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过了上班高峰期,但回家路上出租车还是堵堵停停地耗费一个多小时。杨可可回到家,已经是早晨10点半左右了。
想想今早出门着急,早份的药还没有喝,杨可可倒了一杯开水,拎着装着几盒药的塑料袋挪到阳台的藤椅上坐下,按照医生的要求,从各个药盒里剥出了几粒药片和胶囊,放在一边的小圆桌上,等待着开水变温后好一口闷了。
虽然正直夏季,但清晨的阳光却很是温柔,透过落地玻璃窗,轻抚着阳台上可爱的绿色植物,抚摸着杨可可,抚慰着她的伤口。
她闭着双眼,仰着头,贪婪地享受着这难得的恬静。自从在现在的单位工作,她几乎没有机会在这个时间点,这样认真的享受过这样舒服的阳光。
她还记得,自己最后一次过这样慢节奏的生活,已是多年前。那时候,自己刚刚大学毕业,还没来得及找工作,却得到母亲病重的通知。父亲杨世言要在外赚医药费和养家,自己则必须守在家里照顾病重的母亲,在每天清晨,在这样的阳光中,帮母亲洗脸、梳头、聊天、吃饭、喝药……然后,等待死亡……
膝盖处正在愈合的伤口微微抽痛,杨可可缓缓睁眼,看见晾晒在阳台上的几条衣裤,思绪飘忽,想起自己初三时,每次来姨妈时都会弄脏了牛仔裤,害得母亲在总要帮不方便碰水的自己搓洗着一片血红的衣裤……
那时候虽然每次肚子都很痛,但因为有母亲在,好似任何苦痛都变得没什么好怕的了……
而如今……
杨可可不愿再往下想,她立刻坐直了身子,轻拭去眼角的一丝泪珠,用纤细的手指碰了碰水杯,温度刚刚好,便将一把药全都送进嘴里,以一大口水送服。
再看看时间,已经是11点多。杨可可心里想着,差不多该准备午饭了,早点做好,父亲早点吃完,还能稍微午休一会儿。
刚刚来到厨房,却又听到手机铃声响起。杨可可接起手机,是父亲打来的电话。
“可可,我今天中午要加班,就不回家吃饭了,你记得自己吃好点。”杨世言说明了打这通电话的用意。
“好的,你也记得要吃好点,别因为时间紧就随便应付。”杨可可紧接着又问:“那你晚上回家吃吗?”
“晚上回家吃。”杨世言简要回答。
“好,我做好晚饭等你。”
本想煮个面再炒两个小菜的杨可可打开冰箱门,站在那里想着,一个人吃饭也没必要整得那么复杂,既然医生说受伤期间要吃得清淡点,干脆熬上一大锅葡萄干粥喝了算了。
叮铃哐啷在厨房里折腾了一阵,喝了一肚子粥的杨可可没什么困意,便坐到书桌前,看起了今年最新版的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这一看,便是整整5个小时,任乌云遮住了晴空,夏雨淘去了热流,她却全然不知。直到手机再次响起,打断了她的专注。杨世言在电话里说了自己想吃的菜,让杨可可先准备,好等自己回家开饭。
~~~~~~~~~~
待到杨世言下班回家,杨可可的饭菜也刚刚做好。
“伤口有没有感觉好些?”杨世言一进家门就问道。
“好多了。”杨可可一边摆着碗筷,一边说着。
“你行动不方便,这几天就不要做饭了,我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顺便买一些就好。”杨世言想尽全力替女儿分担点事情。
“没事啦。”杨可可笑呵呵地宽慰着父亲:“真的不影响正常活动的。”
“你请了几天假?”
“一天。”
“怎么不多请几天呢?一天哪里够养伤啊!”
“我们……不太好请假。”
“你一个临聘的能有多少工作,又不是人家正式员工离不开,请几天假能耽误多大的事?”杨世言凭借着自己对临聘人员的理解抱怨道。
杨可可没有再接父亲的话,只是静静地在餐桌上摆好了饭菜,而后坐下来与父亲一起吃饭。
她自小就很少与父亲谈心,倒也不是因为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只是因为父亲在她上高中之前,因为工作分配,一直在离家很远的乡村上班。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她一个月才能见到父亲一次,每次见面也不过是一两天而已。久而久之,她便已经不习惯在父亲面前坦露心声了。
好在,那时候还有母亲能在他们父女二人中间传话。杨可可总觉得,很多事情经过母亲一转,就变得温暖而舒服起来,才能够使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可以像大部分家庭的父女一样平和。
大概是因为家里的男主人很少在家的缘故,杨可可的性格随了母亲,什么事情都首先选择自己想办法解决,只有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才会去求别人帮忙。
渐渐地,杨可可长大了,变得和母亲一样独立勇敢,以至于到母亲因为肺癌离世之后,她已经不习惯寻求父亲的照料了,与父亲之间也变得客套礼貌起来,彼此之间也很少谈及心底的想法,更没办法像其他家庭中的女儿那样,对着父亲撒娇或是玩笑。
“可可。”饭吃到一半,杨世言的语气忽然变得认真起来。
“嗯?”杨可可低着头,猛吞着饭菜。
“你觉得……李艾阿姨怎么样?”杨世言的言辞变得吞吞吐吐。
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
虽然杨可可通过近期的各种观察,大约猜到父亲与那位独子抚养一个儿子的李艾阿姨有些故事,但当父亲正式向她提及这件事的时候,她还是有些难以适应。
杨可可闪着水灵灵的双眸,盯着父亲看了几秒。
杨世言脸上泛起微红。
虽然,亲戚们每次见到杨可可,都会很是哀伤的告诉她,父亲终究还是要再婚的。
虽然,理智已经劝服了杨可可,年轻的父亲的确还需要一位能陪伴他度过一生的妻子。
但是,每每想到自己要亲手把母亲耗费毕生青春精心打理的家庭交到另一个女人手里时,杨可可内心依旧无法自控地泛着酸楚,揪得心口疼。
……
沉默了许久,杨可可还是如父亲所愿回答了问题。
“李阿姨性格开朗又勤恳踏实,还不错啦。”
在女儿的心中,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生养自己的母亲的。既然无可替代,也就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她只希望这位阿姨能够保证父亲吃好穿好,每天心情开朗,还能操持好家务就好。
“可可啊,爸爸有件事想和你商量一下。”杨世言笑着,语气缓和地说:“你妈妈去世之后,家里头有很多事情都没个人打理。虽然,我也很舍不得你妈妈,但是,家里头也不能没个操持的人……”杨世言的言语有些含蓄。
“我明白。”杨可可回答得淡定。
“我知道,你也舍不得你妈妈,但是我希望,你不要觉得爸爸是个不负责任的人……”杨世言想办法解释着,想要开导女儿。
“爸!”杨可可打断了杨世言的话,浅浅一笑,干脆地说:“你一个人过,我也不放心,是该找个伴儿了。”
杨世言被女儿这般的通情达理惊讶到有些不知言语。在他的认知中,杨可可应该是个没经历过什么事的小女孩儿才对,她应该还是那个有点任性、有点自我、有点感情用事的小女孩儿才对啊。
然而,此刻,她竟就这样安静地坐在自己面前,极其冷静地谈论着这件事,仿佛谈论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家事。
“那李阿姨那边怎么说?”看父亲半天没有回话,杨可可接着问道。
“啊?”杨世言这才反应过来,仓惶答道:“哦,她也没什么意见。”
“那她儿子的意见呢?”
“畅畅刚开始是有些不情愿,不过但现在他已经没那么排斥了。”杨世言语气中透着些许欣慰。
呵!原来自己是最后一个知情者啊!
呵呵!自己总是最后一个知情者!
自小到大,家里的一切事务,甚至是杨可可自己的事,她总是最后一个知情者。每次都是父亲一个人做了决定后又借用“沟通”的名义告知自己作为一个孝顺的女儿应该怎么做。
每次被当做通知对象的时候,尽管心里难受,杨可可还是会出于对父亲的尊重和疼惜,强迫自己顺从长辈的意见。这大约也是她在母亲去世之后就不愿与父亲谈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或许在长辈与晚辈之间,从来就没有平等的对话空间。
“那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办婚礼?”杨可可咽下一口滚烫的鱼汤,继续谈着正事。
“我们定了下月初八。”杨世言将已经订好的日子告诉了女儿。
“下月初八的话……时间已经很紧张了。”杨可可算了算日期,接着问:“那你们待客的酒店订了没有,礼服什么的选好了吗,要不要拍婚纱照,要不要请迎亲车队,司仪什么的请了没有,请柬那些还没有发吧,我好像没见你弄这些啊。”
虽然年近30岁了还没结婚,甚至连个正儿八经的男朋友也没有,但杨可可毕竟是当过好几次伴娘的人,结婚程序什么的她很是清楚。
“其实二婚也没什么好办的,简简单单请亲戚们吃个饭,让亲戚们知道一下就行。”
“李阿姨怎么说?”
“她也想简单办。”
“简单办的话……”杨可可思索片刻后说:“订酒店、试菜、发请柬还是必不可少的,婚纱照可以不用拍那么多,但也要去影楼好好拍几张正式的做个纪念,礼服虽然不用准备那么隆重,但至少也要有两套精致一些的。”
“爸,你们现在都准备了些什么啊?”杨可可经过一番盘算后,闪着一双大眼睛看向父亲。
“我们就订了个酒店,把请柬发了一下而已,其他的都还没准备。”杨世言害羞地说。
杨可可不愿再纠结,既然他们已经订了酒店发了请柬,为何此刻还要浪费时间与自己来商量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而是继续着刚才的讨论。
“那我先预约影楼吧,你和李阿姨商量个日子,去影楼先拍个照。礼服的话恐怕也要你和李阿姨抽出一天去看看,如果你俩觉得麻烦的话,礼服在网上买也是很好的。结婚当天的其他事宜,我最近找大伯他们再细化一下。其他婚礼上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我会联系有资源的同学帮忙打理一下。”
杨世言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静静地看着女儿,听她在那里细细的筹划着自己的婚礼。
她长大了啊,都可以替自己操持一场婚礼了啊。
作为父亲的自己,都还没有替她操持过婚礼啊!
“爸,你觉得这样可以不?”杨可可说完了自己能考虑到的事情,看着父亲问道。
“好。”
“那你明天就和李阿姨商量一个拍婚纱照和选礼服的日子吧,我这边好预约,好吗?”
“好。”
父女二人就这样在讨论中吃完了晚饭。杨可可洗完锅,陪杨世言在客厅里看了一会儿军事节目,觉得无聊,便回到书房,打算再看看考公务员的复习资料。
她把印在书页上的同一个句子读了一遍又一遍,试图强迫自己理解其中的意思。可是,字词从她眼前流过,从清晰变模糊,始终无法进入她的大脑。
无奈之下,杨可可只能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转换思绪,重新集中精神到书本上来。
但是,刚刚睁眼,目光不自觉地落在了眼前的书架上,那里整整齐齐地摆着自己过去这几年来用过的所有公务员考试资料,一年年、一本本、一卷卷……纵然这些纸张中蕴含的知识价值不菲,但在她这里终究不过是证明自己失败与无能的物证而已。
她不想再待在这个房间里,她迫不及待地想要自由自在地呼吸。
她拿了手机和耳机,在路过客厅的时候,与杨世言打了个招呼,便匆匆出门去了。
对于眼前的路,杨可可熟悉到即便不用刻意去留意建筑、路口等地标,脚步也可以自动选对正确的方向。那她上小学时就已经坐落在这条街上的小卖部里依旧灯光明亮;那初中时搬来这里的炸酱面店里的年轻夫妇依旧在这个时间段忙碌着迎接住在这个小区的常客们;那拐角处的路灯依然闪着昏黄的灯光照着她前面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