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总是比较骇人,明光一闪,巨大的声响劈下来,满殿的银器都在嗡鸣。一阵急雨落下来,铺天盖地的“沙哗”声,湮灭了周遭一切。
自从孛罗铁木儿事件以后,元惠帝瞬间清醒过来了。他又恢复了过去洞察秋毫的能力。
他召集哈刺章来到大明殿议事,商议阔廓铁木儿和李思齐的事。
元惠帝道:“哈刺章你有什么话,但讲不妨,你是我多年的心腹,我不会泄露机密。
尽管哈刺章知道元惠帝要下决心,他知道元惠帝真的干起来又会缺乏履行的决心及勇气的,但?他还是说出来自己的建议:
“主上宽厚仁爱,心太软。正因为陛下圣心总是不够坚定,这才引来太子觊觎大位希图天下的逆志。臣在想,陛下这一番确实该下定决心了……”
元惠帝脸色阴沉,认同哈刺章的说法,决定严厉处置太子和奇承娘。收回太子的兵权,要将太子爵位削去,贬为庶人。
“赵伯颜不花,召奇承娘和太子一同进宫接旨。
“是。”
不一会,外面传来脚步声,随后,就看到奇承娘和太子走了进来。
“父皇,不知父皇唤儿臣来所谓何事?”太子声音淡漠问道。
“朕让你来,为了什么事,你不清楚吗?”元惠帝脸色阴沉,声音冰冷。
“儿臣不知,还请父皇明示。”太子也不慌张,恭敬地道。
“你会不知道,你能解释一下,谁让你在阔廓铁木儿的营中安排亲信的?”
“国家混乱之时,不能有所顾忌,我这也是为了防范他们有不臣之心。”
皇上龙颜大怒,一掌拍在桌子上,桌子上茶水震了震,溅出不少水来。
“皇上,你怎么还动起气了呢,太子年轻,难免做事冒失,冲动,凡事有些不计后果,又没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大事。”
奇承娘站在大明殿,刚在宫女的服侍下穿得花团锦簇,戴着琉璃彩釉护甲的纤纤玉手,搭在身侧宫女的手背上,来到宫中,优雅地坐下之后,对元惠帝连忙劝阻。
元惠帝努力的把过去那个风姿绰约,温柔的奇承娘联系在一起,无奈的是正如她的美貌随着岁月流失一样,只给他留下过去美妙的回忆。曾经单纯的姑娘,怎么如今也变如深闺妇人一般虚伪了!她现在显得是那么专横跋扈,不近人情。
“是不是我平时对你们太好了,怎么这般不知轻重。”
忽然,只听见“啪啪啪”的几声清响,元惠帝走过去,毫不留情,朝着奇承娘的脸上抽打过去。清脆的声音在大明殿里回荡。
奇承娘的脸被元惠帝扇得偏向一边,头发散乱下来,遮住了大半张脸。
“你这个下贱的宫女,给你几分薄面,让你做了皇后,你不但没有感激我,反而想害朕。先前的孛罗铁木儿,今天的阔廓帖木儿,都是你们母子俩惹起的祸。”
“皇上,你打我?妾瞧着皇上日夜操劳,便想让太子早点继位。太子他也是想做一个好皇帝的。这才酿成了大祸,你怎么还怪罪于我了呢?”
说到最后,奇承娘带着哭腔的语气,满眼泪水潸然,哭得梨花落雨,俊眉微蹙,深望着元惠帝,忍辱跪下。
“嫔妾……嫔妾……嫔……嫔妾……”
连说了好几句自称,也没说个清楚。
元惠帝看她哭起来十分的伤心的样子,满是无奈,于是心一软对她怜悯起来,轻轻叹了一口气,大声朝说道:
“奇承娘你太大胆了,朕要是不给你颜色瞧瞧,大臣们还真要看我的笑话了。传朕的旨意,奇承娘不顾宫规,擅自干预朝政,恃宠而骄,任性无度,即日起,废除皇后之位,打入冷宫。另外,把太子收回所有赏赐,贬为庶人……”
话音落下,所有人脸都变了。
“一个好皇帝对百姓来说,意味着百姓安乐。我不是好的皇帝,但是太子,一而三,再而四的,干些不忠不孝的行为,这绝不会是好皇帝的所作所为。”
听到元惠帝下令太子贬为庶人,旁边的伯颜忽都皇后急坏了。她连忙向元惠帝上奏:
“皇上,且慢。”
元惠帝盯着她,挑眉正思忖间,伯颜忽都皇后走了过来,向他行礼。
“启奏皇上,太子乃一时受人蛊惑,并不是存心下加害陛下。”
元惠帝心中暗自揣测,伯颜忽都皇后怎么也反对自己要处置太子的,她可是从来不参与朝廷的大事。
原来伯颜忽都皇后一大早,皇子就亲自上门来,苦苦请求她向皇帝求情,本来就心软的她哪里还能坐视不管?
“陛下,奇承娘到底做错了什么,要废除皇后之位罚?您还要直接把太子贬为庶人。”
“这事你就别问了,反正他们必须受到惩罚。”
元惠帝看着伯颜忽都一脸的淡漠,伯颜忽都一如往常的温润,声音淡淡如溪水流淌,开口:
“陛下不想说,臣妾也就不过问了,不过就算奇承娘做错了事,太子废为庶人,太严厉一些了。”
元惠帝叹了口气:“朕就知道你会替他求情。”
“皇子端方稳重,如今这样,要怪,就怪我教坏他好了!都是我这个当皇后的往日疏忽,都怪我好了。要打要罚,就该我来代她承担……”
“皇上,奇承娘是有些过错,但她心地却是好的,望皇上顾全大局。”哈刺章也连忙上奏。
“既然你们都替他求情,那朕就答应了。”
说完,元惠帝朝着门外大声喊道:“赵伯颜不花。”
门外赵伯颜不花,赶紧过来,躬身道:“老奴在。”
“传我旨意,奇承娘罚俸三月,禁足一月,让她闭门思过。太子吗,不妨罚他抄一阵子孝经之类的书,好好收一收他这自以为是的性子。此事就此结束,不得向外提及,所有违者,格杀勿论。”
听到这里,皇子脸上瞬间露出了得救似的光芒,随即磕了个头后就一骨碌爬起身,一溜烟跑了出去。
大臣们闻言心里都默默沉思道:“如此我大元社稷安矣!陛下圣明烛照,这才是明君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