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莓》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就其题目而言,似乎应当是一篇咏物小品。一般而言,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总要围绕着物和景而展开。但《草莓》的写法却与一般常见的咏物散文不同,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虽然以“草莓”题之,文中也有作者漫步田野而意外地发现一颗晚熟的草莓并将其含入口中的细节,事实上,这一细节给予读者的信息,仅是此物的“形”——“硕大”,至于其颇色、状态等,作者并未做出进一步的描幕,关于草莓的描绘到此戛然而止,却由咀嚼草荐的“味儿”(香甜)而引发了作者对于生活感受的回味与感悟,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言:“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作者所采用的这种艺术手法,有点类似中国古典诗歌常使用的修辞手法“赋比兴”中的“兴”,“兴者,托事于物也。”兴即托物起兴,先写一物,用来引起所吟咏的一切。所以,作者由草莓之味的品尝而引发对人生之味的品味与遐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2. http://www.*****.com/?/www.jinjueculture.com.cn
吉辛
1857-1903 英国小说家、散文家。一生创作小说近22部,但价值并不太高。散文代表作是《乡居札记》,是作者依据自身经验而写成的散文作品,具有自然闲适的情趣,笔调以闲适优美著称。
我的花园
我唯一喜爱的老式花园是开着玫瑰、向日葵、蜀葵、百合花的花园,而且我喜欢看到这些花尽量长得像野花一样。我讨厌整齐、对称的花坛,讨厌把大多数花种在上面——一些名字古怪的杂花,什么琼尼细亚,斯奴克细亚——看上去就感到不顺眼。在另一方面,花园就是花园,我不愿把那些长在小巷与田野中、给我以安慰的花儿引进园中,例如,毛地黄,如果看到它们被移植,我会感到痛苦。我想到毛地黄,因为这时正是它们盛开的时候。昨天我跑到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要游访的小巷去,这是一条深陷的车道,两壁上覆盖着瓦苇的巨大丛叶,悬挂着榆树、榛树的枝叶。我走到那清凉、长满野草的角落,那里有各种华丽芬芳的花朵,在和我差不多高的枝干上怒放着。我从来没有在别处看过这样好看的毛地黄。我想它们如此使我喜欢,是由于早年的记忆——它是孩提时留给我最深印象的野花。任何一天,我都愿走好几英里路去观赏一丛这样的好花,如同愿去看水边鲜艳的紫色莲,或是看浮在静水中的白色百合花一样。
等到我们走到屋后,以及走到蔬菜园中,园丁与我便互相了解了。在这块地方他发现我是完全清醒的。的确,我不相信菜圃比花园给我的快乐少。每天早晨,在早餐前,我绕到菜圃,看看作物生长的情况。看到豆荚胀大了,土豆芽苗茁壮成长,甚至萝卜、水芹在生长,都使我感到快乐。今年我种了一丛耶路撒冷蓟,它们有七八尺高。看着那几乎像树干一样的茎,看着那美丽的大叶,我自己似乎增添了活力。红花菜豆也长得可喜,必须用木棍加以支撑,否则,枝茎就会由于果实的重压而折断。带着一个篮筐走到菜园去采摘,真是一种享受。我仿佛感到这是大自然对我的一个恩赐,赐给我这样充足的食物。它们的味道是多么新鲜和有益于健康啊——特别是当不久前下了一阵雨的时候!
今年我又栽种了一些美丽的胡萝卜——长得笔直、洁净、细长锥尖、色彩悦目。
郑翼棠 译
解读
在前工业时代,很多地方人少地多,建筑用地之外,人们往往拥有自家的花园,他们在花园里栽种花木,休憩、娱乐,十分惬意。这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意境:“愉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久在樊笼里,复得归自然。”但作者并不想把花园变成花卉展览园,他喜爱的是花木自然生长、欣欣向荣的“老式花园”,而不是人为地将各种花卉移植其中的所谓“新式花园”。他希望那些可爱的毛地黄、紫色莲、百合花能够在野外自由舒展。这其中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冀。
在花卉之外,茁壮成长的蔬菜也给了作者极大的愉悦。的确,“大自然的恩赐”会让每个人感到快乐万分,并且更加热爱自然——这正是作者的题中之义。
话题
将你心目中的“花园”与作者笔下的“花园”进行比较,写一篇五六百字的短文。
相关资料索引
1.吉辛的生活与藏书:大凡文人,都喜欢藏书;而藏书一要有充裕的资金,二要有宽裕的居所。吉辛一生穷愁潦倒,却又喜欢藏书,所以颇为捉襟见肘。他写过一篇《我的藏书》,历数买书、藏书、卖书甘苦,透露出一片惜书爱书之情,有些甚至可以视作奇闻——“我往往能凭着书的香味辨书,另外,只要我将鼻子凑近书页中间,许多回忆便会立即重返心头。”
2.吉辛散文有中译本《四季随笔》(即《乡居杂记》),郑翼堂译,湖南人民出版社版;李界野译,陕西人民出版社版。
3. http://www.jinjuecultur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