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死队的战士除了手中的长枪,还一人配了一把短枪和一把大刀。刘志丹亲自向每个人敬了一碗泡了枣子的米酒。当天晚上没有月亮,黑糊糊的一片,正好行动。刘志丹就命令三连连长刘懋功带着敢死队开始行动。刘懋功原来是刘志丹的警卫员,这时已经是红3团下面的三连长了。因为刘懋功从小就是个放羊娃,到部队锻炼了几年后,枪法又准,刘志丹就让他当了敢死队队长。在刘懋功的带领下,几十个人就向那面陡峭的山崖走去,不一会儿,就消失在那一道道的裂缝中,不到山崖下,根本看不到上面有人。
一切都很顺利,敢死队的战士们就像爬山虎一样,紧贴在山崖上,使出飞檐走壁的手段,不到30分钟就爬上了山崖。只要等他们翻上寨墙,控制了敌人的火力点,下面的战士就架起云梯,发起冲锋。
但是,就在敢死队翻过寨墙的时候,被敌人的哨兵发现了。顿时枪声大作,有一些战士来不及隐蔽,就当场牺牲了。上去了的战士还在那里坚持战斗,有的已经用上了大刀,和冲过来的敌军开始肉搏了。刘志丹立即命令所有的轻重机枪一齐开火进行掩护,其他的战士就竖起梯子往上冲。二十多挺轻重机枪一齐开火了,打得寨子上的敌人抬不起头来。以前那些民团和地方武装哪里见识过红军这么猛烈的火力,这一下吓都把他们吓死了。那些人一看情况不妙,就开始往后退,赶快找地方逃命去了。
那个刘懋功不知什么时候爬上了敌军的一个岗亭,用手榴弹炸死了里面的敌人,抢到了一挺机枪,然后就掉转枪口,向寨子上的守军扫射,一撂一大片,为攻城的战士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许多红军战士就是从那里爬上寨墙的。
战斗结束,刘志丹登上了寨子,看到牺牲了那么多战士,心里百感交集。他站在一扇碾盘上,沉痛地向大家说:“同志们!你们完成了最光荣的任务!消灭了最凶恶的敌人!从今以后,我们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就稳固了。我们的翻身农民,再也不用担心害怕了。敌人越是临近灭亡,越是疯狂!我们的任务,也更加艰巨。今天,我们花了很大的代价!这代价,换来了两块根据地的连成一片!使根据地更加巩固!我们要用更大的胜利,来纪念牺牲的同志们!”
当晚,刘志丹带着部分人下了山,就在寨子里成立了革命法庭,对那些土豪劣绅和民团头目进行公审。刘志丹让刘懋功他们押来一批土豪劣绅,他自己担任主审。寨子周围的群众也连夜赶来,要亲眼看着处死这些反革命。群众一个个上台控诉了之后,刘志丹决定,拣几个罪大恶极的,当场拖出去杀了。枪声一响,群众都放了心。他们轻松地说:“这下就好了,报了我们几辈子的仇!”
打下了李家塌寨子,终于使陕甘边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基本上连成一片,只是还有一个靖边县没有收拾。
红军稍作休整了后,又向靖边方向挺进。当时正是麦熟季节,地里的麦子已经成熟了。在行军路上,刘志丹忽然接到前方报告,说是瓦窑堡的敌人趁红军大部队不在,又出来骚扰,要抢老百姓的麦子。刘志丹当即命令红27军2团,连夜返回安定,保卫麦收,其余的则去打靖边。
当年靖边县早就建立了一支游击队。这支游击队原归保安县游击支队领导,保安支队编为红2团后,又成立了陕甘第一路游击队,靖边县游击队又归陕甘第一路游击队领导。为了攻打靖边县城,刘志丹命令王兆平和靖边游击队队长黄万银,还有指导员狄古等人,带领游击队跑步赶到80里以外的宁条梁,攻打井岳秀的驻军。当时那里驻扎着井岳秀的一个营,只要把那个营牵制住了,靖边城就成了一座孤城。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西南部,无定河上游。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审旗、鄂托克旗接壤,东北毗邻横山县,东南与延安市的子长县、安塞县和现在的志丹县相连,西南界至定边县和延安市的吴起县。有一段秦代的长城在靖边县的天赐湾、五里湾一带经过,明长城从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横贯全县,墩台崇隆、犄角相连。遍布全县的古城堡、古隘关,依山傍水,可凭攻守。可见靖边这个地方,古往今来,就是一座边陲重镇,在战略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靖边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山区藏在白于山腹部,最高点是中山涧乡的大墩梁山,海拔1823米;最低点是红墩界乡白城子,海拔1123米。全县地貌分为南部山梁沟壑区,利于构筑防御工事,也便于开展游击战,但不宜大兵团和机械化作战。中部为滩涧区,有史以来为东西兵马要道,适宜大型阻击战,也适合中小型机械化部队行动。北部为沙漠草滩区,属毛乌素沙漠南沿,沙丘海子交错遍布,虽不利于机械化部队行动,但可为战时空降场所。
靖边是一个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当年清涧起义后,晋西游击队转战陕北时就来到了靖边,在新城、野鸡岔等地播下了革命火种。1934年春,谢子长领导的安定革命斗争向北发展到了靖边青阳岔一带。刘志丹在南梁组建了陕甘游击队靖边第7支队,北上靖边,在靖边西部地区开展革命活动。榆林井岳秀为镇压革命,曾派屈子鹏“虎儿子”营驻守靖边县城。是年8月,靖边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靖边东部的新庄洼(今青阳岔镇)成立,并由共产党员王治邦、谢宝善等人在畔沟、青阳岔一带先后组织了大刀队赤卫军,后改编为陕北工农红军13支队。当年9月,在陕甘游击队靖边第7支队的帮助下,靖边西部的蒋家寺成立了区苏维埃政府。
1935年4月中华苏维埃靖边县政府(习惯称西靖边)在桃梨洼(今属志丹县)成立,设有军事委员会,同时成立警卫一、二、三连,骑兵连和保安队等军事组织,对刘志丹这一次攻打靖边,都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对于靖边城的地形,刘志丹早就清楚。他知道靖边县城是半个城在山上、半个城在沟里。一开始在陕北闹革命时,他就带着队伍在这一带过往。当时城内有敌人的一个营,是井岳秀的部队,周围的那些民团武装,这时也都钻进了靖边城。井岳秀这个营是支正规军,战斗力较强,装备也好,营长名叫屈子朋,是井岳秀的干儿子,号称西北“王牌”军。
最让刘志丹担心的还是靖边城里敌人的火力配备情况,有没有发生新的变化。根据以前侦察的情报,刘志丹已经知道,靖边城南边、西边,还有钟鼓楼是敌人的主要火力点,城里的敌人有三个步兵连、一个手枪连、有三门小钢炮,还新调来了有几百个人的警保队。刘志丹和几个指挥员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来个长途奔袭,连夜行动,杀到靖边城再说。于是6月28日,刘志丹又率红军主力挥师北上,连夜奔袭靖边县城,并规定了部队的口令。一般的口令是“坚决”,普通口令是“拦羊的”。
经过一夜的急行军,部队进入靖边县的青阳岔,再往前走60里,就到水脑界了。于是部队停下来稍事休整了一下,第二天夜里又来一个长途奔袭,终于兵临城下,逼近靖边县城了。
刘志丹率陕北红军主力来到靖边县城后,就开始了艰难的攻城战。靖边县城西山寨是个制高点,火力足以控制全城,地形对红军攻城极为不利。守城敌军就是凭借这个制高点,负隅顽抗,战斗十分激烈。当时红军主力与地方赤卫队紧密配合,经过几轮反复强攻,终于炸毁了西山寨,摧毁了守军的这个火力点,最后全歼了靖边城守军一个营,击毙了营长屈子鹏,胜利攻下靖边县城。
靖边县城的老百姓,为了感谢红军的救命之恩,特地为这次攻打靖边的战斗编了一首民歌。当刘志丹带着红军撤走时,老百姓列队欢送,唱起了这首新编的民歌:
红缨杆子长,人马闹嚷嚷,
走一回靖边,提了一回枪。
靖边包围定,老刘在前行,
造了个云梯,上呀上了城。
上到城墙上,队伍站两行,
格巴巴的提了,一呀棚子枪。
炸弹打得凶,烟气冒空中,
机关枪打开呀,一呀一洼声。
打开监牢门,罪人放出城,
劳苦的群众,都呀都欢迎。
老刘指挥能,炮打屈子鹏,
歇兵整三天,回呀回了营。
回到咱后方,各团补弟兄,
补起了弟兄,闹呀闹革命。
一连打了三个硬仗,刘志丹决定返回安定。动身以前,把缴获的物资就地分配,给当地的游击队和赤卫军都补发了新武器、新衣服,剩下拿不了的就全部发给红军战士,又把多余的衣服送给当地的老百姓。
红军出发后,走到半路上,又有一批靖边的老百姓撵来了,他们一定要跟着红军走。最后问清楚了情况,就把这些人都收进红3团和义勇军。经过这么一补员,队伍里又出现一片杂色的服装。返回安定的路上,刘志丹和其他领导同志都下了马徒步行军,把自己的马让给了伤员。刘志丹一边走,一边和部队的同志商量,他说:“红军发展得很快,什么都要增加。干部需要专门训练、提拔补充,解决服装要办被服厂,修理武器,得有兵工厂。下寺湾虽有,可远水不解近渴,陕北也得办一套。”
靖边县城解放,保安县随之成为孤城,这让那些“围剿”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大为震惊,于是保安县守敌就不战而逃了,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就解放了保安城。
当时刘志丹就在想,红军主力都去打靖边,绥德的敌人定会趁机闹腾。回到安定后,部队驻下休息,刘志丹就赶快派人侦察。然后在安定北区的唐家川,开了庆祝大会,给战斗英雄们发了奖,大家都互相庆贺。
休整了几天,前去侦察的同志就送来了情报,说高桂滋部的四个营,已经到了老君殿一带,带兵的是团长艾捷三,另外还有张廷芝的一个营,也窜到这边来了,跟着艾捷三的军队到处抢东西。
刘志丹一听,马上把指挥部的人和各团的头头找来,说明敌情。他说:“现在高桂滋是以团为单位行动,更有油水。同志们!再加把劲儿,这样高桂滋在陕北,就没大戏唱了。”
这时,高桂滋的军队果然到了老君殿。按照敌人原来的部署,应该是靖边城被围,高桂滋就应该派出援兵。看来老君殿的这一股敌人,就应该是高桂滋部的那四个营,他们就是派往靖边城的援兵。可是,靖边城已失守几天,他们还在老君殿一带游山玩水,瞎闲逛。从绥德到靖边,只有四五天的路程,可高桂滋的人马行军就像游山玩水,一路上走走停停,吃吃喝喝,原来对于增援井岳秀,高桂滋的人马并不积极,现在听说靖边城已经被红军占领了,他们干脆不走了,打算抢些东西,再回去交差。
刘志丹立刻命令贺晋年率红一团和义勇军追到了老君殿。敌人正在抢老百姓的粮食,还抓了些脚夫帮他们往回运。贺晋年的人马正好赶到,突然从高粱地里钻出来,把他们包围起来了。当时因为怕伤着老百姓,就没敢开枪,和敌人肉搏起来。敌人跑,红军追,抱在一起,在小河里肉搏。老百姓一见,就趁机逃跑,敌人抢的粮食牲畜,也顾不上带。刘志丹带着大部队赶来了,敌人一见不是对手,都赶快逃命去了。
刘志丹带着红3团从右面冲入老君殿,和贺晋年的队伍从两面一起包围。机关枪、手榴弹一上,整个川道里开了花,把敌人给打垮了。这一仗下来,把高桂滋派来陕北的两个旅,整整报销了一半。在绥德老君殿这一次伏击全歼了高桂滋部一个营,击溃两个营,还击毙了他们的团长艾捷三。
红军回到唐家川,一边清点战利品,一边就地休整。到这时,敌人的第二次“围剿”又被彻底粉碎了。
西北根据地的第二次反“围剿”战役,从1935年1月31日的南沟岔战斗开始,到当年的8月21日的定仙老君殿战斗结束,历时近8个月。在第二次反“围剿”战役中,红军缴获长枪5000余支,轻重机枪200余挺,俘敌约5000人。同时,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塞、安定、靖边和保安六座县城,开辟了甘泉、富县、宜君、定边、环县等游击区,使陕北、陕甘边两块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同时还在二十多个县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游击区也扩大到三十多个县,根据地的范围也扩大了,北起长城,南到淳耀,西接环县,东临黄河的广大地区,都是红军的天下。主力红军也一下子发展到5000人左右,游击队发展到4000人,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从而使西北根据地进入了全盛时期。
第二次反“围剿”连打了几个漂亮仗,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从根本上说,这是主力红军和游击队紧密配合,并在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下取得的成果,同时也集中体现了刘志丹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军事指挥才能。他在指挥作战时,善于审时度势,捕捉战机,常常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劣势对优势而战胜敌人。在接连取胜的形势下,刘志丹仍然十分注意总结经验,一再告诫部队要戒骄戒躁,因而能够带领红军,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后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把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
对西北根据地的第二次反革命“围剿”虽然被粉碎了,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并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于是,更大规模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又开始了。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又面临着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