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或更早一些时期的“茶马互市”。历史上,云南、四川都是茶叶产地。西藏民族以肉类为主食,缺乏蔬菜,高脂肪高热量的肉奶食品在体内不易分解吸收,在长期的生活中把酥油茶当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食品。茶叶既能分解脂肪,又能清热解燥,便成了藏民们制作酥油茶的主要原料。而在内地,民间运输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雪区和川、滇边地则盛产良马。于是“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以茶马互市为基础更广泛的商品交易和文化交流引申扩展,往来不止,形成了一条延续千余年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一词的专利权属于云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旭先生。他深刻分析了茶马古道产生的历史、民族、经济、文化、宗教、自然和地理的根源,从而定义了“茶马古道”以及它的行驶线路。他说:“茶马古道的主要线路有这麽两条:一是从云南的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的左贡、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宗、工布江达、拉萨再经由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一条是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再由洛隆宗、工布江达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在两条主线沿途,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蛛网般密布在这一带的各个角落,将滇、藏、川三地息息相关地联络在一起。”由此看来,茶马古道在入藏前被分为川道和滇道,也可以称之为东道和西道,其滇道或西道向南延展至南涧、景东、镇阮、景谷、普洱、思茅、景洪、勐腊、澜仓、孟连等地。
我设计的“古道行”探险性,考察性,观光性旅游线路选择了从滇西的边城瑞丽起程。我知道瑞丽并不代表茶马古道西道的起始点。西茶马古道的起始点,或其主要的西南源头应该是云南省最南端的澜沧江流域。但是,瑞丽一线却交融了茶马古道和西南丝绸之路的众多分支线路,相比之下它更具代表性。
古代西南丝绸之路是我国最早的对外通道,它形成于2300多年前的汉代。这条古道在汉代时称为“蜀——身毒道”。蜀是指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称。也就是说这条古道主要是指从四川出发,经云南、缅甸至印度的古商路。
西南丝绸之路若以中缅边境的瑞丽、陇川、盈江、梁河、腾冲、保山一线向东北延展经永平、大理后有两条支道:其一至大姚、永仁、到四川的攀枝花、盐边、盐源、西昌、雅安以远,这条道,历史上称为“灵关道”或“牦牛古道”;其二至南华、楚雄、昆明、曲靖、威宁、昭通、宜宾、成都以远,也有从湖广顺沅江、舞水经黔入滇后汇于此道的,这条道,历史上也称为“五尺道”。此两条古道在大理相会后被称为“夷关道”。严格说来,“灵关道”和“五尺道”在大理汇入“夷关道”后继续向西进入缅甸所形成的东北西南向商贸通道就是“西南丝绸之路”。而“茶马古道滇道”则是自西双版纳州和思茅地区向北延展入藏至昌都接“茶马古道川道”后进入西藏腹地,最后翻越喜玛拉雅山进入南亚。当然,茶马古道和西南丝绸之路在滇西和川西南的大片区域内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因此,此行虽然未到西双版纳,但话还是要从西双版纳说起。要不然,后面的故事缺了必要的铺垫,便不能顺理成章了。
北回归线,是一个地理学概念。它不是凭人们的主观臆想而制定的,更不可能象国际奥委会选择某届奥运会举办城市那样掺入许多人为因素。因此,这里面没有后门可走,是纯粹的自然。但是,翻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北回归线的中国一段,东起台湾中南部的阿里山,入大陆后经广东汕头,西至云南瑞丽的带状区域内,都是林木葱笼,富饶而美丽的。特别是澜沧江行将离开我国的那段区域,更是绿得流油,绿得令人发腻,好象插根筷子也会马上长出芽来。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北回归线离开中国以后的区域,大都被沙漠所覆盖。上帝在这里也似乎走了个天大的“后门”,对中国特别的偏爱,竟然为我们留下了这片难得的绿洲。
自古以来,这片绿洲上以茶叶为主的丰富物产,在自给有余后便希望寻求向外输出。在将茶叶、红糖、盐巴、丝绸等运往西藏和南亚各国的同时,换回当地需要的骏马、佛典、宝石和相关物资。尤其是在古代,马是人们依赖的主要陆路交通和战争工具。在由滇入藏的山间古道上,结成帮的马队沿着险峻无比的横断山脉北上、西进,无数载的来来往往,生意在走动中做活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风土民情,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也在这走动中得到交流。随着长时期的马帮踩踏,商贸互换,文化交融,经济流通,便形成了那条相互交织,不可思议的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这条历史上的交通道、经济道、文化道,如今成了人们的考察道、探险道和旅游黄金道。许多人都为能在这条神秘而惊险的古道上寻访一次而后快。我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