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有个人叫张耳(生于公元前264年),因为犯了事,遭官府通缉,逃到了外黄(现河南民权县,属魏国,挨着大梁)。
张耳在大梁有点名气,长相英俊、温文尔雅,十几岁的时候,就是信陵君的座上客了。
在外黄,他结识了一位大富翁。富翁早就听说张耳,几番交往下来,果断名不虚传。
富翁有一爱女,长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可惜早年嫁给了一个庸奴,有家暴倾向,过得郁郁寡欢。
如今遇到张耳,富翁动起了心思,他掏出一大笔钱,帮女儿解除了婚姻,改嫁张耳。
张耳本身是逃犯,穷得叮当响。富翁免了他彩礼,还送了一大笔财产。他相信,新女婿绝非泛泛之辈,将来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业。
事实证明了他的眼光。
张耳用这笔钱,招揽千里豪杰,很快聚集了一大帮门客,成为了大梁地区有影响力的豪强人物。
魏王得知后,非但没派人抓捕,反而遣使送来官印,让张耳出任外黄县令(相当于外黄市市长)。
牢不坐了,还娶上白富美,当上了土豪厅级干部,屌丝逆袭电影也不过如此。
可见,男人从小立志向,好好学习,将来靠一张帅脸混社会有多高效。
闯荡
刘季听到消息,也想去张耳处碰碰运气。
丰邑离外黄不远,四百里地,坐11路车,八九天就能到。
“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个好机会。”
刘季没犹豫,从家里搜刮了些干粮,向朋友借了点盘缠,卷上几身衣服,跟两老打了个招呼就上路了。
前往外黄的路也是去大梁的路,路上商旅来往,川梭不绝。
刘季感到又新奇又刺激,天高地阔,男儿志在四方,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样子。
八九天的路程,刘季七天就走到了。
此时张耳正在大宅子里和门客攀谈,下人前来报告,说有一个楚国来的年轻人说要来投门。
张耳接见了刘季,一个楚国十八线的农村小子,长得面相不凡,气宇轩昂,给张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壮士从何而来?”
“楚国泗水郡沛县丰邑中阳里。”
“壮士可是一人前来?”
“大丈夫自立于天地间,莫非还要人扶乎?”
好小子。
“敢问壮士,有何特技可指点张某人?”
“好酒及色。”
“哈哈哈哈,痛快,真男儿本色。”
张耳热情接待了刘季,当天摆酒接风,聊得甚为投缘。张耳比自己大八岁,刘季就把他认作大哥(兄事之),两人以兄弟相称。
张县令包吃包住,也没有具体的工作给刘季(一个县里还能有多大的事)。
刘季每天做的就是和其他门客打交道,具体说来无非就是——喝喝酒、聊聊天,再喝喝酒,再聊聊天。
千万别小看了两项活动,它们让刘季受益匪浅。
首先是喝酒。
门客人多,每次少说数十人,光轮着敬一圈下来,就够人受的了,十碗八碗那是起步价。在经历这残酷的酒精考验,刘季学会了绝世武功“久饮真经”的第九重——“人人喂我,我喂人人”。
其次是聊天。
那年代,真正厉害的人,基本都跑去国王和权臣那里谋富贵去了。跑来给张耳县令这个级别当门客的,大家想想也能知道是什么层次。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张耳收容了那么多无业青年,提高了魏国的就业率,魏王才懒得让一个逃犯当县令。
门客鱼龙混杂,个别奇葩的,没点忍耐力你都呆不去。聊天的话题包罗万象,简直活着的图书馆。刘季在这里,领悟了一门高深的神秘学问——忽悠学。这门学问将在今后的岁月里,帮他无数次化险为夷。
从此,刘季每年都会来张耳家几次,一住就是几个月。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公元前225年。
天下统一
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名将王翦之子王贲(念ben)率军攻破了大梁,处决了魏王魏假,魏灭。
按照魏国成了秦国的土地,按照秦国制度,外国人不能随意进入秦国,所以刘季是去不了外黄了。
这只是开始。
第二年(公元前224年),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楚。
一年后,王翦斩杀了楚军统帅项燕,攻陷了寿春,活捉楚王。
公元前222年,秦军征服楚国全境。同年,灭燕。
公元前221年,灭齐。
因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8年,秦国已经灭韩国和赵国。至此,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自他执政开始,全程用时二十六年。
这一年,刘季三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