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完成本章学习后,学生应能够:
识记:
1.说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的定义。
2.列出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的时间界定。
3.简述我国老年人口学的特征。
理解:
1.解释不同年龄期儿童的特点。
2.比较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3.描述不同生命周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容。
运用:设计不同生命周期的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策略。
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经历很长的时间,因此为他们提供的健康促进和保健措施的范围也很广。本章将根据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的不同生命周期特点进行阐述,对每一阶段的人群从生物、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提出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容,以便能够为他们提供指导性和综合性的健康促进措施。
第一节儿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儿童(child)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其分为以下六个时期:
(一)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指自出生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此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存,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尚不完善,所以发病率(morbidity)和死亡率(mortality)较高。在胎儿期,神经系统的发育领先于其他系统,故出生时即具有对寒冷、疼痛等刺激的反应,嗅觉和味觉发育良好,有灵敏的触觉,生后3~7天听觉发育已相当完好。
(二)婴儿期
婴儿期(infant period)指出生到满1周岁之前。此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高在一年中约增加50%,体重约增加2倍,脑发育很快。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素和能量的需求相对较大,但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因此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
在后半年因经胎盘所获得的被动免疫力逐渐消失,故易患感染性疾病。神经心理发育方面,6个月能辨认陌生人,明显地表现出对母亲的依恋及分离性焦虑情绪;7~8个月,能发出“爸爸”、“妈妈”等语音;10个月,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
(三)幼儿期
幼儿期(toddler's age)指1周岁后到3周岁之前。此期生长发育速度稍减慢,由于活动范围增大,接触周围事物增多,故智力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交往能力增强,从学步到会跑并开始独立行动,但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易发生意外。自身免疫力仍然较低。神经心理发育方面,1~1.5岁能通过视觉、触觉、体位感与听觉的联系,逐渐理解一些日常用品的名称,如“奶瓶”、“汽车”,并逐渐从讲简单的句子发展到复杂的句子,表达心情。语言、动作及心理发育有明显进步。
(四)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指3周岁后到6~7周岁之前。此期生长速度较慢,每年体重约增加2kg,身高约增加5cm,免疫功能增强,智力发育日趋完善,好奇多问,模仿性强,个性开始形成,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感。防病能力有所增加,但因接触更加广泛,仍易患传染病、免疫性疾病或发生各种意外。
(五)学龄期
学龄期(school age)指6~7岁到青春期之前。此期体格发育平稳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接近成人水平。智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增强,求知欲望强。
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较前降低,而近视、龋齿的发病率增高。
(六)青春期
青春期(puberty)又称少年期,一般女孩从11~12岁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此期体格发育突然加速,体重、身高增长幅度加大,生殖系统迅速发育,第二性征逐渐明显,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生长发育个体差异较大。此阶段是从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由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还不稳定,使其在心理、行为、精神方面也不稳定,易受社会、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婴幼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儿童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而婴幼儿时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需求将对一个人的终身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对婴幼儿提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时,主要是从营养、排泄、睡眠、活动、免疫接种等方面着手。
(一)喂养
成功的婴儿喂养除了使婴儿能正常生长发育外,还应使其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婴儿期母乳喂养(breastfeeding)是最为重要的健康促进策略。母乳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适当,是婴儿最佳食品,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人工喂养儿。只有当母乳不足或母亲不能用母乳喂养婴儿时,才选择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牛奶是最常用的代乳品,但由于牛奶中酪蛋白和矿物质含量高,乳糖含量低,易被污染,所以牛奶应经过稀释、加糖和煮沸后,方可喂养婴儿。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话,配方奶粉是优先选择的乳类来源。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对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日益增多,任何乳品所含的营养均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喂养,一般4个月以上的婴儿均应及时添加辅食。
当幼儿的消化功能逐渐成熟时,应供给足够的能量和优质蛋白,饮食以肉类、乳类、蔬菜水果、谷类、豆类及其制品五类食物为主。食物应细、软、烂、碎,易于咀嚼。经常变换食物的品种与制作方法,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鼓励并满足幼儿自我进食的欲望,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和独立进食的能力。饮食以每日3餐,另加2~3次点心或乳品为宜,忌食花生瓜子等带壳食物。
(二)排泄
新生儿一般生后24小时内排尿,最初几天因摄入少,每日排尿仅4~5次,以后随着液体摄入的增加,排尿次数增至20~25次/日,1岁时15~16次/日。婴儿肾脏功能不成熟,尤其浓缩功能较差,排出同量的溶质需比成人多2~3倍的水分,故易发生脱水。因此,预防脱水是婴儿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健康促进策略,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新生儿一般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胎粪,约2~3天内排完。婴儿大便的颜色取决于喂养的方式。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糊状,不臭,每日2~4次。人工喂养儿粪便呈淡黄色,较干,有臭味,每日1~2次,添加辅食后粪便接近成人,每日1次。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婴幼儿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因此,健康教育应包括对看护人进行新生儿粪便性状、腹泻等常识教育。
18~24个月的幼儿开始能够自主控制肛门和尿道括约肌,而且认知的发展使他们能够表示便意,因此应对其进行大小便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采用赞赏和鼓励的方式,训练失败时不要表示失望或责备幼儿。大便训练常较小便训练先完成,在环境突然变化时,幼儿已经形成的排便习惯会改变,但幼儿情绪平稳后,排便习惯会恢复。对看护人提供咨询以判断幼儿的生理发育水平是否已经能够接受大小便训练也是健康教育的策略之一。
(三)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婴儿健康的先决条件之一。婴儿所需的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随年龄增长睡眠时间逐渐缩短,清醒时间逐渐延长。新生儿一般每天80%的时间在睡觉,但1岁时每天睡眠时间就减至50%。为保证充足的睡眠,婴儿睡眠方面的主要健康教育策略是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一般1~2个月小婴儿尚未建立昼夜生活节律,胃容量小,可夜间哺乳1~2次,但不应含奶头入睡;3~4个月后逐渐停止夜间哺乳,任其熟睡。婴儿的睡眠环境不需要过分安静,光线可稍暗,睡前应避免过度兴奋,可利用固定的乐曲催眠,不拍、不摇、不抱。各种卧位均可,但通常侧卧位是最安全和最舒适的,侧卧时要注意两侧经常更换,以免面部和头部变形。
幼儿一般每天晚上睡10~12小时,白天小睡1~2次。幼儿睡前常需要有人陪伴,或抱着喜欢的玩具上床,使其有安全感,晚上开着灯也会增加幼儿的安全感。就寝时不要给幼儿阅读紧张的故事或做剧烈的运动,而应该用低沉的声音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以帮助其入眠。
(四)活动
家长应每天带婴儿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和晒太阳,有条件者可进行空气浴和日光浴,以增强体质和预防佝偻病的发生。经常触摸婴儿、抱着婴儿并让他们玩一些安全的玩具,能为婴儿的身体发育提供足够的活动。
幼儿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合适的玩具,1~2岁幼儿宜选择能发展走、跳、投、扔等活动的玩具,如球类、积木、滑滑梯等。2岁后开始模仿成人的活动,喜欢玩沙土、橡皮泥等,还喜欢奔跑、蹦跳等剧烈运动。成人应引导和帮助幼儿玩耍,鼓励幼儿独立活动,以发展其动作的协调性。幼儿期活动方面的健康促进策略是提供新的、安全的锻炼机会来促进和加强运动技巧。
(五)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preventive vaccination)能降低儿童某些传染病的发病率。我国卫生部规定,小儿在1岁内必须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的接种。此外,小儿还可根据本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家长的意愿选择疫苗进行接种,如流脑疫苗、乙脑疫苗、流感疫苗、腮腺炎疫苗、甲肝疫苗等。鼓励看护人尽可能按照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
三、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无论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因此,对该阶段儿童实施健康促进显得非常必要。
(一)喂养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饮食接近成人,食品制作要多样化,要求膳食营养充分而平衡,并做到粗细、荤素搭配,食谱经常变换,以促进食欲,同时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和吃零食。鼓励他们多吃鱼、瘦肉、家禽、蛋奶、豆制品、蔬菜和水果等,保证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学龄前儿童除三餐外,另加上下午点心;学龄儿童早餐要保证较高营养价值,提倡课间加餐。
此阶段儿童还应注意避免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造成肥胖(obesity),肥胖不仅影响小儿的健康,还成为成人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诱因。避免儿童肥胖的健康促进策略是向家长提供营养方面的相关知识,加强锻炼,不要用食物作为奖赏,并让小儿知道吃饱了就不要再吃了。
(二)排泄
此阶段的小儿排泄习惯大致和成人相同了,大便每日1~2次,小便每3~4小时一次,但有一些孩子可能会有排泄问题,如遗尿(enuresis),遗尿通常发生在5岁以上的小儿。对于遗尿的小儿,最主要的健康教育策略是防止伤害小儿的自尊和自信,确定遗尿的原因,一旦器质性的原因被排除,护士应当指导家长建立排尿训练计划,决不可责骂、讽刺和处罚小儿,教育孩子晚餐后控制饮水量,睡前排尿,熟睡后家长应在经常遗尿时间之前叫醒小儿,使其习惯于觉醒时主动排尿,亦可使用警报器协助排尿,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三)睡眠
此阶段小儿一般每晚睡8~10小时,但学龄前儿童下午常需要午睡,而大多数学龄儿童白天不打盹,其健康促进策略是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就寝时间。
(四)活动
学龄前儿童对外界环境的兴趣能使他们获得足够的活动,锻炼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在无组织、非竞争性的环境中,让孩子不断地尝试,从而学会运动技能。主要的健康促进策略是要保证活动的环境绝对安全。学龄儿童应每天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体操、跑步、游泳、球类活动等都是很适合该年龄段小儿体育锻炼的项目,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是鼓励小儿参加体育锻炼,以达到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四、青春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以生理、性(sexuality)、心理成熟为特征。这种成熟意味着健康促进的责任从健康提供者或家长转移到个体。
(一)营养
青春期体格生长迅速,需要补充充足的营养,并应注意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建议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常吃奶类、豆类、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动物油。青春期儿童的食欲通常十分旺盛,但由于缺乏营养知识以及受成人不良饮食方式的影响,他们喜欢吃一些营养成分不均匀的流行食品,并常常不吃早餐,从而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体格发育。所以,促进青春期儿童全面营养,最重要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是教育他们选择营养适当的食物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性教育
性教育是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三个方面。
1.性生理方面
向该阶段青少年介绍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二性征的出现、月经和遗精、妊娠、性传播疾病等知识。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健康促进策略主要是向少女传授有关月经初潮的知识。遗精是男性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健康促进策略主要是告诉少男遗精是男性青春发育期的正常生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