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既成,曹操大宴左右,文武侍立台下。
曹操先使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枝上,下设箭垛。并分武官为两队:曹氏宗族穿红,其余将士穿绿,以百步为界,比试弓箭。令曰:“能中箭垛者即以锦袍赐之。”红队中曹休、曹洪、夏侯渊,绿队中文聘、张郃,个个采取不同姿势,尽皆射中。徐晃射断树枝,落下锦袍,披在身上。许褚来夺,两人揪住厮打,将锦袍撕得粉碎。曹操使人解开,并说:“比箭是为了看各位之勇,我难道会珍惜一袭锦袍吗?”遂命赐众将人各蜀锦一匹。众将称谢,依次而坐。
曹操又命文官进献诗章,其中多有称颂曹操功德者,甚至有人提出“合当受命”,说曹操建功巍巍,要他继承汉统,把他捧上了天。
曹操看了文士之作,笑曰:“诸公佳作,过誉甚矣。孤本简陋,始举孝廉,后值天下大乱,筑精舍于谯东五十里,欲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耳。不意朝廷征孤为典军校尉,遂更其意,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图死后得题墓道口:‘汉故征西将军曹操之墓’,平生愿足矣。念自讨董卓、剿黄巾以来,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遂平天下。身为宰相,大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见孤权重,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谬也。孤常念孔子称文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但欲孤委捐兵众,归就所封武平侯之国,实不可耳。诚恐一解兵权,为人所害,孤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诸公必无知孤意者。”
这是曹操发自内心的独白。当时国家分裂,百姓流离。他志在统一全国,脱百姓于苦难。当时的所谓天子,离开曹操还能有什么作为?连生活都成问题了。这里所说的“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确是真实的写照。后来曹操先称魏公,继称魏王,却一直没有废献帝而代之,大体上实践了自白中的诺言,这大概也是受了儒家理论的深刻影响吧!后人借送王莽的诗曰:“假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把曹操统一国家的良苦用心,看成为篡汉以代之的权奸了。统一是国家的根本大计,汉献帝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