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三日,一大清早,八名殿试读卷官前往乾清宫面圣。
虽然名义上,殿试前十名的排次是由天子来最终决策,但天子在决定的时候,也会参考殿试阅卷官意见,尤其是康熙这种从谏如流、贤明持重,同时手下还有一群能臣的有为君主。
乾清宫内,康熙将十份考卷拿起来,道:“朕昨夜连夜审阅过这十份考卷,感触颇深,今日与众卿拟定一甲之人选……”
康熙手上所拿的殿试答卷,名义上是他跟士子们问询的天子致治之法,属于问策。即便康熙看过这十篇文章后觉得不合心意,也会说“感触颇深”,只为彰显君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恢宏气度。
实际上,康熙已将五到十名的名次列好,最后具体要议的,是一甲前三名和二甲第一名这四个人的排次。
康熙把没排定名次的四份卷子拿起来:“殿试一甲如何,且看众卿之意。”
众殿试读卷官把四份卷子都看了一遍,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大抵有数,皇帝客气地跟你商量,还说前四的排名由众人商议来决定,可殿试排名本来就是天子的责任和特权,大臣应有觉悟,不能触犯天颜。
就在众人默不作声之时,太子太保、内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走了出来,行礼道:“皇上,臣以为四名贡士之作答,平稳有度,文采卓然,各有所长,臣心中实难定夺,孰优孰劣,还请皇上圣裁!”
康熙重新把四份考卷摊开来仔细端详。
“这篇文章,朕觉得不错。”康熙突然拿起一份卷子,抬头看着在场之人。“众卿以为呢?”
在场的殿试读卷官尽皆面面相觑,这份卷子昨日里已为人所探讨了不下数次。其中观点新颖、数条治理方略都是首次听闻,这些老翰林个个自叹弗如。
通常来说,皇帝是最喜欢这种“体察上意”而且能为帝王“分忧解难”的臣子。
嫉妒心重的大臣难免会想:“文章不拍马屁,却件件说得合乎上意,未蒙圣眷,已能上动天听,这般见识、谋略,将来到了朝廷,那还得了,必成大敌,就算不能阻止他进入前四,也决不能让他作为状元出道,获此隆宠。”
户部侍郎李枏走出来行礼道:“臣以为,这篇文章过于浮华,所提之事……皆颇费周折,恐非务实之人!”
不管好不好,先给他扣上一顶大帽子。皇帝不是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吗?我就先唱反调,说他夸夸其谈、不切实际。这种人是在变相地溜须拍马,我得把他给揭穿了,让皇帝知道此人的嘴脸,不过是哗众取宠。
但李枏的话并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其实在皇帝出制诰之时,在场的众殿试阅卷官就在想一个问题,若把自己放到殿试考生的位置上,应该以怎样的文章来作答?
黄河水患是历朝历代一大难题,也是当今圣上最关切的一个问题。
包括内阁首辅索额图在内,在深思熟虑之后都意识到一个问题,这种文章想侃侃而谈容易,真正要说出一些切实可行,并且具有建设性、创造性的办法来替皇帝分忧也不容易。
如今这次殿试却有人能提出些相对较好的建议,又以那篇“新颖独特”的文章为甚。这种文章与其说空泛,倒还不如说人家真的是在为皇帝着想,绞尽脑汁,出谋献策。
康熙听到李枏的话,重新审视手上的文章,连皇帝自己都不觉得内容空泛,李枏的指责明显有几分偏颇。
康熙有些举棋不定,不由抬头看了看索额图和明珠,他二人是内阁阁老,位高权重,资历最老,或许能有不同见地。
但见索额图和明珠低头不语,明显是在回避问题,剩下的殿试读卷官中,最有发言权的应该就是熊赐履,他是庚辰科的会试总裁官。
于是康熙看向熊赐履,问道:熊爱卿,以为如何?
熊赐履见皇帝在众多读卷官中选中自己发问,这般器重,恩宠有加,心里带着几分感动……心想皇恩浩荡,既然你们内阁大学士不肯为皇下分忧,那就让我来说几句公道话了,谁叫我是吏部尚书呢?
熊赐履恭敬行礼道:“回皇上,臣以为此卷回答得体,在四卷中居于最优,当可拔擢为文魁,为天下士子之表率!”
熊赐履这话,非常符合康熙的心意。因为康熙皇帝参详这四份卷子大半晚上,今天又看了两遍,怎么看都觉得,只有这份卷子最符合他心意。
康熙微微点头,仍旧未置可否,重新看向其他人。目光从其余六部卿身上扫过,最后落在明珠身上:“明卿以为呢?”
明珠绰号“万花筒”,最会揣摩上意,岂会看不出皇上早就属意这人,多说无益,何况这文章确实是写得不错。
于是毕恭毕敬道:“回皇上,臣以为,此子有状元之才。”
众读卷官并不知这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但见明珠也已经附议,也就不便再发表意见,否则便是诚心跟皇帝唱反调,自找没趣了。
康熙见无人反对,事情就此定了下来,在榜眼和探花卷尚未确定之前,状元卷先一步定下。
现在问题是二到四名的排序了。
索额图向来跟明珠针锋相对,看刚才明珠附议了皇帝的状元提名,此刻也就不再隐形,显得自己毫无用处一般。
于是趁着康熙进一步发问之前,上前一步,行礼道:“臣以为,四卷尚可,可点为榜眼。”
康熙没想到索额图在状元问题上回避,却在榜眼问题上提点得如此直白。
“哦?”
康熙把四卷的文章抽出来仔细看过,文章写得中规中矩,并无出彩之处,不过字倒写得不错,铁画银钩,笔若龙蛇,便点了点头。
其实除了刚才的状元卷算是出类拔萃之外,剩下三卷都不能说特别优异,要把这份中规中矩的卷子定为榜眼卷,也不是不可以,何况这份卷子还是索额图亲自提出来的,康熙显然不会去驳索额图的颜面,不过为了表示他不偏听偏好,还是征求了在场之人的意见。
最后没什么人提反对意见,于是乎,四卷坐稳了榜眼之位。
最后二卷也是难分伯仲,但因三卷有几句逾越之言,稍嫌偏激,之后由张英提名二卷为探花,众人附议,三卷顺理成章就落到了二甲第一名了。
在康熙皇帝玄烨的监督下,考卷由房官打开弥封,从第十名开始,依次往上,第十是许谷,第五是管昂发,别的名次基本没人在意。
房官开封时,康熙目不转睛地看着,研究了一上午,连皇帝都想知道这四个人到底如何排定的名次。
“开封县,张成遇,曾祖……”
考卷开弥封之后,上面有考生的籍贯、姓名和三代履历,三代履历中特别要注明是否当官,而三代中若是有人因刑事案件下狱,那子孙连考科举的资格都没有。
第四名,也就是殿试二甲第一名,随着张成遇填榜结束,随后是一榜三甲的考卷。
“探花,扬州府,汪绎”
当探花公布后,张英哦了一声,说:没想到,探花是他!
这是惟一顶替了此次会试前十,获得御览资格的考卷。
众人甚为诧异,齐齐看向他。
康熙问道:张卿识得此人吗?
张英回道:回皇上,此人乃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贡士,因其父病故,未及参加殿试便返里奔丧,本科系补殿试。臣忝为上届会试总裁官,所以对此事印象深刻。
“榜眼,休宁县,季愈”
熊赐履笑道:这个季愈,本届会试也是第二,如今殿试又是榜眼,看来也是命中注定的千年老二了。我猜,这次压他一头的,多半还是会元,南海杨丹枫!
熊赐履是本届会试的总裁官,他深知本届会元满腹经纶、才高八斗,料定其定能问鼎三甲。虽然不知哪一份答卷是他的,但四强之中一直没出现他的名字,所以他很笃定最后开卷的这个状元,一定会是杨丹枫,这也算是名符其实,符合他的心意,毕竟这是这一届他最看好的人。
“状元,南海,杨丹枫……”
虽然没什么悬念,不过房官还是要将最后的悬念揭晓。
熊赐履率先说道:此子博学多才,才华横溢,此番得中状元,也算是当之无愧!
张英也接着道:听犬子说,此人博闻强记,学富五车,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康熙听得两位大学士,竟然对一个新科状元,这般推祟,也是起了好奇之心,道:没想到一个新人,竟有这般能耐,能得两位爱卿这般嘉奖,看来朕没有选错人!
张英回奏:回皇上,臣突然想起一事!听犬子廷玉说过,此子还是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此番又高中状元,岂非是三元及第!那便是本朝三元及第第一人啊!恭喜皇上,得此麒麟,实是我朝福音,盛世迹象!
康熙听了也很是高兴,拊掌笑道:如此,甚好!希望此子日后,能不负朕和两位爱卿的期望,能有一番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