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王尔德
1856-1900英国19世纪末唯美主义剧作家、诗人与散文家。生于爱尔兰一富裕家庭.自幼聪慧,后就学于牛津大学,毕业后于反快成为当时文艺界唯美主义领袖人物。他的创作生涯短暂,但进沂过各种文学形式写作.其中以诗剧《莎乐美》、喜剧《同名异娶》与里话《快乐王子秦》等最为著名。 《艺术与生活》出自对话《说谎的退步》,1981年收入他的文论集《意向》。
艺术与生活
艺术兴起于抽象的装饰,兴起于对不真实与不存在的事物的纯任想象与游戏性的处理。这是艺术的最初阶段。接着,生活对这新的奇迹产生了迷恋,要求加人这着迷的一伙。艺术接受生活为她的部分素材,然后通过改制,把它铸造成种种新颖的形式,但对事实则完全不顾,而只是一味杜撰、虚构、幻想;同时,在她自身与现实之间,保持了一道由美的体式和由装饰的或理想的手段所构筑起的不可践逾的壁垒。第三阶段则是,生活占了上风,把艺术驱逐到了旷野。于是出现了艺术的真正的衰退,致使我们今日深受其害。
现以英国戏剧为例。起初在僧侣们的手中,戏剧艺术曾是抽象的,装饰性的与神话性的。接着她把生活拉来充作自己的助手,并在取用了它的某些外部形态之后,创制出了一批前所未见的崭新人物,这些人论悲哀,其剧烈超过任何活人的悲哀,论喜悦,其狂热超过一般恋人的喜悦;他们具有泰坦式的盛怒与神灵般的静穆,其罪恶是骇人的与惊人的恶罪,其道德是骇人的与惊人的道德。她赋予了他们一种与实际用法很不相同的语言,一种充满着宏富的音乐与美妙的节奏的语言,时而音节端肃,格调庄重,时而韵味飘逸,情思幽细,其中妙绪珠联,典丽富赡。她给自己的人物饰以奇服,戴以面具,于是一声召唤之下,一个往古的世界又从它的云石坟墓中冉冉浮出。凯撒再一次雄视阔步于古罗马的街心,克里奥佩德拉〔1〕也在紫帆片片、笛管前导的排桨影里,沿河驶入叙利亚的故都。远古的传奇旧梦又托庇这些形体而一一再现复生。这是历史的彻底重写,而这些剧作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懂得,艺术的对象并不在于简单的真而在复杂的美。在这点上他们是完全正确的。艺术本身实际上乃是一种夸张;一种精选,这才是艺术的真正神髓,它无非便是极力铺陈的一种强烈形式。
然而,没有多久,生活便把形式的这种完美打个粉碎。甚至在莎士比亚那里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厉阶的端倪。这表现在他后期剧作中无韵体诗的逐渐减少,散文语句的日益增多,以及对人物刻画所给予的过多重视。莎士比亚剧作中颇有一些段落——而这些还不在少数——其中语言很欠雅驯;俗陋、浮夸、乖张、甚至淫猥,而造成的原因则是,生活要求对它的气息加以模拟,另外,对美的体式加以排斥,而离开美的体式生活便没有资格进行任何表达。莎士比亚绝不是一位完美无瑕的艺术家。他太好直接地寻求生活,太好把生活的自然吐属照搬过来。他忘记,艺术一旦放弃了她的想象手段便是放弃了一切。哥德曾经说过——Inder BeschranKung Zeigt sicherst der Meister,“正是活动于重重限制之中方才见出大师”,而这重重限制,这种任何艺术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便是风格。
不过我们倒无须过多地纠缠莎士比亚的写实主义。《暴风雨》便是一篇最妙不过的忏诗。这里我们无非想要指出,伊丽莎白与詹姆斯时代艺术家的许多辉煌作品本身便同时暗藏了导致其自身灭亡的孽种,再有,如其说这些作品曾从使用生活作为原料上汲取到一些力量,那么它们从使用生活作为艺术方法上也汲取到它的全部弱点。这种以模仿手段代替创造手段,把想象性的形式加以放弃的必然后果,便是我们现代英国情节剧的出现。这些剧本中人物在舞台上的谈话与他们在舞台以外的谈话完全没有不同;他们是既没有正确的理想,也没有正确的发音;他们都是从生活里面直接采集来的,连同它的俗气也都一点不丢地全部再现出来;举止、动作、服饰、口音,处处与真人一模一样;真个活像那三等车中没人一顾的角色。但这又是些何等令人惬惬欲绝的戏啊!它们甚至连自己所标榜的真实之感也都制造不出,而这个恰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借口。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写实主义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
高健 译
[1]约克里奥佩德拉(A.D.69-30),埃及女王,以美艳著称。
解读
本文笔调清新、文字精警,与作者同时期的维多利亚作家们浮糜沉闷的文风截然不同。对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由于作者美学观上的偏误以及整个唯美主义的局限,文章中的理解不无乖谬,但是其中优美动人的语言艺术至今仍然焕发着光彩。文章开篇就表明了对艺术与生活的看法,他把艺术分为三个阶段,最初阶段艺术中没有生活的影子,然后艺术接受生活为她的部分素材,第三阶段却是生活“把艺术驱逐到了旷野”,“出现了艺术的真正的衰退”,当然这种看法都是与王尔德自身的唯美艺术观结合在一起的。
作者极力强调艺术想象的重要性,而试图否定现实生活对艺术的限制,这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因为艺术与现实是有着相对的距离的,如若过分胶着,艺术便失去了艺术的超越性,正如作者接下来在评价莎士比亚剧作时,认为“他太好直接地寻求生活”,“艺术一旦放弃了她的想象手段便是放弃了一切”。文章最后明确地把批判矛头指向了写实主义,指出作品“从使用生活作为艺术方法上也汲取到它的全部弱点”,在这一点上作者看到了生活局限的一面,但是认为“写实主义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却也过于偏激。文章突出了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让人意识到艺术与生活之间存在的距离,这一面对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艺术最终必以生活为基础,想象本来就是来自生活。话题
1.“艺术的对象并不在于简单的真而在复杂的美”,你怎样理解这种说法?
2.本文是唯美主义文艺观的一种表现,你认为其中积极意义何在?消极意义又何在?相关资料索引
1.文学与其他知识上,王尔德自幼有着很好的基础,加上他浓烈的爱美的天案与丰厚的艺术气质,汇集在他散文上的特点便是他那种以简洁明快的古典笔法与兴发美感的抒情力量为其明显特长的华美醇朗的风格。此外,耽爱并追求警句诡论与音响色泽之美,也是他文风上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英美散文六十家》,高健编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2. http://www.*****.com/?Athens/Thebes
列奥那多·达·芬奇
1452-1519 意大利艺术大师和科学巨匠,文艺复兴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14岁到佛罗伦萨的画舫习画,并热衷于科学研究。1482年,他来到米兰,进入一生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创作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安加利之战》等艺术杰作,并写下了大量关于艺术和科学的笔记。达·芬奇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于米兰、罗马、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应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邀请前往法国,1519年逝世于法国安波斯城的克鲁城里。笔记
能创造发明的和在自然与人类之间做翻译的人,比起那些只会背诵旁人的书本而大肆吹嘘的人,就如同一件对着镜子的东西比起它在镜子里所生的印象,一个本身是一件实在的东西,而另一个只是空幻的。那些人从自然那里得到的好处很少,只是碰巧具有人形,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点,他们就可以列在畜牲一类。(61页)
许多人认为他们有理由责备我,说我的证明和某些人的权威是对立的,而这些人之得到尊敬却是由于他们缺乏经验根据的判断。他们从来不考虑到我是由简单明白的经验得到我的结论的,而经验才是真正的教师。(62页)
爱好者受到所爱好的对象的吸引,正如感官受到所感觉的对象的吸引,两者结合,就变成一体。这种结合的头一胎婴儿便是作品。如果所爱好的对象是卑鄙的,它的爱好者也就变成了卑鄙的。如果结合的双方和谐一致,结果就是喜悦、愉快和心满意足。当爱好者和所爱好的对象结合为一体时,他就在那对象上得到安息;好比在哪里放下重担,就在那里得到安息。〔1〕这种对象是凭我们的智力认识出来的。(72页)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发源于感觉。(73页)
欣赏——这就是为着一件事物本身而爱好它,不为旁的理由。(73页)
——以上卷一
瞧一瞧光,注意它的美。眨一眨眼再去看它,这时你所见到的原先并不在那里,而原先在那里的已经见不到了。(75页)
人有很强的说话的能力,但是他的大部分话是空洞的,骗人的。动物只有一小点点说话的能力,但是那一小点点却是有用的,真实的。宁可少一点,准确一点,也不要大量的虚伪。(76页)
对作品进行简化的人对知识和爱好都有害处,因为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也就愈强烈。要达到这准确,就须对所应爱好的事物全体所由组成的每一个部分都有透彻的知识。(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