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同学中也有跟我一样的“另类”。他叫陈坤,是隔壁宿舍的同学,跟明星陈坤一样,他有一副好嗓子,比明星陈坤唱歌还要好听。
人的一生如一条大河奔涌入海,你总会在某一片河岸遇见可以改变你人生航向的人。陈坤就是以这种角色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他第一次带我去合唱团,团内在排练《海上花》,当女声部声音出来时,我感觉全身血液在翻涌,似闪电或某种难以言说的东西在绞着我的胃,在绞着我的器官,然后电流布满全身,那一刻,就在那一刻,我人生中第一次感知到天使的存在。后来,我把这种感觉分享给人听,没有人能体会,很少有人能体会。也就是在那一刻,我告诉自己,我应该属于这里,我会属于这里。
那次排练结束后,陈坤介绍我认识了艾丽莎老师。艾丽莎老师是大学艺术团的特聘声乐教授。她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大学期间曾到法国里昂音乐学院做过一年的访问学者,修习合唱指挥。回到上海又接受了中国指挥界泰斗马革顺老先生的一年指导。以优秀毕业生结束研究生学历的她,本来可以留在上海有更好的发展。是爱情的召唤,她来到了她先生的家乡,南京。她的先生是我们学院的博士后,她也理所当然地被聘为我们学校的音乐教授。因为我和陈坤与她爱人同属一个学院的关系,在合唱里我们得到了她的特别关爱,用她的话说我们是她的“婆家人”。
艾丽莎老师给我作了一个简单的入团面试:让我清唱一首歌。我演唱了《一剪梅》——那时我自认为最拿手的歌曲。
唱完后她微笑着说,音色还不错,比较清亮。可能音准和节奏还需要加强啊,就先在低声部跟着练习。
陈坤也在低声部,他说低声部演唱的内容因其没有那么强的旋律感,所以对音准和节奏要求最高,反进步的也最快。
我感谢艾丽莎老师对我的肯定和接纳。后来随着对音乐的认识不断加深,我才明白一首歌演唱成功的三要素里并没有音色,而最重要的节奏和音准我都没有达标。就这样被老师不嫌弃的接纳了,每时想起,都在心底赞叹她的包容和伟大。
每年的音乐节都是在夏季举行。参赛对象主要是全国艺术院校、综合性的高校,当然也会邀请国外的合唱团参加,俄罗斯和波兰是最常被邀请的国家。
这年我大三,已经是合唱团的团长。艾丽莎老师因有身孕,团里的大小事务于是落在了我和各声部长肩上。这其中包括日常的排练,演出队形的编排,演出服装的租借,再包括与省艺术团的对接。
每次排练我要早其他团员半小时到排练厅,摆放椅子,准备谱子,移动钢琴——因为排练厅是公用的,民乐团和流行乐队使用时会把钢琴和椅子撤掉。人到齐了我会先组织大家跟着钢琴伴奏练声开嗓,然后分声部拉练,声部合成。持续两小时的排练,疲惫却很充实。
在这段时间,我常思忖,大三学期即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合唱比赛结束后,我即将面临一个关乎未来的问题:是读研还是着手找工作。
这次合唱节在我们学校举办,学校艺术团自然是主办方。艾丽莎老师打电话说她的预产期就在这个时间段,合唱节前后一些会务的工作需要我参加张罗。
分身乏术,我把合唱排练的工作就交给了副团长梅卿和声部长陈坤。在正式比赛前有一次联合彩排,彩排前的舞台布景,音响调试,灯光准备,道具准备、话筒调试,伴奏拷贝,评委邀请等等细节工作都需要去考虑,看起来杂乱极了。
在彩排的前一个月,艺术团召集了第一次筹备会,会上我向负责艺术团的宋校长建议成立各个执行小组,包括音频组,道具组,调度组,灯光舞美组,会务组。每个小组各司其职就不会显得凌乱,宋校长称赞我的策划和统筹能力,会上宣布由我来总协调,并会给我充分的资源支持。
我知道这是一次锻炼,就欣然答应了。第一次会议后,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型活动筹备的相关资料。翻阅资料后我发现,任何活动的筹备工作,从时间线上无外乎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的一些安排。我书写了一份活动筹备工作报告,包含各项事务推进的进度表,每项事务后面的负责人是对应小组的组长,并备注了联系方式,以及完成的时间节点。附上了各小组的任务书,任务书分发给各小组组长,作为开展小组份内工作的指导文件。
在彩排前,我组织一周召开一次点检会——活动越近,点检会的周期越短——以确认各项事务完成的进度和需要协调的问题。每一项工作都进行了确认,以确保万无一失。在一切工作都准备妥当后,我们合唱团接到了一个好消息。就在彩排的前一天,艾丽莎老师顺利分娩了,是一个女孩。
收到这个喜讯时,我们正在作最后一次排练。是艾丽莎老师的先生发过来的消息。当我向合唱团宣布这一喜讯时,全团同学沸腾了起来。我能感觉到,这种欣喜甚至超越了我们比赛获得了冠军。梅卿提议让我连线过去看一看艾丽莎老师和小Baby,我先跟对方征求了一下意见,并告诉大家5个人一组,不要喧闹,艾丽莎老师需要休息。
轮流看完后,我望见几个女生相拥而泣,这是喜极而泣,艾丽莎老师待我们亦师亦母,她理应受到如此多的祝福!(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