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最心口如一的人应该是苏秦的嫂子。
苏秦也真是倒霉,前文提到过他的老婆不待见他,这里再讲讲她的嫂子如何刻薄他。苏秦在他没发迹前,每次周游列国,碰了一鼻子灰回家后,不但邻居们嘲笑他,就连最亲的父母、妻子以及兄嫂也不待见他。“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这种情形谁也受不了,难怪苏秦要发誓取富贵而头悬梁锥刺股了。
后来,他终于成功,做了六个国家的宰相。有一次,他因公务路过家乡洛阳,顺路回家去探望一下。当时,不但洛阳人倾城而出前去迎接,就是苏秦的家人也都加入迎接的行列,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他嫂子,她“蛇行匍服,四拜自跪而谢”。苏秦问她:“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她讲了一句任何人都绝对不肯说出口的话——“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这个女人够讨厌但也够坦白。
汉高祖刘邦的嫂子“丘嫂”也和苏秦的嫂子差不多。刘邦的母亲早死,寡妇大嫂当家,还要烧全家的饭。刘家本是贫寒人家,一家人都是安分守己勤勤俭俭地过日子,只有刘邦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每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混在一起。大家吃饭的时候,他常常不在,有时候一高兴又把那些朋友带回家里来大吃大喝一顿,然后就扬长而去。他大嫂被气得发疯,就故意要整他,每天三餐定时开饭。如果刘邦没有按时回来吃饭,大嫂绝对不给他留任何东西,就连吃剩下的汤汤水水也都全部拿去喂猪喂狗,一滴不留。所以,刘邦常常在外面游荡够了,回家来,翻遍厨房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吃的东西。有一次,刘邦又把朋友带回家吃饭,他大嫂站在厨房里也不说话,只是故意拿着长杓敲锅边,意思是锅里什么都没有,客人们知趣地都走了。可是刘邦后来悄悄地到厨房里去查看,掀开锅盖一看,里面还有半锅羹汤呢,可见她是故意跟自己作对了。刘邦心里对这个大嫂恨得牙痒痒。
后来,刘邦平定天下,做了皇帝,大封亲族和功臣,刘家阖族差不多都同沾雨露,封王封侯,只有大嫂的儿子刘信什么也没有封。他的老爹看不过去了,就替他母子讲情,刘邦说:“我怎么会忘了我的侄子,只是恨他母亲做人太刻薄了。”于是就封刘信为“羹颉侯”,“羹颉”的意思是“问问羹汤”,由这个封号可以看出刘邦对他大嫂的怨恨始终没有解除。
刘邦的丞相陈平也有一个讨厌的嫂嫂,只是他哥哥自己有主见,不是老婆至上的人。
陈平自幼父母双亡,与哥哥陈伯住在一起,家里也是贫寒人家。陈平很聪明,所以哥哥听任他出外求学,不让他分心管家里的事。嫂嫂却认为陈平已经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不该坐在家里吃白饭,为这事夫妻常常拌嘴吵架。陈平虽然生在贫寒人家,可是仪表不俗风度翩翩,有人跟他开玩笑,问他:“你吃什么?长得这样英俊潇洒?”陈平的嫂子恼恨陈平不干活,没好气地接话说:“也不过吃糠咽菜罢了,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陈伯听到这些话后,立刻休了他的妻子。
陈平长大成人该娶媳妇了,可是因为家里太穷,富有的人家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娶穷人家的媳妇陈平又感到羞耻。这样过了好长时间,陈平的婚事也定不下来。当时,当地有个叫张负的富人,他的孙女嫁了五次人,丈夫都死了,人们认为她是克夫命,所以没有人再敢娶她。陈平却想娶她。当时,为了贴补家用,每逢乡镇中有人办丧事,陈平就去帮忙料理丧事,早出晚归以便多得些报酬。有一次,张负在办丧事的人家里见到陈平,相中了这个高大魁梧的年轻人。一天,张负跟着陈平到了陈家。陈家住在靠近外城城墙的偏僻小巷子里,只用一领破席子当门,但门外却有很多贵人留下的车轮印迹。张负回家后,对他的儿子张仲说:“我打算把孙女嫁给陈平。”张仲说:“陈平又穷又不从事生产劳动,全县的人都耻笑他的所作所为,为什么偏把女儿嫁给他?”张负说:“像陈平这样仪表堂堂的人怎么可能会长久贫寒卑贱呢?”于是,不顾儿子的反对将孙女嫁给了陈平。张负不但借钱给陈平行聘,还给他置办酒宴的钱来娶亲。孙女临出门时,张负告诫她说:“不要因为陈家穷的缘故,就看不起人家。侍奉兄长陈伯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嫂嫂要像侍奉母亲一样。”后来的事实证明,陈平果然选对了妻子。自从他娶了张家女子以后,资财日益宽裕,交游也越来越广。后来,陈平在乱世中一路高升,最终做了西汉的开国丞相,这是后话,就不多说了。
上述这三位嫂嫂大约都是出身苦寒的小户人家,所以才会那样眼光短浅,气量狭小,过于现实。历史上好的嫂子也是有的,像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三岁时就父母双亡,由长兄韩会和嫂嫂郑氏带着,和自己的儿子十二郎一起抚养长大。后来,韩会不幸早死,郑氏就带着韩家的两代孤儿过着艰苦的日子,把他们叔侄教养成人。郑氏去世以后,韩愈为她特别服孝多年。
现代中国社会中,因为独生子女政策,能成为嫂子的女性不太多了,但是在中国家族式家庭里,女性还会有很多身份:儿媳、后妈、婆婆等。这些身份都需要你的大度和爱心,以及智慧去摆平。
以后母为例,不论古今中外,在人们心目中后母虐待前妻儿女是常有的事,善待前妻儿女的继母则是例外。虽然这其中有偏见,但是为什么会形成这个局面,值得女性朋友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