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这样一个笑话:如果你的前面是一位发怒的重庆女孩,后面是万丈深渊,那么,奉劝你还是往后跳吧!这个笑话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重庆女孩的泼辣,可以说是“盛名远播”。因此,一提到重庆女孩,首先浮上脑海的就是“泼辣”二字,丝毫不顾其中是否有被冤枉的“例外”,这就是所谓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部”。
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唯刻板印象是瞻”,像“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刻板印象”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在70年代的电影中,当一个留着长发、蓄着胡子、戴着墨镜的人物一出现,你就会感觉到这不是一个好人,肯定是一个坏蛋;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仪表堂堂、潇洒的人盗窃和杀人时,你会感到吃惊,或一个你认为十分老实的人突然干了坏事,进了班房,你往往难以接受这一现实;吃水果的朋友,也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他们爱买黄皮桔子而不乐意买青皮桔子,尽管这两种桔子一样甜,一样好吃。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青的桔子是未成熟的和酸的,等等。
再有,比如似乎不少人都觉得自己有未卜先知的功力,在还没有弄清原委之前,就先根据自己的感觉给某件事、某个人下了一个定义。比如,看到年迈的老人和小辈起争端,人们很自然就会站在弱势的老人一边,认为必然是孩子的错,这也给不少受委屈的子女们蒙上了不白之冤;同样,看到那个女人长相有些其貌不扬,便认为她一定是个奸诈狡猾之徒,弄得那些没有天生丽质的女同志们自卑不已。究其原因,正是“刻板印象”在其中作怪。
日本人就是勤劳、有抱负而且博学吗?
美国人就是讲求实际、爱玩而又入乡随俗吗?
犹太人就是有野心、勤奋而又精明吗?
女人就比男人更会养育子女、照料他人而且温柔顺从吗?
戴眼镜的人都博学吗?
教授都有点古怪而且平日里都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吗?
很多人对其中许多问题会回答“是”,因此当他们初次遇见日本人、美国人、犹太人、女人、戴眼镜的人或者教授模样的人时,对他们的行为都会有某种预想,毫无疑问这些预想常常是错的。有些日本人草率从事,有些美国人安静谨慎,有些英国人外向而善交际,等等,并不能一概而论,表象很多时候都是我们的一种错觉而已。
请看这样一个问题:
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心理学家曾经用这个题做过测试,在100名被试者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这就是刻板印象: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心理定势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这就是“刻板印象”,也可以说是心理定势,人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已经被其左右了。
苏联心理学家也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
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
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然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这种错觉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巨大影响!
要避免刻板印象的影响,我们要试着改变习惯性思维,消除第一印象的影响。改变你的思维习惯,充分了解接触不多的人或认识不深的事物,然后再下结论。这可能不太容易做到,但我们要记住对接触不多的人或认识不深的事物尽量避免过早下结论。对人必须进行全面的沟通和接触后你才会真正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对事物你必须全面了解,多听一听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你才可能知道它的全部。另外,我们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们才能认识到别人所处的环境与我们有什么差别。“饱汉不知饿汉饥”的道理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