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1000亿中央投资的具体安排是国家发改委在2008年10月10日的紧急会议上作出的。新增中央投资的安排方向和重点,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同时要加快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新增中央投资优先安排符合投向并可以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在建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并及时启动符合条件的新开工项目,以形成有效需求、有效拉动。统筹兼顾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积极拉动消费、增加发展后劲的要求。严格防止用于“两高”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新增1000亿中央投资的具体安排如下:
廉租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100亿元
农村沼气、饮水、通路、通电、通邮工程、重大水利工程
等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40亿元
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0亿元
基层卫生、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
改造等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130亿元
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项目:120亿元
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项目:60亿元
这六方面大概还可以分解为40个左右的分项。
由于中央新增1000亿投资的计划在2008年10月作出,因此这1000亿元资金的具体落实就集中在了2008年第四季度,尤其是11、12两个月。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称,新增1000亿元的中央投资计划已经全部下达,财政部门已迅速拨付有关资金。
2008年12月20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在一次演讲中表示,刺激经济的4万亿投资可能在2009年落实一半,即2万亿。
4.4万亿巨额投资的喜与忧
对于我国4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海内外给予了高度评价,但随着最初的亢奋过后,忧虑也接踵而来。问题集中在这些资金投向哪里、如何监管、是否有效等诸多方面。
关于投资方向的问题。此次投资计划的目标是扩内需、保增长,强调民生工程列在第一位。国务院的10项措施相应地分解了4万亿投资,概括来看,民生工程确实占了很大的投资比重;但细一推敲,用于增加居民收入或其他促进居民消费的比例并不大。其中最大的1.8亿的一项,基本上与民生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其他投资也大多集中于基础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灾后重建,与民生关系最直接的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不足总额的1/10,而民众最关心的医疗、教育投资仅有400亿,仅为总额的1/100。这样的投资分配,对于保增长、进而解决就业有一定的作用,而对于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作用不会太大。扩大内需,根本上在于增加居民收入,而增加居民收入的根本又在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目前,靠劳动报酬来增加居民收入有相当的困难,关键是要靠社会保障包括社会福利来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扩大内需,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痼疾。
历史上,我国盲目投资的情况十分严重,而且总是一放就滥。这次4万亿的巨额投资,人们对盲目投资的问题也不无担心。有些地方官员见有钱可用,不管要做的事情适当与否,总要想方设法从中央要来钱干干,使地方GDP有一个好看的数字。国务院公布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后,各地官员纷纷进京,“跑部钱进”,把财政部附近的旅馆都住满了。而历史上的这种情况,催生过不少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脸面工程。地方要上的项目,有许多是原本已有规划而中央未予批准的,其中不乏重复建设、贪大求洋、污染严重的工程,此次借机“起死回生”,显然是有违我国长远发展战略的。此外的一些新项目,也可能未经审慎论证就仓促上马,结果可能于国计民生无补,却浪费了国家宝贵的资金。
对于4万亿投资,人们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腐败。纵观近年的腐败大案要案,大多与大规模投资建设有关。基本上每个大项目都要有一些、甚至一批官员落马,以至于“平均每修一公里高速公路,就要倒下一个贪官”。钱越多,用得越急促,就越容易给腐败分子造成可乘之机。因此,民众担心这次本来以扩大内需为根本途径的经济刺激计划没有惠及百姓,倒是装满了贪官的腰包。我国这些年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社会矛盾日渐突出的问题,正与公权横暴、官商勾结滥用或侵吞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有相当大的关系。
令人欣慰的是,党中央、国务院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中央专门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审查、监督有关项目和中央投资的使用。相信在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下,这次的4万亿投资能够全都用在刀刃上,真正起到应有的效用。
二 好拳在内功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内外需发展极不平衡,内需不振已经成为一个痼疾,虽然作了不少努力,但效果不算显著。2008年的这场金融风暴,正好暴露了我们的软肋。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最直接地反映在出口方面。虽说近期我国GDP减速是宏观调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出口下滑的影响是突出的,而且超出了纯粹经济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稳定出口虽说应该是最直接的应对措施,但效果不会有多大,而且无助于解决经济长远发展的问题。因此在我国近期推出的诸多政策之中,它只是一个选项,重中之重则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成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1.经济政策首重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很久以前就被党中央、国务院当作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2002年12月11日参观国债建设成果图片展览时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温家宝总理在一次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方针。以国内需求为主促进经济发展,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可以说,2008年的这场金融风暴,使“以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国情凸显了出来。为了应对金融风暴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11月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在诸多工作中首重扩大内需。
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公布10项刺激经济的措施,宗旨就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显然,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11月10日,在国务院召开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落实中央10条措施的七项工作,其中第一项“加大投资力度和优化投资结构”、第二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都指向了扩大内需。
在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决定2009年的工作“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工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在具体工作部署上,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诚如前述,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绝非权宜之策。此次金融风暴的影响,给我们提供了外部压力。我们应该把这种压力变成动力,积极推动内需的扩大。中国的内需扩大了,不仅可以解决国内经济发展的当前和长远问题,也能改善外部经济环境,对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08年10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应约与英国首相布朗通电话时就指出:“中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措施,维护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中国应对这场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2.扩大内需有何措施
在2008年11月10日省区市及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后,11月12日,国务院又召开了常务会议,推出了扩大内需的四项措施。这四项措施是:
第一,核准审批205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会议核准自宁夏中卫经11个省(区、市)至广州、香港的西气东输二线项目东段工程,总投资930亿元。该项目的建设,对于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缓解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造福沿线地区人民群众,具有重要意义。核准总投资955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工程和浙江秦山核电厂扩建工程。还审批了总投资174亿元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肯斯瓦特、贵州省黔中、江西省峡江等水利枢纽工程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安徽省池州九华山等一批民用机场项目。
第二,提高3770项产品出口退税率,调整部分产品出口关税。为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支持产业优化升级。会议决定,在2008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次调整总共涉及3770项产品,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根据国内生产消费及国际市场变化,会议同时决定,取消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降低部分化肥出口关税并调整征税方式,对个别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
第三,确定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的具体安排方案。一是以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3000亿元为主导,统筹安排受灾地区财政投入、社会捐赠、对口支援、银行贷款等各类恢复重建资金。二是基金重点支持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51个县(市、区);对规划范围以外的其他灾区,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扶贫开发等支持力度。三是对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住房、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重建、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精神家园等,分别确定补助原则、标准和恢复重建基金安排规模。会议强调,要加强部门指导,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统筹协调各类恢复重建资金,发挥组合优势,加快恢复重建工作。要严格财经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增加透明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合规、有效。
第四,提出进一步加强支持林业生态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2008年年初在我国南方发生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使林业遭受严重损失。会议确定,到2010年,基本恢复林区生活条件和基本生产能力,受灾林农和林区职工得到妥善安置,灾区恢复重建取得显著进展。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有关政策措施。一是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对林业基层单位职工因灾损毁的住房重建给予适当补助,对林木良种繁育给予适当支持。二是制定受灾木竹最低收购保护价,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受灾木竹收购加工企业因冰冻和地震灾害形成的难以偿还的造林债务,根据灾情给予优惠或适当豁免。四是将林业灾害救助纳入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救灾资金渠道统筹安排。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把扩内需当作七项工作之一,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二是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优化投资结构;三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四是加快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报告》把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作为扩内需的重中之重,指出:
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
要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完善汽车消费政策,加快发展二手车市场和汽车租赁市场,引导和促进汽车合理消费。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消费,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消费,扩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
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要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把中央财政的400亿元补贴资金用好用活,使企业增加销售、农民得到实惠。
3.扩大内需要有思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