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时间到了永平五年,刚过清明,这天,一个身高七尺,面容清秀的少年正在认真的跟班超学习兵法。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老师,按照您所说,孙子是500年前的兵法大家,他的兵法当然是厉害非常,但是现在额们大汉为什么已经不用战车了呢?”杨和问道
“因为战车不如骑兵灵活,速度也不如骑兵快,而且战车易损坏,在西北戈壁这等不利地形中不易保养,碰到山区林地更是难以通行;我们学习古人的兵法一定要学其精髓,不能死读书,否则容易像赵括一样纸上谈兵”班超道
班超继续道,“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用兵原则永远都不会过时,你要牢记”
“是的,老师”杨和受教道
这时,门口传来一阵敲门声,老仆赵叔打开门,一个风尘仆仆的信使走了进来,而后被迎进客厅。
“你继续读书,我去看看”班超吩咐道
“是的,老师”杨和恭敬道,心想,老师家里肯定来好事了,该怎么庆祝好呢?还是先别想那么多,继续读书,免得老师看到我读书不认真而生气。他定了定神,而后继续读孙子兵法。
不一会,信使离去,班超也面色复杂地跟着走了出来,他沉思片刻,然后对杨和说,“和儿,你还没有字吧”
“是的,老师”杨和答道,心里想,(老师要赐我字了,哇哈哈哈,太高兴了。)
“你在家中跟我一样,排行老二,可用一个仲字,你单名和字,可用期望和平之意,不如叫仲平如何?”班超满意的问道
“谢老师赐字”杨和道,满怀欣喜的道谢,还没等他回味回味,就听班超道,
“仲平啊”班超满脸不舍的说,“老师就要走了。”
“不知老师要去哪里?可否带我一起去?”杨和急道,(怎么回事,老师要离开?!是那个信使。)
“我长兄班固被征召任校书郎,我和母亲要一起去洛阳,暂时还不能带你去。杨和,我观你聪慧好学,身体强壮,日后必有一番成就;我走后,你千万不可懈怠。”班超叮嘱道
杨和赶忙跪下,给班超磕了个响头,“是的,老师,不知您何时启程,额来送您”虽然不舍,但是他知道,这个事情不是他的小胳膊小腿能左右的。
“长兄需要限期到任,我们后天一早就出发”班超说
“那,额现在先回家准备,后天一早来送老师”杨和请示道,暗运呼吸法,杨和冷静下来,目前的事情,还是给老师送行最重要。
班超点点头,心中依稀有些放不下这个相处三年的弟子。
当晚,杨和在老杨头的诧异中回到家,把事情告诉老杨头。第二天,老杨头和杨和娘开始忙碌,将刚打回不久的山鸡,兔肉腌制,还将山中的特产山枣、核桃装了个大包裹。
杨和在老杨头的帮助下,用鞣制过的牛皮,给老师做了一根马鞭。他做的时候非常认真,把各个细节都考虑的非常周到。做好后,他自己甩了甩,马鞭虎虎生风,凌空爆响。“嗯,还不错”,杨和很满意的喃喃道。
第三天早上距离天亮还有一个半时辰,老杨头就和杨和打了个火把,早早的出发,往县城赶。
天刚亮,父子二人还没到班府的门口,就见班超在帮老仆赵叔装车,杨和赶忙过去帮忙。
经过这几年的锻炼,杨和已经能拉开200斤的拓木弓,力气比班超还大,而且他从小就习惯干重活,装起车来麻利的很,他边干还边说,“老师,这活让额来干,这种活额干的多,熟的很”。一旁的老杨头也赶过来帮忙。
看着忙碌的杨和,班超心里感慨万千,朝夕相处三年,二人的感情很深厚,他很喜欢这个勤奋好学的农家子弟,心中一动,挥手一招,“杨和,过来”
“老师,您叫额”杨和略显稚气的脸上透着红光,他知道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分外珍惜。
班超小心地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递给杨和,玉佩由一大块蓝田玉雕刻而成,反面还有一个小篆超字,说道“这个玉佩留个纪念,见佩如见我,希望你不忘初心,刻苦攻读,山水有相逢,我们必回再见”
杨和激动地双手接过,跟着就是一礼,“谢老师赐佩,仲平必然妥善保管,不负老师的期望”。
而后,杨和也从背上取出亲手做的马鞭,恭敬的说“老师,学生手艺差,但是心意在,希望这根马鞭能代替学生陪伴老师左右,照顾老师的坐骑”,言罢,双手虔诚地托着马鞭,进献给班超。
“好,我正缺一根马鞭,还是仲平你知我心意”班超乐呵呵的接过马鞭,颇有些爱不释手的模样。
随着行李打包结束,班母也被扶上了车,班超骑马跟随。杨和父子把带的东西塞到班超的行李中,也亦步亦趋的跟随。送出10里后,与班超挥泪告别。
这是杨和第二次跟老师分离,第一次是老道去世;此时的他满面泪痕,无声地不停流泪;他强忍着不哭出声来,展现着自己已经是个男子汉的坚强。他不想用眼泪影响老师,他默默发誓,他要做出一番事业,让老师以他为荣。
看着班超心情激动,双目含泪地最后回头望了望已经模糊的送行的人影,班固骑着马走到班超身边,淡淡道,“是个好孩子,以后还能再见的”。他伸手拍了拍弟弟的肩膀,策马走到母亲车边,与母亲同行。
…………
送走班超,杨和渐渐从悲伤中缓和过来,回到家中,继续他的猎读生活。
杨和今年已经16岁了,看着儿子已经长成了壮硕青年,杨和娘开始给杨和物色媳妇。
端午节这天晚上,杨和娘召集全家开会,共同商讨杨和娶妻的事情。
首先发表意见的是杨和的大哥杨石,“老二,你是咱村最有学问的读书人,隔壁张村的富户卢财主家可是向咱家提亲了,那陪嫁的粮钱可有不少;以后做个富家翁那是妥妥的,额觉得这个不错”
“要额说啊,讨媳妇要讨胸大,屁股大的,好生养;咱村老王家的二丫头就对老二有意思,她不仅胸大,屁股大,腰啊,腿啊的还粗,干活那是一把好手,上山下地比老爷们都利索”说话的是杨和的大嫂,怀里还哄着杨和一岁的小侄子
“哥,村里的铁匠张大叔的女儿,可是跟你从小一起长大,时长往咱家跑,对你情深意重,最重要的是咱知根知底,额觉得这个不错”弟弟杨业也发表意见。
“老张家的女儿不行不行,虽然胸大臀翘,但是腰太细,腿也不够粗,生养不比腰粗的王二丫;而且,她模样太俊,容易招人惦记,不适合养在家里;老话说的好,家有丑妻如有一宝”杨和娘开启货比模式
杨和看看家里众人的意见也发表的差不多了,喝了口水,微微一笑,“大,娘,你们知道儿子有志向,还读了几年书,以后是要去从军建功立业的。现在娶妻是为了安家留后。
你们说的三人,正好额都见过,额来谈谈额的看法:卢财主家的女儿比较娇贵,额在的时候还行,额离家久了,她会受不了咱家的苦。是,她大有钱,但是,咱老杨家总不能靠亲家活着。
二丫头的确能生养干活,但是她总喜欢跟村里的婆姨们聊天唠嗑,嘴碎话多,额不在的时候容易招惹是非。
额觉得张叔的女儿月娥最适合做咱家的二媳妇。
你们都知道额的感觉很强,
一来,额觉得她能够勤俭持家,额在与不在,日子都过的下去,
二来,月娥对张叔很是孝顺,必定也会是个贤惠孝顺的媳妇,将来肯定能帮额杨家上敬老人,下育孩子,这点很重要;
三来,她话不多,心性良善,一定会恪守妇道,绝不会做出有辱杨家门风的事情。生养一事,娘放一百个心就好。”
不等其他人再反驳杨和,杨山盖棺论定,“狗蛋这小子的感觉准的没的说,月娥也算知根知底,行,明天额就去问个好日子,咱们上门提亲。狗蛋,这几天你进趟山里,打头野猪回来当聘礼”
“好的,大,额明天就去”杨和看到已经说服了家里,乐呵呵的回答道。一家人商量已定,各自睡觉。
七夕节那天,老杨家二小子娶亲,请全村大宴了三天。
次年,大儿子顺利出生,杨和给儿子起名为杨固。又过了2年,杨和二儿子出生,取名杨超。
永平九年,杨和20岁了,他已经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猎户,以一手百步穿杨的箭法称雄山里。
开春,傅籍后,杨家男丁开了个会,老杨头开口,“老二,你傅籍过后就等徭役的消息,通知来了就去服徭役,多少年大家都这么过来了,你还开啥会?”
杨和回答,“大,大汉规矩,20岁徭役;23岁兵役。反正迟早都要服兵役,还不如今年就去参军,等过几年,杨业参军的时候,说不定额还能干个军官啥的,照应小弟。”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你想清楚,你可是读书人,你这点学问干个乡长,县丞还是够的,也不用拿脑袋拼”老杨头爱惜的问
“大,额想清楚了,大哥有腿疾,不能服兵役;额和小弟必须去服役的;这些年,额的力气和学问都进步很大,月娥也生养了2个小子,家里日子过的也挺富裕,现在是服兵役的最好时机了。”杨和接着道,“而且,额想干出一番事业,将来能够封妻荫子,早点去,能早点熟悉”
老杨头一看劝不住,转脸看了看老大和老三,希望老大和老三能帮衬着劝劝老二;没想到,老大和老三都在赞同的点头。不由得重重叹了口气,“好吧,你去吧,多加小心,当兵打战,是要死人的”。说罢,离席而去。
当晚,杨和等月娥把两个儿子哄睡了,把月娥拉到自己身边,让她坐在自己腿上,油灯下,月娥散发出的那股成熟美人的风韵让杨和迷醉,他抱着她,长长了吻了一口,而后,注视着她的眼睛,平静的说道,“我想跳过徭役,今年直接去服兵役”
月娥有点小吃惊,呆呆的看了杨和良久,突然抱住他,说道,“能不能明年再去,我离不开你”说着,眼泪涌出,滚烫的泪珠连续滴在杨和的肩上。
在这一刻,杨和的心剧烈的颤抖,脑子里不停的在问自己,提前当兵这个决定,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是不是应该再在家里待3年,然后再去服兵役。这个念头是如此强烈,强烈到要压倒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
过了好一会,杨和终于冷静下来,对自己也对月娥说:“额今年20岁,身体素质是最巅峰的时期,这个时候服兵役,容易存活下来。
三弟杨业只比额小一岁,如果额不提前当兵,就不一定能赶在三弟戍边的时候当上军官,没有额的照顾,三弟阵亡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而且,大汉律法,额是一定要去当兵的,现在不去,三年后也得去,晚去不如早去”
等杨和说完,月娥懂事的点了点头,她又紧紧的搂住杨和,良久,她对着杨和耳边说,“要我”;
这个时候,杨和无法拒绝,也不会拒绝,他能理解怀中女人的心情;自己内心深处也确实有些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