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说:“一个目光敏锐,见识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认自己有局限性,那他离完人就不远了。”
当初普罗米修斯造人,让每个人身上挂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挂在胸前;另一只装自己的缺点,挂在背后。结果,人人只消一低头就能看见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却很难看见。
很多人认为,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了,事实上并非如此。俗语说:“旁观者清。”
其实,世界上最难的就是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很多“伟人”都不能做到这一点。
卡耐基说过:不经过教化,人从本质上是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的,谁也不愿接受他人的批评,尤其是反对自己的意见和对自己负面的评介,没有人会否定自己,总觉得自己是对的。
人的任何判断,其依据是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判断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所获得的信息真伪和多寡。人脑摄取的信息无论从量还是质上,与客观的事实总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人总是处于“信息不对称之中”。根据不对称的信息所作出的任何判断都不免失之偏颇,这就是犯错误的根源:“主观和客观的不一致”。何况,信息还有真伪之分。在一个真实信息被封杀的语境中,谎言必然大行其道,那么,据此所作出的结论,绝对不可能正确,历史上和现实中这样的教训还少吗?
人对信息的处理,还要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个信息,由于心态不同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所作出的判断有时会截然相反。
人之所以不肯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首先,按亚当·斯密“经济人”的假说,或是荀子“人性恶”的理论,人的行为无不受其自身利益的驱使,“利益”在认识自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的人明知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为了自己、集团或阶级的利益,坚持“倒行逆施”,死硬到底,自欺欺人,拒不认错。世上所有的专制独裁者无不如此,例如,其中之一的说:“我是不让权的”;“我是不做自我批评的”。这两句话道出了“利益”和“坚持错误”之间的内在关系。他们认为,承认错误会被人视作软弱和失败,会影响自己的威信和局面的“稳定”。这样几句话说的很好:
“那么什么变得重要了呢?你有生之日的价值怎么来衡量呢?”
“重要的不是你所买到的,而是你所创造的。”
“重要的不是你所得到的,而是你所付出的。”
“重要的不是你的成功,而是你的价值。”
“重要的不是你学到的,而是你传授的。”
“重要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性格。”
“重要的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在你离开时,有多少人感到这是永久的损失。”
“重要的不是你的记忆,而是爱你的人的记忆。”
“重要的不是你为人所怀念的时间,重要的是谁在怀念你,重要的是他们为什么要怀念你。”
正确识自己,就要从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开始。
师父自觉已到油尽灯枯,就对性情截然不同的两个徒弟说:“师父的衣钵只能由你们其中一个人来继承。现在你们每人拿两张纸,一张写下自己的优点,一张写下对方的缺点,然后再把两张纸拿给对方签名。我会根据双方的优缺点酌情选择。”
两个弟子写好后,谁都不肯在对方的清单上签字。师父一看清单,原来,两个人所写的自我优点与写别人缺点的数量刚好一样多。有趣的是,每个人自认为的优点却是对方眼中的缺点。两人看自己和对方看自己的观点恰好相反。
师父见他们争执不下,于是指点道:“你们先签下写有自己缺点的那一张纸,如果先承认自己的缺点,对方也会同意你的优点。”果然,这次再没有起争执,两人写下缺点和优点的两张纸都顺利获得对方的签名。
师父点点头,说道:“要别人接受你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先去体会别人的感受,而不是先保护自己的感受。先承认自己有缺点,这样你的优点才有被别人接受的空间。”
原来,优点和缺点的界线并不在我们身上,而在别人心里。
就缺点而言,有的缺点是小节,对于成长、处事无有大碍;而有的缺点,则会延及大节,若不及早改正,不痛加摒弃,则会遗害终生,殆误一生。可以说缺点是错误之母,人们所犯下的种种错误都会在其身上的缺点中找到根源,尽管罪行与错误有着质的区别,但追根溯源,犯罪也是基于对自身的缺点不能加以控制、一任缺点发展才会最终酿成其大小之罪。因此说,为了追求生活的美好,让生活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就要时刻正视自身的缺点,要在自省的同时,悦纳批评,并不时由衷地在改正着自身的缺点。
认识了自己的缺点之后,就要去改正缺点,说说不费力气,而实践起来却是很难。改正缺点,不论外部条件优劣,关键在于自身能否严格自律。缺点与人的习惯、好恶密不可分,一些小毛小病之所以屡犯屡教、屡见不鲜、屡教不改,就是因为它对于社会、对于环境是缺点、是毛病,是不良习气,而对于个人而言是习惯、是“我愿意”、是“我就想这么样”,也就是一己之意气,是主观意志!其实,缺点是长年累月养成的毛病、一种或种种坏习惯!
谁都知道人要改变习惯是不容易的,而能够向习惯挑战、肯于向自身的不良习惯挑战说到底则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根本标志。人生在世,想活得好、活得好上加好,是人类的普遍愿望。而生活标准是无止境的,对生活质量的评价也是循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规律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客观上生活的好与不好,与主观上的努力是紧密相关的。而主观上如何认识生活的好与不好也相应决定了每个个体的人对客观上的“好”的追求的不同方式、手段和结果。当然,这种结果当绳之于社会标准时,符合社会规范时可以称之为成功,亦或评论为其幸福;而有的结果则超出了社会规范,迟早会因此罪而当罚。
缺点多数是可以容忍的,正因如此,才有了千人千面,世间万象。但有些缺点的确会殃及个人的生活质量,一任发展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恶劣影响,那就应该努力痛改所非!我们不应该为自身所有的缺点而对追求自己的人生成功所气馁,更不可以为得一己之快而固执自身的缺点而屡屡失意于人生有限的路途之上。正视自己的缺点,为的是更快地改正缺点,去更好地生活。
古时候有一个农夫家里养了三只小白羊和一只小黑羊。三只小白羊常常因为有雪白的皮毛而骄傲,还对那只小黑羊不屑一顾:“你自己看看你身上像什么,黑不溜秋的,像锅底。”“依我看呀,像碳团。”“像盖了几代的破旧被褥,脏死了!”不仅是小白羊,连农夫也瞧不起小黑羊,常常给它吃最差的草料,时不时还抽它几鞭子。小黑羊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也觉得自己比不上那三只小白羊,常常伤心的独自流泪。初春的一天,小白羊与小黑羊一起外出吃草,走得很远,不料寒流突然袭来,下起了鹅毛大雪,它们躲在灌木丛中相互依偎着……不一会,灌木丛和周围全铺满了雪,雪天雪地雪世界。它们打算回家,但雪太厚了,无法行走,只好挤做一团,等待农夫来救他们。农夫发现四只羊羔不在羊圈里,便立刻上山去找,但四处一片雪白,哪里有羊羔的影子啊!正在这时,农夫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小黑点,便快步跑过去。
到那里一看。果然是他那四只濒临死亡的羊羔。农夫抱起小黑羊,感慨地说:“多亏小黑羊呀,不然,羊儿可都要冻死雪地里了!”
小黑羊的缺点在一瞬间成了优点,并成为它得宠的条件。生活中我们也许没有这么多的好运气,但如果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并真诚地让别人了解真实的自己,我们就能赢得别人的喜爱和尊重。当然并不是说我们要一直保持自己的缺点,不去改正,而是在正视缺点的基础上,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改正缺点,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当别人向你提出或你自己有所感觉出自己的缺点时,请正确对待吧,不要碍于面子和虚荣,没有人会笑话你,看不起的只有自己,如果没有勇气和胆量去面对缺点的话,那么你必定会输,输掉的不仅仅是你的感信和人缘,更重要的是你连自己都输掉了,一个不敢真正面对自己和自己缺点的人,你又如何能把握自己呢?所以,我们要把缺点看成完善自我的一个起点,一把通向成功的钥匙,现在想想,心情是不是豁然开朗了。
老子说:“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只有勇于承认自己有缺点的人,才能改正缺点,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个道理讲得非常实在,具有很大的领导学意义。世上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那些将自己打扮成“完人”的人,肯定是伪装的,这样的人是不值得依赖的。正像是一个外表鲜艳光亮的苹果,内心却潜藏着蛀虫一样。
世界著名的IBM公司的用人原则就是:“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他们不信任自称“没有缺点”的人,不欣赏不敢承认自己缺点的人。
正视缺点,才能改正缺点,超越自我,趋向完善。就是老子那句话——“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的深刻含义。泛言之,生活中凡是自以为自己没一点儿“毛病”人,就一定是思想上出了大毛病。
一个人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勇气的表现,更是智慧的体现,只有自信心不强、缺乏责任感的人才把自己的缺点造成的失败当成是别人的负面影响所致,而在遭遇失败时,能够勇敢地承担责任并理智地评价自己和别人,才是真正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