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过: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看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游走于这个世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脸色打着交道:为人处世要看对方脸色,脸色是一张晴雨表,内心的世界都写在了脸上。
古时有个文人寒窗十年得中举人,经过努力获得了一个县令的职位。就职前去拜访直属上司,可是这位文人虽然书读得好,却是不会说话。见了上司,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道:“大人尊姓?”上司很是吃惊,不过还是说了。这位县令又沉默了很久突然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没有。”上司脸上已有愠色,不过还是勉强说他是旗人。结果县令接着问:“大人是哪一旗呢?”上司说是正红旗。这个不懂分寸的县令接言道:“正黄旗最好呢,大人怎么不是正黄旗。”一句话惹怒了上司。而这时县令才察觉到上司脸上的怒气,于是赶快离开。第二天就接到上司的罢官令,结果十年寒窗毁于一旦。他的失误在于不懂得察言观色。
不会观其色,行其事,让县令吃了大苦头。能在交际中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也是一种本领。
大贪官和坤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不仅因为他学识渊博,出身贵族,相貌堂堂,聪明伶俐,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能准确洞察皇帝的内心。所以,在整个乾隆朝后期,自从和坤平步青云以来,一直到乾隆皇帝病死为止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和珅一直是深受乾隆皇帝重用的。和坤在朝二十多年间,获得重要的升官和封爵就达五十次之多。
和珅不仅掌握了皇上的个人好恶,注意察言观色,而且总是利用各种时机在乾隆皇帝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乾隆一生最喜爱的就是作诗,和坤对他所作诗词的风格、用典以及所用的词句都一清二楚。和珅为了迎合乾隆皇帝,下工夫学诗、写诗,并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他偶尔会在乾隆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对诗文的偏爱,甚至闲暇的时候以“骚人”自居。与和砷同时代的钱泳曾评价他的诗说:他的诗偶有佳句,很通诗律。和砷的诗作几乎都合乎乾隆的审美情趣,乾隆阅后,怎能不喜?
和珅称得上厚黑之士,而他的察言观色之能,使他不仅能受到如此的重用,而且我们知道纪晓岚和刘墉在与其斗智时,他几次都逃过大劫,转危为安,且依然能得到皇上的赞赏,可见察言观色的作用之大。
所以,为人处世要学会察言观色,审时度势。
特别是在访问时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访问者应全神贯注地与主人交谈,与此同时,也应对一些意料不到的信息敏锐地感知,恰当地处理。
如果你在访问某人时,虽然被访者在跟你说话,但仍然眼观他方,同时与好几个人说话,此时就表明你的来访打断了他们正在进行的事情。这时你应该知道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告别,然后向受访者表示过段时间再来,希望那时事情能被解决。如果你这样做,被访者会非常感谢你,因为你给他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难题。但心里也会对你感觉有愧,因为他自己的事情耽误了与你的正常交流,所以会尽心尽力地帮助你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
李嘉诚在茶楼当伙计之时,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茶楼是个三教九流聚会的地方,他要同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打交道,所以就必须具有察言观色的本事。久而久之,李嘉诚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他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世,一见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也知道了该怎样与这样的人相处。他读书不多,但是学会了利用环境观察别人,而这种善于观察别人的本领,对他此后的事业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察言观色”、“见机行事”是我们与人沟通的必备“武器”。
如果你能“看云识天气”,便有了一种助你成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