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经常接到同学聚会的邀请,有小学、初中的,也有高中、大学的,还有干部培训班的。张君一概不去。
张君这样对妻子说,没意思,吃吃喝喝,看当大官的眉飞色舞,看当大款的指点江山,心里憋得慌。妻子笑笑,别自卑啊,该去就去,我们又不是出不起钱。张君认真了,谁自卑,当年我是班长,成绩也是上等,现在我也不差,县医院的副院长。妻子继续笑笑,不去,也好,省烦心。
可发起人执着地邀请张君,说这是高中同学第七次聚会,前六次你都没参加,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能缺席。发起人依然是李阳,班里最富有的人。李阳跑到了办公室,扔下一盒铁观音。他是李阳的健康顾问,经常在一起坐坐,也能谈得来。但是张君不愿意和大家在一起,他说,我说有事就有事,比如动手术,不能误了病人吧。
李阳走了,又折回来,小心翼翼地问,会不会因为樊娟?樊娟是张君的初恋,其实应该叫初次相思,后来嫁给了李纲,现在的县公安局长。张君撕下一张病历纸,团成纸团,砸过去,扯犊子,我说不去就不去。
张君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他上学时和同学的关系挺好的,他号召大家学雷锋,一个班的同学挨个单位擦玻璃。毕业后,他分到了县医院,凡是找他看病的,都全力帮助,安排医生,联系病床。张君自己也知道,同学们对他也不错,隔三差五的请他坐坐,聊聊工作,谈谈老师、同学,很融洽。李纲也打电话来,知识分子就清高了,你要不来,我给你铐来。李纲笑,张君也笑,他连声说我尽量,绝对尽量。
尽量只是一种可能。李阳咨询聚会主题时,张君当然不置可否。李阳说第一次是吃饭,第二次看电影,第三次看望生病的王顺志,第四次为母校捐款,第五次向孤寡老人送慰问品,第六次集体爬县内最高的山——紫屏山,这次你做主,确定一个主题。李阳再三解释,毕业二十周年聚会,弟兄们都小有成就,一定要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张君说你们定,我尽量参加。放下电话,张君在病历上写下“不去”两个字,看望王顺志,为母校捐款,向孤寡老人送慰问品,都上了电视新闻,新闻里的李阳他们意气风发的。爬紫屏山那次,张君也知道,李阳来看病时,兴奋地说爬到山顶时,大家都发疯似的欢叫,特别是从美国回来的丁松,热泪盈眶。张君心里湿湿的,丁松是他最好的同学,那次回国,他单独请丁松吃了两次饭。张君看看钟表,又到了查房时间。于是,张君打了个电话给李阳,你多征求几个人的意见。
征求很快有了结果。李阳通知张君,元月22日上午九点钟在母校聚会,上午在原教室里上课,中午在阳光酒店就餐,下午集体到县内新开发的石龙湖湿地游玩。李阳很兴奋,丁松已经派驻到北京,担任某国际公司的亚洲高管,这次也确定回来。张君“哦”了一声,然后说到时我请他吃饭。李阳大笑,行,你请,别忘了叫我作陪。末了,李阳当然又强调了一遍,一定参加,否则就不到你那儿看病了。张君笑了笑,挂断了电话。
元月22日到了。张君关了手机,在医院上班。妻子说去就去吧,同学会说你不近人情。张君摇摇头,你不知道。张君有很多话要说,比如他看惯了医院中的痛苦,悲伤,看惯了病人灰色中的希望,希望中的坚强。比如他害怕浮躁,让他失去平静。对,是平静。他提醒妻子别忘了拿上鲜花,当年的班主任三天前住院,高血压。妻开着玩笑,会不会被你们气的?张君有些不好意思,也许吧。
张君到病房时,老师已坐起来,找衣服换。老师说今天你们班毕业二十周年聚会,我得去上一堂课。
张君没有说话,张君帮老师穿好衣服,带上药片,装上茶杯,送他下楼。老师转脸,你把点名薄带着,我要点一次名。
张君正准备向老师解释。然而,他停止了脚步。老师也停下来,住院部楼下的空地上,站着四排人,捧着鲜花,提着礼品。李阳扶老师,回房吧,外面风大。李阳没忘记抵抵张君,这次跑不掉了吧。
张君挥挥手,请大家安静,不要让老师激动。象当年自习课,人群就静下来,象无声绽开的鲜花簇拥着老师,走回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