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点:胆小害羞
羞怯是一种逃避行为的最常见形式,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在路上碰到熟人因怕羞故意躲避;有的人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一讲就会脸红舌硬。上述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为怕羞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过分怕羞有碍于学习和人际交往。这是因为有怕羞心理的人过多地约束和拘谨自己,而难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因怕羞而怯懦、胆小和意志薄弱。如何克服怕羞心理呢?
1.不要害怕别人的议论。仔细分析那些怕在大庭广众中讲话,羞于与人打交道的人,便不难发现,他们最怕别人否定的评价。这样越怕越羞,越羞越怕,形成恶性循环。其实,被人评论是正常的事,不必过分看重。有时,否定的评价还有可能成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呢。
2.借助周围的人激励自己。来自父亲或母亲的夸奖,对于我们而言是种激励,但有时候,兄弟姐妹、叔叔阿姨等人所给予的赞美,对我们的影响效果更大,往往会成为促使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
当听到别人的赞美和鼓励时,我们首先要相信是自己的表现打动了他们,因此要相信他们的赞美是真诚的和发自内心的,在这样一种良好的心态下接受赞美,定会增长自信。
3.要充满自信。一般说来,我们注意到的事物比父母想象中的要多得多。对于害羞而又非常敏感的小朋友来说尤其是这样。在困境中或者新的环境中,我们要感觉到,父母和亲友一直就在自己的身旁,关注和支持着自己。
4.熟悉可能会出现的困境。我们可能羞于和他人交往或者参与某些事情,因此要事先做好准备,一定要尽力扫除障碍,这样就能使我们对困境的恐惧感少一些。
在事情发生之前,要知道可能发生什么,并激励自己保持积极的态度;同时,描述那些事件时不要过于戏剧性,否则会因出现相似的反应而感到有压力。
要精心安排真正参与事件的时间,这样它的发生对我们来说就可以恰到好处,不要显得过于突然。在单独留下前,要尽可能地适应环境。
5.讲究锻炼方法。开始可以先在熟人范围里多发言,然后在熟人多、生人少的范围内练习,再发展到生人多、熟人少的场合,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对羞怯心理的抗力。每到一个新场合之前,事先作好充分准备,增强信心,提高勇气。
当萧伯纳被问及他是如何学会声势夺人地当众演讲时,他答道:“我抓住每一次面对众人锻炼的机会,而不害怕会出丑,就像我学习溜冰一样——我固执地一个劲儿地让自己出丑,至今我也习以为常。”
年轻时,萧伯纳是伦敦最胆怯的人之一,常常是犹豫地耗上20分钟或更多的时间,才壮起胆子去敲人家的房门。他自己也承认:“很少有一人像我这样为如此胆小而痛苦,或极度地为它感到羞耻。”
后来,他无意中用了最好、最快、最有把握的方法来克服羞怯、胆小和恐惧。他决心把弱点变成自己最丰厚的资产,为此加入了一个辩论学会。只要在伦敦有公众讨论的聚会,他一定参加。萧伯纳全心全意地投入社会主义运动,并四处为该运动演讲,结果,他把自己锻炼成了20世纪上半叶最具信心、最出色的演讲家之一。
特别提示
英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应尊重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对于怕羞的人来说,千万不要为自己的短处而紧张,恰恰相反,应经常想到自己的长处,要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培养自信心,相信只要兴致勃勃地干,自己的能力必定能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