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掉进了米桶。米桶里有半桶大米,对这从天而降的口福,老鼠自然不会放过。它放开肚子饱餐了一顿,倒头便睡。就这样吃了睡,睡了吃,无忧无虑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老鼠也想跳出米桶,另找生路,但一看到那么多白花花的大米,心里又痒痒的,不忍离去。
一天,米桶冲着老鼠说:“鼠大哥,虽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你可要适可而止呀!”
老鼠这才发现米桶已经见了底。再抬头朝上一看,不禁大吃一惊,桶实在太高了。更可悲的是,他此时已胖得没有一点儿弹跳能力。老鼠不由得心慌意乱,张开嘴巴拼命去咬桶底,用爪子拼命去撕扯桶壁,然而这一切都徒劳无功。老鼠吃完桶底的大米后不久便饿死了。
很多时候,贪婪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把人吞噬了。
老魔鬼看到人间有个农夫很穷,但生活却过得很幸福,他决定去扰乱一下。
他先派一个小魔鬼偷走农夫的面包和水,农夫不急不恼;他又派一个小魔鬼把农夫的土地变得很硬,但农夫仍是辛勤劳动,没有抱怨。
这时,第三个小魔鬼出来了。他对老魔鬼讲:“我有办法,一定能把他变坏。”
小魔鬼先去跟农夫做了朋友,告诉农夫明年会有干旱,教农夫把稻子种在湿地上,农夫便照做。结果第二年别人没有收成,只有农夫的收成稻谷满仓,他就因此而富裕起来了。小魔鬼又教了农夫很多赚钱的招数,慢慢地,农夫获得了大量金钱。
老魔鬼来了,小魔鬼告诉老魔鬼说:“您看!我现在要展现我的成果。这农夫身上现在已经有猪的血液了。”
很快,农夫办了个晚宴,所有富人都来参加:喝最好的酒,吃最精美的餐点,还有好多仆人侍候。他们非常浪费地吃喝,醉得不省人事,变得像猪一样痴肥愚蠢。
“您还会看到他身上有着狼的血液。”小魔鬼又说。
这时,一个仆人端着葡萄酒出来,不小心跌了一跤。农夫大声骂他:“你做事这么不小心,罚你不许吃饭!”
老魔鬼见了,高兴地说:“真了不起!你是怎么办到的?”小魔鬼说:“我只不过是让他拥有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这样就可以引发他人性中的贪婪。”
一个并不贫穷的人为美国当时的土著人做了点事情,于是酋长要感谢他,说:“从这棵树往前走,爱走多远走多远,然后折回来,这之间的土地都归你。”结果,那个富人再也没回来,也许直到今天他还在往前走。
有一个农夫发现自己的鸡一天下一个金蛋,于是就像想它肚子里一定有很多金蛋,他想立刻得到那些金蛋,变成富人。等它宰了鸡才发现,一个金蛋也没有了,而这时他连普通的鸡蛋也得不到了。
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种鼬鼠。鼬鼠整天忙忙碌碌,不停地寻找着食物,然后把吃不完的食物储存到洞穴里。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它们最后都是饿死的。这是因为鼬鼠晚年走不动的时候,就会躲进自己的“粮仓”里,但它们必须经常啃咬硬物磨短两颗门牙,否则门牙就会无限制地生长,最终导致无法进食。但它们早先在“粮仓”里并没有储存硬物,结果因没有硬物磨牙致使门牙不断生长,老长的门牙让鼬鼠无法进食,最后饿死在粮堆上。贪欲使它只看到粮食,而看不见石子,看不见粮食以外的任何东西,它陷入贪欲的陷阱里,看不见隐患,看不见潜在的危机,看不见明天与未来,是贪欲葬送了它。
金钱是贪婪的空气,权力是贪婪的手杖。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贪婪是一根刺,它无时不在刺痛和折磨人们。拔掉这根刺,才能生活得安宁幸福。
水中垂着一个挂满鱼饵的钩。
一条鲫鱼顺着鱼饵的香味游过来,向鱼饵看了一下,“真不错,是块美味的东西。”它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因为它记得不少同伴就是贪食鱼饵而断送了性命。鲫鱼赶紧游开:“不能吃,这准是鱼饵。”
鲫鱼无法抵御鱼饵那香味的诱惑,过了一会儿,又游到这个鱼饵旁边。对它又进行了一番研究和观察。
“不行,决不能上当!这块东西一定是鱼饵。”鲫鱼警告自己,随即又游开了。鲫鱼游了不远,心里老记挂着这块鲜美的东西,不一会儿,又游回来了。它再一次向这块使它垂涎的食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也许危险不会太大。”它用尾巴投石问路似的打了一下鱼饵。
鱼饵在水中荡了几下,又垂挂在那儿纹丝不动了。
“看来问题不大,是我多虑了。”它在鱼饵旁转来转去,“上帝保佑!让我冒险一次,仅仅这一次,说不定一点危险也没有……”
钓竿一提,鲫鱼上钩了。
狗叼着肉渡过一条河。它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
想到这里,它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它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水中的那块肉本来就不存在,原有的那块肉又被河水冲走了。
贪欲往往解除谨慎的武装,使聪明的人变成笨蛋。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他非常高兴,便兜着它回家,请一个玉工来加以鉴别,玉工仔细看了后,赞不绝口地说:“这块玉好极了,没有一点毛病,是个宝贝啊。不过你得小心,别在人家面前露眼,让人家把它偷了去!”
其实,这人请玉工来家里,已经引起了邻居的注意。原来,平时极少有人上他家,这回玉工突然来,有人便不时进来张望。宋人心里不安,怕有个闪失空欢喜一场,便把宝玉秘密藏好。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宝玉会被盗走。如果把它卖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价值,给别人占了便宜。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把它赠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些人情。过了几天,他见没人发现,便带了宝玉悄悄地前往都城。
到了都城,他去见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献上了宝玉,子罕不解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吧?不过,我是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的。”
宋人慌忙摇头说:“我没什么事要您帮我办。据玉工鉴定,这块宝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献给您。”子罕再次拒绝说:“我决不能收下这宝玉。因为如果收下了,你和我都丧失了宝。”
宋人听不懂子罕这话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着他。只听子罕继续说道:“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
宋人见子罕说了这通不收宝玉的道理,也无可奈何,只得实告道:“小民留下宝玉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
罕沉思了一会儿,叫宋人暂时留下。接着,命一位玉工为这块宝玉雕琢,把它送到市场上去卖掉,把钱交给宋人,然后派人护送他回家。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成语“不贪为宝”。
坚守自己心中想要的,坚守自己的原则,那才是人生真正的宝,才能真正得到一切。
有三位年轻人在一个小镇上看到一支送葬的队伍。他们打听到死者原来是他们的两位朋友:一位叫“友谊”,一位叫“快乐”,他俩被一个外号叫“死亡”的人谋杀了。三位中一位年龄最小的人对他的两个朋友说:“这个外号叫‘死亡’的家伙到底是谁?咱们一起去找他,为咱们的朋友报仇!”
半路上,他们遇上了几位神色慌张的人,其中一位老太太告诉他们,“死亡”正在追赶他们,必须赶快逃走,否则便会被杀害,并劝其他人也一起逃走,如果遇上“死亡”便没命了。他们告诉老太太,他们就是来杀“死亡”的。在他们的再三要求下,老太太告诉他们,“死亡”就在小村子后面那座山的山顶上的一棵老橡树下。
他们三人兴奋地向山顶走去,并拿出随身携带的尖刀,随时准备捕杀“死亡”。但出乎意料的是,当他们高度戒备地来到那棵老橡树下时,没有看到想像中的面目狰狞的“死亡”,却发现一箱子金光闪闪的金币。他们马上丢下尖刀,欣喜若狂地数起金币来,把寻找“死亡”的事忘得一干二净。那个领头的年轻人说:“我们必须守住这些金币,否则会被认为是偷来的而被投进监狱。这样吧,我们来抽签,谁的签最短,谁就去镇上买吃的,另外两人就留下来守住这金币,明天我们就把金币分了各奔东西。”最年轻的小伙子抽到了那支最短的签,他拿着几块金币到小镇上买吃的去了。
两个守金币的人各怀鬼胎,最后他俩想出一个共同的计划:等他们的朋友带着吃的回来时,把他杀掉,然后吃掉食物,再把本该分成三份的金币分成两份。那个买吃的年轻人走进小镇时则想:如果在这些吃的食物里放进毒药,那么,那些金币就可以归我一人所有。于是,他先吃饱了,然后在食物和饮料里放进一种无色无味的烈性毒药,并于当晚回到朋友身边。不料他刚回来,便被两个朋友杀害了。他们得意地吃着同伴买回的食物和饮料,几分钟后,他俩也中毒身亡。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也会像他们的朋友“友谊”、“快乐”那样被“死亡”杀害。更想不到的是:杀害他们的“死亡”,其实是蕴藏在金币后面的贪婪。因为贪婪,无论是友谊、快乐,还是生命,都会走向死亡。
在澳大利亚,有一片草原,那里的草长得特别肥美,所以那里的羊群繁殖得特别快,不断地增多。而每当羊群发展到一定的限度,就会出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走在前面的羊群总能够吃到草,而走在后面的总是只能吃剩下的,于是后面的羊群在前面羊群吃草的时候,就会拼命地跑到队伍的前面。就这样,羊群为了争夺食物,都不愿意落在后面,这样草原上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羊群都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奔跑。草原的尽头有一片悬崖,羊群跑到悬崖边缘也全然不去理会,于是整群的羊就摔下了悬崖……
从一开始,羊们只是为了贪吃一点青草,但为了争夺这一点青草,最后却贪“吃”了自己。
当贪念开始升起时,别忘了提醒自己,贪念会把你带到悬崖边,当心被贪婪所吞噬。
有一群猴子喜欢偷吃农民的大米,而它们又是一种很难捕捉的动物。多年来,人们想尽办法,用装有镇静剂的枪去射击,或用陷阱去捕捉它们,但都无济于事,因为它们的动作实在太快了。后来,人们去请教生物学家。生物学家于是根据这种猴子的习性找到了一种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
他把一只窄瓶口的透明玻璃瓶固定在树上,再放入大米。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就把爪子伸进瓶子去抓大米。这瓶子的妙处就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刚能够伸进去,等它抓一把大米后,由于握着拳头,爪子却怎么也抽不出来。而那个瓶子又系在树上,使它无法拖着瓶子走。贪婪的猴子十分顽固——或者是太笨了——始终不愿意放下已到手的大米。就这样,第二天,当生物学家把它抓住的时候,它依然不愿放手,直到有人把那把米放入猴子嘴中。
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人往往都会与猴子犯同样的错误,由于太看重眼前的利益,该放弃时不能放弃,结果铸成大错,甚至悔恨终生。想一想,世界上有多少人为了钱财,夫妻离异、兄弟反目;有多少人为了升官发财,朋友相残,同事相害;又有多少人为了贪欲而被厄运的玻璃瓶捉住呢?
深海里,一只小鲨鱼长大了,开始和妈妈一起学习觅食,它逐渐学会了如何捕捉食物。妈妈对它说:“孩子,你长大了,应该离开我去独自生活。”鲨鱼是海底的王者,几乎没有任何生物能伤害它,所以虽然妈妈不在小鲨鱼的身边,但还是很放心。它相信,儿子凭借着优秀的捕食本领,一定能生活得很好。
几个月后,鲨鱼妈妈在一个小海沟里见到了小鲨鱼,它被儿子吓了一跳。小鲨鱼所在的海沟食物来源很丰富,它就是被鱼群吸引到这里的,小鲨鱼在这里应该变得强壮起来,可是它看上去却好像营养不良,很疲惫。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鲨鱼妈妈想。它正要过去问小鲨鱼,却看见一群大马哈鱼游了过来,而小鲨鱼也来了精神,正准备捕食。
鲨鱼妈妈躲在一边,看着小鲨鱼隐蔽起来,等着马哈鱼游到自己能够攻击到的范围。一条马哈鱼先游过来,已经游到了小鲨鱼的嘴边,也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鲨鱼妈妈想,这下儿子一闭嘴就可以美餐一顿,可是出乎它意料的是,儿子连动也没有动。
两条、三条、四条,越来越多的马哈鱼游近了,可是小鲨鱼却还是没有动,盯着远处剩下不多的马哈鱼,这个时候小鲨鱼急躁起来,凶狠地扑了过去,可是距离太远,马哈鱼们轻松就摆脱了追击。
鲨鱼妈妈追上小鲨鱼问:“为什么不在马哈鱼在你嘴边的时候吃掉它们?”小鲨鱼说:“妈妈,你难道没有看到,我也许能得到更多。”
鲨鱼妈妈摇摇头说:“不是这样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但机会却不是总有。贪婪不会让你得到更多,甚至连原来能得到的也会失去。”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有些时候,得不到的原因不是你没努力,而是你的心放得太大,来不及收网。
北极圈里,北极熊几乎没有天敌,然而,爱斯基摩人却能轻易地把它们捕获。
北极熊有一个嗜血如命的特性,爱斯基摩人正是利用了它们的这个嗜好。他们把动物的血冻结成冰,中间藏进一把双刃匕首,然后把这种精心制作的冰块扔在雪原上。当北极熊闻到血冰块的气味时,就会迅速赶到,并开始贪婪地舔着血冰块。舔着舔着,北极熊的舌头渐渐麻痹,刀刃划破了它的舌头,鲜血一个劲地涌出来,随着不断地舔下去,刀口越划越深,鲜血越涌越多,最后北极熊因失血过多,休克晕厥过去,从而轻易地落入了爱斯基摩人的手心。
想起北极熊,让我想起一些大权在握者,他们也像北极熊一样,在他们的权力范围内,几乎没有“天敌”。然而,他们中总有一些人,下场可悲,或沦为阶下囚,或被送上断头台。那么,是谁害了他们?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的贪婪嗜好。因为总有那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窥探着他们的嗜好:你嗜好金钱,便用金钱来喂你;你嗜好美色,便用美色来喂你;你嗜好虚荣,便用虚荣来喂你……结果,有些人在享乐中,渐渐变得麻痹起来,渐渐失去了理智,最后因丢失了做人做官的底线而受到法律的严惩。
当心,嗜好可以将你喂饱,也可以将你喂死啊。
仓鼠嘲笑蚂蚁:“可怜的蚂蚁们,为了屯集这么一点粮食,你们千辛万苦地劳作,忙活了整整一个夏天。这值得吗?真该让你们看看我的储备粮!”“听着,”一只蚂蚁回答道,“就因为你储藏的粮食比你所需要的多得多,所以人类才要把你从泥土里挖出来,把你的粮仓掏空,让你用性命来替你那贪婪的强盗行为赎罪:他们这样做太合理了!”
所以,不能太贪婪——这是真理,当欲望大于生命的时候,生命遭遇威胁是必然的,这正如仓鼠。
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里告诉我们的“贪婪往往是祸患的根源”,“那些因贪图大的利益而把手中的东西丢弃的人,是愚蠢的”。
欲望是人前进的动力。人,活着,当然要努力奋斗往前走,但也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往回跑”。不然,欲望发展至贪婪成性,就会在欲望中沉沦,迷失方向,走向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