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对糖尿病患者的意义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则对心血管的危害严重,研究发现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机会大大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50%,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也会明显升高。因此,我们面对糖尿病伴发高血压病的患者,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积极对糖尿病和高血压进行干预,对于普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定时进行血压检测。
糖尿病临床常与高血压同时存在。如门诊发现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30mmHg(17.3kPa),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80mmHg(10.7kPa),则应在改日重复测量,以了解血压真实情况;如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18.7/12.0kPa),则最好应该进行空腹或餐后血糖检测。尤其是对于高血压同时伴有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更必须进行血糖检测。凡糖尿病患者,至少3个月应检测一次血压,而对于高血压病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则应增加血压检测频率。至少每周检测血压一次。
临床上,凡多次检测血压、血糖,血压高达到高血压病诊断标准,血糖检测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即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
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常常可以影响血压,所以,必要时应注意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如因情绪波动或劳累导致血压一时性升高,检测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18.7/12.0kPa),但其后多次重复血压检测在正常范围者,不作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处理。而高血压病患者因体位变动突然出现血压降低,甚至降低至正常范围以下,则常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体位性低血压,其后重复检测血压,或改变体位测量血压,血压仍高过正常值者,则不能排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诊断。
检测血压常用工具
检测血压需选择合适的血压计,一般最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气压表式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
气压水银血压计是目前大多数医疗卫生单位测量血压的常用设备之一,其精确度及可靠性要比表式、电子式要高,这也是台式水银血压计没有完全被电子血压计所取代的重要原因。台式血压计测量血压时,通过袖带充气对动脉血管产生一定压力,使动脉压力发生变化,动脉搏动音也随着发生变化,用听诊器监听动脉搏动音,可以听到听诊音的变化,血压值通过水银刻度计的示数显示出来。
气压表式血压计的工作原理与水银血压计大致相同,用表头的机械运动来表示血压读数。目前,国内应用较少,表示血压计携带较方便、反应灵敏,但是准确度不如水银柱血压计,需用听诊器,气压表式读数,听力和视力不好的人无法使用,对测量者的技术要求较高,维修较困难。
电子血压计有上臂式、手腕式、手指式,轻巧方便、操作简单,不需要听诊器听诊,通常都有大屏幕的液晶显示屏显示血压测量数据,清晰、直观,现在已经广泛进入普通家庭,作为家用血压自测工具,但是准确度不如水银柱血压计,灵敏度较高,价格稍贵。
气压式血压计的使用方法
气压水银和表式血压计使用方法基本一致,详细使用步骤为:
1.安静休息20分钟,以消除紧张、疲劳对血压的影响。取坐位,一般暴露右上臂,手掌向上放平,肘部和心脏大致在同一水平。
2.量血压前,应先将血压计袖带内的气体排空,再将血压计袖带留1指距离贴在上臂,袖带下缘在肘窝上大约2厘米,将听诊器的听诊部件放在肘窝动脉搏动的地方并与皮肤贴紧。
3.右手握住血压计的气球,向血压计袖带快速充气,当肱动脉(即通常中医医生号脉处)搏动消失后,再加压30mmHg(4.0kPa)左右,随后缓慢放气,每秒2~6mmHg(0.3~8.0kPa)。
4.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声音的变化并观察水银柱的读数,当听到第一声有规律的搏动声音时血压计的读数,即为收缩压;继续缓慢放气,当搏动声音消失时的读数,为舒张压。
如需重复测量时,血压计读数应保持在0位,相隔2分钟后,再重新充气测量,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血压值。
电子式血压计的使用方法
电子式血压计使用方法为:
1.将臂带、进气管和血压计接嘴相连。
2.将臂带固定在左上臂,臂带下缘距肘窝2指处,被测位置要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3.按电源“开/关”按钮,按下气阀的按钮不放,将臂带内气体排空。
4.快速挤压充气球充气,同时观察显示屏上的数字,一般收缩压打到200mmHg(26.7kPa)以上即可停止充气。
5.开始测量,显示屏上的数字随充气加压而不断升高,当停止充气后,数值开始向下翻动,血压计开始测量。
6.测量结束时,屏幕上交替出现血压数值和心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