倘若不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建立自己最广泛的人际网络,那么他的创业之路将会十分艰难。即使初期能够依靠领先技术或者自身素质,比如吃苦耐劳或精打细算,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功,但也可以断言他的事业一定做不大。除非他像比尔·盖茨那样,能开发出一个Windows,前无古人,无可取代,只好由他独霸市场。
创业者的人际资源,按其重要性来看,同学资源当推第一。现在,社会上同学会很盛行。仅北京大学,各种各样的同学会就不下几十个。据说,其中有一个由金融投资家进修班学员组成的同学会,仅有200余人,控制的资金却高达1 200个亿,殊为惊人。据说,中国最好的工商管理学院之一的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除了在上海本部有一个学友俱乐部外,在北京还有个学友俱乐部分部。人大、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有同学会或校友会分会。在这些地方,形形色色的同学会多如恒河之沙。
星期天,你到北大、清华、人大等校园走走,你便会发现有很多看上去不像学生的人在里面穿梭。其中有很多人都是花了大价钱从全国各地来进修的。学知识是一方面的原因,交朋友是更重要的原因。对于那些“成年人班”,如企业家班、金融家班、国际MBA班等班级的学生,交朋友可能比学知识更加重要,有些人唯一的目的就是交朋友。一些学校也看清了这一点,在招生简章上明白无误地告诉对方:拥有学校的同学资源,将是你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无数的创业案例告诉我们,在许多成功者的身后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同学的身影:有的是少年时代的同学,有的是大学时代的同学,还有各种成人班级如进修班、研修班上的同学。
赫赫有名的《福布斯》中国富豪南存辉和胡成中就是小学和中学时的同学,他们一个是班长,一个是体育委员。后来两人合伙创业,在企业做大以后才分了家,分别成立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一位创业者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到中关村创立公司前,曾经花了半年时间到北大企业家特训班上学、交朋友。他开始的十几单生意,都是在同学之间做的,或是由同学帮着做的。同学的帮助,在他创业的起步阶段起了很大的作用。
实际上,同学之间本来就有守望相助的义务。在现今这个时代,带着商业或功利的目的走进学堂,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当。同学之间因为接触比较密切,彼此比较了解,同时因为少年人不存在利害冲突,成年人则大多数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彼此也甚少存在利害冲突,所以,友谊一般都较可靠,纯洁度更高。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是值得珍惜的最重要的外部资源之一。
与同学相似的,是战友;可以与同学和战友相提并论的,是同乡。由于共同的人文地理背景,使得老乡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曾国藩用兵只喜欢用湖南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老乡拉帮结派,成群结伙的。正是同乡之间互为犄角,互为支援,才成就了徽商和晋商历史上的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几乎所有商业繁盛之地,其最惹眼、最气派的建筑不是徽商会馆,就是晋商会馆。会馆者,老乡交游约会之馆也。如今,一个人要外出创业,比如一个湖南人要到深圳创业,或者一个福建人要到纽约创业,老乡众多仍然是最有利的条件之一。这是近年来各地同乡会风起云涌的原因。同学资源和同乡资源可并称为创业者最重要的两大外部资源。
其次,便是职业资源。对于刚开始创业的人来说,效用最明显的首推职业资源。所谓职业资源,即创业者在创业之前,为他人工作时所建立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项目资源和人际资源。充分利用职业资源,从职业资源入手创业,符合创业活动“不熟不做”的教条。尤其是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像美国或欧洲国家一样普遍认同和执行“竞业废止”法则的情况下,选择从职业资源入手进行创业,已经成为许多人创业成功的捷径和法宝。
昆明的“云南汽车配件之王”何新源,在创办新晟源汽配公司之前,就在省供销社从事相同的工作;有名的宝供物流,其创始人刘武原来也是汕头供销社的一名“社员”,被单位派到广州火车站从事货物转运工作,后来承包转运站,再后来利用工作中建立的各种关系,创立了宝供,通过为宝洁公司做物流配送商,一举成为国内物流业之翘楚。
前中学数学教师、“好孩子”创始人、《福布斯》中国富豪宋郑还是通过一位学生的家长,得到了第一批童车订货,这才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童车这样一个赚钱的玩意儿。同时,宋郑还做童车的第一笔资金也是通过一位在银行做主任的学生家长获得的。如果没有学生家长的帮助,宋郑还很可能会一事无成。
而万通的冯仑和王功权原来也是同事,两人曾一起在南德工作过,后来两人离开南德,携手海南打天下,才有了现在的兴旺发达。冯仑和王功权在事业上是一对绝配,仿佛《封神演义》里面的哼哈二将,一个弹,一个唱,配合得天衣无缝。据了解,国内离职下海创业的人员,90%以上利用了原先在工作中积累的资源和关系。
再次,便是朋友资源。朋友应该是一个总称。同学是朋友,战友也是朋友。老乡是朋友,同事一样是朋友。如果一个人想取得创业的成功,三教九流的朋友都要交,谈得来,交得上,就像十八般兵器,到时候说不定那一天就用上了。朋友犹如资本金,对创业者来说是多多益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乃是至理名言。一个创业者如果不能交朋友,没有几个朋友,肯定只有死路一条。俞敏洪为跟警察交朋友,喝酒喝到差点死过去。但他后来发现,自己这“差点一死”,值!我们认为,建构人际关系的能力应列在创业者素质的第一位。
4.朋友不是白交——充分利用人脉资源
现在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人自危,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压力感。试想,倘若你正处于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或者正处于事业发展的紧要关头,你只能“有事”才“有人”。倘若你只把友谊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是解决不了生计问题,也不利于事业发展的。
在这里,“有事”当然包含许多内容。“有事”时才“有人”,是当前普遍的现象。“求人”办事也就是“有人”,为求发展、达到自己的目标,只能办事时甜言蜜语,否则也是办不成事的。如果“有事”时又“无人”,那只能说明你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处世办事的能力,缺乏维系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条件。你不通过“有事有人,无事无人”地办成几件漂亮的事情,那你的“友谊”只能是虚设。
没有一点用处的人,如果你给他帮忙,只能让他徒添内疚而已。多帮有用处的人,并不意味着不帮好朋友,两者并不矛盾。话又说回来,为人要知恩图报,别人帮了你,而你不图回报,岂非“不够朋友”?
按中国传统心态来看,社交不应该有目标,应该“以清会友,别无所求”,应该奉行一种无为哲学。谁要是在交往中注重了交往对象的使用价值,然后想方设法接近他、利用他,这就被认为“太势利”。
根据现代社会的交际观念,社交有3个基本目标。我们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求相助。我们不能把相求相助都当成“势利”来看待。为了相求相助而社交,这不是“势利”,这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社会性行为。
试想一下,倘若有这么一个人,他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你会与他交朋友吗?恐怕不会。由此可见,人际交往还是有选择的,而选择就是一种目标的体现。
建立“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分式来说明。首先,要认清目标,接着寻找有相同需求的人,最后与之联系,建立关系。有人单靠直觉建立“关系”,有人则要努力不懈才能拓展一点“关系”。前者往往难以预料结果如何;后者比较知晓拉拢关系的“天时地利”。
“关系”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取得的,而是要花一点功夫才能取得。一家公司在两个月内即将面临大裁员或破产的打击,员工们早有所闻。有人像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则已悄悄地打电话联络,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以免和公司“同归于尽”。你可以用全部的银行存款打赌,后面这些人一定比慌张失措的同事先找到工作,之后也会继续依靠“关系”,追求更卓越的生涯。
事实上,“关系”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命线。和外界保持某种程度的“关系”,消息才会灵通。要是问他们这些“关系”是怎么来的,恐怕他们也答不上来。这种事并非是鬼鬼祟祟、见不得人的勾当,而是一般人成功的秘诀。他们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最后,练成了在最不可能的地方也能得到情报的神功。
善于拓展“关系”的人,是社交场上的高手。不管是在宴会、洽谈公事或私人聚会上,他们总是会掌握时机。对这些“沟通大师”而言,人生就是一场历险记——会议室、酒吧、街角、餐厅,甚至在澡堂里,处处都可以“增广见闻”,因而随时竖起耳朵,收听精彩的内幕消息或飞短流长。只要你多走动,必有收获。
最会拉关系的人,不但口吐莲花、左右逢源,而且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他们就是天生的侦探或记者,不然也应颁给他们“社会学”荣誉博士的证书。
总而言之,人总是在心里想着身边的“关系”有无用处,看看是否能从双方的需要上做些文章,以使关系套牢。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5.为自己找个靠山——你需要有人保护你
奋斗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要学会借力发挥。为什么?可以这样来看待这个问题:徒步人生丛林,你不禁感到,人生充满了艰辛与困惑,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有时未免会显得有些孤单。因此,如果你能为自己找到一座靠山,并凭借其优势,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相信你一定能取得成功。
为自己找到一棵乘凉之树,就可以让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摸索与碰撞。当然,如果你本身天资过人,勤奋有加,那你就可以说,我不必依赖他人,我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功,这当然是最好的了,你也不必靠这种方法来获得成功。倘若你自认本领不强,同时也想减少挫折,那不妨找棵树靠靠,靠久了自然能出头。
秦朝有一个叫李斯的人,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之一。秦始皇想统一六国,他献计对六国各个击破,被秦始皇采用,获得成功。秦灭六国后,他做了秦朝的宰相,极力主张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并主张焚书坑儒,废除私学,统一文字,都被秦始皇采纳。秦始皇死后,他听从宦官赵高(就是那个指鹿为马的赵高)的奸计,合谋害死了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让幼子胡亥即位。李斯也是历史记载的第一位书法家,是他创造了篆书。可以说,李斯投靠了秦始皇,才得以施展才华,成为战国末期的一个风云人物。
李斯原本是儒家的传人,从小就学习儒家的学问,而且很有抱负。有一天,李斯经过一个粮仓时,偶然看到一只老鼠。这只老鼠长得胖乎乎的,既不避人也不怕人,他就觉得很奇怪。因为他每天上厕所的时候所看到的老鼠都是瘦瘦的,见了人就逃。他对两处不同的老鼠做了比较:粮仓的老鼠以粮食为凭借,整天不愁吃,所以长得胖胖的,也不怕人;厕所里的老鼠处境恶劣,常受干扰,胆小怕人。由此,他悟出一个道理,要想出人头地,就要找一个好的“靠山”,有了好靠山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李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觉得秦国由于推行新政,在七国中是最强大的国家,便想投靠秦国。这个想法受到了老师(儒家的传人荀况)的责备,因为儒家的思想是讲仁爱,同情和帮助弱小者。但李斯权衡时局,为了个人的前途而背叛师门,投奔了秦国。李斯投奔秦国之后,利用秦国的政治舞台,积极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秦国建功立业,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做出了贡献。
上面所讲就是历史流传的所谓“李斯的老鼠哲学”。李斯的一生有功也有过,有是也有非,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从儒家的伦理思想的立场看问题,李斯的行为很不地道,很不正统,是个“叛徒”。但是,从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看问题,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中国,从事的是伟大的进步事业。李斯的才华如果没有秦国的政治舞台,也无法得以施展。
单从借力的角度,为自己寻求一些贵人作为背景,从而使自己尽快得到提拔,英雄有用武之地。这是一种非常可取的做法。
(1)找寻贵人。
找寻贵人,是指在层级组织中职位比你高且能帮助你晋升的人。有时,你得费心地去分辨谁具有这种能力。也许你会认为你的晋升几率取决于顶头上司对你的评语好坏,这种观念或许是正确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阶层可能觉得你的顶头上司已到达不胜任阶层,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荐和好恶。所以,不要太肤浅,仔细深入观察,你将能找到能帮助你晋升的贵人。
(2)激励贵人。
不激励贵人等于没有贵人。值得注意的是,在层级组织里,贵人帮助你往上晋升后他有什么好处,如果他不帮助你晋升,他有什么损失。
(3)以退为进。
康庄大道永远是最好的途径。试想一下,如果你正置身于游泳池内,你努力地往高处的跳水板爬。可是,当你爬到半途时,前面一名也想跳水的人挡住了你的去路。那人爬到一半便已失去勇气,双眼紧闭,死命地抓住栏杆,既不会掉下来,也不再向上爬,而你就是无法超越他。这时,站在跳水板上的朋友虽然拼命为你呐喊加油,结果还是无济于事。
同样地,在工作上的层级组织中,如果你的上一层职位被某一个不胜任者占住,你花再多力气或你的贵人再有心提拔你,也都将徒劳无功。
为了到达跳水板顶端,你必须爬下那座被堵塞了的阶梯,横越到另一侧没有障碍的阶梯,然后再顺利地爬上顶端。同样地,在层级组织中,你必须离开有挡路人那条升迁管道,然后从另一个没有阻碍的管道往上晋升。如果那人仍有资格获得晋升,他便不算是挡路人,而你也不必躲开他。如果你能够稍加忍耐多等一些时日,他将获得晋升。届时出现空缺,你的贵人便会立马提升你。
(4)争取多位贵人的提拔。
“多位贵人的共同提拔,可产生乘数的提拔效果(指贵人人数乘以个别提拔效果)。”乘数效果的产生,是由于这些贵人在他们的谈话里,不断地互相强化你的优点,因而使他们决心提拔你。倘若在你的身边只有一个贵人,你便得不到这种强化的效果。所以,拥有许多贵人才能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
6.借别人的嘴,说出你心中的话
借别人的口,说自己的话,是说话时借力的重要技巧。难堪的事经由“我听人说”一打扮,就变得不再尴尬;有风险的话,通过别人传过去,便有了进退的余地;不想或不便直接面对的人,也可经第三者从中周旋,穿针引线,化解矛盾。
现将此类借嘴的方法列举如下。
(1)找个“媒婆”传信息。
在古代,社会上有一种人叫“媒婆”,专门从事介绍男女相识、牵线搭桥的勾当。那时候,男女授受不亲,结婚前不能恋爱约会,有什么要求愿望全靠她来传递,可以想见这项工作何等之难!如果没有一张伶牙俐齿,不会察言观色,没有一套过硬的交际本事,恐怕是很难做好这一差事的。
如果你在求人时,能够找到这样一位人才,让他尽其所能,从中撮合,传递信息,论理说情,真是再好不过了。
(2)拉出“婆婆”来垫背。
孙犁在《荷花淀》中描写几位妇女: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4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几个妇女的丈夫都参军走了,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都非常想念自己的丈夫,都很想去驻地探望一下。但是,由于害羞,不好当着众人直接说出来,就各找了一个借口来表达本意,仿佛到驻地去理由是充分的,非去不可。这就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的意愿。
这种假借他人之口的表达方式,常常是从侧面切入,暗中点明自己要说的最主要的意思。
(3)借个“幌子”唬一唬。
曾经有一个人为了推销百叶窗帘,他知道某公司的经理与某局长是老相识,便打听到经理的住处,提一袋水果前往拜访。彼此寒暄后,他说出了几句这样的话:“这次能找到你的门,是得到了王局长的介绍,他还请我替他向您问好……”
“说实在的,第一次见面就使我十分高兴……听王局长说,你们的公司没有装百叶窗帘……”
第二天,百叶窗帘便成交了。此人的高明之处就是有意撇开自己,用“得到了王局长的介绍”这种借人口中言,传我心腹事,借他人之力的迂回之法,令对方很快就接受了。
(4)让对方主动说出口。
尴尬有时是相对的,而不是相互的。同一句话,己方难以出口,由对方先开口,说出来却可以自然而然。这时,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上之策。
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和杨虎城频繁晤面,都有心对蒋发难。可在对方没亮明态度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开口。眼看时间越来越近,双方都是欲说还休。杨虎城下面有个著名的共产党员叫王炳南,张学良也认识。在又一次晤面中,杨虎城便以他投石问路,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于是,两个聪明的将军开始商谈行动计划。渡江战役前夕,国共和谈破裂,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周恩来力劝国民党和谈代表留在北平共事,代表们也对原政府失去了信任,却不知蒋能不能容忍他们这些异党分子,就想探个究竟,也好为自己求得一条退路。可如果直接相问,就明显有乞降之嫌,大家都抹不开面子。有一个成员趁打麻将之机,轻描淡写地问王炳南:“是清一色好,还是平和好?”王炳南心领神会,爽快答道:“还是平和好,我喜欢打平和。”就这样,一个重大的信息悄然传了过去,代表们全留了下来。问者十分高明,答者也自是不凡。
7.善用能力强的人,让其为你办事
在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长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业过程中起用比他更优秀的人。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人物都必须靠着他人的帮助,才有发展和成功的可能。30岁以下的年轻人无论是社会经验、人际关系、工作技能还是资本积累,都比不上四五十岁的人。所以,青年人跨入社会的时候更应该学会待人接物,结交朋友的方法,以便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借重,否则,单枪匹马绝对难以发展到成功的地步。
成功者有一个最宝贵的经验:任何人如果想成为一个企业的领袖,或者在某项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首要的条件便是要有一种鉴别人才的眼光,能够识别出他人的优点,并在自己的事业道路上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些优点。很多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种特长,就是善于观察别人,并能够吸引一批才识过人的良朋好友来合作,激发共同的力量。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文不及诸葛,武不及关张”,但他知人善任,最后靠部下的打拼成为一国之主。
一位银行界领袖说,他的成功得益于鉴别人才的眼力。这使得他能把每一个职员都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而从来没人出过差错。不仅如此,他还努力使员工们知道他们所担任的位置对于整个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这样一来,这些员工无需监督就能把事情办得有条有理,十分妥当。
但是,鉴别人的眼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许多人经营大事业失败,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识人才的眼力。他们总是把工作分派给不恰当的人去做。他们本身工作非常努力,但他们常常对能力平庸的人委以重任,却反而冷落了那些具备真才实学的人,使他们埋没在角落里。其实,这些失败者并不了解,一个所谓的人才,并不是样样精通,能把每件事情干得很好的人,而是能在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出色的人。比如说,对于一个会写文章的人,他们便认为是一个人才,认为他管理人也一定不差。但是,一个人能否胜任管理工作,与他是否能写出漂亮的文章是毫无关系的。他必须在分配资源、制订计划、安排工作、组织控制等方面有专门的技能。有时,一个文笔出色的人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未必比一个文盲更出色。
很多人之所以经商失败,那是因为他们把许多不适宜的工作加到雇员的肩上去,再也不去管他们是否能够胜任,是否感到愉快。一个善于用人、善于安排工作的人就会在管理上减少许多麻烦。他对于每个雇员的特长都了解很清楚,也尽力把他们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但那些不善于管理的人往往忽视这个重要的方面,总是考虑管理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样的人不失败才怪。
许多精明能干的商人在办公室里的时间并不多,他们常常到外出旅行或者去打球。但是,公司的营业未受丝毫不利的影响。那么,他们如何能做到这样省心呢?如果经营者所挑选的人才与他的才能相当,那么他就像用了两个人一样。如果他所挑选的人才,尽管职位在他之下,但才能却要超过他,那么他的用人水平真可算得上高人一等。
这算不上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有许多雇员的办事能力还往往要在雇主之上。这些人只要机会一到,就可以立即自创事业。有很多本可以大建功业的人只是因为没有把握好机会,以致一生默默无闻。不少青年人刚开始工作就显示出惊人的才干和做事的能力,但后来因为有了家庭、拖儿带女,便不敢拿出全部的勇气,去像他们的老板那样搏击一番,打出一片新的天空——虽然他们也常常想:如果自己独立奋斗,成就决不会在自己的老板之下。
倘若一个人能被委派一种责任重大的工作,同时又为上司所信赖时,他往往容易在艰难环境的压迫下把求胜心切的才识、能力充分施展出来,他会竭尽全力做到让上司称心满意。反之,假如上司给他安排的工作与他本身的才能志趣不合,还时时无理地干涉他、不肯完全信任他,那么他对自己的工作一定很灰心,还会觉得在这里自己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这样一来,他就只会每天听着上司的命令,按部就班地工作着,而无法把自己的才能完全用到工作上去。他深知,自己虽然有成就大业的才干和力量,但因为没有得到雇主的信赖,根本就无法发挥出来。正如《孙子兵法》上说的:如果国君采纳将军的计策,并且授予军权,那么作战就一定能胜利;如果国君不采纳将军的计策,反而处处插手,那么作战就一定会失败。作为将军,这时还是另寻出路的好。
8.借力只是借,别以卖掉自己为代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其事”是根本,“利其器”是保证。为了能做到真正的“利其器”,进而“善其事”,“借”的艺术功不可没。“借”又是“利其器”的保证。不会“借”的人,不能做好充分充足的准备,也会离自己的目标渐行渐远,最后迷途无返,归于失败。只有借力打力,因势利导,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清朝时,索额图和明珠是康熙帝的左膀右臂,都在协助康熙帝巩固清朝政权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们所属的两派之间展开了无穷无尽的争斗,消耗了国家的政治资源,引起了康熙皇帝的警觉。
但是,康熙对这种情况暂时不予理睬,对两党的争斗采取了观望和引导的态度,让他们彼此牵制,互为掣肘,为己所用,他在明珠和索额图之间打起了太极拳。可惜,明珠和索额图都不能及时悔悟,导致积重难返,覆水难收。
索额图在很早的时候就是康熙帝的亲信,因他在策划擒拿鳌拜、清除鳌拜势力时立下了战功,康熙皇帝把他由一等侍卫擢升大学士,后改任领侍卫内大臣,成为当朝大臣中最重要的实力派,直至发展成了“太子党”的头目。
明珠系皇长子胤褆的亲舅舅,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后来也成为一品大员,与索额图同秉朝政。明珠在讨论“撤藩”一事时,力排众议,主张“撤藩”,与康熙帝的本意相吻合,深受康熙帝的欣赏。
明珠跨入政坛的中枢位置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帮助皇长子胤褆拉拢大学士余国柱等重臣,积极发展“长子党”的势力,成为“长子党”的核心人物。
很快,长子党与太子党的冲突就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帝察觉到此时的事态如果不加以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遂下令拘禁了索额图,宣布“索额图成本朝第一罪人”。不久,又因明珠卖官纳贿的罪行,革去了明珠的“大学士”职务。
明珠和索额图都锒铛入狱。
在这场激烈的党争中,康熙是最大的赢家,这段历史表现了康熙皇帝高明的斗争哲学。对于索额图和明珠的党争,开始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渐渐察觉到党派之争愈演愈烈,便加以引导,让其彼此掣肘,以达到一个平衡的临界。最后,康熙感到他们之间的党争再这样下去,一定会危害到自己的统治,便出手制止,平息这场内耗。如果不这样,任党争愈演愈烈,恐怕就会损害康熙的统治利益,于国于民都是不好交代的。
当索额图和明珠的党争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时,对于朝廷来讲是非常有利的。双方都会彼此顾忌,有所收敛,而不敢大张旗鼓地壮大帮派,为所欲为。康熙帝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和他们打太极,借力打力,因势利导,最终有利于自己的统治。
9.不是谁的力都能借——借力对象要选准
很多成功者的经历都表明,他们所获得的成绩,至少有80%是由不到20%的朋友提供的,这些20%的关键朋友对他们的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个人交友及职场而言,拥有数量少但交情深厚的人际关系,远远胜于广泛而肤浅的关系。交朋友是应该有所选择的。我们在广泛交友的同时,应该更注重那些给我们带来80%价值的20%的人。但这并不是说,对于不能带来益处的人,是不适合去借力的。
如果让你说出朋友的名字,也许你会说出很多。但是,如果我们进行一下评估,就会发现,每个朋友提供的价值有着天壤之别,通常有五六个人比其他的重要得多。因此,朋友并不在于多与少,而在于其自身的价值。你和每个重要朋友之间的真正关系是,他们能及时给你提供帮助,共同谋求利益。你们之间必须相互信任。
现在,你拿出纸笔,按照生活和工作,分别写下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朋友的情况,然后看看谁更重要。测验的结果也许会让你感到惊讶,但你从此就能够合理地调配人际交往,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人身上。如果一个人想获得稳固而长期的成功,就必须掌握20%的关键的人际关系,你也就掌握了80%的成功。
胡雪岩是清朝时期最有名的大商人。他生前名满天下,广结人缘,但真正影响他的人物只有两个——杭州知府王有龄和湘军名将左宗棠。王有龄助他站稳脚跟,左宗棠助他飞黄腾达。
胡雪岩和王有龄认识时,王有龄正处于落魄之中。当时,胡雪岩还是钱庄的伙计。他冒着危险将钱庄的500两银子挪出来,慨然赠予王有龄,在他打通做官的环节中出了关键的一臂之力。王有龄得到胡雪岩相赠的500两银子后,找到了昔日的同窗何桂清。在何桂清的帮助下,他顺利当上了浙江海运局坐办,专门主管海上运粮的船只,这个职位在清末算得上是肥差。从此,王有龄鸿运大发,胡雪岩也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后来,左宗棠让胡雪岩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他们相遇之时,左宗棠正忙于攻陷杭州城。当时,军队急需粮草和军饷,官兵吃不饱,没有力气作战,又没有钱发军饷,因此更没心思卖力打仗。胡雪岩看到此种情形,没有提出任何条件,出钱出力解决了这两项难题。从此,两人便结为生死之交。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能够影响我们一生的贵人往往只有几个。当我们知道“贵人”所起的重要作用之后,就应该在交往中更加注重这关键的20%的人物,这样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职场守则的第一条就是:“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认识谁。”也就是说,仅有能力远远不够。这条不成文的生存法则,是我们应当接受并妥善利用的。
选择朋友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没有朋友的人无法成就自己的事业。但是,很多人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更多的人甚至不知道如何选择。
我们该如何确认那些具有80%价值的20%的关系呢?
拿出纸笔,首先写出给你提供最大帮助的朋友,然后按照他们对你的帮助程度进行排列和划分。一般说来,从前对你帮助最大的人将来也会带来更高的价值。
但是,偶尔也会有一些并不起眼的朋友,由于正确投资而大赚了一笔,或者因为官运亨通而得到一个重要职位。他们极具潜力,也可能成为给你带来帮助的人。因此,你应该按照他们在将来是否能帮助你的能力再排一次顺序。如此一来,你就很容易看出那些对你更有意义的人了。
除此之外,你还要学会看人,学会如何辨别那些可以结交的人和能够对你产生有利影响的人。
怎样看人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据说,有的人能够从走路方式和表情判断一个人的性情。但是,这种看人的本领可信度不高,我们不一定非学不可。更何况,你也不一定会有学习的兴趣和耐心。
但是,我们每天都要和许多人打交道,不会看人还真是不行!如果你对此毫无研究,千万不要用书上的相面术生搬硬套,用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这种做法很容易使你看错人,好坏不分。
那么,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来看人呢?
(1)用时间来看。
所谓用时间来看是说,不要在刚见面时就对一个人的好坏下结论,而应该通过长期观察。如果太早下结论,就会使你因为个人好恶而发生偏差,影响你们继续交往的可能性。另外,由于生存和利益,很多人都会戴着假面具,刚见面时更不可能避免,这种有意识的装饰很容易让人吃亏上当。
在你们初次见面后,不管你对他是否一见如故,或没有共同语言,都应该采取“用时间看人”的办法,保留一些距离,不要搀入主观好恶的感情因素,然后仔细而冷静地观察对方的举动。
事实上,不管人如何隐藏本性,时间一久,终究要露出真面目。因为戴面具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时间长了,任何人都会觉得累,不知不觉中就会摘下假面具,就像演员一样,到了后台就会把面具拿下来。当他摘下面具时,真正的本性就露出来了。可是,他绝对不会想到,你正站在一旁观察他!
“用时间来看”的办法能够让你的同事、朋友一个个都现出原形!你根本就没有必要花许多心思去揭他们的假面具。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用时间很容易辨别以下几种人。
不真诚的人。因为他不真诚,对人必定会先热后冷、先密后疏。
撒谎的人。人一旦撒了谎,必须用更大的谎言去圆前面所说的谎。谎言说得太多,就会露出前后矛盾的破绽。时间正是检验谎言的利器!
言行不一的人。这种人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完全不同,时间一长就能发现他的言行不一!
(2)用“打听”来看。
“用时间看人”虽然是一个好方法,但是有时候可能会来不及。比如,马上就要决定是否和某个人合作,可又不知道他的为人。此时,运用这种办法显然来不及。
有人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凭直觉,感觉怎样就怎样。
不过,“直觉”这个东西是一种很玄妙的心灵现象,不能用学理去解释。在一般情况下,你尽量不要通过直觉去看人,哪怕以前你的直觉很灵验。由于人的生理、心理状况会受当时环境的影响,你的直觉也会受到干扰。
这时候,不妨多方面去打听情况。将所有得到的信息汇集起来,就能较为客观地了解这个人。
每个人都要和别人交往,同时他的本性也会暴露在不相干的第三者面前。虽然他不一定认识这个第三者,但这个第三者知道他的存在,并了解他的思想行为。
戴面具的人不可能永远戴着,当他处于没有舞台和对手的时候,就会摘下假面具。这时,会有很多人看到他的真面目,和他交往、合作的人也会对他产生各种不同的印象。因此,你可以向不同的人打听他的为人处世,然后将这些听到的信息归纳起来,总结出最重要和次要的地方,你就能够大致了解这个人了。
当然,打听时也要看对象。如果是他的密友,你听到的多半是好话;如果是他的敌人,你听到的坏话可能更多些。所以,你询问的人不要局限于他的朋友,应该尽量多询问其他人,包括他的同事、同学和邻居。这样你就能把了解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出现片面情形。
与此同时,你也可以看看和他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就是说,价值观相近的人才能合得来。比如,勤奋踏实的人不会和投机取巧的人在一起;喜欢酒色财气的人也绝不会和直爽正派、自律甚严的人成为好友。从一个人的交友情况就可以大概了解这个人到底具有怎样的性情了。
我们只有学会看人,才能够区分真正对自己有价值、有助于自己发展的20%的关系,才能够提高自己的交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