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那日那句“汝岂不闻皇室之威不可辱乎”,真算是说到汉灵帝心坎里去了。
汉灵帝在听到下面人汇报时,竟升起了几分热血沸腾的感觉。
汉灵帝耗费心力布局那么多年,求的不也就一个皇家不可辱吗?
汉灵帝也不知刘辩是如何突然开了窍,莫非真是那日刘辩头被石头撞击后,撞出了个天人感应?
饭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这万事虽有捷径,但一步登天是绝无可能的。汉灵帝也想不通,到底会是什么促成了刘辩的改变呢?
那旁人可能听不太懂刘辩话中的隐藏含义,只觉其中似是有几分道理,但藏帝王心机久矣的汉灵帝,又岂会不明白刘辩话术中的奥妙所在。
刘辩当日处理那小宦者,虽没开口几次,但却是句句经典。
在汉灵帝看来啊,刘辩每次开口都恰到好处巧妙至极,充分利用了各方之势。
这刘辩第一句话便是当头棒喝,以两个疑问点明了各自身份,这让此次交锋已经利于不败之地。
而往昔刘辩即使是为宦者所欺,也从未以殿下的身份开口问责,而这正是以往刘辩遭汉灵帝诟病的一点,连自身的势都利用不了,更谈何纵横四海。
奴始终都只是奴啊,这恶奴欺主,只因主势太弱,但凡这主稍强势一点,这奴一辈子就只能是奴。
汉灵帝怎么都想不明白,以前的刘辩,到底是怎样,才会去忍受下人的欺负的。
堂堂大汉天子的嫡长子,居然不敢教训作威作福的下人,不知道是他脑子进了水还是脑子里全是水,汉灵帝都悔生辩矣。
不过在汉灵帝看来,刘辩终究还是成熟了,也不枉他多年的磨砺。
这刘辩接下来开口,就提到了天子剑,说天子剑只斩亡国之君与冒犯皇家威严者。
听上去,刘辩是要斩了冒犯自己的太监,实则是告诉周围之人,挡他刘辩出剑,就是无视皇室威严。
他刘辩不是斩了周围,就是斩了自己,一句话,谁挡他刘辩,就是不死不休之局。
后面可就更厉害厉害了,先是一出割发代首的好戏,体现出了自己的仁德。
再是一番表面谦让,不用谢,这都是大汉朝的仁慈。
最后图穷匕见,一番高祖的约法三章,直接把那太监推入深渊。
这割发代首啊,是大汉的仁政。这约法三章,也是大汉的仁政。
现在你袭击天子后代啊,本来是该死的,但是因为大汉施行仁政,所以你抵同样的罪就行了。
在汉灵帝看来啊,这最精彩的,还是最后一句话,“汝自领五十棍,可愿乎”。
这刘辩不仅是要立威,还要别人心甘情愿地被立威,还要别人把脑袋洗干净然后自己放到案板上让他刘辩立威。而且立完威后,还要问,你是自愿的?
意思是他刘辩可没逼你啊,这是你自己觉得心里过意不去才挨的棍子,与他刘辩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刘辩已经具有了几分帝王风范。帝王可以不懂帝王权术,也可以不会玩弄心计。
但为帝者,绝不可无帝王之气。
皇室威严不可辱没。汉灵帝苦于无帝王之气久矣。
夫帝王气与天地相通,上天入地,出神入化。
在天则主宰宇宙,在地则统治人间,得帝王气者,得天下江山。
帝王气即天子气也。天子者,受命于天,不落凡尘,超然于外。
汉灵帝刘宏早年世袭解渎亭侯。永康元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后,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这才于建宁元年正月即位。
当刘宏学会权术,当刘宏明白心计,当刘宏不再是那个傀儡皇帝,当刘宏雄心壮志直冲云霄时,刘宏突然明白,时光不再。
当天子入局,身在局中,又何谈超然于外,不过局中一大隶而已。天子,当为执棋人也。
在汉灵帝思想不断迪化,不断夸赞刘辩的同时,刘辩内心却是在不断腹诽着汉灵帝。【注】
刘辩没有想到汉灵帝居然会亲自来找自己,刘辩印象中的汉灵帝可是个十分讲究排场的体面人。
按刘辩想来,前两日自己处理那小宦者,虽已表明自己如从前判若两人,但终归只是小道。
即使汉灵帝很看重自己,最多也不过是张让那等大宦官前来传呼自己。
刘辩这几天一直呆在这书库里,一方面是真的想扩充一下知识库,好好了解一下这个世界,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避开汉灵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太容易得到的总是让人不易珍惜,把汉灵帝好好晾一晾,磨磨他的锐气,让他心中不断抬高刘辩的价值。
这就是刘辩的为商之道。刘辩前世虽不参时政,但商政不分家,商场战术亦可带到政事中来。
刘辩要让汉灵帝知道,时代变了。刘辩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唯唯诺诺的刘辩了,刘辩已是隐有帝王象的刘辩了,刘辩已是可以带领大汉走向辉煌的刘辩了。
要说刘辩对汉灵帝,没有感情,那是假的,灵帝毕竟也是他这个世界的生父。但要说感情有多深,那也没有多深,毕竟总的也没见个几面。
相比之下,倒是这世抚养刘辩长大的史子眇,在刘辩心中更有份量些。
毕竟史子眇这十年来,含辛茹苦地把刘辩养大,让刘辩体验到了久违的父爱,在刘辩心中,史子眇虽不是父亲,却胜似父亲。
而对于灵帝,刘辩可就没有什么好印象了。
因为前世刘辩就是在孤儿院长大,所以对于那些生而不养的人,刘辩是有极大抵触的。
且刘辩对于汉灵帝教育子女的方式,刘辩也是嗤之以鼻的。
前世的刘辩,自认也算是个教育专家,他的后辈们没有一个误入歧途,且都找到了自己乐于献身的事业,这都与刘辩的引导式教育脱不开关系。
刘辩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引导,如何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更是重中之重。
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过于冷淡,孩子就是张白纸,只有用心书写,才能有美好的篇章。
而汉灵帝的野狼式教育,要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个性格暴虐的人,要不就是孩子长大后只会唯唯诺诺俯首帖耳。
按前世史书记载,刘辩算是成了个唯唯诺诺的皇帝,其实连算不算是个皇帝,前世都争议颇多,毕竟满打满算也不过在位四个月。
但这几天观过皇家书库的书后,刘辩其实也有点理解汉灵帝。大汉虽表面太平,但乱象已显。
太平盛世,培养孩子,自是可以慢慢细心雕琢。
生逢乱世,恐怕也只能期待宝剑锋从磨砺出吧。
汉灵帝给之前的刘辩安排如此环境,恐怕也是预料到他自己时日不多了吧,这才急功近利想把刘辩磨砺出个帝王气色吧。
毕竟自光武帝来,大汉皇帝鲜有长寿者。这汉灵帝在位时间也不短了,所以担心他自己暴毙也是理所当然。
奈何以前的刘辩,本身就无英雄气色,再多的磨砺,也改变不了刘辩的力不胜任。大汉之殇,终究还是气运使然!
其实刘辩本身呢,真的是想当个闲云野鹤般的野人的。
毕竟,只有辗转反侧过八九十年的人,才会明白,什么权势啊财富啊,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到终了,才会懂,能懒懒散散躺在竹椅上,能晃晃悠悠地用竹扇扇风,能自由自在地细品今昔的新茶,是件多么幸福且难能可贵的趣事。
但刘辩也懂,无权无势的逍遥自在只是个虚无的假象,就像沙一样,风一吹就散了。
要想真自在,首先,就是让这个世界变成自在的世界。刘辩认为,他携未来之经历,为大汉续命,改变这乱世,虽非易事,但亦绝非不可成之事……
注:不会吧,不会吧,不会都2020年了还有人不知道迪化是什么吧?思想逐渐迪化这个梗其实就是想太多了的意思,常用于一些因为一个人的某些行动而被其它人误解的时候。(这一开口啊就知道在下是老阴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