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坐在高高的王座上,他缔造了空前的帝国。
他陷入了沉思。如果自己还称秦王,真是太对不起这样辽阔的疆域了。更重要的是,古有三皇五帝,近有春秋五霸,但没有人像自己一样,能够结束天下的纷争,带给世界和平。
所以,他急需一个新名号,既能够概括他的不朽功绩,又要有开创性。
于是帝国的大臣们聚在一起,绞尽脑汁,推敲出了一个名字——泰皇。
泰的意思是“最”,泰皇就是最高级的皇。
他们洋洋得意,谁知报上去后,嬴政眉头紧皱。
泰皇再高级,也还是皇。他可不想沿袭旧制,与那些庸俗的旧人同列,他需要的名号必须史无前例、又贵不可言。
一道灵光闪过他的脑海:不如把三皇五帝的数字去掉,剩下皇、帝二字。
没错,就叫“皇帝”!
皇和帝很多,皇帝我是第一个。
果然,还是领导的水平高!
百官们心领神会,马上扑通一声,献上膝盖,振臂高呼“万岁万万岁”。
嬴政很得意,又规定:皇帝之命称“制”,令称“诏”,自称为“朕”,同时废除帝王死后加封谥号的陋习,从他开始称始皇帝,以后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
接着,嬴政参考阴阳五行,认为周朝属火,秦克周,所以秦当属水。于是取象水色,规定秦朝官服旌旗颜色以黑为贵。因水主北方,终数为六,所以数字以六为尊,六寸为符,六尺为步,冠制六寸,舆制六尺,连天子的座驾也要配马六匹,天下郡数,也按乘法口诀,划为三十六郡。总之,大秦的东西一概都要666。
最后还有一系列管理庞大的帝国政策,包括: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修建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向北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往南开发百越等,这些功业时至今日仍在影响着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了。
危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民间流传一种说法——“东南有天子之气”。传到朝廷,嬴政十分不安。
总有贱人想害朕!
他相信,很多看不见的势力在蠢蠢欲动,伺机造反,最大的可能就是那些列国的旧贵族们。
嬴政整出了一套连招。
先是收缴天下兵器。规定所有人家不得私藏,一旦发现,斩立决。最后收得天下兵器几百万斤,全部拉回咸阳,熔铸成了十二个大铜人。
接着,下令拆除天下关隘,这样一来如果有人想造反,将无险可据。只是嬴政想到了顺风局,他没想到万一是逆风局,秦军同样也将无险可守,这为今后秦军的迅速溃败埋下了伏笔。
嬴政又命令天下所有的富户即日起全部迁往咸阳,这样既可以防止六国残余势力原地培养反秦力量,又方便就近监视他们。
只是凄惨的一幕出现了。华夏大地,十余万富裕家庭被迫离开祖业,路上花的话、该打点的打点,很多人来到咸阳,已经从富人变成了扶贫对象。
这一招堪称财富粉碎机。
这正是嬴政希望看到的。
经历
很多人会说,嬴政看起来怎么是个极端的人。其实是有原因的。在他强势和光鲜的躯壳背后,住着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灵魂。
嬴政出生在公元前259年10月,地点赵都邯郸,因10月是秦历的正月,所以取名政(通“正”)。
他的父亲有个奇怪的名字,是现代好莱坞大片“异形”和“超人”的合体,叫异人。异人是太子安国君的庶子,当时在邯郸做人质。由于秦赵经常打仗,所以赵王处处为难他,搞得穷困潦倒,所幸后来遇到了卫国商人吕不韦。
吕不韦在他身上发现了巨大的投机价值,不仅给他送钱,还帮他公关,过嗣给了安国君的正妻华阳夫人,成为了嫡子,获得了王位继承权。
后来,吕不韦还献给他一位绝世美女,叫赵姬,就是嬴政的母亲。
公元前258年,秦国派大军团团包围了邯郸,要一举灭赵。战争非常惨烈,赵国人想要杀掉异人全家泄愤,形势危急。
生死一刻,吕不韦用重金买通了守卫,带异人逃回了秦国。由于是逃亡,不便带不上赵姬母子,所以嬴政和母亲就被吕不韦送回外公家藏匿,当时的嬴政还未满周岁。
母子二人最后还是被发现了,直到公元前251年,安国君继承王位,赵王才派人将母子送回了秦国,全家团聚。
在这段分离近8年的岁月里,小嬴政和母亲相依为命,受尽了欺负,至于是何样的欺辱,暂不得详知,但根据史料记载,嬴政在灭掉赵国那天,亲自来到邯郸(灭六国中绝无仅有的一次),把每一个欺负过他、欺负过母亲的人找出来,全部处死。可以推断,那段童年岁月绝对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
回到秦国,嬴政发现,自己的父亲还娶了一个妾,并且有了一个弟弟,叫成蟜(念jiǎo),这说明父亲的心里,已经做好了失去他们母子的准备。
公元前250年,嬴政的爷爷猝死,父亲继位。可惜在位仅三年,又去世了(公元前247年),我们之前提到过。
十三岁的赢政继承王位,不过按当时的礼制,男子要到二十岁成年行冠礼后才能亲政。父王死前,要他拜吕不韦为相国,尊为仲父(相当于干爹),在亲政以前,由吕不韦摄政。
吕不韦确实做到了尽忠职守,把秦国打理得井井有条。对此,年少的赢政一直很信任。
不过,等到他二十岁那年,他发现了一个秘密。
原来他尊敬的仲父竟在父亲死后,和母亲通奸。后来为了脱身,在市井中物色了一位性能力逆天的男子,名叫嫪毐(念lào ǎi)。
吕不韦将嫪毐伪装成宦官送入了后宫,赵太后非常满意,两人还生下了两个私生子。
嫪毐从此青云直上,后来被封为长信侯,封地仅次于吕不韦。
大家别小看了这个侯,当年能被封侯是十分困难的,很多将领经过多年厮杀立下赫赫战功都未能如愿,而这个市井之徒,躺下睡觉就升了大官,不得不让人感叹,正常刷怪的玩家,是永远搞过半夜偷刷副本的。
嫪毐野心越来越大,不断培育势力。等到嬴政将成年,他居然和手下密谋:在行礼仪式上,杀掉嬴政,让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
可是很不幸,他的暴发户气质太过霸气侧漏,出卖了他。
一日,嫪毐和人喝酒,为某事争执了起来。由于他吵架水准比他的天赋能力矮了一大截,心急之下居然爆出一句:你不知道我是秦王的假父吗?(“假”古语是“代”的意思)
完了,完了,这是嫌命长了。
事情告到嬴政那里,嬴政感觉像吃了几个大冰坨坨。
娘的,还有这事!查!给我好好查!
真相很快浮出水面,牵出了母亲和仲父。
嬴政尽管悲痛,但很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剿灭了嫪毐,同谋者全部夷灭三族,两个私生子也被杀死。
吕不韦被免职,流放蜀地,服毒自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嬴政始料不及的是,他的弟弟成蟜也在他亲政的同年,借讨伐赵国之机,带兵倒戈,还向天下发布檄文,说他是吕不韦和赵姬的野种,根本没资格当秦王。
这个没法忍,嬴政几下就干掉了弟弟。
父亲的抛弃,干爹和母亲的欺骗,现在又是弟弟的背叛。这世界上,他已经没有可以信任的亲人了。
亲人尚且如此,外人就更不用说了,让他寒心的有三次。
第一位是他的偶像,韩国的大法学家韩非。
韩非子对人性本恶有过深刻的阐释,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利益。君臣关系其实就是利益关系,大臣给君主打工不是因为他有多爱君主,而是因为能从君主那里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大臣不要好处又愿意为君主打工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只要条件合适,他们随时可以为了更大的利益背叛他的君主。
这种关系同样适用于亲人和平民。
韩非的理论,引起了嬴政的共鸣。他非常崇拜韩非子,曾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
为此,他派兵攻打韩国,逼韩王把韩非送来秦国。
当时嬴政手下的廷尉(司法部长),叫李斯,此人是韩非的同学。
李斯深知韩非水平比他高,生怕抢了他的饭碗。就伺机除掉韩非。机会很快出现了,韩非建议嬴政先伐赵再伐韩,结果被李斯说成是因为韩非是韩国人,目的在于阻止秦国伐韩,而且此人本来不愿来秦国,久了必生二心。
嬴政生平最敏感的就是有人算计自己,失望之余,他把韩非弄死了。
嬴政有一位童年伙伴,是燕国的太子姬丹。在赵国的八年里,小太子丹当时也在赵国做人质,两人玩得很要好。
但是,随着秦国大举兼并六国,太子丹从自己国家利益出发,想要杀了嬴政。
他派出一位刺客,叫荆轲,向嬴政献上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地图。原本看在童年好友的份上,嬴政还保留了一点点信任,可没想到太子丹差点要了他的命。
看来,友情从此也是要信任清单里除掉的。
荆轲有位挚友,叫高渐离,是当时天下最好的击筑师(一种乐器)。当年荆轲在易水诀别,吟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时,在旁伴奏的就是高渐离。
嬴政久闻高渐离大名,后来得知高渐离的去处,就把他抓了过来,给自己当宫廷乐师。不过有了前车之鉴,他害怕高渐离刺杀自己,就先把高的眼睛熏瞎,以备不测。
但人心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失明的高渐离偷偷往筑里面灌了铅。有一次乘嬴政听筑不备,抡起筑就向秦王嬴政脑门上砸去,可惜没击中。
嬴政吓出一身冷汗,在处死高渐离后,下令从此再不接近六国的人。
多年的经历,让嬴政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有对你好的人,也有对你坏的人。
他只同意后半句。
在大臣看来,他是有钱有势的老板,能给他们财富,所以愿意给他打工,但是他们的欲望是无个底洞,个个包含野心,如果杀死自己能够得到更大的利益,他们会毫不犹豫去做,嫪毐就是例子。
在六国人民看来,他夺走了他们的土地,还有亲人、朋友的生命,仇恨不共戴天,他们恨不得将自己碎尸万段。
父亲、母亲、干爹、弟弟都不可信任,外人又算什么。
就这样吧,天下人负我,我必负天下人。
韩非说的对,人果然是为利益而生的动物,他们为了荣华富贵表面讨好自己,其实是慑于自己的威力。道德什么的是不可靠的,要驱动人的只能靠严苛的法律和暴力。
在这样一个有秦国特色的利益主义核心价值观下,貌似和平的庞大帝国,君民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一种防备与被防备的对抗关系。
只是,嬴政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妥,过去四十年的做法让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也不会改变。
他像驱使羊群一样驱使他的人民,修陵墓、修宫殿,他不知道,整个国家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药库,随着火药越积越多,只要一点火星,瞬间就能将帝国炸得粉碎。
它需要的只是一个点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