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越打越激烈,敌人困兽犹斗,想寻找一条逃跑的出路,试图逃掉。就在这时,只见尘烟翻滚处,斜刺里又杀出了刘志丹所率领的骑兵队,直捣敌指挥机关和重火力阵地。敌军一见,已经无心再战了,只有抱头鼠窜,自相踩死踏伤的不计其数。阵地上那些迫击炮、重机枪顿时变成了哑巴。这时,二路游击队也急速包抄过来,开始捕捉疲于奔命的俘虏。
正面进攻的敌人这时已经冲到离红3团五十来米的地方,一阵排子枪过后,敌人像扫落叶一样应声倒地,王世泰命令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红3团冲锋。战士们跳出工事,一字儿排开,向北进攻。骑兵团纵马横刀向南冲击,二路游击队又从东沟畔冲上,展开了三面夹攻之势。惊魂未定的敌人逃跑心切,无意恋战,只是招架,无力还击。这时城墙上的先锋连战士,奋不顾身,跳下城来,向敌人冲杀过去,展开了白刃拼搏。
敌人在我军各路人马的合力夹击下,失去了控制,乱作一团,无力抵抗,大部分缴械投降,少数逃到西沟畔,跳下沟企图逃脱,张秀山急速带领一队骑兵,绕过西沟畔堵住了敌人逃跑的沟口,其他红军战士也跑下沟坡,紧追不舍,进退无路的敌人只好缴械投降,一个个变成俘虏。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进犯西华池的敌人全部被红军消灭。这一仗,红军共缴获敌人步枪600余支,迫击炮两门,重机枪两挺,俘敌700多人。这是陕甘边工农红军第一次步、骑配合作战,一次战斗全歼两个多营的敌人,获得全面胜利的一次光辉战例。
西华池战斗结束后,红42师又挥师南下,支援第三路游击总指挥部作战,先后取得了三里原、和尚原、瓦子川战斗的胜利,迫使窜入南梁的仇良民团和谭世麟部狼狈退出。从此,照金根据地军民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根据当时对敌斗争的需要,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在安定县阳道峁成立。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谢子长随后率部南下,在南梁地区的阎家洼子与陕甘边军委主席刘志丹率领的红26军42师胜利会合。
1934年7月28日,谢子长等带领陕北游击队来到陕甘边根据地,参加了中共陕甘边特委和中共陕北特委在阎家洼子召开的红26军和陕北游击队干部联席会议。刘志丹、谢子长这两个亲密战友久别重逢,促膝交谈,就陕北和陕甘边根据地的发展交换意见。两位领导意见相投,两军指战员更是情绪激昂,上下一片欢腾。最后决定由刘志丹继续担任红26军42师师长,谢子长兼任红26军42师政委。这次会合及领导层的相互调任,充分体现了两支红军的团结友爱,这也是刘志丹和谢子长之间伟大友谊的体现。谢子长和刘志丹领导的两支红军的会合,给陕北和陕甘边人民带来了胜利的希望。
在这次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上海临时中央局、中共北方代表的两封信。因受当时“左”倾错误的影响,指示信不顾客观事实,否定了红26军开创陕甘边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斗争,也有个别人对红26军不负责任地进行指责。但刘志丹忍辱负重,考虑到粉碎敌人“围剿”陕北根据地的大局,没有争辩,并顺利通过了红42师3团北上陕北,配合陕北游击队粉碎国民党陕北当局对陕北根据地的“围剿”的决定。会后,在中共陕甘边特委和刘志丹的支持下,拨给陕北游击队100支枪和数百枚银元。
8月15日,谢子长和王世泰率领红42师第三团和陕北一、二、五支队由南梁到达安定地区,从8月17日起,在景武家塌及绥德张家圪台的几次战斗中连连胜利,大大鼓舞了士气。
1934年8月下旬,谢子长等人决定攻打河口,26日晚战斗打响。敌人凭借有利地形和工事负隅顽抗,红军连攻数次,直到天明仍未攻克。这时,谢子长亲自到前线指挥,重新组织力量,予敌以重大杀伤,迫使敌人不得不放弃该据点逃往清涧县城。在这次战斗中,谢子长不幸中弹,但他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胜利,战后不顾重伤在身,又率师北上,攻打安定董家寺,击溃敌人一个营,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1934年9月15日,谢子长仍然带伤指挥部队,经过周密的侦察和部署,攻入安定县城,击毙团总李丕成,救出被捕的中共党员和群众,并收编了李丕成的民团。9月18日,部队转至安定崔窑沟,根据中共陕北特委神堂沟会议精神,陕北游击队一、八支队共200余人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一团。由于连续奔袭作战,谢子长伤势愈加严重,最后不得不离开部队养伤。
1934年10月,刘志丹率红2团北上,到达安定县水晶沟后看望了正在养伤的谢子长。此后一段时间,谢子长为躲避敌人搜捕,曾辗转多处养伤,刘志丹也多次探望。他们从不争高论低,而是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能以大局为重。
1934年11月4日至6日,在南梁荔原堡中心的关帝庙,召开了有刘志丹、吴岱峰、习仲勋、惠子俊、杨森、张秀山、马文瑞、张邦英、蔡子伟、张策、黄子文、张庆孚等领导人和100多名工农兵代表参加的重要会议。会上,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土地决议案》《财政决议案》《粮食决议案》等文件和法令。
大会还选举成立了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和陕甘边赤卫军总指挥部。在荔园堡正式成立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及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由刘志丹任军委主席,习仲勋任苏维埃政府主席,边金山任副主席,吴岱峰任参谋长,朱志清任陕甘边赤卫军总指挥,郑德明任副总指挥,梅生贵任副总指挥兼参谋长。
同时,贫农团、农会、赤卫军、工、青、妇、儿童团等组织也相继建立。边区党政军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到群众生活都作了明确规定。为了培训干部还开办了军政干校,刘志丹兼校长,习仲勋任政委,吴岱峰任军事主任,蔡子伟、马文瑞、张文华等任兼职教员,分批轮训各级干部和战斗骨干。各乡则办起了列宁小学,发展教育,扫除文盲。陕甘边银行还发行了布制货币,建立了集市贸易。根据地的经济、文化日益繁荣和发展起来了。
1934年12月,刘志丹率红2团和陕甘边五、六支队亲赴安定。
1935年1月,经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巡视员黄翰建议,中共陕甘边特委书记惠子俊、军委主席刘志丹等率红42师第二团北上,并到陕北根据地赤源县(今子长县)水晶沟灯盏湾看望了正在养伤的谢子长,就建立陕甘边和陕北两块苏区的党政军的统一领导机构,以及组织第二次反“围剿”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达成共识。
在谢子长养伤期间,刘志丹多次前往其住地探望。1935年初,得知谢子长伤势恶化、病情危急时,刘志丹多次到红柳沟、灯盏湾、韩河里等地探望了正在养伤的老战友谢子长。两人就当前形势、两地区和两军统一领导等问题交换意见,并就西北党政军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陕北和陕甘边根据地的统一协调,特别是当前反“围剿”战斗中的军事战略部署和作战构思等问题和谢子长进行商讨。
1月20日,天刚蒙蒙亮,刘志丹又一次来到安定县灯盏湾。一进窑,他就拉着谢子长的双手,哽咽着说:“老谢,你成这个样子了,为甚不早给我说……”
谢子长看到刘志丹,心情很是激动,吃力地捉住刘志丹的臂膀,好半天才说:“老刘,我早盼着你来哩,我估莫你也快来了!”
刘志丹埋怨说:“你咋不早点给我来信呢?”
谢子长说:“已派人去给你送信,可至今还没有回来。”
过了一会,谢子长又一字一板地说:“老刘啊,你来了,我就放心了!打仗你比我强,看样子我是不行了,陕甘和陕北军事工作的重担就要全落在你肩上了,也只有你的肩膀才有力量挑起这副担子!”
听到这里,刘志丹又难受又激动地说:“老谢,不要这么说,你要活着,你的伤能好,一定能好!”
在商议西北军事委员会主席人选时,刘志丹提议要谢子长担任主席,谢子长诚恳地说:“这样不好,从革命利益考虑,还是你当主席合适,我成了这个样子,不能到职工作,何必要那个名哩?”
刘志丹恳切地说:“你是老大哥,还是你挂帅,我协助你完成任务。”
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感人肺腑的话,使在场的人深受感动。
刘志丹临走时,摸着谢子长盖的薄被子,关切地说:“你的被子太破了,应当给你换床好的。”
谢子长笑了笑说:“只要能把伤养好,被子破点没关系。”
刘志丹走后,谢子长对身边的同志说:“老刘来了就好了。”
1935年2月21日晚,谢子长在灯盏湾逝世,终年39岁。
谢子长逝世后,刘志丹万分悲痛。一天,他把26军二团代理团长杨森叫来说:“你也知道,对老谢的逝世绝对要保密,无论到了哪里都要打出老谢的旗号,大张旗鼓地说是谢子长的队伍。这样,就能给群众壮胆,使群众受到鼓舞,同时,反动派一听老谢还活着,必然闻风丧胆。这么干对革命有利。”
遵照北方党组织的指示,1935年1月30日,陕北各路游击队正式改编为红27军84师。红26军和红27军又在刘志丹的领导下,为粉碎敌人的第二次“围剿”秣马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