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明日就是春节了,你去给朕之前没来的及看的题本找来,朕要看看。”
拉倒吧,朱由校这几天就是天天与张嫣腻在一块。
朱由校此时暗想:怪不得都想当皇上这是真爽,哎~
陈洪这会给题本放在了案台上,朱由校活动活动了筋骨,他需要好好看看题本,了解一下大明朝的具体情况,好为以后做打算。
题本,其实就是这个时代臣子给皇帝上的奏折,相比较而言,后世的人,大部分只知道奏折不知道题本,奏折跟题本倒也不完全是一个东西。
明初定制,臣民具疏上于朝廷者为奏本。
永乐二十二年改革后规定:诸司有急务不能面陈,许具题本投入,专用于公事,其外形为用纸叠成的折子,内中每幅六行,每行十二个字。
凡兵务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责用奏本,不得用印。
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本有印,奏本无印。
题本都由通政司转呈内阁,在皇帝批阅前,内阁的诸位大学士都已“票拟”过了。
此处插一句,清朝的题本可以直达御前,而且什么都能说,下级告发上级倒成了常例,这也是清朝多密奏的来源。
由于奏折免去了过多的中间传递环节,又采用廷寄的方法,所以奏折的迅速性得到了保证。
而且在皇帝批红后,又可以直接发还上奏官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行政效率。
同时由于奏折都是秘密传递,于是在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之间,内廷与外廷之间,又形成了制约关系。
这种情况在设置初期对于皇权是有极大好处的。
官员之间不睦对于一把手其实是比较有利的,下面要都有铁板一块,那问题可就大了,可偏偏就是这密奏所带来的问题。
派系相互联络,敌对势力相互针对,皇帝光靠奏折,是看不出来谁才是为国家做事的人,这么问题就来了。
皇帝可以借助奏折整顿吏治,监察民情,发号施令,也可以打压异己,天下权利归于一人手中。
内阁、锦衣卫、东厂,这些皇权产物让封建制度到达顶峰,皇帝的权利到达顶点。
可是一开始没有人知道以后,现在的大明就是这样,皇帝什么都不知道,锦衣卫东厂被清流针对,起不到监督朝局的效果。
而奏折呢,处处都是派系,皇帝看到的大部分都是派系之间的斗争。
无人想着做事,只想着如何更好的打压异己,对方阵营的官员只要有一点错事就会被放大无数倍。
长此以往的情况是怎样呢?
没人敢做事,争的不是为国为民,争的是谁被皇帝信任,谁在内阁首辅,谁又入了内阁,谁门下党羽众多。
其实,大明朝廷这些官员有几个不知道大明危在旦夕,可是他们不管,因为这是朱家的天下,不是吗?
多少人是这样想的,能干事的人被排挤,被打压,要么一起同流合污,要么彻底下去!
这就是现在朱由校面临的情况,都知大厦将倾,却都熟视无睹。
大明,终是亡于党争!
朱由校现在心里一团乱麻,现在齐浙楚几党以刘一燝为主,合力打压东林一派,可真给东林打下去,谁又独大呢?
算了,算了还是看看题本吧,总比什么不干强些。朱由校有些发愁。
陈洪看着朱由校的示意,连忙拿出最上面的题本。
“陛下,辽东的题本,是袁应泰的。”
“哦,朕看看。”
片刻,朱由校轻叹一声,又是党争!
袁应泰,字大来,凤翔人,也是东林一派。
而当时朱由校调离熊廷弼入阁,为的就是让熊廷弼整顿兵部,整顿兵部也能间接的增强对大明各地军队的掌控能力。
辽沈方面其实也是朱由校的妥协,东林极力推荐调袁应泰代熊廷弼经略辽东。
朱由校是为了打东林党一个措手不及,一开始旨意其实是撤熊廷弼回京,待熊廷弼又突然将兵部交给了熊廷弼。
之前的朱由校的袁应泰是有了解的,史册上记载的袁应泰做管机敏刚硬,治水理财都是好手。
朱由校知道指挥作战不是袁应泰最擅长的当时特地给袁应泰下了一道密令:就两个字“求稳。”
谁知道,袁应泰任辽东经略没有半月,上的第一个题本就是弹劾熊廷弼。
而他的一系列措施,现在让朱由校都起了杀心。
袁应泰的题本很简单,全面反对熊廷弼的严律军纪,现在正是小冰河时期,蒙古多部闹饥荒。
袁应泰还口口声声的上奏秉着天朝大国,宽以待人的思想,大肆安置不少蒙古灾民,居然还收济了不少判将判卒。
袁应泰给朱由校的理由是很充分:“一来,招收这些人可以不再让他们投敌,二来这样都是蒙古人,骑射弓箭样样精通,可以增加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袁应泰已经给这些人安置在了沈阳和辽阳两个军事重镇,这份题本一边是汇报,一边是来向朱由校请功。
看了看下面内阁的批注倒是没让朱由校失望,刘一燝认为此事不妥,孙承宗,李邦华则是极力反对,熊廷弼则是请求前往辽东。
现在朱由校意识到自己犯错了,历史上辽阳跟沈阳就是这么丢了多吧,这些灾民是要有多少敌人的内奸。
朱由校清楚的记得,天启元年三月二十日,也就是现下再过三个多月,努尔哈赤就会率领八旗南下。
虽然命秦良玉二月中旬到达通州大营,可这五千白杆兵怕是杯水车薪,京营尚不堪用,辽东那就是大明王朝的坟墓!
沈阳,辽阳,朱由校明白现在的八旗子弟应该是的满洲军队的巅峰时刻。
这些年辽沈的官兵败多胜少,辽沈的官员又贪污成风,士兵的士气战斗力恐怕都不是八旗的对手。
朱由校此时生出了放弃辽沈的想法,但是明朝放弃疆土可是大罪,那怕是由朱由校这个天子说出来,对朱由校想进行的内部改革太不利了。
可是,辽东这个大明的坟墓再往前踏进去,这个大明朱由校能拉回来吗。