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26、27军联合作战,成立“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出任总指挥,亲自起草粉碎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动员令,率先打击来犯之敌高桂滋部旗开得胜;智取兴隆寨,强攻靖边城,激战八个月,歼敌五千多,解放延长、延川、安塞、安定、靖边和保安六座县城,将陕北、陕甘边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二十多个县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游击区扩大到三十多个县,西北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第一次反“围剿”取得全面胜利之后,西北的革命形势更加迅猛地发展起来,这让蒋介石感到很是不安,于是在1935年2月,蒋介石又紧急调集驻河南的高桂滋部84师和陕、甘、宁、晋四省的军阀部队,组成了一支有6个师,30个团,约5万人的兵力,照搬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的“成功”办法,采取分割“清剿”和逐区“蚕食”的方针,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
当时,西北根据地的革命武装还不是十分强大,红军主力部队就只有红26军和刚刚改编的红27军,加起来四千人左右,另外就是各地的游击队三千余人,所有的人马加起来总共也就七八千人,而且部分游击队员手里拿的还是大刀长矛这种落后的原始武器,既缺乏军事训练,又缺少战斗经验。所以,这一次要面对五倍于自己的敌人,形势一下子变得严峻起来。
然而,身经百战的刘志丹有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和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和西北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高岗一起,主持召开了中共西北军事委员会会议,统一大家的意见。对于如何粉碎敌人的进攻,当时西北根据地的红军和西北工委领导人有两种不同意见:
以刘志丹为代表的一种意见是,主张向南发展,进攻延长、延川、保安、安塞等地,使陕北苏区与陕甘苏区打通,连成一片;另一种意见就是主张攻打国民党统治力量较强的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据点,与神府苏区(陕北苏区之一部分)打通。
通过讨论,大多数同志最后还是同意了刘志丹的意见,确定了首先打击深入陕北根据地的高桂滋部,而后向南向西发展,使陕甘和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的战略方针。为了保证反“围剿”战役的胜利,刘志丹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结合周家硷会议精神,亲自为西北军委起草了粉碎国民党当局第二次“围剿”的动员令。
刘志丹在“动员令”中分析了敌我形势,指出了要先打高桂滋部的原因。刘志丹以一位革命军事家的眼光,对这一部署作出了独到的分析。他认为高桂滋部是从河南劳师远征,深入陕北后又人地生疏,同时又与陕北军阀井岳秀互有戒备之心,所以应该以逸待劳,首先给高桂滋部以迎头痛击,挫损敌军的锐气。打败高桂滋部以后,再向西南发展,把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
为了保证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动员令”还要求红军、游击队、赤卫军、少先队实行严格的军事化,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反对散漫习气和无组织无纪律状态。“动员令”下达后,根据地党政军民立即投入战斗,红军所到之处,赤卫军站岗放哨,群众紧密配合,带路送信,妇女补衣做鞋、看护伤员,整个根据地壁垒森严,众志成城。
第二次反“围剿”战斗开始后,红27军84师按刘志丹的命令,率先打击第一次深入陕北的来犯之敌高桂滋部。红27军84师旗开得胜,三月初,在清涧歼灭国民党高桂滋部一个连。4月22日,红26军主力北上,在横山寺儿畔首战告捷,又歼灭了井岳秀一个精锐连。5月1日,红26军、27军在赤源县(今子长县)白庙岔胜利会师,当日举行了盛大的联欢会,刘志丹及两支红军的代表都在会上讲了话,会场洋溢着兄弟部队亲密团结的气氛。会后又进一步进行了战斗动员,士气更加旺盛。
为统一指挥两军作战,5月3日,在安定玉家湾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白坚任政治部主任,统一指挥红26军和红27军的作战行动。
自从谢子长逝世以后,高岗接任西北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之后又就任前敌指挥部政委,这一次又同刘志丹并肩战斗,所以他对刘志丹的军事才干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一直是钦佩有加。后来在1943年3月纪念刘志丹逝世七周年的时候,高岗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纪念刘志丹的文章。高岗在文章中写道:“志丹同志被公认为西北地区党和人民最好的领袖。他是陕甘苏区和红军的创造者,深谙战争的艺术,特别擅长于运动战和游击战,是西北党的军事家。”
这就是后来被认为是“西北王”的高岗对刘志丹的评价。高岗在革命时期能为党的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与刘志丹对他的影响和两人曾经同甘共苦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在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随着“前敌总指挥部”的成立,西北的两支红军部队在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同根据地的群众武装协同作战,连战皆捷。两军会师后,先是在安定吴家寨、马家坪歼灭高桂滋部两个营和一个连,迫使驻安定县城守敌撤至瓦窑堡。5月10日解放了安定县城,这是西北革命根据地解放的第一座县城。
紧接着,根据地军民又乘胜再战,在清涧无定河边歼敌一个连。接着,再以声东击西的奔袭战术,制造假象,扬言要打清涧和绥德县城,给敌人造成错觉,主力则兼程南下,秘密运动到延长城下寻找战机。
5月30日凌晨,红军发动了对延长城的进攻,刘志丹亲自指挥攻城,全歼守敌400余人。延长守敌残部弃城而逃,延长县城宣告解放。延长县城的解放把驻守在县城附近甘谷驿的民团吓得不战而降,主动投诚。
6月1日,国民党延川守军惧怕红军攻城,就星夜向清涧逃遁,因而延川县城几乎是不费一枪一弹就顺利地解放了。
延长和延川相继解放后,“前敌总指挥部”决定乘胜追击,拔除陕甘边与陕北根据地之间的敌人据点,清除障碍,以便打通两个根据地之间的联系,最后达到将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刘志丹又亲自制定了先夺甘泉,孤立延安,再打安塞的作战计划。
6月4日,红军昼夜兼程,南下奔袭甘泉,但是,因为军事计划暴露,敌军加强了戒备,未能得手。刘志丹马上改变计划,在甘泉虚晃一枪,然后率主力沿洛河西上,在延安高桥击溃国民党军一个连,击毙延安县民团团长李汉华。接着,红军又重兵包围了安塞县政府所在地兴隆寨。
当时安塞县的县政府和民团都搬进了兴隆寨。为了防止红军进攻,安塞县正在调换县长,于是新旧两任县长都躲在那里,还有许多豪绅地主,也都跑到兴隆寨来避难了。一个小小的兴隆寨,一下子聚集了一千多人。守寨的敌人布了三层火力网,配有滚木礌石、土炮长枪,还装了炸药。要是从正面进攻,别说是挡不挡得住敌人的火力,就是寨子下面那么陡的坡,连站都站不稳,更不要说进攻了。所以要想攻破兴隆寨,一定得想别的办法。
刘志丹带着队伍包围了兴隆寨,攻了两天,兴隆寨纹丝不动。刘志丹只好下令停下来,开会商量对策。当时就有人建议“爬寨子”,也有人说用“火牛阵”,搞一群牛来,尾巴绑上火,那牛就会疯了似的往前冲,那寨门就可以打开了。
刘志丹一听,觉得这两种办法都不能用。他说:“这寨子又高又陡,爬是爬不上去的。要是用火牛阵,这又不是平原地带,就是把牛烧死它们也冲不进去,再说还不知道要死多少牛,要给人家多少钱,就不要学战国时的田单了。”
想来想去,最后大家一致决定用挖坑道的办法,前边继续包围,其余人从后山挖,挖到了寨子边上,就用炸药爆破,把围墙轰塌了再往里冲。
这些红军战士都是农民出身,挖地道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当地的赤卫队也带着铁锹锄头来配合部队,他们就在后山日夜挖掘。前面的部队就将寨子围了起来进行佯攻,防止敌人发现后从前面逃跑。同时,刘志丹还组织人向寨子里喊话,叫他们放下武器出来投降。
在喊话劝降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下,红军战士的地道已经挖到了寨墙脚下,战士们扎了两个大炸药包,对寨墙进行爆破。只听到轰隆两声,震得山动地摇,寨墙倒出了两个大缺口。冲锋号响起来了,前门后门同时发起进攻,战士们高喊着一拥而上。寨子上的敌人着了慌,安塞县的新旧两任县长就带着民团,从前面打开寨门往外跑,正好遇上冲进来的红军战士,两个县长只好乖乖地做了俘虏。那些豪绅地主被打死的打死,活捉的活捉,民团也被就地歼灭了。
6月20日,刘志丹带着队伍攻占了兴隆寨,歼敌200余人,解放了安塞县城,同时把安塞县境内的地主武装、反动民团组织也相继一扫而光。红军进了兴隆寨,停下来一边休整,一边研究下一步的行动。这时安塞县境内,大小据点都被拔光了,还剩下一座叫李家塌寨子的在负隅顽抗。
李家塌寨子可是个大钉子,又是陕甘边苏区和陕北苏区联系的必经之路。安塞、保安、定边几个县的地主恶霸全逃到了这里,李家塌寨子一时成了反动派的老窝儿。里边有一千多民团,还有杂七杂八的反动武装,总共有两千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土匪流氓、官差衙役、恶棍走狗,全都是反动成性、奸淫烧杀成性的家伙,人民群众恨得咬牙切齿。当刘志丹的队伍刚刚进驻兴隆寨时,就来了一伙群众代表,控诉那些人的罪行,要求红军战士拔掉李家塌寨子,为他们报仇。战士们一听,个个义愤填膺,摩拳擦掌。
送走群众代表后,刘志丹立即把各团干部召集起来开会,进行战前动员。刘志丹说:“同志们,我们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一定要和群众同心同德。这个李家塌寨子我们一定要打,就是花大代价也要把它打下来!”
当天夜里,刘志丹就带着队伍向李家塌寨子进军。可是到了李家塌寨子附近,刘志丹拿着望远镜站在高处借着月光四处一察看,却发现这个李家塌寨子的地形非常险要。这个寨子耸立在两个深山沟之间,北面是马鞍形,连着大山,又人工开了个壕沟,把大山截成两段。敌人在那些制高点上都修筑了工事,布好了火力点,可以俯瞰四周,控制整个寨子,敌军的主力就集中在那里。寨子的东面也是人工削成的陡崖,连根草也不长,无法攀登。南面和西面是天然的石头沟崖。寨子是北高南低,到处摆满了障碍物,有的地方还拉起了铁丝网,防守严密。刘志丹知道,面对这样的地形,正面强攻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想别的办法。和大家一商量,最后决定还是再用对付兴隆寨子的办法,先用部队包围寨子,然后挖地道,最后再实施爆破。
天一亮,红1团就奉命包围了寨子,并且进行政治攻势,同时组织力量在后山挖地道。哪知才挖了半天,就被寨子上的敌人发现了,一阵手榴弹抛下来,牺牲了不少同志。有些同志一看急了,抓起枪杆子就要往上冲。刘志丹连忙命令那些人停下来,大声说:“你们是什么脑子?有这样打仗的吗?我们有多少兵力可以这样蛮干!”
这时,刘志丹又拿着望远镜进行观察,终于发现寨子南面和西面那些天然的石头崖上,不但有一道道的坎,还有一条条的裂缝,同时,那里也是敌人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寨子里的那些敌人以为凭借这些天然屏障,就可以阻挡红军的进攻。于是刘志丹就决定从那里实施进攻。他命令部队白天全部停下来,睡好觉吃饱饭,一方面又派人到各个连队调查,看有哪些人以前在家里放过羊。结果一查,有三十多个战士是放羊娃出身。战士们当时都觉得很奇怪,打仗和放羊能有什么关系?
到了晚上,部队就开始向寨子南面和西面运动。这时,刘志丹把那些放羊娃出身的战士叫到一起来进行动员,然后组成了一个三十多个人的敢死队,沿着那石头崖上的石缝爬上去,因为那些放羊娃出身的战士,最会爬陡峭的山崖。这时战士们才明白了,白天为什么要调查他们的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