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了旅游工作很多年。借着工作之便,或参加会议,或旅游调研,或踩探线路,或带领团队,曾经去过很多国内大中城市和早期旅游热线上的景区、景点,也曾有幸去过几个国家。不敢为之骄傲。但与那些因工作性质不同而不便离开工作单位一时,或因经济条件限制而不便迈出家门一步的朋友们相比,知足了。为人一生,不能外出见见世面,感受一下异域他乡的新奇,实在是太不幸了。
真是得寸进尺。很久以来一直想往着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沿着我国最西部的云南、西藏进行一次长距离、不受时间和景点限制的背包自助旅游。过去服务背包旅游者。今天要亲自做一次背包客。
选择这条自助旅游线路的理由有四个:
第一、古时中国的这一线山高路险,人迹罕至,自然地理条件十分恶劣,道路交通更是天堑道道,艰险重重。当地各族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与外地的交流往来不得不在崇山竣岭中穿行,从而踩踏出了无数条著名古通道,如西南丝绸古道、茶马古道、唐蕃古道、蕃尼古道、吐蕃于阗道、麝香古道、丝绸古道等等。这些古道文化底蕴深邃,历史事件众多。我企盼沿着这些古道去体会跨越横断山脉,攀爬世界屋脊,经历无人居住区和大漠荒原之艰险;我还渴望去接受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身体和心理的冲击,去赏阅大自然的雄奇险秀,去感受先人们踏踩古道之艰辛,去领略历史人物之传奇,去承接历史文化之熏陶,
第二、我国陆地邻国一共14个,除朝鲜、越南、老挝三个国家不在我将要经过的线路外,其余11个国家都在这一线与我国接壤。我要通过各国的口岸与边境去欣赏这众多邻国之风光。
第三、现代人类学家把从印度和缅甸北部到我国滇西、藏东、川西,直到青海、甘肃这一狭长地域称为“民族走廊”。中国一半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在这一带。我要去品味民风俗情之稀异。
第四、西藏是佛教圣地。自古以来,西藏就被人们称为“小西天”;藏传佛教派系繁杂,莫衷一是;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的神圣、神秘;遍及大街小巷的红衣僧众等等,都促使我想去感悟雪域圣地和宗教胜迹之神韵。
自从阅读了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后,便萌动了参与寻找“香格里拉”的欲望,特别是看到中央政府将滇西迪庆州的州府所在地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后,更是下定决心,必须亲自去临幸“香格里拉”这位美丽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少女了。
于是,编织了“茶马古道行”旅游线路。随着思绪的大量倾注,随着旅游成行前的功课预习,我的“古道行”欲望越发高涨难耐。心,早就冲出心窝挂在了箭头上,弦已经拉得很紧很紧,在弦的箭到了不得不发的地步了。
终于,登上了西去的列车。我决定,“茶马古道行”从云南瑞丽开始。
沿中缅边界翻越高黎贡山,顺三江并流区溯江而上,出云南进藏东,转藏北至后藏、藏西,入南疆……历时近两月,行程近两万公里。其间,感受了登临珠蜂之欣喜;享受了民风域情之新奇;逃过了奔涉“死人沟”的惊险;经受了海拔近6000米的生死考验……
一路上,民风民俗,迥异其情;山水瀑泉,迥异其态;树木花草,迥异其色,风雪云烟,迥异其变;奇遇机巧,奇闻耸听,奇事鲜见,奇景难收。使我难以抑制“写”的冲动,于是,记下了十数万字的旅行笔记,拍下了近两千幅珍贵画面。
旅游之道,是心的归隐。“归隐”,是一生鞍马劳顿、疲惫终到后的渴求。大半生奔波,大半生辛劳,大半生清苦,大半生忧烦,终于把人生的航船成功地停靠在风平浪静的港湾,虽未载来累累硕果,仅兜揽得满舱清风,然而却也赢得了丰富的阅历和不菲的经验;几十年“铄铁为刃”,一朝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安归故里,实难放松释怀;孰可喜革命本钱尚未耗尽,诚可贵身体康健文思敏捷,何不充分利用在即将到达人生终点之前一段无限美好的夕阳旅程,以闲静之情,去畅游锦绣河山,以归隐之心去寻访残梦之所?
心的归隐仍然是一种新的追求,心的归隐寓于情的彰显之中,彰显是归隐之道。一次背包之旅,酸辣苦甜自在其中,那种陶醉般的享受,谁说不是奠基于人生“坚韧”和“顽强”的基石之上?一次背包之旅,实现了隐和显的对立统一、完美组合,既踏上了归隐之途,又成就了“求索”精神的延续,还饕餮了一席大自然馈赠的丰富大餐。虽然苦了,累了,难了,险了,甚至有些场景回想起来十分后怕,但毕竟走过来了,挺过来了,欲望的满足无异于人生的最大欢悦,胜利者的自豪和欣慰更令笔者抑制不住情感的彰显。
把此行的感受揉入一生积累的丰富阅历和不菲经验,打理成一席文宴,与大家共同分享这难以言表的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